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起始课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64957767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PPTX 页数:39 大小:9.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起始课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第三单元起始课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第三单元起始课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第三单元起始课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第三单元起始课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起始课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起始课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三三单单元元起起始始课课生命的诗意文学阅读与写作古诗词是我们大量的阅读的内容,是对生命的独特体会和表达。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借古典诗词表达的情感。用“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感恩母爱,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坚守古典诗词是浸润在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血脉中的文化基因。可以表达我们生命的诗意存在。今天我们就走进第三单元感受古典诗歌的美。课前学习任务:1.阅读杜晓勤中国古代诗歌发展简史一文,梳理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况中国古代诗歌发展概况,并绘制一张思维导图,准备课上交流。2.根据初中所学,思考并归纳阅读古代诗词的方阅读古代诗词的方法法都有哪些?梳理方法,绘制一张思维导图。单元解说壹单元

2、解说【课上学习任务一】浏览课本第三单元目录、单元导语、学习提示,整体了解单元学习内容。(在课本上圈点勾画)必修上册的古代诗歌共14首,包括第二单元、第三单元全部8首和附录“古诗词诵读”4首。按照体裁,这些诗歌可分几种类型?为什么?单元目录7 7 短歌行短歌行/曹操曹操 58 58*归园田居(其一)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陶渊明 59 598 8 梦游天姥吟留别梦游天姥吟留别/李白李白 60 60登高登高/杜甫杜甫 61 61*琵琶行并序琵琶行并序/白居易白居易 62 629 9 念奴娇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怀古/苏轼苏轼 65 65*永遇乐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辛弃疾 66 6

3、6*声声慢(寻寻觅觅)声声慢(寻寻觅觅)/李清照李清照 单元解说通过诵读涵泳,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独立欣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2学习本单元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经典诗词作品,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理解诗人的精神境界,提升综合审美鉴赏力。3了解古代诗歌的基本概况,掌握古代诗歌鉴赏的基本方法。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1在学习本单元作品的基础上,联系对既往文学作品的学习,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写一篇文学短评。4单元素养目标单元素养目标探究分类贰启功对古代诗歌的评价:唐代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唐人的诗

4、是嚷出来的,宋人的诗是想出来的,宋代以后的诗是仿出来的。课上学习任务二课上学习任务二课前学习任务一课前学习任务一先先秦秦诗诗歌歌两两汉汉诗诗歌歌魏魏晋晋诗诗歌歌南南北北朝朝诗诗歌歌唐唐诗诗宋宋词词明明清清诗诗歌歌元元曲曲诗经楚辞屈原:离骚九歌展示古代诗歌的发展导图,交流古代诗歌发展概况。乐府诗:孔雀东南飞陌上桑汉末文人诗:古诗十九首三曹陶渊明谢灵运北朝木兰辞南朝西洲曲初唐:初唐四杰(王杨卢骆)盛唐: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中唐:韩愈、白居易、李贺、刘禹锡晚唐:杜牧、李商隐宋宋诗诗婉约豪放苏轼杨万里王安石黄庭坚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郑光祖白朴 马致远龚自珍纳兰性德柳永李清照苏轼辛弃疾体现了个

5、体生命的觉醒怎么样理解怎么样理解“长出来,嚷出来,想出来,仿出来长出来,嚷出来,想出来,仿出来”的呢?的呢?唐以前的诗歌来源于生活,放映生活,如蓬勃的草木自然的生长大地之上,呈现出生命最本真的天性。唐代思想活跃,情动于衷,而发于声,随口而出,就是大唐气度。宋诗重理趣,所以是想出来的。明代诗歌乏善可陈,清代中兴时期,少创新,多模仿。(一)古诗类别知识必备知识必备知识必备知识必备(二)古诗结构诗词的结构谋篇又称章法,分成“起”“承”“转”“合”四部分。所谓起,就是把想要说的事情,想一个办法开个头。用这个话头,来引出下面想说的话来。所谓承,就是承接开头的话题,自然地按着顺序往下说。所谓转,就是不能一

6、味地自说自话,全是流水账,要制造些波澜。表面意思是往远了扯,但内在的联系是紧密地含在里面的。所谓合,就是话题不能扯得过远,要结束了,总要回过头来,做个总结,才算完整。第二、三单元诗歌分类第二、三单元诗歌分类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感受:各阶段代表文学的特点古体诗和近体诗的不同李白杜甫诗歌的不同豪放派和婉约派词的不同课上学习任务三课上学习任务三课前学习任务二课前学习任务二交流、展示:阅读古代诗歌的方法有哪些?课上学习任务三课上学习任务三课前学习任务二课前学习任务二交流、展示:阅读古代诗歌的方法有哪些?三看三找 三看:1.看作者(知人论世)2.看题目(主要内容)3.看注释(重要提示)三找:1.找情语(作者

7、情感)2.找末句(卒章显志)3.找形象(情感载体)一注意:选择题的提示一、看标题一、看标题 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标题是诗歌内容和形式等信息的丰富载体,是我们理解诗歌的重要切入点。切入点。标题一般交代写作的缘起、对象、时间、地点、背景以及诗歌类标题一般交代写作的缘起、对象、时间、地点、背景以及诗歌类别等信息别等信息一一.看题目。看题目。题目是诗词的眼睛,它往往直接揭示了诗词创作的题目是诗词的眼睛,它往往直接揭示了诗词创作的时间、地点、事件和主旨等。时间、地点、事件和主旨等。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冬至夜思家 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邯郸驿里逢冬至,

8、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此诗题中的此诗题中的“冬至冬至”表时间,表时间,“邯郸邯郸”表地点,且与表地点,且与“冬至冬至”点明了特定的背景,点明了特定的背景,是说冬至佳节时自己仍客居邯郸,这才是说冬至佳节时自己仍客居邯郸,这才“思家思家”,“思家思家”揭示了此诗的主旨。揭示了此诗的主旨。酬朱庆馀酬朱庆馀张籍张籍越女新妆出镜心,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齐纨未足时人贵,一典菱歌敌万金。一典菱歌敌万金。洞房昨夜停红烛,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眉问夫婿,妆罢低眉问夫婿,画眉深浅入

9、时无?画眉深浅入时无?近试上张水部近试上张水部朱庆余朱庆余干谒诗干谒诗 科举考试科举考试之前,向张籍征求之前,向张籍征求意见,表现自己忐意见,表现自己忐忑不安的心理忑不安的心理一、看标题一、看标题昨夜江边春水生,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此日中流自在行。半亩方塘一鉴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为有源头活水来。观书有感朱熹池塘要不断注入活池塘要不断注入活水,才能清澈。水,才能清澈。学习要不断吸取新学习要不断吸取新知,才能进步知,才能进步 读书的积累与贯通读

10、书的积累与贯通的关系。长期的读的关系。长期的读书积累,对问题一书积累,对问题一朝领悟。朝领悟。再如:卷别诗题作者重要信息2018年全国卷野歌李贺点明了地点(田野)点明了事件(放歌)2018年全国卷题醉中所作草书卷后(节选)陆游点明了事件题诗表明作者的精神状态(醉中)2018年全国卷精卫词王建点明了写作对象(精卫)2019年全国卷题许道宁画陈与义点明了写作目的(赞扬他人画作)点明了事件题诗2019年全国卷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点明了写作目的(投赠诗、干谒诗)点明了写作对象(长沙裴侍郎)2019年全国卷插田歌(节选)刘禹锡点明了地点(田野)点明了事件(插田、唱歌)试读下面的诗题,看看能读出哪些重要信息

11、。(1)(2020全国卷)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2)(2020全国卷)读史(3)(2020全国卷)苦笋(4)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5)征人怨(6)(2015全国新课标卷)残春旅舍(7)春日忆李白(8)秋夕读书幽兴献兵部李侍郎交代了写作目的交代了写作目的,启发我们思考怎样阅读历史启发我们思考怎样阅读历史,怎样评判历代高贤。怎样评判历代高贤。暗示了诗的题材暗示了诗的题材,“奉和奉和”指作诗词与别指作诗词与别人相唱和人相唱和,“次韵次韵”指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指按照原诗的韵和用韵的次序来和诗的次序来和诗,因此因此,这是一首应和诗;这是一首应和诗;点明了事件点明了事件,“袭美抱疾杜门袭美抱疾杜门”说明

12、好友皮说明好友皮日休因病闭门在家。日休因病闭门在家。暗示了诗的题材,这是一首托物抒怀诗;暗示了诗的题材,这是一首托物抒怀诗;交代了写作的主要内容,交代了写作的主要内容,借歌咏苦笋告诉人们做人应高风亮节,刚正不阿。借歌咏苦笋告诉人们做人应高风亮节,刚正不阿。交代了写作缘由交代了写作缘由(左迁左迁)、地点、地点(蓝关蓝关)和特定读者和特定读者(侄孙湘侄孙湘);暗示了诗的题暗示了诗的题材材(贬谪诗贬谪诗)。交代了写作对象交代了写作对象(征人征人);揭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揭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怨怨);暗示了诗的题材暗示了诗的题材(边塞诗边塞诗)。交代了时间交代了时间(残春残春)、地点、地点(旅舍旅舍);

13、暗示了诗歌的感情暗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基调(残残)。交代了写作时间交代了写作时间(春日春日);揭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和线索揭示了诗歌的感情基调和线索(忆忆);交代了交代了“忆忆”的对的对象象(李白李白)。交代了写作时间交代了写作时间(“秋夕秋夕”,深秋的夜晚,深秋的夜晚);交代了写作的主要内交代了写作的主要内容容(岑参于秋夕读书之时,生幽思之兴,发慨叹之辞岑参于秋夕读书之时,生幽思之兴,发慨叹之辞);交代了写作交代了写作目的目的(“献兵部李侍郎献兵部李侍郎”,向兵部李侍郎献诗,以求获得官职的升迁,向兵部李侍郎献诗,以求获得官职的升迁)。二:看作者二:看作者诗歌鉴赏讲究诗歌鉴赏讲究知人论世知人论世

14、“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也。是尚友也。”孟子孟子万章万章 吟咏他们的诗,吟咏他们的诗,读他们的书,不知道他们到底读他们的书,不知道他们到底是什么人,可以吗?所以要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是什么人,可以吗?所以要研究他们所处的社会时代。这就是上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代。这就是上溯历史与古人交朋友。二:看作者二:看作者 了解了解作家作家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生平、思想、创作风格,有助于对其作品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的理解和把握。一个一个时代时代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有一个时代的特点,一个时

15、代有一个时代的文学,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了解某个时代的风貌,有助准确把握这个时代的文学作品。李白:身处盛唐,豪放飘逸李白:身处盛唐,豪放飘逸杜甫:遭逢乱世,沉郁顿挫杜甫:遭逢乱世,沉郁顿挫陆游、辛弃疾:家国多难,陆游、辛弃疾:家国多难,激荡强烈的爱国情怀激荡强烈的爱国情怀 了解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了解作者所处的社会环境、时代背景 安史之乱、五代十国、宋末元初、明末清初,动荡的时代总安史之乱、五代十国、宋末元初、明末清初,动荡的时代总是容易是容易引发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情怀和驱除异族、建功立业的引发怀才不遇、忧国忧民的情怀和驱除异族、建功立业的雄心雄心。建

16、安、盛唐诗建安、盛唐诗宋诗、宋词、清诗,后者明显较少表现出宋诗、宋词、清诗,后者明显较少表现出雄浑的气魄和高昂的格调。雄浑的气魄和高昂的格调。魏晋南北朝,司马氏独专朝政,杀戮异己,被株连者甚多魏晋南北朝,司马氏独专朝政,杀戮异己,被株连者甚多一代知识分子痛苦、抗争、绝望的心路历程。阮籍一代知识分子痛苦、抗争、绝望的心路历程。阮籍咏怀诗咏怀诗、鲍照鲍照拟行路难拟行路难二:看作者二:看作者二:看作者二:看作者1.1.时代不同,精神迥异时代不同,精神迥异2.2.诗人不同,精神各异诗人不同,精神各异3.3.境遇不同,诗情有别境遇不同,诗情有别知人论世知人论世诗后如果有注释,则注释也蕴含着丰富的信息,知晓这些信息,会对读懂诗歌有直接的帮助。三三看注释看注释四四找情语找情语五:找末句(尾联)古人作诗古人作诗,讲究章法讲究章法,注重结构上的注重结构上的“起承转合起承转合”。起起(首句首句/首联首联):):即开头即开头(交代时地缘起等交代时地缘起等)承承(第二句第二句/颔联颔联):):承接上文承接上文,铺垫蓄势铺垫蓄势转转(第三句第三句/颈联颈联):):转折转折(结构思路的转换结构思路的转换:事事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