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资料

上传人:百*** 文档编号:364958188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务星球版七年级上册地理期末考试知识点复习资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七年级上册地理复习提纲第一单元 地球第一课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1. 地球是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地球是个球体的证据有:海边观船、月食、不同的纬度看北极星高度不同、卫星图片、麦哲伦环球航行、加加林从太空看地球、登高望远、微波传送等。2. 麦哲伦是第一个完成环球航行的人,从西班牙出发,向西航行,依次经过的大洋是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证明了地球是个球体。3.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我国周代“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的盖天说我国东汉张衡提出的“浑天说”,认为“天之包地,如壳之裹黄”1522年,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成功,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1961年苏联宇宙员加加林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亲眼目睹地球是

2、个球体的人。4. 地球的大小:极半径6357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第二课 地球仪和经纬网1. 为了便于认识地球,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2. 北极地球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南极地球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地轴假想的地球旋转轴;赤道地球表面与南、北极点距离相等且与地轴垂直的大圆圈。3. 经线与纬线:在地球仪上,与赤道平行的圆圈是纬线。赤道是0纬线,也是最长的纬线,赤道把地球分成南北两个半球。纬线都是圆圈,长度不相等,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纬线相互平行。纬度以以赤道为界,分为北纬(N)和南纬

3、(S),越向北度数越大是北纬,越向南度数越大是南纬,纬度最大是90。4. 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赤道垂直的半圆是经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是半圆,长度约为2万千米。经线指示南北方向。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度数和为180度,且每个经线圈都能平分地球,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在地球仪上经纬线可以画无数条。5. 0经线是划分经度的界限,也叫本初子午线,经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经度以0经线为界,分为东经(E)和西经(W),越往东度数越大是东经,越往西度数越大是西经,经度最大是180。6. 经度与纬度: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和经线,人们给他们标定了不同的度数,分别叫做经度与纬度。赤道是划分纬度的

4、起点,定为0纬线。180W和180E是同一条经线。7. 在地球仪上,赤道把地球划分为南、北两半球。国际上习惯用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把地球划分为东、西两半球,原因是这两条经线基本上从海洋上通过,可以避免把非洲和欧洲的一些国家划分在两个半球上。在地球仪上经线与纬线相互交织形成经纬网。利用经纬网,可以确定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经纬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海、军事等领域。8. 经度划分与东西半球划分示意图:9. 说明:小于20的经度一定在东半球,大于160的经度一定在西半球,20-160之间的经度,东经度在东半球,西经度在西半球。10. 人们习惯上将纬度0-30称为低纬度,30-60称为中纬度,60

5、-90称为高纬度。划分高中低纬的两条界限是30纬线和60纬线。11. 在地球仪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形成了经纬网。经线和纬线的交点就是这点的地理坐标,可以确定这个点的位置。经纬网的用途主要有航空、航海、军事、旅游、救灾等。12. 普通经纬网的判读。能根据经纬网图准确写出某个点的地理位置,如下图: A(140E,80N) ;B(140W,40N) ;C(140E,20N) ;D(140W,20S)。第三课 地球的自转1. 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做地球的自转。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的。自转的周期是一天,也就是24小时。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轨迹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2. 昼夜产生的原因是地球

6、是不透明的物体。昼夜更替的原因是地球的自转。3. 在同纬度地区,相对位置偏东的地点要比位置偏西的地点早看到日出,这样时刻就有了早迟之分,这种在东西方向上由于经度不同而形成的不同时刻,称为地方时。4. 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昼夜更替(昼夜现象),地方时(时间的差异),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方向发生改变。第四课 地球的公转1. 地球自转的同时还绕着太阳公转,地球公转的方向也是自西向东的,周期为一年,约为365天。2. 地球公转时,地轴是倾斜的,并且地轴的倾斜方向保持不变,其北端一直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位置不同,受太阳光照射的情况也不同,从而形成了四季的变化,北半球与南半球的季节相反。3.

7、 3月21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春分日。春分日前后的3、4、5三个月是北半球的春季。4. 6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夏至日。夏至日前后的6、7、8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夏季。5. 9月23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这一天称为秋分日。秋分日前后的9、10、11三个月是北半球的秋季。6. 12月22日前后,太阳光直射在南回归线上,这一天称为冬至日。东至日前后的12、1、2三个月是北半球的冬季。7. 人们根据不同纬度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划分为五带(北寒带、南寒带、北温带、南温带、热带)。热带地面获得的光热最多,终年炎热,有太阳直射现象;温带地面获得的光热比热带

8、少,比寒带多,四季变化比较明显;寒带地面获得的热量很少,终年寒冷。有极昼、极夜现象。(课本20页五带图要熟悉)8. 北半球夏季,大部分地区日出早,日落晚,昼长夜短,正午时分太阳高度大;冬季相反。9. 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四季变化、五带的形成、昼夜长短的变化、极昼极夜现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温度带的划分、季风。10. 经度每隔15划分1个时区,全球共划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采用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作为该时区的区时。0经线是中时区的中央经线,时区以中时区为界,分为东时区和西时区。东12区和西12 区合并为一个时区。示意图如下:说明:(1)东边时间比西边早,经度相差15,时间相差1小时;(2)东

9、经在东时区,西经在西时区;(3)北京时间就是东8区区时,纽约在西5区,伦敦在零时区(中时区)。11时间计算:(1)已知某时区区时,求另一时区区时: 区时已经时区区时区差(所求时区在已知时区东边用加号,在西边用减号)(2)已知某地经度,求它所在时区: 时区数(度7.5)15(结果取整数)12二分二至日:(1)回归线:太阳直射点在南北纬23.5之间有规律地移动,所以称这两条纬线为回归线。23.5N纬线叫北回归线,南纬23.5S纬线叫南回归线,它们是太阳直射点能够到达的最北和最南界线,一年得到一次直射,而它们之间的地区一年可以得到两次直射,它们之外地区没有太阳直射。(2)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

10、,全球昼夜平分。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在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北半球昼变短,但依然昼长夜短;在9月23日前后,太阳又一次直射赤道,全球又一次昼夜平分。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北半球昼继续变短;在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之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北半球昼变长,但依然昼短夜长;直到次年春分,太阳直射点再次回到赤道,全球再次昼夜平分。南半球与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出现极昼极夜情况、季节都相反。(3)北半球的人们通常将3、4、5月作为春季,6、7、8月

11、作为夏季,9、10、11月作为秋季,12月及次年1、2月作为冬季。由于回归线与极圈之间的中纬度地区,终年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现象,所以四季变化最为明显。示意图:箭头的两层含义:“”表示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表示北半球此时白昼变长。北半球昼夜长短情况:上半年:春分日后1天到秋分日前1天(3、229、22),昼夜下半年:秋分日后1天到次年春分日前1天(9、24次年3、20),昼夜13.根据地球表面获得太阳光热的多少,将地球划分为5个温度带:回归线是热带与温带的分界线;极圈是温带与寒带的分界线。热带有阳光直射现象,温带四季变化明显,寒带有极昼极夜现象。14.夏至日光照图的判读: 先作晨昏线。晨昏

12、线与太阳光线垂直,分地球为昼、夜半球。 阳光照射纬线的长短比例可以判断昼夜的长短关系。以此得到:夏至日,北半球纬度越高,白昼越长。 光照图的化繁为简判读法:看北极地区(或北极点)出现极昼则为夏至、出现极夜则为冬至。 赤道地区全年昼夜平分。第二单元 地图第一课 地图基本要素1. 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是地图的三要素。2. 在地图上判定方向的方法有三种:通常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来确定方向。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用指向标来确定方向,箭头所指的是北方。在有经纬网的地图上,用经纬网来确定方向,经线指南北,纬线指东西。3. 比例尺:线段式比例尺,数字式比例尺,文字式比例尺。比例尺=图上距离/实际距离。

13、4. 东西方用经度来判断: 都是东经,度数大的在东;都是西经,度数小的在东;一个东经,一个西经比较,把度数相加,和大于180,西经在东,和小于180,东经在东。5. 比例尺大小不同,表示的实际范围不同,表示的内容详略程度不同。当图幅大小相同时,比例尺大的地图表示的实际范围小,表示的内容详细。第二课 地形图的判读1. 海拔是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也称作绝对高度。相对高度是一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A与B的相对高度等于A的海拔减去B的海拔(或者高减低)。2. 地球表面各种各样的形态,总称地形。常见的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平原和盆地等。3. 在地图上,将海拔相同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高

14、线,用等高线表示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相同,从等高线上的数值可以判断地势的高低,从等高线的疏密程度可以判断坡度的大小,等高线稀疏坡度小,等高线密集坡度大。将水域中深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的线,叫做等深线。4. 不同地形的等高线特点:山峰:中间高,四周低,等高线闭合。陡崖:等高线重叠在一起。鞍部:两个山峰之间的低地为鞍部。山脊:中部高,两边低,等高线向低处突出。山谷:两边高,中间低,等高线向高处凸出。缓坡、陡坡:坡度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坡度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掌握山峰、陡崖、鞍部、山谷、山脊这5种地形部位等高线示意图(P33图为重点)。5. 分层设色地形图:在绘

15、有等高线或等深线的地图上,按照不同的高度和深度,着上深浅不同的各种颜色,使得地表形态和海底起伏状况清晰可见,这种地图叫做分层设色地形图。分层设色地形图用不同的颜色表示海拔,可以通过查看图中高度表来了解不同地点的高程。6. 地图的应用:交通旅游图可以帮助我们设计合理的旅游线路和旅游方案;地形图在军事指挥和工程建设中作用大,地形图在公路、铁路建设种帮助我们优化线路选择,修路要尽量避开陡崖。第三课 地图的应用 如何正确选择地图:1、去商场购物商场导购图;2、去公园游览,寻找景点公园导游图;3、外出旅游,确定行程交通图;4、了解城市社区分布情况 城市社区分布平面图;5、了解某地地形地形图;6、了解省区分布政区图;7、了解国际时事,确定事件发生地点世界政区图地图家族新成员:影像地图,电子地图等。第三单元 海洋与陆地第一课 海陆分布1. 地球的陆地面积占地表总面积的29,而海洋面积占地表的71。三分陆地,七分海洋。北半球与南半球比较,北半球陆地集中;东半球和西半球比较,东半球陆地集中,但是地球不管怎么划分为两半,海洋面积都是大于陆地面积。2. 地球上的陆地被海洋包围、分隔,其中面积广大的陆地称为大陆,面积较小的称为岛屿,大陆与其附近岛屿合起来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