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64957628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8.7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复习: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复习: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复习: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复习: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高考语文复习: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复习: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评价作品的思想意义和艺术价值二(二)、对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评价一、考点解说小说是通过人物形象的塑造,来表达作者的观点,反映社会生活。鉴赏小说,主要是鉴赏人物形象的典型性格。分析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注意从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三方面入手。分析细节描写,首先要注意细节的真实性;其次看是否具有典型意义,看其是否经过精心选择,巧妙安排。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的。所以,要评价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就要认真分析作者对人物的描写,从而评价人物的性格特征,进而发掘出各色人物善恶美丑的精神世界。分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

2、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深切理解人物对当代社会的思想指导等方面的作用。分析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主要是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们带来的某种启示。二、考点梳理关于小说中人物形象:1. 小说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1)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的角度:概括情节,点明性格特征。概括主人公对他人的举动、关系后,点明性格特征。分析人物正面的语言、动作、心理、外貌、细节的描写以及侧面的其他人物、景物的描写后,点明人物性格特征。分析人物所处的特定时代环境、社会环境、生活环境后,点明人物性格特征。借用作者和文中其他人的评价,点明人物性格特征。(2)答题模式:一个词(两字词或四字词)概括+结合文本相关

3、内容分析概括。(每点如此)(注意)分点答题,一般至少三点。每点尽量在一条横线内完成。近年高考试卷中人物形象题关键词:寡言少语、平凡、朴实、性情质朴、憨厚老实、纯真、吃苦耐劳、善良、可爱、沉着、冷静、乐观、稳重、害羞、幽默、谨慎、正直、郁郁寡欢、洒脱、循规蹈矩、狡猾、豪放、泼辣、热心、胆小、有上进心、有理想、有追求、生命力顽强、圆滑、暴躁、勇敢、从容、耐心、踏实、谦虚、勤俭、谦卑、固执、敬业、诚实、执著、年老体衰、年轻貌美、孤苦无依、势利2小说人物的作用:(1)主要人物的作用。即赏析人物形象的社会意义。首先要结合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典型性,然后结合社会现实分析人物形象折射的社会现象及给人带来的某种

4、启示、主题和意图。(2)次要人物的作用。次要人物即陪衬人物或线索人物,其作用一般有:对主要人物起陪衬作用。贯穿全文的线索,特别是以第一人称叙述的“我”,多起到叙述和见证人的作用,增加小说真实性。同主要人物一同揭示或凸显的主旨。推动情节发展。(3)物象的作用。小说引入特别重要的物象,基本作用有:突出人物性格,深化小说主题。反复出现、串起相关情节,从而成为全文的线索,兼有使结构更加严谨的作用。衬托环境,或者具有象征意义。丰富内容的作用。3.小说主人公的判断:(1)主人公应贯穿小说情节的始终,其性格发展推动小说情节的展开,是小说中各种矛盾冲突的中心人物,是小说中主要矛盾的主导方面。(2)标题指明(或

5、“暗示”)主人公是谁。(3)小说着墨最多、所占篇幅最长的是主人公。(4)小说中形象最鲜明的是主人公。(5)主人公的表现及性格最能表现小说的主题。小说中诸多人物中最能表现主题的人物是主人公。其他人物则起陪衬、烘托、补充作用。4.分析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1)通过人物的个性化语言(动作、外貌)描写,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2)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或“心理活动”),直接揭示人物的情感(心理),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3)在主人公与(人、命运、疾病、战争)的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4)通过典型环境(时代、社会、生活、法律、阶级、习俗等)的描写,塑造人物的典型性格。(5)通

6、过环境(此处特指主人公所在的景物环境、场景)来暗示主人公的心情。(6)通过他人的态度、评价、反应,或者通过作者的介绍、评价来塑造人物的性格特征。5.分析小说人物的描写方法及其作用【正面描写(直接描写):肖像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1肖像描写。肖像描写是对人物形象的描写,包括人物的容貌、神情、姿态、风度和服饰等。作用是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透露人物的内心活动,揭示人物身份境遇,显示人物性格变化等。2神态描写,作用是表现人物在不同境遇中的神情变化,揭示人物内心活动,反映人物的心灵状态、性格特征及思想情感的波动和发展过程,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充实

7、;3心理描写,作用是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物的思想基础、行动的内在依据;4、语言描写,包括对话描写、独白描写等,作用是表现人物性格,反映人物的内心活动,显示人物的身份、地位;5细节描写,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作用是刻画、突出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营造氛围,渲染时代气氛,深化主题。【其他方法】白描、侧面描写(环境描写、对比、衬托、烘托)、及修辞手法等。(1)对比。不同个体的对比/同一个体的前后对比。(2)衬托。是指在写人记事的过程中,为了突出主要对象用另外的人或物来陪衬的手法。衬托可以从正面衬托,也可以从反面衬托 。(3)烘托: “烘托”

8、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侧面烘托、环境烘托)“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4)白描:纯用线条勾画,不加渲染烘托。以小见大,寥寥几笔勾勒出画面,表现了性格、主题。三、常见题型1.你认为作者塑造的人物形象有怎样的社会意义?请结合文章内容分析。2.请简要分析某一人物形象的艺术价值。3.请评析小说中作者所塑造的某某这类人物形象。四、典题解析(一)、阅读

9、下文,完成题目。老来割麦 蒲楠栀子花的香在村子里荡来荡去,猛烈得很,哦,是割麦时间了。确实是这样,麦子黄了,麦子熟了,一棵棵沉醉的麦穗,饱饱地低着头,麦粒的香味也从穗的缝隙里渗出,悄悄地香。这香和栀子的香不同,婉约而不张狂,提示着人们该磨镰了,该下地了。顺爷起得很早,他要乘着星露割麦,麦在一夜的露水里柔和,麦秸柔和,穗也柔和,不会碰一下就爆裂了。顺爷磨了一夜镰,实际上是用锉刀锉的,弯月样的锯镰刀,长了碎碎的牙齿,要一个个锉,否则镰刀锋利不起来,割起麦子费力不说,还拖泥带水。顺爷边磨镰边听收音机,习惯了,收音机播天气预报,明天天气睛好,适合开镰。一夜的星露果然是好,麦子们都还在露水里睡觉呢。顺爷

10、自小就听老人说,露水是星星上落下的,所以就叫星露。星露好,新鲜,庄稼们爱这口。 今年的麦长得好,风调雨顺,长得厚实。顺爷找了个田嘴下地,顺手挽了把麦子,刚要发力,却听到相邻的麦地有“唰唰”的镰刀摩擦麦秸的声音。 还有比顺爷更早的人呢。顺爷知道是谁,他喊了声:六哥,割麦呀,还活着! 六哥从麦地里抬起头,不阴不阳地回了句:承情,还活着,睡地上垫席子哦。 顺爷七十二岁了,六哥比顺爷大上两岁,都是村中老人了。 干巴巴的对话结束了,顺爷和六哥都一心向麦,使着劲割起麦子来,一地的麦,要割上大半天时间的。 顺爷和六哥的麦地都不大,亩把田的样子,真是田地多了,还真种不动。 人不服老不行。年轻时顺爷种地可是一把

11、好手,三五亩一天就能割个干净,镰刀挥起,一道优美的弧线划去,麦就倒了一片。现在差多了,几行麦子割下来,腰像要断了样,弯不下直不起。 11顺爷割了一气,汗流进眼里、嘴里,嗓子直冒烟,缓缓地挺起腰,对着邻地说:六哥歇会儿吧,也没多少活儿。六哥回应:歇啥,不怕慢,就怕站,慢慢干。六哥不抬头,但“唰唰”的声音明显慢了下来。顺爷还听到六哥在嘟囔:不知明天的太阳可照我。不多的对话在麦穗间传来传去,幽幽的,似乎是这块地上唯一的声音。 12麦实在是长得好,可割麦的人呢?只管种不管收,可不是庄稼人的作派。 13还真是的,村里青壮年都跑城里去了,田又怕空着,疏疏地撒上种子,一副靠天收的模样,天和地都发了力,收获就

12、在眼前,可怎么就忘了收割呢? 14顺爷想不明白,电话没少打,通知城里的人回来割麦。城里的人感谢归感谢,可就是人不回来。去年的麦,就有不少烂在田里,好了麻雀和喜鹊们。 15六哥自言自语:他们都不回,还说,一亩田的收成,不如城里干两天的。唉,田不收,吃啥呀。 16顺爷明白,六哥也一定打了无数电话,捂着嘴没笑出声来。 17顺爷问六哥:怎么不进城去?在家当孤鬼。六哥反问:你呢,家的灯盏亮些? 18这话是不用回答的,舍不得离开家,舍不得脚下的地,种了一辈子的地,地熟了,离不开人呢。 19顺爷和六哥都有不少承包地,儿孙们作主,大多流转给别人种,留下的地,是顺爷和六哥硬坚持的,这地是他们立根的地方。 20留

13、下的地,顺爷不让别人插手,六哥也是,当孩子服侍,麦自然长得好,长得厚。小两岁还是不一样,顺爷超前割完了,六哥的地还剩下一垄。顺爷从麦棵间插了过去,对头地割将起来。六哥没说什么,乡里乡亲相互帮衬,再正常不过了。六哥突然笑出了声:顺子还记得不,过去为一拃宽的地,还打过架呢!顺爷答腔:记得,现在我把这地都给你,你可种得动?又是无话,只听到“唰唰”的声音紧一下慢一下。 21两块地割完了。割完的两块地陷在大片的麦地中央,像是两只眼睛,沉浸地看着天空。六哥和顺爷坐在田埂上,各自想着心思。想什么呢?俩人对望一眼,如是同时冒出了一句:走吧,该回了。 22气歇顺了,顺爷问六哥:明年还种吗?六哥斩钉截铁:种,没种

14、够!你呢?顺爷也毫不含糊:种,走不动,爬也爬来。 23顺爷叹了口气:舍不得呀!六哥叹口气:舍不得哦! 24六哥突然很神秘地对顺爷说:告诉你,我大孙子要回村子了,说是再创业,种田呢! 25顺爷说:真的呀!真好。 26六哥说:真的,儿子敢不同意,打断他的狗腿。嗯,真好! 27割完的麦地,麦茬留得整齐,小风吹过,一浪浪地腾着涟漪,而留在麦茬间的花生,正嫩嫩吐绿,这是顺爷和六哥套种的。问题:结合材料,请评析小说中塑造的顺爷和六哥这类人物形象。(5分)【参考答案】顺爷和六哥是老一辈农民的代表。他们年事已高乘着星露割麦,麦子“长得厚实”和“麦茬留得整齐”,表现出勤劳质朴、善于耕种、辛勤劳作的农民形象。他们

15、留乡精心耕种,不愿离开土地远行,表现出珍视土地、守护土地的农民形象。农村青壮年都外出务工赚钱,只剩下顺爷、六哥留守乡村,表现出年老孤独的形象。顺哥和六哥的形象极具真实性和典型性。在他们身上,具有值得发扬的可贵品质,特别是在当下社会,这种品质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解析】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考虑“分析”角度,即是概括人物形象。如何概括?从文中相关句子中寻找。如“顺爷找了个田嘴下地,顺手挽了把麦子,刚要发力,却听到相邻的麦地有唰唰的镰刀摩擦麦秸的声音”“使着劲割起麦子来”,这是写顺爷和六哥乘着星露割麦子的动作,因为此时割麦“麦秸柔和,穗也柔和,不会碰一下就爆裂了”,这是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二人对土地的热爱和辛勤劳作的特点。 如“小东西们,田不收,吃啥呀”“怎么不进城去”“舍不得呀”“告诉你,我大孙子要回村子了,说是再创业,种田呢”“真的呀!真好”“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