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64957710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39.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兰亭集序》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 (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兰亭集序文本解读和教学设计【原文】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交代聚会的时间】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交代聚会地点,事件】群贤毕至,少长咸集。【交代来参加聚会的人物】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交代聚会地点的环境优美,有山,有水,有竹】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交代群贤们在此举行的活动优雅】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即使没有音乐来助兴,但文人们喝点酒,作首诗,也可以尽情的抒发幽雅的情怀】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交代那天的天气舒适宜人】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上观宇宙,

2、下俯万物,可以极尽视听的欢愉,确实是令人感到快乐的是】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极言人生的短暂】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两种人虽然生活方式不同,性格不同,但他们同样都能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再喜爱的事物总有厌倦的一天,人生的感慨也就随之产生了】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此处流露了作者盛筵难再,胜景不常之痛】犹不能不以之兴怀,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的生命长短无法把握之痛】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

3、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作者否定了那种把生死看做一样,把寿命长短看做一样的荒诞思想】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点明作序的目的】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无论世界怎么变化,人类对生命本质(生命、青春、痛苦等等)的体验却是一致的】【译文】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三月上旬,我们会集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为了做禊事。众多贤才都汇聚到这里,年龄大的小的都聚集在这里。兰亭这地方有高峻的山峰,茂盛的树林,高高的竹子。又有清澈湍急的溪流,(如同青罗带一般)环绕在亭子的四周,引(溪水)作为流觞的曲水,排列坐在曲水旁边,虽然没有热闹的音乐,

4、喝点酒作点诗,也足够来畅快叙述幽深内藏的感情了。这一天,天气晴朗,空气清新,和风温暖,仰首观览到宇宙的浩大,俯看观察大地上万物的繁多,用来舒展眼力,开阔胸怀,足够来极尽视听的欢娱,实在很快乐.人与人相互交往,很快便度过一生。有的人在室内畅谈自己的胸怀抱负;有的人就着自己所爱好的事物,寄托情怀,放纵无羁地生活。虽然各有各的爱好,安静与躁动各不相同,但当他们对所接触的事物感到高兴时,一时感到自得.感到高兴和满足,(竟然)不知道衰老将要到来。等到对得到或喜爱的东西已经厌倦,感情随着事物的变化而变化,感慨随之产生。过去所喜欢的东西,转瞬间,已经成为旧迹,尚且不能不因为它引发心中的感触,况且寿命长短,听

5、凭造化,最后归结于消灭。古人说:“死生毕竟是件大事啊。”怎么能不让人悲痛呢?每当看到前人所发感慨的原因,其缘由像一张符契那样相和,总难免要在读前人文章时叹息哀伤,不能明白于心。本来知道把生死等同的说法是不真实的,把长寿和短命等同起来的说法是妄造的。后人看待今人,也就像今人看待前人,可悲呀。所以一个一个记下当时与会的人,录下他们所作的诗篇。纵使时代变了,事情不同了,但触发人们情怀的原因,他们的思想情趣是一样的。后世的读者,也将对次集会的诗文有所感慨。文本解读:作者之乐,其实就是我们常人之乐,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再加上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喝酒,作诗,自然是“信可乐也”。但快乐总是短暂的,集会

6、也是一时的,人与人之间交往,很快就度过了一生。无论你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方式,无论你是什么样的性格,当你对你所碰到的事物感到满足,你想要一直处于这样一种快乐满足的状态,却不知死亡已经悄悄临近。王羲之由眼前的这个盛大欢乐的聚会联想到了人生的短暂,“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李白在桃花园与自己的弟弟们聚会时,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不仅是诗人们,就是我们普通人也有同样的情感,总是担心欢乐的时光太少,总是希望欢乐的时光永远都不要结束。但是,即使是让我们感到欢乐的事物,一直都被我们拥有着,我们也会有感到厌倦的一天,就如小时候我们珍爱的玩具,当我们玩腻的时候,就会把它丢到

7、墙角。或许我们又有了另一个钟爱的玩具。长大后,我们把童年所有的玩具都扔了,我们爱上了,手机电视电脑。再到结婚生子的年龄我们眼里只有自己的爱人、孩子了。“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我们说喜爱的事物,转瞬之间,已经成为了历史。人生就是这样矛盾,我们总是在追求我们喜爱的事物,一旦得到了这样事物,最初我们会激动、欣喜无比珍惜,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们喜爱的事物也在转眼间被我们丢弃了。我们在不断地追寻又不断地丢弃,于是,我们不能不由此发出感慨,(到底什么才是我们真正需要的呢,我们能追寻多少次又放弃多少次呢?)何况生命的长短并不是由我们自己决定的,我们只能“听天由命”。庄子说,死生那

8、是人生的大事呀。这难道不让人感到悲痛吗?死与生,这样的大事,都不由我们这些当事人决定,确实让人悲痛啊!王羲之感慨的不仅是欢乐的时光总是太短,还有人的喜新厌旧,人的不知足,不满足于现状,关键是“修短随化,终期於尽”人没有多少时间去重复追求放弃,放弃又追求。那我们的人生该怎么度过呢?是不是跳不出这个追求、得到、厌倦的怪圈呢?这样的人生是不是很荒诞呢,我们所有的努力最终都化为了虚无?既然人生虚无那我们是不是都要崇尚佛老思想。学老庄避世。“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每次看到前人发出感慨的缘由,都是相同的,我每次都要对着文章感叹,却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不明白为什么古人也要对

9、生死发出感慨?现在我才明白,把死生看作一样是多么的荒诞,把寿命长短看做一回事也是无稽之谈。后来的人看待今天,就像今天的人看待以前的人,可悲呀!这里的“悲”,是在悲后人在重复今人吗?无疑王羲之是热爱生命的,正因为其对生命的热爱,他才会这么如此在乎生命的长度、质量,才会如此执着地练习书法,写就了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集序。古代许许多多热爱生命的古人也发出了同样的感慨,如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李白的“夫天地者万物之逆旅也,光阴者百代之过客也。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苏轼的“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本文的动人之处正在于王羲之写出了,人类共通的悲哀,在死亡面前人是

10、何其的渺小,正如文章最后所说“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身为后之览者的我们,在读到此文时,同样感受到了王羲之当年所感受到的,“死生亦大矣”。【教学设计】兰亭集序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2课时数:2课时学习目标A类1、了解作者王羲之及“序”这种文体2、熟读本文,扫清字词障碍,读准字音3、在理解全文思路的基础上背诵全文B类1、体会本文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2、梳理概括课文的思路,用三个字概括情感思路。3、理解作者因何而乐,因何而悲。C类1、体会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以及字里行间表现出来的旷达胸怀。2、认识作者感情由乐转悲的原因以及在深沉的感叹中暗含的对人生的眷恋和热爱之情。3、理解王羲之的生死观,对

11、人生无常、时光易逝的感慨。预习作业1、反复诵读本文,把下列生字标出拼音。癸( )丑 会稽( ) 禊( )事 流觞( )曲水 清流急湍( ) 游目骋( )怀 形骸( )趣( )舍万殊 若合一契( ) 临文嗟悼( )齐彭殇( )为妄( )作2、以小组学习的方式,结合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阅读课文,疏通文意,不懂的地方做下标记。3、第二次诵读本文,感受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解释骈散结合第三次诵读,找出本文中能体现作者情感变化的字。第四次诵读文章第一二自然段,思考作者为何而“乐”,梳理这两个自然段的思路。并熟读成诵。第一课时教学板块(注明各板块解决目标序号及所用时间)学生学习清单第一板块解题【目标A 1、

12、2 , 7分钟】1、了解作者王羲之及“序”这种文体(媒体放映课题,作者介绍,“序”,欣赏怀素摹本)2、抽查字词读音的掌握情况3、齐读课文,能读准字音看欣赏齐读听第二板块初步感知【目标 B 1,8分钟】1、初步感知,文体特点。(多媒体配乐)教师示范朗读课文,学生注意字音和语调音节,体会本文句法骈散并行,以散为主的特征语调:“永和九年修禊事也”以中速读。下文有关集会的文句应以清新明快的语调读出,特别重读“乐”,以体现作者快乐的心境。节奏:如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此地/有/崇山峻岭、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要读出节奏,读出批判语气。“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

13、昔,悲乎!”缓缓吐出,重音为“悲”,以后的句子以和缓低沉的语调读出。听感受标出重读划分节奏第三板块梳理情感思路【目标B2 , 10分钟】1、进一步整体感知,全班再次齐读全文2、讨论、梳理全文情感思路。3、多媒体展示叙宴集盛况 乐发人生感慨 痛明作序目的悲读讨论展示第四板块研习课文第一部分【目标B3,15分钟】1、第四次诵读文章第一二自然段,梳理这两个自然段的思路。多媒体展示时间: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地点: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事件:修禊事人物: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环境: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活动: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天气:天朗气清,惠风和畅心情:游目骋怀,足以

14、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2、思考作者为何而“乐”。(1)聚会来到人多且贤(2)聚会地点环境优美(3)聚会活动雅洁有趣(4)聚会时间天气晴朗3、根据以上梳理出来的思路背诵第一部分。4、全班齐背课文第一部分读讨论展示自由背诵齐背布置课后练习,梳理第一部分文言知识重点字词如:毕、咸:全、都。修:长、高。引:招致、招引。其次:其间。次,旁边。惠风:和风。品类:指自然界的万物。所以:这里是“用来”的意思。极:尽。娱:乐。信:确实。第二课时第五板块研习课文第二部分【目标 B 3、C2 , 15分钟】1、检测上节课所学内容掌握情况,实词、虚词、翻译2、研习课文第二部分齐读读课文第二部分,思考下列问题(1)复习回

15、顾第一、二两段,诵读三、四段,想一想:文章前后两部分是什么关系?作者写出宴会之乐,实际是为下文的议论服务,作铺垫。(2)梳理课文第二部分思路,多媒体展示乐人的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快然自足,不知老将至感慨系之死生亦大矣(3)再读第三段,说说作者在这一段中心境发生了怎样的变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呢?由生说到死。人的寿命的长短,要听凭造化,无论寿命的长短,其结果是殊途同归,“终期于尽”,人总是要死亡,任何有情的生命都无法抗拒时间的无情吞噬,“死”是如此强大而无法抗拒,个体的生命在它面前是如此的渺小而脆弱。于是作者自然发出“岂不痛哉”的感慨。3、依据梳理出的思路尝试背诵第三自然段读思考讨论展示背诵第六板块研习课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