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即事感怀类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64957629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0.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即事感怀类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即事感怀类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即事感怀类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即事感怀类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即事感怀类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即事感怀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诗歌专题训练即事感怀类(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专题训练-即事感怀类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木兰花慢春兴元吴存问东君识我,应怪我、鬓将华。甚破帽蹇驴,清明无酒,寒食无家。东风绿芜千里,怕登楼、归思渺天涯。烟外一双燕子,雨中半树梨花。日长孤馆小窗纱,新火试团茶。想明月湾头,家家笋蕨,井井桑麻。年华不饶倦客,早青梅如豆柳藏鸦。欲逐梦魂归去,客窗一夜鸣蛙。1下列对这首词下阕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新火试团茶”,写点火烹茶,一扫前文的凄凉孤寂,表现作者心境闲适愉悦。B“家家笋蕨,井井桑麻”采用虚写手法,想象故乡春事繁忙的景象,表达思乡之情。C“早春梅如豆柳藏鸦”,写梅已结子柳枝茂密,表现的是春光将尽,形象而贴切。D“客窗一夜鸣蛙”

2、,既化用典故“青草池塘处处蛙”,又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2请简要赏析“烟外一双燕子,雨中半树梨花”。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小题。沅水驿(明)王守仁辰阳南望接沅州,碧树林中古驿楼。远客日怜风土异,空山惟见瘴云浮。耶溪有信从谁问,楚水无情只自流。却幸此身如野鹤,人间随地可淹留。注:王守仁,号阳明,余姚县(古属绍兴府)人。本诗是诗人因触怒权贵被谪至贵州龙场途中所作。耶溪,即若耶溪,绍兴著名的溪流。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的“辰阳”“沅州”是诗人被贬谪到贵州的途径之地,“古驿楼”照应标题中的“沅水驿”,点明了诗歌的写作地点。B颔联突出路途中环境的空寂荒凉。“风土异”即自

3、然环境不同,“瘴云浮”写出南方瘴气重的特点,突显自然环境的恶劣。C颈联中的“耶溪”巧妙化用南北朝诗人王籍入若耶溪的“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之意,表达作者因被贬而厌倦官场之情。D尾联选取了“鹤”的意象,但其含义与刘禹锡诗句“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积极、高昂的精神面貌不同。4请结合诗句分析本诗中作者的感情变化。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旅次洋州寓居郝氏林亭【唐】方干举目纵然非我有,思量似在故山时。鹤盘远势投孤屿,蝉曳残声过别枝。凉月照窗鼓枕倦,澄泉绕石泛觞迟。青云未得平行去,梦到江南身旅羁。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诗人举目所及皆异地之景,引发思乡之情,“举

4、目”“思量”是诗人由表及里的自我写照,抬手低眉间有着深深的感伤。B第二联诗人写景寄情,以鹤、蝉自况,说自己空有才学,不能凌云展翅,占枝高鸣,却落得个异地依人、他乡为客的境地。C泛觞是古时一种宴饮游戏。高朋满座,诗人置身于这热烈的气氛之中,也完全从孤独失落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变得洒脱了。D尾联诗人将仕途多阻、身处异乡的隐痛和盘托出,末句以“身羁旅”与首句的“非我有”相照应,又回扣诗题“旅次”二字。6唐代张为在诗人主客图中以“清奇”二字评价方诗,“清”指清丽的风格,“奇”指奇巧的手法。请结合全诗进行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拾穗许村童林希逸拂拂新凉入,家家获稻同。参差多滞穗,收拾许村童。

5、满地禾频落,怜渠管尚空。少多从汝得,小大共年丰。挈负归茅宇,欢呼谢主翁。晚来炊饭饱,牛笛弄松风。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秋收季节,凉风习习,家家户户一齐收割稻谷,诗歌的开头两句交代了事件的背景。B稻田里遗留了很多的稻穗,许村的小孩纷纷赶来捡拾。“收拾”是收取、捡拾的意思。C尽管遗落的稻穗到处都是,但放在沟渠的篮子还是空的。“怜”表现了诗人的同情之态。D拾多拾少由你的便,表现了对拾穗小孩的怜爱。“小大共丰年”表现了共庆丰收的场景。8宋代沈义父乐府指迷主张,“结句须要放开,含有余不尽之意”。结合本诗的尾句,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蝶恋花密州上

6、元苏轼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注】此词作于熙宁八年(1075),苏轼刚来密州任知州,此前他在钱塘任职。上元,即元宵节。农桑社:农村节日祭神的地方,当时密州连年蝗灾,村民举行社祭祈求丰年。9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抓住杭州、密州元宵节的典型场景,一个热闹,一个冷清,形成了鲜明的对比。B上阕调动视觉、听觉、嗅觉等多种感官来写灯、写月、写人,虚实结合,声色交错。C“昏昏雪意云垂野”以景结情,既写出了环境的空旷苍凉,也展现了作者情绪的低落。D与江城子密州出猎相

7、比,本词语言更隽秀,至情深婉,这与本词的情感相关。10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阁读正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冬夜不寐至四鼓起作此诗陆游秦吴万里车辙遍,重到故乡如隔生。岁晚酒边身老大,夜阑枕畔书纵横。残灯无焰穴鼠出,槁叶有声村犬行。八十将军能灭虏,白头吾欲事功名。【注释】诗作于淳熙八年(1181),时作者五十七岁,闲居故乡山阴。八十将军:指唐初大将军李勣,因屡建奇功,封英国公,后年事已高,仍亲临征战。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我国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因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或“五鼓”。标题中的“四鼓”相当于现在的凌晨1点至3点。B首联诗人自述

8、自己本为吴人,曾投身军旅,到过秦地,车辙碾遍了秦吴大地,没料到晚年还乡恍如隔世。C颔联描写了诗人饮酒、读书的日常生活,这样惬意的乡居场景恰是诗人渴望的桃花源般的生活图景。D尾联用典,用唐初大将军李勣八十岁尚能亲临征战事勉励自己,悲慨豪壮,让人为其雄心壮志动容。12清初文学家汪琬曾说“虽片言只句,往往能写不易名状与不易吐之情”,请结合本诗颈联谈谈作者是如何做到这一点的?阅读下面这首明诗,完成下面小题。盘山绝顶戚继光霜角一声草木哀,云头对起石门开。朔风虏酒不成醉,落叶归鸦无数来。但使玄戈销杀气,未妨白发老边才。勒名峰上吾谁与?故李将军舞剑台。注戚继光于南方平定倭寇之患后,在蓟州守边时便写下了该首诗

9、。盘山:在今天津市药县西北,山上有历代名人刻石题咏和唐初名将李靖的舞剑台。1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照应题目,描写登上山顶后的所见所闻,表现了盘山之高和山势之险。B第三句写在凛冽的北风中,作者畅饮虏酒以解心中愁苦,却不能一醉方休。C诗歌以凄厉号角、凋零草木、云集归鸦等典型意象写出了北方深秋的壮美。D诗歌前四句写景叙事,后四句抒情议论,起承转合,衔接自然,结构严谨。14请简要分析,诗歌最后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思想情感的。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满江红洪适春色匆匆,三分过、二分光景。吾老矣,坡轮西下,可堪弄影。曲水流觞时节好,茂林修竹池台永。望前村、绿柳荫茅檐,云

10、封岭。蜂蝶闹,烟花整。百年梦,如俄顷。这回头陈迹,漫劳深省。吹竹弹丝谁不爱,焚琴煮鹤人何肯?尽三觥、歌罢酒来时,风吹醒。【注】洪适,字景伯,南宋高官,官至右丞相。洪适欲厉兵秣马,早日收复中原,但目睹朝廷昏暗腐朽,便辞官归隐。晚年闲居盘洲十六年,这首词即是此间所作。坡轮:夕阳。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词将散文的笔法融人词作中,如“吾老矣”,这反映了宋代以文为词的创作倾向。B“曲水”两句化用兰亭集序的语句,两者都写了暮春的风光、及春日宴游之事。C本词将自然风光与人文景致巧妙结合,既有动景,也有静,描绘出美丽的田园风光。D“吹竹”两句对比了“吹竹弹丝”与“焚琴煮鹤”的行为

11、,并用反问表达了对士大夫高雅生活的赞美。16本词画线句与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把吴钩看了,栏杆拍,无人会、登临意”表达的情感有何相同之处?请简要分析。参考答案:1A2借景抒情。通过写云烟弥漫,细雨空濛,营造了凄迷冷清的氛围。反衬。以燕子双飞,反衬作者的孤独寂寞之情。巧用数字。“一双”与“半树”相对,用燕子成双与梨花半落相映衬,表达漂泊的凄苦与年华逝去的无奈。【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A.“一扫前文的凄凉孤寂,表现作者心境闲适愉悦”错误,从后文“想明月湾头欲逐梦魂归去,客窗一夜鸣蛙”可知,作者由眼前的客居孤馆,触发了思乡思亲的愁绪。故选A。2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12、。从前文“东风绿芜千里,怕登楼、归思渺天涯”可知,作者此时由眼前的景象勾起了思乡之情。“烟外一双燕子,雨中半树梨花”借景抒情,通过描绘烟雨中的“燕子”“梨花”,表现了云烟弥漫,细雨空濛的景象,营造了凄迷冷清的氛围,渲染了作者此时人在天涯,思乡思亲的愁苦之情。从此时作者天涯游子的身份和眼前的“一双燕子”可知,此处运用了反衬手法,以燕子双飞,反衬了作者身居异乡的孤独寂寞之情。从“一双燕子”和“半树梨花”可知,此处巧用数字。“一双”与“半树”相对,用燕子成双与梨花半落相映衬,“半树梨花”暗含年华易逝、时光催人老去的感慨,表达了作者漂泊的凄苦与年华逝去的无奈。3C4因触怒权贵遭贬而感到落寞失意。颔联借

13、景抒情,异乡风土空寂蛮荒,“日怜”“惟见”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落寞。在贬谪途中因思乡而感到孤独寂寞。颈联以“耶溪有信”和“楚水无情”对比,表达旅途的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虽然身处逆境,但作者并未放任自己的悲观情绪,而是努力告诫自己要在逆境中乐观旷达、随遇而安。尾联写自己虽然被贬去偏远的贵州,但庆幸因此获得了更大的身心自由,如闲云野鹤一样可以摆脱世事的羁绊,潜心钻研学问。【解析】3本题考查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C.颈联中的“耶溪”与“楚水”相对,耶溪是作者家乡的小溪,楚水是作者被贬途中经过的河流。这一联借“耶溪”指代家乡,表达对家乡的思念之情,与王籍的入若耶诗无关。故选C。4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

14、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因触怒权贵遭贬而感到落寞失意。颔联中的“风土异”即自然环境不同,“瘴云浮”写出南方瘴气重的特点,突显自然环境的恶劣。颔联借景抒情,路途中环境空寂荒凉,异乡风土空寂蛮荒,“日怜”“惟见”表达了作者内心的落寞。在贬谪途中因思乡而感到孤独寂寞。颈联中的“耶溪”与“楚水”相对,耶溪是作者家乡的小溪,楚水是作者被贬途中经过的河流。借“耶溪”指代家乡,以“耶溪有信”和“楚水无情”对比,表达旅途的孤寂和对家乡的思念。结合注释“本诗是诗人因触怒权贵被谪至贵州龙场途中所作”可知,作者因触怒权贵遭贬,虽然身处逆境,但作者并未放任自己的悲观情绪。尾联“却幸此身如野鹤,人间随地可淹留”意思是,

15、庆幸自己可以如闲云野鹤,摆脱世事的羁绊,获得身心自由。表现了诗人的乐观旷达、随遇而安。5C6意象的选择、意境的创设体现“清”。选用“鹤”“蝉”“凉月”“澄泉”等意象,描绘了清秀风雅的画面,营造出清丽脱俗的意境风格。情感表达上追求清远闲适的人生境界。诗人倦于人世浮沉,牵挂故园,尾联更是传达了对江南隐逸生活的羡慕之情,侧面反映了诗人渴望恬静安宁的心态。炼字追求“奇”。“投”“曳”“迟”等词的选择独具匠心。比如,“泛觞迟”的“迟”字,点出诗人对着泉流中慢慢流动的酒杯呆坐出神的情态。造境手法平中见“奇”。颔联视觉与听觉相结合,写鹤从高空向孤屿盘旋而下,蝉鸣叫着飞过别枝,绘声绘色,传神逼真,使读者身临其境。【解析】5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C.“也完全从孤独失落的情绪中解脱出来,变得洒脱了”错误。从“倦”和“迟”这两个字可知,诗人并未从孤独失落的情绪中解脱出来。故选C。6本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