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290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64957720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8.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290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290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290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290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290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290》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29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每日专练课时作业(第290练)【基础训练】一、语言文字运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屏幕中的剧情跌宕起伏,屏幕上一行又一行的字符络绎不绝地驰过,如同密集射击的炮弹令人 :它们就是“弹幕”。弹幕尽管被纳入“评论”范畴,却与传统的文艺批评有巨大的鸿沟。传统的文艺批评来自阅读之后的 ,作品的整体观照与解读、分析、阐释构成了基本的工作方式。相对地说,弹幕的首要特征是“即时”,评论对象往往是作品的一个短暂碎片。弹幕评论带有明显的即兴意味,令人瞩目的是现场、此刻与交互性的狂欢气氛,而不是严肃的反思与真知灼见。弹幕是网络时代的产物。只有神奇的互联网才能支持如此之多的声音即时互动,让各种貌似无法交

2、集的社会关系迅速地在虚拟空间联结起来。这是印刷文化 的。印刷文化的节奏相对缓慢,思想的交换不得不接受印刷速度与配送体系的限制。印刷文化的中心是文字符号。文字符号的阅读、理解、阐释形成一种深度文化。弹幕的即时评论尽管也诉诸于文字符号,但这些字符被加工为另一种奇特的屏慕形象,开启了另一种性质的空间,譬如视觉经验。1.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2.结合材料,给“弹幕”下一个定义。(3分)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5题。伴随着“西北暖湿化”等话题再次成为公众讨论的焦点,关于气候变化“利大

3、于弊”,西北地区“大漠变良田”,气候变化让“西北地区再回大唐盛世”话题也一度火热。气候变化真的能为西北地区带来更多益处么?实际上,以“暖湿化”为基础理解西北地区现在和未来生态的变化远远不够。在看似“繁荣兴盛”的表象之下,( )。值得注意的是,除“暖湿化”以外,冰川融化也是导致西北一些地区水资源增多、湖泊“复活”、绿洲面积扩大的重要原因。长期来看,冰川融水量会 。覆盖率低、以小冰川为主的流域,冰川融水量的拐点已经出现。当冰川消融越过拐点,将不再具备水资源调节的功能, ,西北千旱区将会出现区域性的水资源短缺危机,加剧主要依赖冰川融水供水地区的干旱风险,甚至引发生态乃至社会经济危机。由此可见,仅用“

4、暖湿化”这一简化的概念无法全面地描述西北地区正在发生的变化以及未来将面临的气候风险和潜在危机。 ,不能只一心期待“西北暖湿化,荒漠变良田”,理性、科学地正视气候变化带来的当前危机,积极为下一次极端事件做好准备,才更为紧迫。4.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有些现象值得深人探讨B.需要更理性地看待“西北暖湿化”的概念C.西北暖湿化值得引起大家的重视D.冰川融化的问题不可小视5.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二、古诗词鉴赏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6-7题六么令次韵和贺方回金陵怀古,鄱阳席上作李纲

5、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阀。歌沉玉树,古寺空有疏钟发。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兵戈凌灭。豪华销尽,几见银蟾自圆缺。潮落潮生波渺,江树森如发。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高楼谁设。倚阔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注李纲,北宋末、南宋初抗金名臣,这首词大约作于其南渡初期的被贬途中。6.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长江千里,烟淡水云阔”与“千里澄江似练”一样,都是近景,突出了长江的壮阔。B.“六代兴亡如梦,苒苒惊时月”,词人慨叹六朝兴亡、岁月流逝得如此之快,令人吃惊。C.“谁念迁客归来,老大伤名节”,词人哀叹自己被贬的遭遇,以及老来无成的命运。D.词中既

6、有“纵使岁寒途远,此志应难夺”这样直接的抒情,又有间接的借景抒情。7.请结合“高楼谁设。倚阈凝望,独立渔翁满江雪”的含意,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1)杜牧阿房宫赋中,以叙述的表达方式表现秦人对从六国掠夺来的珍宝毫不珍惜的对偶句是“ , ”。(2)杜甫登岳阳楼中,“ , ”两句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遥望关山以北,看到的是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情景;诗人凭倚窗轩,胸怀家国,不禁涕泪横流。(3)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中,“ , ”两句写词人敲击船沿、仰天长啸,抒发出自己的满腔豪情。【综合训练】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题。文本一:到都市里去

7、萧红临走时妈妈把自己耳上的银环摘下,并且说:“你把这个带去吧!放在包袱里,别叫人给你抢去,娘一个钱也没有。若饿肚时,你就去卖掉,买个干粮吃吧!”走出门去还听母亲说:“遇见日本子,你快伏在蒿子下。”金枝走得很远,走下斜坡,但是娘的话仍是那样在耳边反复:“买个干粮吃。”她心中乱乱地幻想,她不知走了多远,她像从家向外逃跑一般,速步而不回头。小道也尽是生着短草,即便是短草也障碍金枝赶路的脚。日本兵坐着马车,口里吸烟,从大道跑过。金枝有点颤抖了!她想起母亲的话,很快躺在小道旁的蒿子里。日本兵走过,她心跳着站起,她四面惶惶在望:母亲在哪里?家乡离开她很远,前面又来到一个生疏的村子,使她感觉到走过无数人间。

8、红日快要落过天边去,人影横倒地面杆子一般瘦长。踏过去一条小河桥,再没有多少路途了!哈尔滨城渺茫中有工厂的烟囱插入云天。金枝在河边喝水,她回头望向家乡,家乡遥远而不可见。只是高高的山头,山下辨不清是烟是树,母亲就在烟树荫中。她对于家乡的山是那般难舍,心脏在胸中飞起了!金枝感到自己的心已被摘掉不知抛向何处!她不愿走了,强行走过河桥又转入小道。前面哈尔滨城在招示她,背后家山向她送别。小道不生蒿草,日本兵来时,让她躲身到地缝中去吗?她四面寻找,为了心脏不能平衡,脸面过量的流汗,她终于被日本兵寻到。“你的!站住。”金枝好比中了枪弹,滚下小沟去,日本兵走近,看一看她脏污的样子。他们和肥鸭一般,嘴里发响摆动

9、着身子,没有理她走过去了!他们走了许久许久,她仍没起来,以后她哭着,木桶扬翻在那里,小包袱从木桶滚出。她重新走起时,身影在地面越瘦越长起来,和细线似的。金枝在夜的哈尔滨城,睡在一条小街阴沟板上。那条街是小工人和洋车夫们的街道,连警察也没有,讨饭的老婆和小饭馆的伙计吵架。满天星火,但那都疏远了!那是与金枝绝缘的物体。半夜过后金枝身边来了一条小狗,也许小狗是个受难的小狗?这流浪的狗它进木桶去睡。金枝醒来仍没出太阳,天空许多星充塞着。许多街头流浪人,尚挤在小饭馆门前,等候着最后的施舍。金枝腿骨断了一般酸痛,不敢站起。最后她也挤进要饭人堆去,等了好久,伙计不见送饭出来,四月里露天睡宿打着透心的寒战,别

10、人看她的时候,她觉得这个样子难看,忍了饿又来在原处。夜的街头,这是怎样的人间?金枝小声喊着娘,身体在阴沟板上不住地抽拍。绝望着,哭着,但是她和木桶里在睡的小狗一般同样不被人注意,人间好像没有他们存在。天明,她不觉得饿,只是空虚,她的头脑空空尽尽了!在街树下,一个缝补的婆子,她遇见对面去问:“我是新来的,新从乡下来的”看她作窘的样子,那个缝婆没理她,面色在清凉的早晨发着淡白走去。卷尾的小狗偎依着木桶好像偎依妈妈一般,早晨小狗大约感到太寒。小饭馆渐渐有人来往。一堆白热的馒头从窗口堆出。“老婶娘,我新从乡下来,我跟你去,去赚几个钱吧!”第二次,金枝成功了,那个婆子领她走,一些搅扰的街道,发出浊气的街

11、道,她们走过,金枝好像才明白,这里不是乡间了,这里只是生疏、隔膜、无情感。一路除了饭馆门前的鸡、鱼、和香味,其余她都没有看见似的,都没有听闻似的。“你就这样把袜子缝起来。”在一个挂金牌的“鸦片专卖所”的门前,金枝打开小包,用剪刀剪了块布角,缝补不认识的男人的破袜。那婆子又在教她:“你要快缝,不管好坏,缝住,就算。”金枝一点力量也没有,好像愿意赶快死似的,无论怎样努力眼睛也不能张开。一部汽车擦着她的身边驰过,跟着警察来了,指挥她说:“到那边去!这里也是你们缝穷(注)的地方?”金枝忙仰头说:“老总,我刚从乡下来,还不懂得规矩。”在乡下叫惯了老总,她叫警察也是老总,因为她看警察也是庄严的样子,也是腰

12、间佩枪。别人都笑她,那个警察也笑了。老缝婆又教说她:“不要理他,也不必说话,他说你,你躲后一步就完。”她,金枝立刻觉得自己发羞,看一看自己的衣裳也不和别人同样,她立刻讨厌从乡下带来的破罐子,用脚踢了罐子一下。袜子补完,肚子空虚的滋味不见终止,假若得法,她要到无论什么地方去偷一点东西吃。很长时间她停住针,细看那个立在街头吃饼干的孩子,一直到孩子把饼干的最末一块送进嘴去,她仍在看。(节选自生死场第十四章)文本二:关于小说的情节,福斯特说过:“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了便是故事;而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伤心而死则是情节。”童庆炳说:“情节是按照因果逻辑组织起来的一系列事件,且要求在事件的发展中表现出人物行为的矛盾冲突,由此揭示出人物命运的变化过程。”按照以上的标准来看,萧红小说中的情节可以说是不完整的,不能算是真正意义上的情节。萧红的小说打破了中国古代传统小说以情节为贯穿全文线索的小说模式,情节大多是简单散乱的,小说中穿插了大量的非情节的因素,写得像散文一样。萧红的这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