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大象版六年级上册2-2《雨和雪》课件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64908822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PPTX 页数:27 大小:19.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大象版六年级上册2-2《雨和雪》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科学大象版六年级上册2-2《雨和雪》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科学大象版六年级上册2-2《雨和雪》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科学大象版六年级上册2-2《雨和雪》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科学大象版六年级上册2-2《雨和雪》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大象版六年级上册2-2《雨和雪》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大象版六年级上册2-2《雨和雪》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雨和雪雨和雪谜面看起来顶天立地,哭起来有诉有泣,摸起来又软又细,落地下一滩水渍。(打一自然物)谜面像花花园不种它,花儿刚开就落下,春夏秋季它不长,寒 冬腊月开白花。(打一自然物)谜底:雨谜底:雪新课导入 乌云指天空中黑色的云。因为云层太厚,光线很难透过而呈现黑色。它有一个特点是高度较低。乌云密布预示着将要下雨。一般都是气温高的时候下雨,气温低的时候下雪。不同之处:雨是液态水,雪是固态水;雨是云层中的小水滴降落或是小冰晶在降落过程中融化形成的,雪则是云层中的小冰晶降落所致;形成雪的气温要更低(低于0),所以降雪一般是在冬季,而降雨春夏秋冬四季都有。相同之处:都是云层中的水汽变化而成的,本质都是水

2、,是降水的两种基本形式。讨论雨和雪的异同雨是无色的,雪是白色的!雨是液体,雪是固体!雨主要是由云中小水滴或小冰晶(雪花)不断增长合并,直到上升气流无力支持它们时降下形成的。云内有大小不均的云滴,使云滴增长的因素是凝结过程与碰撞并合过程。在凝结作用下,云滴由水汽补充,使某些云滴有所增长,其中较大的云滴继续增长变大成为小水滴。当小水滴增大到一定的程度,上升气流无力支持它们的时候,这些小水滴降到地面,就形成了降雨。雨的形成雨的形成 雪是由冰晶组成的白色不透明的六角星状、片状或柱状的固体降水。云中冰水共存使冰晶不断增大,最终克服空气的阻力和浮力降落到地面,成为雪花。降雪时,如果天气不是很冷,很多雪花就

3、会整合成团,呈棉絮状飘落,直径可达数厘米。当云下气温低于0时,雪花能一直落到地面形成降雪,若云下气温高于 0,则可能部分融化,出现雨夹雪。按降水量分类,可以将雪分为小雪、中雪和大雪三类。雪的形成 雨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回忆下雨前的天气特征和以往学过的知识,想一想雨是怎样形成的。猜想假设 下雨前,天空往往有很多乌云,我猜测雨的形成需要比较多的云,就是需要水蒸气大量凝结。如果云中凝结的水滴聚在一起掉下来,是不是就是雨了?天气闷热的时候很容易下雨,我猜雨的形成还需要比较高的环境温度。我总结一下,大家提出雨的形成可能需要模拟雨的形成使用酒精灯加热时一定要规范操作、注意安全。事实证据实验步骤:将水放入

4、烧杯,烧杯上放一个小盘子。将装有水的烧杯放在三脚架上的陶土网上,然后点燃酒精灯加热。三分钟后将冰块放在小盘子上,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冰块小盘子陶土网实验中,我们在哪里看到了“雨”?“小水滴”是如何变成“大水珠”的?处理信息实验现象:杯子里起雾了,冒出了“白气”,杯壁出现了小水珠,杯子里出现了云的影子,盘子底上有许多小水珠。水里的气泡越来越多,盘子底的水珠越来越大,好像马上就要掉下来了。水沸腾了,气泡越来越多,盘底的水珠掉落下来,降起了“雨”。水滴的大小差异很大,一滴雨中含有的水量大概是云中小水滴的100万倍。依照“雨”形成的时间顺序,结合我们的假设,用流程图展示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向大家解释雨是怎

5、样形成的。空气中的水蒸气在高空受冷凝结成小水滴或小冰晶,小水滴或小冰晶在云里相互碰撞、合并,变成越来越大的水滴(温度高于0 时)。当水滴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便会降落下来,形成雨。落下小水滴(云)水蒸气大水珠冷却凝结合并水雨蒸发依据雨的成因,与同学们交流、推测雪是如何形成的。迁移应用 雪应该也是小水滴和小冰晶变大时,空气托不住了从天上落下来的,可为什么有时落下来的是雨,有时是雪呢?应该和温度有关,温度低于0时就会形成雪。我还想知道,冰雹是怎么形成的?雪是来自云的小冰晶。寒冷的冬季,低空的气温通常在0 以下,降落的小冰晶不会融化,落到地面就是雪。雪花的形状大多数呈对称的六角形。你能根据下面的示意图

6、,说一说大自然中的雨、雪是怎么形成的吗?分析:水汽上升过程中,遇到周围的冷空气,逐渐变为细小的水滴或冰晶飘浮在空中形成云。不是所有的云都会产生降水,只有当云中的小水滴或小冰晶越聚越多、越聚越大,大到上升气流托不住时,才会掉下来,从而产生降水。水滴直接落下或冰晶在下落过程中融化,就成了雨。冰晶在下落过程中没有融化,就成了雪。雪也是降水的形式。结论:雨和雪是水蒸气遇冷凝结(或凝华)而成的。了解雨、雪的形成过程 降水的形成就是云滴增大为雨滴、雪花或其他降水物,并降至地面的过程。云是由云滴组成的,云滴是指半径小于100微米(千分之一毫米)的水滴。在一定时间内(例如1小时)能使约10个云滴转变成一个雨滴

7、,则意味着一块云降水。使云滴增大的过程主要有两个:一个为云滴凝结(或凝华)增长;另一个为云滴相互冲撞并增长。实际上,云滴的增长是这两种过程同时作用的结果。而云滴凝结(或凝华)则需要有充足的水汽、足够多的凝结核以及使气流能够上升并冷却凝结(或凝华)。降水的形成降水的形成分析:每朵雪花都有六个侧翼,这是它们的相同点,但除了六个侧翼或六个尖角之外,从来没有两朵雪花在花形图案上相同的。雪花的形状其实是千姿百态的,它们是由单个晶体或多个晶体构成的。每朵雪花的中心都有一个微粒,通常是尘埃微粒。观察雪花的形状观察雪花的形状观察雪花的形状 雪是小的冰晶,每一片雪花又称为雪晶,即雪的结晶体。雪花的原始冰胚(水分

8、子的结晶结构)是按六方晶体系排列的,所以雪花多呈六角形。但雪晶却具有细微而复杂的差异,常见的形状有针状、星状、树枝状、扇状等。最大的六瓣星状雪花只生长在云层温度在-15左右的狭窄温度范围内,针状和柱状雪花最常形成于-6左右的云层中。当云层温度较高时,会形成更精致的树枝状雪花晶体,湿度较低则易形成简单的板状或者柱状雪花晶体。结论:雪花的形状各种各样,它们的共同特点是有六个侧翼。针状雪花针状雪花柱状雪花柱状雪花观察雪花的形状中国雪乡 雪乡原名双峰林场,位于黑龙江省牡丹江市海林市(长汀镇)大海林林业局双峰林场,距长汀镇7.9千米,占地面积500公顷,整个地区海拨均在1200米以上。雪乡雪期长、降雪频

9、繁,有“天无三日晴”之说,夏季多雨冬季多雪,积雪期长达8个月,从每年10月至次年5月,积雪连绵,年平均积雪厚度达2米,雪量堪称中国之最,且雪质好,粘度高,素有“中国雪乡”的美誉。科学零距离科学零距离 雨的形成离不开水的蒸发和凝结,生活中还有水的蒸发和凝结现象吗?找一找,和同学们进行交流。拓展活动课堂回顾实验:模拟雨的形成实验步骤(1)将水放入烧杯,烧杯上放一个小盘子。(2)将装有水的烧杯放在三脚架上的陶土网上,然后点燃酒精灯加热。(3)三分钟后将冰块放在小盘子上,观察记录实验现象。冰块小盘子陶土网水珠杯子里起雾了,冒出了“白气”,杯壁出现了小水珠,杯子里出现了云的影子,盘子底上有许多_。水里的

10、气泡越来越多,盘子底的水珠越来越大,好像马上就要掉下来了。实验现象水沸腾了,气泡越来越多,盘底的水珠掉落下来,降起了“雨”。空 气 中 的 水 蒸 气 在 高 空 受 冷 凝 结 成 _或 _,_或_在云里相互碰撞、合并,变成越来越大的水滴(温度高于_时)。当水滴大到空气托不住的时候便会降落下来,形成雨。小水滴小冰晶小水滴小冰晶0 课堂回顾实验:模拟雨的形成实验结论:常考题型背记一、判断题1.即使同一季节,我国不同地区的天气也会不同。冬天,海南下雨的时候,黑龙江可能在下雪。()2.冰雹和冻雨都属于灾害性天气,会对农作物的生长造成危害。()3.“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描写的是渭城早晨一

11、场春雨沾湿了轻尘,旅店周围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雨和雪的形成过程是完全一致的。()二、选择题1.下列自然现象不属于降水的是()A.雨 B.冰雹 C.云2.下列现象,形成时所需的温度最低的是()A.露 B.雨 C.雪3.下列诗句,()描述的是降雨对生物的影响。A.天街小雨润如酥 B.清明时节雨纷纷 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CCC4.人工降雨更适宜在()的条件下进行。A.晴空万里 B.云量较大 C.任何时候5.“千里冰封,万里雪飘”中“雪”的形成原因是()A.云层中的小水滴直接落下后在地表附近凝固B.云层中的小冰晶在下落时没有融化C.云层中的小冰晶下落时融化,在地表附近凝固BB6.下列水的状态变化

12、过程中,属于吸热过程的是()A.水结成冰 B.寒冷的冬天堆的雪人变小了 C.水蒸气变成了小水滴7.“在云层中喷撒干冰是人工降雨的一种方法,干冰由固体变成气体时会_大量的热使周围温度_,从而使云层中的_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聚集降落,小水滴直接落下或小冰晶下降时融化形成雨。”这段文字空缺的内容,下列填充正确的是()A.吸收 降低 水蒸气凝结 B.放出 升高 水蒸气凝结 C.吸收 升高 水蒸发BA退出8.每年的34月,我国南方地区经常出现墙壁甚至地面“冒水”的现象,到处是湿漉漉的景象,俗称“回南天”。这种自然现象是由()A.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到温度相对较低的物体表面凝结形成的B.地面上的水蒸发形成的C.墙壁和地面渗水形成的A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