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第一课时【教案】

乱石****奔波...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1.54KB
约4页
文档ID:364832679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第一课时【教案】_第1页
1/4

部编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竹节人》第一课时(教案)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 了解竹节人的传说故事• 掌握生字词汇:竹节、雕刻、栩栩如生、后代、陶器• 理解课文大意1.2 能力目标•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力1.3 情感目标•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 增强学生的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2. 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 教授课文生字词汇,准确理解课文• 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2.2 教学难点• 激发学生的想象和创造能力• 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对于我们现代生活的重要性3. 教学内容及步骤3.1 教学内容• 课前导入• 教授生字词汇• 阅读理解课文• 分组讨论• 课堂展示• 课后反思3.2 教学步骤3.2.1 课前导入• 向学生介绍《竹节人》的传说故事,激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兴趣• 请学生了解竹是一种什么样的植物,以及竹的用途和作用3.2.2 教授生字词汇• 竹节:竹子中的结节,用来雕刻人物形象• 雕刻:在竹子上刻画形象• 栩栩如生:形容雕刻的形象十分像真• 后代:后代子孙• 陶器:用陶土制成的容器3.2.3 阅读理解课文• 学生阅读课文,并交替提问。

• 按照句子解析生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按照故事情节解析,帮助学生理解人物关系3.2.4 分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共同探讨竹节人的内涵和价值• 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观点• 让学生了解竹节人的传承意义3.2.5 课堂展示• 让组员代表组展示讨论得出的观点和想法• 同时增加其他同学的了解和参与3.2.6 课后反思• 让学生回答问题:竹节人的故事让他们有什么感受?学到了什么?• 帮助学生认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并且从中汲取学习文化的动力4. 教学评价• 通过提问,了解学生掌握的知识情况• 装置小组的表现和课堂展示的内容,评价学生的分享思维和表达能力• 通过课后反思,了解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态度和理解5. 课后作业• 写一篇关于传统文化的作文• 记忆所学的生字词汇,并且复习竹节人的故事• 阅读其他传统故事并小结。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