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牦牛产业发展建议

上传人:德鲁****堂 文档编号:364897897 上传时间:2023-10-1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21.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07.牦牛产业发展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07.牦牛产业发展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07.牦牛产业发展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07.牦牛产业发展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07.牦牛产业发展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07.牦牛产业发展建议(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牦牛产业发展建议 第一节 科技领域发展建议 一、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促进牦牛产业发展 依托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和国家科技计划,组织相关科研院所和大专院校的科研力量,开展联合集中攻关以牦牛传统选育与现代生物技术选育相结合的选育研究、以地方牦牛品种资源为基础的杂交优势利用研究、以提高饲料转化率为核心的动物营养技术研究、以非粮资源为重点的饲草资源利用研究、以牦牛产业提质增效为目的的健康养殖技术研究等,加强人畜共患疫病防控技术、安全高效疫苗及诊断试剂研发,加快提高牦牛种业科技创新水平。加大疫苗药物的投放力度,满足牦牛疫病防控的需求,加大基层兽医技术人员的技术培训,提供较为全面的牦牛疫病防控和兽药应

2、用技术指导,加大已有牦牛疫病防控技术的推广。 二、建立牦牛主产区高效、绿色养殖技术体系 综合评定天然草地牧草、牦牛主要喜食性牧草以及新型饲草资源的营养价值,集成示范牦牛主要饲草料加工调制技术。依据天然牧草营养价值动态变化规律,研究高寒牧区牦牛季节性有效补饲技术应用与示范,推广提纯复壮选育技术;结合不同阶段牦牛营养生理特点,通过营养平衡配制技术和原料组合增效技术,研究冷季牦牛高效绿色舍饲短期育肥与错峰出栏技术,提高牦牛出栏率,缓解青藏高原草场超载,实现牦牛肉全年均衡供应;根据牦牛营养生理特点,研究牦牛从高海拔牧区到中低海拔农区的应激反应及行为变化,减轻草场压力,缩短牦牛出栏时间,提高出栏率。研究

3、集成牦牛农区过渡健康饲养管理技术,集成示范牦牛异地育肥健康饲养技术。构建高寒牧区和农区饲草料资源和牛源有效互补、牧繁农育的立体生态差异化牦牛养殖模式。 三、构建牧繁农育生产体系 当前,国内高海拔牧区牦牛在农区异地育肥技术比较成熟。加快构建牧繁农育技术体系和模式,加快推动牦牛产业转型增效,深入分析发展牦牛产业的优势与务势,从产前向产终挖据优势和特点,强化顶层设计,全力打造以企业为龙头、以合作社为纽带、以牧户为基础,从能繁母牛饲养到良种选育、从有肥到屠宰深加工、从产品流通到食品餐饮的牦牛发展全产业链,将产业发展成为高境高效高收益的产业。同时,以当地龙头企业为平台,以“资源节约、产品质量安全、环境友

4、好”为基本点,着力攻克一批影响现代牦牛产业化发展的丞待解决的重大关键技术难题,突破现代牦牛产业发展的制约因素和瓶颈,构建现代化、规模化、产业化、生态化、差异化的牦牛全产业链标准化生产体系。 四、加大牦牛产区差异化科技扶持政策力度 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力度,集中攻克畜种改良、集约养殖、产品加工等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加快研制和开发适合高海拔牧区气候条件和产业发展实际的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加速科技成果快速转移转化,强力支撑产业转型升级。加大优良类群牦牛、野血牦牛本品种选育力度,建立健全繁育体系,大力研发和推广全舍饲、半舍饲养殖、高效繁殖技术,扩大科学养殖规模,优化饲养管理条件,

5、持续提高单产水平。加强农畜产品加工工艺技术创新,实现产品种类多样、品质优良、市场占有率提高。 第二节 政策领域发展建议 一、持续加强相关政策和资金支持 牦牛的遗传改良和品种培育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长期稳定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相关部门在制定惠农惠牧政策的同时,应充分考虑牦牛种业的长期性和持续性,在资金和政策上予以扶持。加强对牦牛养殖户、专业合作社、养殖小区、种畜场等单位和个人的配套资金支持,建设和改造牦牛围栏、圈舍、暖棚、饲草料棚及保定架等基础设施,同时以乡、镇畜牧兽医站为单位建设牦牛配种改良站,以完善牦牛选育改良服务体系。扶持发展养殖大户、家庭牧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壮大牦牛

6、产品生产加工营销本地企业、引进龙头企业,促进牦牛产业化发展,加强产业链建设。继续实施草原奖补政策和“粮改饲”试点,夯实牦牛产业发展的饲草料基础。配备牦牛授配设备设施,增强服务功能,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工作条件。同时,要提高基层技术人员的服务水平、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重视专业技术人员的待遇、培养,大力宣传、培训牦牛传染病防控技术迫在眉睫,以预防为主,保障牦牛产业健康发展。 二、着力推进生产经营模式转变 发展坚持生态优先,引入“生态+”现代新理念,不断夯实专业合作社基础,推行“企业+合作社+基地+牧户+市场”等多种经营模式,鼓励农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社、经纪人开设网店,搭建多元

7、化的电子商务平台。发展订单牧业,探索和推进新的经营模式,走出一条符合牧区实际的“一二三产”深度融合、“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的牦牛产业发展路子。 针对牧民牦牛分户饲养、混群养殖、出栏滞后等问题,支持企业通过草地流转、牦牛入股、劳务就业等方式,与牧户共同建立利益共享、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一套分群饲养、集中育肥、适时出栏的牦牛高效育肥出栏生产机制。构建促进标准化规模养殖的长效机制,促进现代牦牛产业可持续发展,将牦牛作为肉牛,从犊牛出生后采用全哺乳与适时断奶相结合、早期育肥与适时出栏相结合、分群养殖与分批出栏相结合、夏季强度放牧和冷季半舍饲育肥相结合,建立适合牧区和半农半牧区牦牛高效育肥与适时出栏的

8、有效模式。针对高寒牧区牦牛养殖冷季饲草料短缺的问题,实施牦牛育肥饲草料或出栏补贴政策,对将育肥牦牛出售给屠宰加工厂的牧户进行补贴,从而促进牧户转变传统的养殖和屠宰观念。加快构建适合牦牛“牧繁农育”的育肥生产体系,按照“种一片草地、养一群牦牛”的养殖模式,建立适度规模的标准化、设施化牦牛短期育肥基地,集成和示范低成本、差异化的牦牛育肥技术,提高牦牛育肥出栏效益。当地政府加大对牧户和企业育肥屠宰牦牛包虫病等疾病检测力度,以保证牦牛产品质量安全。建立集中屠宰点,建立牦牛活畜交易和拍卖市场。推动牦牛集中屠宰、冷链加工、产品营销,解决屠宰加工企业牛源不足等问题。建设科学高效的冷链流通体系,从热鲜向冷鲜转

9、变,是牦牛肉走向区内外高端市场的关键。大力扶持龙头企业,完善牦牛肉分割、冷藏、加工的设施体系。帮助企业将冷鲜牦牛肉产品通过电子商务、“对接入超”、“地产入机关”等方式连接高端市场,推动产品快速高效流通上市。 三、多元化开发牦牛精深加工产品 目前牦牛肉精深加工产品极度匮乏,基本以风干牛肉、酱牛肉为主。应加快推动调理肉制品、休闲肉制品等多元化的产品研发上市。支持企业建设骨血、牦皮、头蹄等副产物的精深加工生产线,推动牦牛产品综合高效利用,提升牦牛产业附加值,促进牦牛产业高质量发展。 四、努力铸造和健全牦牛全产业链 应加快建立良种繁育、科学养殖、适时出栏、集中屠宰、冷链流通、精深加工、打造品牌一体化、

10、一条龙的牦牛产业发展模式。建立主要牦牛优良类群的品种选育基地与种牛冻精生产基地,尽快挖掘野血牦牛资源潜力,提升牦牛良种化水平。在牧区和半农半牧区建立设施齐备、工艺先进、污染可控、支撑有效、产出高效的牦牛设施养殖与夏季强度放牧有机结合的健康养殖模式。为提高牧区牦牛群体繁殖率,促进牦牛“一年一犊”的高效繁殖生产,国家对牦牛养殖户实施“见犊补母”的能繁母牛补贴政策,凡母牛产一犊,对母牛饲养每年补助500元/头。同时,引导牧户采取能繁母畜与非生产畜分群科学饲养、犊牛全哺乳与早期断奶科学有效结合、饲草料种植加工与优质饲草料购买相结合等措施,促进牦牛科学高效养殖,推动牦牛饲养走上良性循环的科学养殖轨道。扶持牦牛养殖户(场)配套暖棚设施与精料添砖饲料补饲建设,支持牦牛养殖户(场)疫病防控与科学饲养技术指导服务等,推进牦牛养殖从传统放牧型向设施化养殖与适度放牧有机结合的科学养殖方式转变。 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畜牧/养殖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