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 六年级上册第 一单元单元主题我们的守护者学科核心素养法治观念 学业质量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课程标准》(2022年版)学业质量描述第三学段(5-6年级):能够结合个人与社会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法律的重要性,知道宪法是国家根本法,了解公民基本权利与义务以及未成年人的权利,能够结合实例讲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具体到本单元,制定学业质量如下:1. 能够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说出五种与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紧密相关的法律,并说一说这些法律发挥了什么样的作用?2. 结合学校举办的宪法学习活动和自己做过的维护宪法权威的行为,说一说小学生在生活中应该怎样维护宪法权威?3. 能够运用本单元的知识简单分析生活中与法律有关的社会现象单元内容建构图单元主题二级课题三级课题学生活动方向我们的守护者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法律是什么充分感受和了解生活中处处有法律了解法律与纪律、道德等社会规范的区别生活与法律了解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的民法、刑法、行政法,知道它们调整和规范着我们生活的不同领域,保障着社会生活的有序进行律法作用大了解法律对我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的指引和规范作用,体会法律的内涵并树立守法、护法意识宪法是根本法感受宪法日学生通过宪法日活动能够走近宪法,了解宪法的基本内容,明白宪法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树立宪法意识。
宪法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明确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是制定其他法律的依据,有宪法才有其他法律树立宪法权威1.掌握宪法知识,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2.明白社会各个主体必须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不做违反宪法的行为整体分析教材分析本册是法治教育专册,本单元是第一单元,共两课,是本册起始纵向分析:在前五年的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中,教材采取了分散教育的方式,进行以纪律、规则为主要内容的法治意识教育进入六年级,教材以“知识生活化、道德法治相融合”为出发点,通过简洁易懂的语言帮助学生切实感受生活中的法律横向分析:在之前用过的山东人民出版社《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教材中,鲜有出现过法律知识本单元引导学生通过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了解生活汇总的法律及其作用,认识宪法的法律地位,学习关于宪法的基本知识第一课贴近日常生活,学生比较容易产生认同感和共鸣,但涉及的法律规定范围广、内容杂,引导学生通过身体熟悉的日常生活,感受法律无处不在这一课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法律的概念,认识与生活紧密联系的几种法律类型,知道法律对保障正常的社会生活、维护公平正义发挥作用;第二课离学生生活较远,引入了许多体系性的内容和抽象的知识这一课初步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了解宪法的法律地位,引导学生运用简单的知识分析生活中与宪法有关的现象。
通过本单元学习,学生可以感受到自己的生活、学习和健康成长离不开法律的保驾护航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对法律的了解还非常少,很多学生认为法律是大人的事情,跟自己没有关系这个年龄阶段的学生对法律功能和作用的认知比较狭窄,认为法律是比较威严的,认为法律只规定做了错事会被警察抓住进而受到制裁因此,第一:要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具体情况,带领他们发现法律就在身边、就在生活中,不同门类的法律其实离自己很近;第二:通过生动的事例改变学生认知的局限性,让学生理解法律更为重要的作用是保护人们的生活,法律的存在让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让生活更美好单元目标1. 理解生活中处处有法律,感受法律就在身边2. 了解不同门类的法律调整社会关系,知道法律让生活更美好3. 了解宪法日,初识宪法,积极参与国家宪法日活动4. 知道宪法是根本法和总章程5. 认识宪法地位,树立宪法权威重难点1. 理解法律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2. 理解公民认真学习宪法、自觉遵守宪法的必要性,维护宪法权威核心概念(大概念)争当社区法律宣传公益大使大情境(大任务)凤凰社区为加强对居民的法治教育,提升广大居民学法、用法、守法的积极性,现招募“社区法律宣传公益大使”,请大家根据学到的法律知识,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对居民进行法治宣传教育,为打造“法治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
单元任务群任务一课型新授课学习内容感受生活中的法律学习目标评价任务1. 通过教材第2页展示的生活中常见的日常活动,初步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法律2. 通过小组讨论、交流,理解法律让与道德、纪律的区别,从而对法律有基本认识3. 通过对阅读角、相关链接和教材中学生常常接触的“合同”的学习,了解与我们生活密切的民法、刑法、行政法调整和规范着生活的不同领域4. 从日常玩耍的游戏规则中,知道公共生活中法律的重要性,感受法律的作用大,树立自觉守法护法意识1.能够说出不少于四例日常生活和学习中与法律相关的事例2能知道法律与纪律、道德的差别,并能列举出道德和法律相互影响、融合的事例3.能通过小组合作的力量,尝试签订一份买卖合同,明白合同应该怎么约定,不履行合同会有什么后果单元任务群任务二课型新授课学习内容宪法是根本法学习目标评价任务1. 通过宪法日活动走进宪法,了解宪法基本内容,明白宪法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2. 通过把宪法法条和生活场景相联系,理解宪法的功能,知道宪法不仅规范行为,还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3. 通过学习教材中不同的案例,了解学生应该学掌握宪法知识,尊重宪法权威1. 能够积极参与学校举办的国家宪法日活动,并与同学分享学到的宪法知识和参与活动的感受。
能够说出正确的维权途径,学会收集证据的方法2. 能根据自己、家人和亲戚的生活、工作实际,列举出三种与宪法规定相对应的生活场景3. 能与同学讨论、编制宣传宪法的优秀标语,能动员身边更多人学习宪法、尊重宪法,为维护宪法权威贡献自己的力量任务三课型单元成果展示课展示内容社区法律宣传公益大使学习目标评价任务1.根据活动要求,选择合适的宣讲主题(内容、范围)2.根据自己确定的主题,搜集相关资料,并能够联系生活实际案例进行法治宣传宣讲3.根据所学和资料搜集,确定法治教育宣传稿,做好ppt并有匹配的背景音乐,对社区居民进行高质量的法治教育宣传1. 能联系生活实际案例,确定宣讲主题2. 能写出宣讲稿,做好ppt3. 宣讲时严肃认真、铿锵有力课时备课课题(二级课题)1.感受生活中的法律课时3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通过教材第2页展示的生活中常见的日常活动,初步认识生活中处处有法律2.通过案例学习,理解法律让与道德、纪律的区别,从而对法律有基本认识3.通过对阅读角、相关链接和教材中学生常常接触的“合同”的学习,了解与我们生活密切的民法、刑法、行政法调整和规范着生活的不同领域4.从日常玩耍的游戏规则中,知道公共生活中法律的重要性,感受法律的作用大,树立自觉守法护法意识。
学习活动深度学习评价任务素养体现明确单元任务凤凰社区为加强对居民的法治教育,提升广大居民学法、用法、守法的积极性,现招募“社区法律宣传公益大使”,请大家根据学到的法律知识,并结合生活中的实际案例,对居民进行法治宣传教育,为打造“法治社区”贡献自己的力量第一课时:法律是什么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1.谈话:同学们,你们是否意识到,在你们的成长中,一直有一只无形的大手在保护着你们?除了父母、亲人和老师,它也与我们的一路相伴,它就是--法律(板书)2.提问:对于法律,你有哪些认识?学生交流3.(播放法治教育宣传广告)现在你又有哪些认识了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生活中的法律顺势板书课题:感受生活中的法律以生活中父母老师的保护成长为本课导入语,通过比拟的方法拉进学生生活与法律的距离再以生动形象的法治教育宣传广告让学生感受法律给生活带来的保护作用探究与感受)学生能对法律有初步认识法治观念二、活动一:生活中处处有法律1.过渡: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底哪些地方有法律呢?我们来看这些生活场景,找找法律的影子2.出示如下生活场景图片:(1)早上,父母送我上学;(2)马路上行人车辆有序前进;(3)我在学校认真听讲学习;(4)休息日,我安排自己的课余生活;(5)生病了,父母送我去医院看病;(6)学校组织学生乘坐大巴去秋游;3.小组讨论:生活中这些事情和法律有什么关系呢?4.指名学生交流,教师课件出示相关法律名称或条纹。
5.教师提问:除了这些事情,你觉得还有哪些事情也是和法律有关的?6.小结:这些活动受法律的约束,也会受到法律的保护1.学生观看生活场景图片,有机联系自己生活2.参与小组讨论,了解这些生活中的事情和法律的关系3结合生活经历和经验进行交生活迁移、展示分享)能够说出至少两个自己生活中与法律相关的其他生活场景法治观念三、 活动二:我的权利1.过渡语:法律保护我们的成长,因为它给了我们很多权利,我们来看看自己都有哪些权利?2.出示“法律小博士”介绍:公民权利3.提问:你现在了解了,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我们都享有哪些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呢?4.补充介绍:针对儿童这一特殊群体,195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了《儿童权利公约》,提出了各国儿童应对享有的各项基本权利,我国也是共同提案国之一让我们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一下5.法律赋予我们的权利更好地保护了我们的成长,请看以下案例,这位同学是怎么样来维护自己的上学权利的6.出示案例,引导辨析:借给同学的相机,别人一直没还;暑假里父母上班,把孩子反锁在家里;父母偷看我的日记7.小结:以上案例中,有的同学的受教育权、财产权、人身自由权和隐私权被侵犯了,可借助法律来维护自己的这些权利。
以法律小博士的形式将枯燥的权利生动地传达给学生,并补充了适合小学生的《儿童权利公约》,是教材内容的有效拓展和补充在学生获得认知的基础上,通过对生活中常见案例的分析,激发学生维护自身权利的情感分享与思辨)能够说出不少于五条自己在生活、学习中所享有的权利法治观念四、活动三:我的义务1.过渡语:除了权利,我们每个公民还必须履行自己的义务,我们来看看都有哪些?2.出示法律小博士介绍:公民的义务3.自我行为检测:出示如下义务,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检测过马路时要等红绿灯.公共场合不乱扔垃圾.借别人的东西以后及时归还.在景点旅游时不乱写乱刻.按时上学并完成作业.课余时间能从事一定的家务劳动4.出示教材图文相关资料阅读,教师小结:我们过马路遵守交通法规,公共场所要爱护公物、保护环境,借东西及时归还5.案例评析:把小区里的公共绿植挖回家你认为作为一名公民,他违背了什么样的义务?如果你遇见,会怎么做呢?6.教师小结五、活动四:法律与纪律、道德的关系1.过渡语:有人说,法律规定了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但是有的内容纪律和道德也是这样规范的,你觉得三者之间是一样的吗?2.组织开展学生就三者的联系与区别展开辩论3.组织阅读教材第4页资料4.教师小结:法律具有强制性和严肃性。
1. 通过资料呈现,在学生了解公民基本义务的基础上,以日常行为自我检测的方式推动学生的自我反思,从而激发学生自律的行为2. 通过案例评析,关注生活中的小事件,鼓励学生用实际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