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三次演奏+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64957706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60.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琵琶行》——三次演奏+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琵琶行》——三次演奏+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琵琶行》——三次演奏+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琵琶行》——三次演奏+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琵琶行》——三次演奏+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琵琶行》——三次演奏+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琵琶行》——三次演奏+教学设计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必修三第二单元教学设计一、 教材和学情分析教材分析1.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学习诗歌。2.该单元选取了诸多名家作品,如白居易的琵琶行,登高等。诗歌题材广泛,风格多样。3.唐诗体现了我国古典诗歌创作的的最高成就,如琵琶行即我国古代叙事诗和音乐诗中的“千古绝唱”;是一篇音乐与文字,与作者的感情水乳交融的好文章。如杜甫的登高被誉为“古今七言律诗之冠”。这些作品都具有极大的社会认识意义和审美价值。学情分析1本单元的授课对象为高一的学生。2通过前期的学习,学生具备一定的文言知识积累,有利于古诗文的进一步学习。二、 教学目标和重难点教学目标1. 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入诗歌的情境2. 感受古代社会

2、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3. 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1.感受古代社会生活与古人的情感世界,2.领略古人的独特审美情趣三、教学策略教学思路1.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将古代诗文学习和信息化手段相结合,优化教学效果。2.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采用文化与专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赏析。发挥艺术教学活动的独特魅力,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3.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预习准备、课中引领提升、课后考评拓展三个部分。4.根据“以学生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共同参与”的理念设计教学环节。音乐入诗导入新课、学生诵读诗文等环节让传统与现代激情碰撞;走进诗歌、演奏赏析或演唱等环节使知识传授和情感教育兼顾,专业情境

3、环节使专业与文化密切相连,平等对话可以让学生畅所欲言,高度参与可以让学生乐在其中。以白居易的琵琶行为例。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学习法、任务驱动法四、教学活动设计(以琵琶行-再谈琵琶诉沦落为例)(一)课前预习准备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1.发布资源2.布置任务1.通过蓝墨云班课平台发布以下资源:品读琵琶行唐白居易流行歌曲琵琶行经典咏流传任嘉伦版本琵琶行2.将学生分组,发布学习任务:找出琵琶弹奏名曲,聆听,以文传情,表达感受。 根据琵琶声节奏变化划分层次3.跟踪关注网络学习进度,并根据任务完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设计。1.在蓝墨云班课平台学习相关资源。2.全体学生分为四组,感

4、受曲调变化和情绪变化。3.在蓝墨云班课讨论发帖,对相关知识点进行提问和讨论。4.规定时间内,完成在线测验。1.激发学生兴趣,扩大学生知识面。2.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3.通过在线讨论互动、在线测验,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疑难所在,有针对性地进行重难点设计。4预热知识点,为翻转课堂作准备。(二)课中引领提升走进诗歌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播放琵琶行MV,导入新课。1.展示诗歌人物形象图片,导入新课。2.播放琵琶行MV。边欣赏视频,边回答问题,走入新课。以视觉和听觉具体可感的美,带学生走入诗歌意境,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走近再谈琵琶诉沦落部分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再闻琵

5、琶诉沦落展示第二次演奏内容1.学生们朗读第二次演奏部分。2.根据课前预习划分为四个层次1.通过朗读加深对诗歌内容的了解。2.根据层次进行鉴赏,清晰明了前奏曲1. 播放刘德海塞上曲片段琵琶音频2. 对学生的赏析加以补充和点评1.聆听琵琶曲感受曲调变化,由曲调变化感受情绪的变化。2.根据课前预习,对文字加以分析,作者如何以文摩声传情1.通过听觉带入情境,帮助感悟诗文。2.课堂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第一乐曲1.播放快乐的日子琵琶曲片段音频2.对学生的赏析加以补充和点评1.聆听琵琶曲感受曲调变化,由曲调变化感受情绪的变化。2.根据课前预习,对文字加以分析,作者如何以文摩声传情1.通过听觉带入情境,帮助感

6、悟诗文。2.课堂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第二乐曲1.由专业学生弹奏春江花月夜琵琶曲2.对学生的赏析加以补充和点评1.聆听琵琶曲感受曲调变化,由曲调变化感受情绪的变化。2.根据课前预习,对文字加以分析,作者如何以文摩声传情演奏可以从视觉听觉多个角度加深学生对琵琶曲的全方位了解,更好地去品读弹奏者情绪的变化。第三乐曲1.播放十面埋伏琵琶音频片段2.对学生的赏析加以补充和点评1.聆听琵琶曲感受曲调变化,由曲调变化感受情绪的变化。2.根据课前预习,对文字加以分析,作者如何以文摩声传情1.通过听觉带入情境,帮助感悟诗文。2.课堂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拥抱专业(8min)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专业情境

7、,引发思考。1.播放花鼓调琵琶行,创设情境,请同学跟着一起模仿演唱,明确主题。2. 请学生弹奏琵琶片段,学生对照诗歌中的语句“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展开知识小抢答1.观看学生演唱花鼓调琵琶行MV,对照模仿演唱。2.观看现场弹奏并运用蓝墨云班课抢答弹奏琵琶语。贴合学生专业,设置情境,通过对描绘琵琶语句的熟悉了解,加深对琵琶曲感情地了解,明确“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主题。(三)课后考评拓展总结提升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回顾课堂,总结方法。1.发布作业:请学生进一步了解白

8、居易的生平和诗词。2.引导学生回顾所学内容,总结归纳分析乐曲“以声传情”的方法。1.思考问题,搜集资料。2.回顾所学内容,掌握归纳分析及情感把握技巧将所学内容归纳总结,可以提升学学生的鉴赏能力。五、教学效果与创新教学效果1.蓝墨云班课、音乐、游戏等信息化资源,使课堂教学环节层层深入,教学目标有效达成。2.发帖、讨论、学生现场演奏、展示与问答等丰富的学生活动,高参与度让学生学习热情明显提升。3.师生互动的方式从课堂问答式变为线上、线下、课前、课中、课后的多重互动,互动更加有效。4.多元化评价方式,数据丰富、维度多样,评价更加客观。教学创新1.创新教学方法:流行音乐与传统诗歌的结合、文化课程与专业能力的并重打破了语文诗歌学习和花鼓戏等其他艺术形式的壁垒,给诗歌教学提供了新的思路。2.开发教学资源:蓝墨云班课平台的使用,突显了信息化技术手段在语文课堂上的重要角色;音乐、游戏的引入,实现了课堂的虚实结合,创设出与诗歌风格统一的“诗境”; 3.变革教学理念:贴合专业进行教学设计,从唐诗到花鼓戏,从语文教学到专业能力培养,让诗歌学习走出教室的“小课堂”,构建了语文和专业的“超链接”。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