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专练古代刑罚及军政事务类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64957771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3.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专练古代刑罚及军政事务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专练古代刑罚及军政事务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专练古代刑罚及军政事务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专练古代刑罚及军政事务类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专练古代刑罚及军政事务类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专练古代刑罚及军政事务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古代文化常识专练古代刑罚及军政事务类(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文化常识专练-古代刑罚及军政事务类1下列对文言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不讳,字面意义是指不可隐讳,又常常用作对尊长者死亡的一种委婉的代称。B结婚,文中指男方女方两家之间结成婚姻关系,现代指男性与女性结为夫妇。C休沐,字面意义是休息沐浴,古代官员每隔一段时间休沐,也就是请假休息。D发觉,文中指败露,现代指发现、觉察,败露也可以理解为被发现、被觉察。2下列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视事,视察、巡视政事。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下车,指官吏初到任;乞骸骨,指官吏因年老请求退职;致仕指退休。B丞相,汉代的国家中枢机构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组成,称“三公

2、”。其中丞相总管行政,御史大夫主管监察和秘书工作。C谥,古代帝王死后,朝廷根据他们的生平行为给予的一种称号,叫谥号。D辰时即食时,又名早食等。古人“朝食”之时也就是吃早饭时间,即现在的上午7时至上午9时。3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祖道,古人于出行前祭祀路神,并饮宴践行。B宾客,古时投靠在贵族、官僚、豪强门下的一种依附者。C闾里,古代一般平民居住的地方,可借指平民。D下车,官吏到达任所就职的行为,也指官吏到任并理政。4下列对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孝廉,是汉代选拔官吏的科目,孝廉的意思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B秩满,指官吏任期届满。“秩”有官吏俸

3、禄、官职级别等意思,这里指秩序。C豪右,原指西汉时期出现的占有大景田产的豪族,后指富豪家族、世家大户。D假节,“假”即授予,“节”即符节,古代使臣出行时要持节作为符信。5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文帝践阼,更封(夏侯尚)平陵乡侯,迁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黄初三年,车驾幸宛,使尚率诸军与曹真共围江陵。尚夜将步骑万余人,于下流潜渡,攻瑾诸军,夹江烧其舟船,水陆并攻,破之。迁荆州牧。(节选自三国志魏书)A践阼,亦称“践胙”“践祚”,就是帝王登基。阼,大堂前东面的台阶,主人迎接宾客的地方。B假节,皇帝将节借给临时执行任务的臣子使用,任务完成后,将不再被

4、收回。C车驾,原指帝王所乘的车,有时因不能直呼帝王,于是又可用作帝王的代称。D迁,在古代一般指官职提升。表示官职提升的词语还有“升” “擢”拔“陟”等。6下列关于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吏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文官的任免、考核、升降、调动等,长官为吏部尚书。B神策,作为禁卫军是唐朝重要的军事支柱,负责守护京师、宿卫宫廷及行征伐事。C赠,给已死的官吏或其父祖追封官爵。D谥号,古代帝王、大臣等死后,据其生平事迹评定的称号,如武帝、太宗、文忠。7下列选项中,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封建时代,对判死刑的人,在每年秋季行刑,叫大决,又叫秋决;皇帝在犯人的名字上画钩,批准立刻行刑为

5、勾决。B刑部,又称秋官,宪部。六部(吏、户、礼、兵、刑、工)之一,掌管全国刑法、狱讼等事,是清代最高司法机关。C大辟,即斩首,古代五刑之一。中国古代的五刑可分为奴隶制五刑和封建制五刑。奴隶制五刑是指墨、劓、刖、宫、大辟。D束发,即古代男子成人时束发为髻,一般20岁左右,将头发束起来表示已经成人,“余自束发读书轩中”即用此意。8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A经首,相传为尧乐曲咸池中的一章,一说为黄帝所作。例如: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庖丁解牛)B笞刑和杖刑都是古代的刑罚。笞刑是一种用小荆条或小竹板抽打臀、腿、背的刑罚。杖刑是一种用大荆条或大竹板打臀、腿、背的刑罚。隋代把它定为五刑之一,沿用到

6、清代。C高山流水、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阳春白雪、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是中国十大古曲,其中十面埋伏、春江花月夜阳春白雪、胡笳十八拍都是琵琶曲。D鼎是青铜器的最重要器种之一,是用以烹煮肉和盛贮肉类的器具。尊在古代是尊贵的酒器,有人认为尊贵之尊就是由此而来。9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平原君使者冠盖相属于魏”中的“冠盖”:古时官员的冠服和他们车乘的篷盖,此处代指使者。B“公子即合符”中的“合符”:验证兵符相合。符,兵符,古代调兵的书信。C“执主人之礼,引公子就西阶”中的“引公子就西阶”:古代迎宾,主人从东阶上,宾客从西阶上,以示尊敬。宾客若自谦

7、降低身份,则与主人同从东阶升堂。D黥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在犯人脸上刺上记号或文字并涂上墨,在刑罚之中较轻。10下列对古代文化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羽林,皇家禁卫军。东汉时出现,又称“羽林骑”,其意“如羽之疾,如林之多”。隶属光禄勋,为皇帝之护卫。B量移,唐宋时指因罪贬谪边远地方的官吏,遇赦时酌情移至近处任职。C关,古代在险要地方或国界设立的守卫处所。如:关塞关卡、关隘。D三军,我国古代指上、中、下或左、中、右或步、车、骑三军,与现代陆、海、空三军的实质意义不同,亦可用于对军队的统称。11下列对古代刑罚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车裂”,指古代的一种酷刑,以车马撕裂人的肢体。

8、B中国古代早期的肉刑包括黥、劓、刖、宫、大辟等五种。其中黥是刺面、劓是割鼻、刖为斩足、宫是割除生殖器、大辟为死刑。其中宫刑是一种极具屈辱的刑罚。司马迁在报任安书中就提到了遭受此刑带给自己的精神痛苦。C弃市,古代刑罚,是在人众集聚的闹市,对犯人执行死刑,以示为人所弃。D髡钳,古代刑罚名,指将头发剃掉,用铁箍束住脖子。髡,剃去头发;钳,用铁圈束颈。12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A三公,官名合称。周代以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秦代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B顿首即叩头,常用于下对上及平辈间的敬礼;空首即以头至手而不触地,是尊长对对方的答礼或古人在书信末表致敬。C秩:可指官员的官阶、品级

9、。“贬秩”指官员降级,“增秩”指官员加级,“秩满”指官员任期届满。D隋唐以后实行三省六部制,三省是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审议、草拟和执行。13下列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大理,即大理寺,相当于现代的最高法院,掌刑狱案件审理,长官名为大理寺卿。B流,即流放,是将罪犯放逐到边远地区进行惩治的一种刑罚,同义词有徙、迁、出等。C调露,即唐高宗年号。年号一般由君主发起,先秦至汉初无年号,汉武帝即位后首创年号。D朕,先秦时代,“朕”是第一人称代词,人人都可自称。自秦始皇开始为皇帝的专用词。答案1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C.“古代官员每隔

10、一段时间休沐,也就是请假休息”错误,汉代官吏每工作五天休息一天,称为“休沐”,是假期,不是请假休息。故选C。2A【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A.“旧时指官吏被皇帝派往某地巡视政事,考核官员”是错误的。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多指政事言。“致仕指退休”是错误的。古代官员到70岁时正常退休叫作“致仕”。故选A。3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理政”错误,下车,仅指“官员初到任”,不包含“理政”之意。故选D。4B【详解】本题考查对古代文化常识的识记能力。B项,“这里指秩序”错。“秩满”中的“秩”的意思是为官、做官。故选B。5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

11、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B.“任务完成后,将不再被收回”错,臣子完成临时任务后,这个“节”将会被收回。故选B。参考译文:文帝(接受禅让)称帝后,改封夏侯尚为平陵乡侯,升任征南将军,兼任荆州刺史,持朝廷符节都督南方各军队的军中事务。黄初三年,文帝驾临宛城,派夏侯尚率领各军与曹真一起围攻江陵。夏侯尚带领一万多步骑兵,从下游悄悄地过江,攻打诸葛瑾的各路军队,围攻烧毁他们的船只,水陆两军一起进攻,击败了诸葛瑾的军队。升官为荆州牧。6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D.“太宗”错误。太宗是庙号,不是谥号。故选D。7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12、D. “一般20岁左右”错。“束发”为男子15岁,且并不表示成人。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才表示成人,被称为“弱冠”。故选D。8C【详解】试题分析:题干是“下列选项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本题考查识记中国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C项,胡笳十八拍不是琵琶曲。胡笳十八拍是一首中国古琴名曲,据传为蔡文姬作,为中国古代十大名曲 之一。胡笳十八拍是古乐府琴曲歌辞,一章为一拍,共十八章,故有此名,反映的主题是“文姬归汉”。9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兵符,古代调发军队的凭证,非书信。兵符一分为二,双方各执一半。两半相合,才能调兵。故选B。10D【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的

13、能力。A.“东汉时出现”错误,“羽林骑”是西汉时出现的。汉武帝时选拔陇西、天水、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之良家子守卫建章宫,初称为建章营骑,后改称羽林骑。故选A。11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B.“黥是刺面”错误,黥是刺面并涂墨。故选B。12C【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A.“秦代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错。东汉至魏晋以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B.“是尊长对对方的答礼或古人在书信末表致敬”错。顿首,古人在书信开头或末尾表致敬。空首,尊长对对方的答礼,是国君答拜臣下的礼节。D.“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审议、草拟和执行”错。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分别负责草拟、审议和执行。故选C。13B【详解】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B.“流同义词有徙、迁、出等”错误。“出”的意思是京官外调。故选B。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