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6篇

上传人:1340****918 文档编号:364950281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3.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关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有关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有关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有关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有关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关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关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6篇(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关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6篇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转化。 2,理解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能举例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 3,分析和解释实例,说明过程,动能、势能、机械能的变化情况。 4,建立能量的概念,树立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念,为后面学习能的转化和守恒大小基础。 5、通过分析生产和生活中的实例,养成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习惯和能力。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安排了麦克斯韦滚摆实验来说明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接着又安排了把用细线悬挂起来的金属小球拉到一定高度放开,以及木球与弹簧片碰撞两个实验,来说明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使学

2、生一开始就注意到动能和这两种势能都可以相互转化。在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机械能减少转化为内能的问题安排在下一章讲,在这里没有涉及。教材最后分析了人造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目的是加强物理知识与现代科技的联系,使学生了解他们所学的物理知识,也可以用来解释一些高科技中的问题,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法建议 注重实验教学,分析上抛小球的实验到观察麦克斯韦实验,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明确实验的目的和观察物理现象,清楚具体的过程,从速度变化、高度变化到能量变化,学生能从能量变化中知道能量的转化。 课本实验中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不用细致分析,但是要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注意观察的分析

3、木球碰撞弹簧片的过程,由于碰撞非常短,所以应当帮助学生想象弹簧片的形变,从而理解动能和弹性势能的转化。 教学中注意把学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注重分析实例,例如分析射箭过程中的能量转化,分析卫星运行时。在分析卫星运行时,应当利用板图标出远地点和近地点,使学生养成画图帮助分析的习惯。 教学设计示例 第二节 【课题】 【重点难点解析】;分析转化过程。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运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过程。 【教学过程】 1,实验引课 观察滚摆实验,用板图帮助分析。 实验时要注意观察:滚摆在下降过程中速度如何变化;上升阶段速度如何变化。 注意分析的问题:到最高点时,高度、速度特点;说明了什么;到最低点时,高度、速度

4、特点;说明了什么;在下降过程中,高度、速度如何变化,说明了什么;在上升过程中,高度、速度如何变化,说明了什么。 实验结论:物体的 动能和重力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新授课:。 1)分析实例 方法1: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学生自己列举能体现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现象,并具体分析能量转化的过程。用讨论分析的方法完成课堂学习。 方法2:一般情况下,可以分析重点实例,例如分析乒乓球从某一高度自由下落过程中,不考虑空气的阻力,注意分析:乒乓球从某他高度下落到接触地面的过程;乒乓球从接触地面到发生最大弹性形变的过程;乒乓球逐渐恢复原来形状到反弹起来的瞬间;乒乓球反弹起来后上升到最高点的过程。 2)结

5、论:在上升和下降过程中,是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在乒乓球发生弹性形变过程和恢复原来的形状的过程中,是动能和弹性势能的相互转化。所以动能也可以和弹性势能相互转化。 3)其他实例分析:可以做课本上的实验2和实验3,并由学生自行分析在实验过程中的能量转化。 4)难点分析:人造地球卫星在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分析能量的转化。 方法1,一把般情况下,学生由板图观察近地点和远地点的高度和速度的特点,从而分析人造地球卫星在从近地点到远地点和从远地点到近地点移动的过程中,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并知道机械能的总量是保持不变的,也为以后学习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打下基础。 方法2,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由板图

6、观察近地点和远地点的高度的特点,并告知学生在人造地球卫星绕地球转动的过程中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让学生分析在卫星到达近地点和远地点的位置时,运行速度的特点是什么,并想象卫星是如何绕地球转动的,从而增强学生想象事物的能力。 【板书设计】 探究活动 【课题名称】观察和分析某个动能和弹性势能转化的实例 【组织活动形式】学生小组 【辅导参考】 1,观察和实践蹦床运动,分析在接触蹦床过程中,蹦床发生弹性形变的过程和能量转化。 2,拆开一个玩具小车,观察上弦时,发生的弹性形变,以及它在恢复原状过程中的特点。 【评价方案】 1、学生自评。 2、写出分析和观察的过程。 3、应用到其他的实例。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

7、教案篇2 目标 1.知道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其他单位有千米、分米、厘米、好米、微米、纳米.各个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2.知道测量长度的工具是刻度尺,能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3.能正确读出测量结果,知道测量数值由准确值和估计值组成. 4.知道什么是误差,什么是错误并区别误差和错误. 目标 1.培养观察能力:对图形和图像观察,了解通过视觉判断的长度与实际测量不同;通过观察刻度尺,认识刻度尺的量程、最小刻度、零刻线. 2.培养能力:通过单位换算,学会换算的一般. 德育目标 养成认真、细致的好习惯,例如用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方法减小误差. 教材分析 教材首先是通过让观察图和估测1分钟的时间,认识到人的

8、感觉并非可靠的,从而引出了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测量的重要性.列举了熟悉的测量工具,并指出长度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刻度尺是最常用的测量工具,教材利用图片帮助分析如何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教材要求教学中注重观察的环节.对于“长度的单位”提供了两个日常生活中的情景,使学生联系生活形成一般长度的概念.在关于“误差”的内容中,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分析了误差为什么产生,和错误的区别以及减小的方法. 教法建议 关于测量部分,由于学生缺乏定量研究自然现象的经验,对测量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所以应当引导学生观察教材中的两个例子,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用其他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到利用感觉器官做判断的局限性,同时还可以提高学

9、生的,可以让学生总结出“感觉并不总是可靠的,需要进行测量”的结论.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联系实际,说明在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应用大量的测量、精确的测量等. 关于长度的单位,应当着眼形成长度的具体观念初中英语,所以在教学中展示图片、图像和一些关于长度的视频,教学方法应当注意让学生动起来,自己实践. 关于正确使用刻度尺,先观察刻度尺的零点、量程、最小刻度,并告知其他的测量工具也有类似的问题,从而形成学生“不同事物的共同规律”的观念.在此基础上,用观察法自己得到正确的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方法.教师可以在教学中组织讨论小组,其后,引导学生勤于思考着重理解,分析正确的和错误的测量方法的不同,而能深入理解什么是

10、正确的测量. 关于正确记录测量结果,结果要注明单位,应当在今后的学习中进一步巩固,提示学生要重视这个问题就可以了.在正确读数这个问题上,讲清得到读数的步骤,学生在此基础上,用练习巩固,形成学习习惯为宜,不宜让学生弄清细节和原理. 关于误差的教学,讲清误差和错误的区别,并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关于多次测量取平均值的具体应用,在测量电阻中才会较高要求的应用.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篇3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要学的内容机械运动和参照物指的是物体的位置变化叫机械运动,其核心是参照物的选取,理解它的关键是结合实际生活经验来辨别那个是研究对象那个是参照物,本节课运动的描述是运动和力的第一节,这一节看似简单,但

11、它却深深影响运动、运动和力、机械能的学习,因而理解本节的内容对后面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学习目标及分析 目标: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分析:1、知道什么是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就是指让学生明白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都是机械运动,看一个物体是否在运动都必须选一个标准物体,这个标准物体就是参照物。 2、知道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就是指借助参照物的基础上的判定,可学生对于参照物并没有意识,需要教师合理引导,完成从感性向理性的过渡。 三、问题诊断及分析 运动是普遍的现象,学生有感性认识,但如何科学地描述运动,学生还未接触到。可以说学生对运动的

12、认知是肤浅的,表面化的,缺乏对知识的再编码,还没有上升到理性认识,我们需要引导学生从繁杂多样的运动个体中总结出规律,完成理性认识的升华。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 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根据本节的内容及特点,采用讨论探究的方式进行。教师逐步深化提问,学生分析、论证、归纳得出结论,而后实例分析应用来使三维目标得到落实。 五、教学过程设计 1、引入 通过引导学生想想身边的各种运动,教师讲解分子运动、地壳运动,体验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2、讲授新课 一、机械运动 问题一:足球场上正在进行比赛,场上哪些物体是运动的哪些物体是静止的 (设计意图:通过对学生所熟悉的运动进行研究。从而得出运动与静止的概念。)

13、 运动员,足球是运动的,球门是静止的。 1、运动的物体有什么特点 它们相对于地面的位置在改变。 2、静止的物体是绝对不动的吗 不是,球门相对于地面的位置虽然没有改变,但是随地球的运动,它相对于太阳的位置在改变,因此也在运动着,没有绝对静止的物体。 结论: 静止和运动是相对的。 机械运动实质上是物体位置的变化。 二、参照物 课堂活动 请同学们把物理课体放在桌子上,课体上放一铅笔盒,推动课体使它沿桌面缓缓移动,观察现象。 问题二:根据实验现象看看选取不同物体作为参考标准时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 (设计意图:得出描述物体运动必须要选一个参考物。) 选取桌子作标准,铅笔盒和课本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选取课本

14、作标准,铅笔盒和桌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选取铅笔盒作标准,课本和桌子是运动还是静止的 学生描述结论 结论: 描述物体运动的情况首先要选定一个标准参照物 所选参照物不同,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结果不同。 判断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方法 选定参照物 看物体相对于参照物有没有发生位置改变 改变运动 没改变静止 什么是参照物 为了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描述物体的运动而选作标准的一个物体或一组相对位置不改变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可以任意选取,研究地面上的物体,常选地面或相对于地面静止的物体作参照物。 小结 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同一个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这就是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有位置的变化该物体是运动的。 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无位置的变化该物体是静止的。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在运动,静止是相对的,我们观察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的参照物。 初中物理大气压强教案篇4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 知道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的传播速度。 知道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2、过程和方法 通过演示了解电磁波的产生,电磁波在真空的传播。 重、难点: 电磁波的产生。 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教学器材: 电脑平台、收音机、电源、导线 教学课时: 1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