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必修4 第23课 课时1 价值与价值观(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64488554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27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必修4 第23课 课时1 价值与价值观(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必修4 第23课 课时1 价值与价值观(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必修4 第23课 课时1 价值与价值观(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必修4 第23课 课时1 价值与价值观(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必修4 第23课 课时1 价值与价值观(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必修4 第23课 课时1 价值与价值观(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必修4 第23课 课时1 价值与价值观(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十三课实现人生的价值课标要求1.理解价值观的形成与时代和环境密切相关。2.解析价值观差异与冲突产生的社会根源,能够进行合理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3.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探寻实现人生价值的条件和途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课时1价值与价值观核心考点一人的价值1价值的含义:价值是指客体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积极功能和属性。归纳提升正确理解物的价值(1)价值是一种关系,即事物对人的积极意义。物的属性人的需要是构成价值的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2)哲学意义上的价值与具体领域的价值是共性与个性的关系。(3)价值既可以是物质方面的,也可以是精神方面的。2人的

2、价值含义人的价值在于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和自己的需要,但主要在于对社会的贡献内容社会价值: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社会、他人的需要自我价值: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实现了自我的满足特点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评价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评价一个人价值的大小,就是看他为人类、社会、国家和人民贡献了什么要求要求我们把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统一起来,在对社会的贡献中实现自身的价值提醒结合矛盾的主次方面辩证关系原理,理解人生价值的两个方面的内容。1

3、物的价值取决于人的需要。纠正:物的价值取决于物的属性和人的需要两个方面。2实现人的自我价值是实现社会价值的前提和基础。纠正:实现社会价值是实现人的自我价值的前提和基础。3有价值的人生不应考虑个人利益。纠正:人生价值是社会价值与自我价值的统一,有价值的人生不否定个人利益。4一个人的精神贡献价值远远大于物质贡献。纠正:精神贡献和物质贡献的价值不能说谁更大。考向一物的价值典例1(2020北京高考)智能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几乎渗透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但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扫码购物、网上办事、线上挂号等都难以适应,方便的智能应用反而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对此,下列观点正确的是()A智能技术带来的“

4、不便”,是违背科技发展规律的表现B智能技术带来的“便”与“不便”,说明矛盾斗争性是相对的C智能技术被应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成为矛盾主要方面D智能技术的应用要注重价值考量,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答案D解析智能技术带来的“不便”并不是违背科技发展规律的表现,A排除。矛盾的斗争性是绝对的,同一性是相对的,B错误。材料并未对智能技术带来的“便”与“不便”进行比较,即材料未体现矛盾的主次方面,C排除。智能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广,越来越方便,但方便的智能应用反而给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不便,这说明智能技术的应用要注重价值考量,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D符合题意。变式1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5、和节约意识,用实实在在的行动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某高中发起了“变废为宝”活动,号召学生节约资源,提高环保意识。学生们开动脑筋,动手实践,家中的纸箱变成简易的“垃圾箱”“口罩回收箱”;很多的瓶瓶罐罐通过合适的剪裁,再加以装饰,普通的瓶子就变成了美丽的花盆。变废为宝的事实佐证了()事物价值的变化取决于物质的属性及主体的需要事物价值的实现建立在物与主体关系的基础上人们多样的价值选择是创意成功的源泉观念创新实现了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A B C D答案A解析创意成功的源泉是社会实践,错误。观念创新有利于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但事物价值的转换与创造必须依靠实践的力量即观念的实施才能实现,错误。考向二人的价值

6、典例2(2019江苏高考)“软世代”是近年来出现的青年群体,意指在发达的消费社会,一些年轻人缺乏进取心和意志力,甚至宁愿宅在家里打游戏、啃老,也不愿意出去工作,整个人的身心都绵软无力。如果让你去劝导他们,下列道理比较合适的是()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脱离社会的“个人奋斗”是不可能实现的走出自我的小天地,才能拥有真正的幸福实现人生价值必须利用社会提供的物质条件A B C D答案B解析材料主要说的是一些青年群体宅在家里不工作、不劳动、不奉献,活在自我的小天地里。作为青年人,应该在劳动和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这样才能真正拥有幸福的人生,符合题意;材料主要说的是“软世代”不奋斗,而不

7、是脱离社会进行“个人奋斗”,不选;材料没有涉及利用社会提供的物质条件,不符合题意。故选B。变式22022年1月,重庆市血液中心启动了冬季团体预约无偿献血工作,为春节假期和北京冬奥会期间的用血需求提供了有效保障。其中有的人带着第一次踏上献血车的好奇紧张,也有的人坚持不懈一直献血。一个个见义勇为、勇往直前、伸出援手的平凡人,他们汇聚成光,让这座城变得更有温度。这里蕴含的哲学道理是()广大的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一个人的个人价值越大社会价值也就越大平凡的人更能在生活中创造出卓越的人生人的价值需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A B C D答案B解析评价一个人的价值,主要看他的贡献,一个人的个人价值

8、越大其社会价值不一定就越大,错误。一般说来,能力卓越的人,更有可能创造出卓越的人生,错误。易错提醒:误认为一个人的个人价值越大社会价值也就越大。对一个人的价值的评价归根到底是看他的贡献,最根本的是对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事业的贡献。核心考点二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价值观(1)含义含义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理解对于同一事物,人们的价值观往往有差异;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价值观有正确与错误之分(2)导向作用从领域看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有重要导向作用。一方面,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另一方面,价

9、值观影响人们改造世界的活动,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价值观是人生的重要向导价值观承载着一个民族和国家的精神追求,体现着一个社会评判是非曲直的标准从性质看正确的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具有积极的导向作用错误的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具有消极的导向作用方法论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克服错误的价值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归纳提升区分价值、人生价值、价值观价值涵盖各个不同领域事物的价值,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属客观范畴;人生价值只涵盖人生领域的价值;价值观是对价值的主观反映,属于主观范畴。2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基本内容是什么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

10、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2)重要意义为什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世界文明有益成果,体现了时代精神。(3)要求怎么办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无处不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人们日常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在落细、落小、落实上下功夫。(指导生活)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提醒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归纳提升厘清主观范畴的几

11、个概念:意识、认识、社会意识、价值观辩证唯物主义唯物论意识认识论认识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历史观社会意识人生价值观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价值观决定人们的行为选择和生活方式。纠正:价值观影响人们的行为选择和生活方式,但不起决定作用。2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起促进作用。纠正:正确的价值观对个人和社会起促进作用。3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外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内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纠正: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考向一价值观及其导向作用典例1(2022浙江6月选考)下列选项中与下边漫画哲学寓意最相符合的是()A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一定有不同认识B把握事物的本质比认识事

12、物的现象更重要C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D通过“思维的眼睛”人们就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答案C解析漫画反映,有人善于发现美,而有人却看不见美的存在,这说明价值观影响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C正确切题;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不一定有不同的认识,A说法错误;材料涉及的是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不同认识,并不涉及现象和本质的相关内容,而且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认识事物的现象无法比较哪个更重要,B不选;“思维的眼睛”是人们揭示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必要条件,不是充分条件,D不选。变式1(2021广东高考)人民音乐家冼星海曾说过:“每个人在他生活中都经历过不幸和痛苦,有些人在苦难中只想到自己,他就悲观、消极,发出

13、绝望的哀号;有些人在苦难中还想到别人,想到集体,想到祖先和子孙,想到祖国和全人类,他就得到乐观和自信。”其中蕴含的唯物史观道理是()价值观源自于对个人生活遭遇和处境的反思价值观对社会与人生有重要的驱动和制约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基于个人利益形成的价值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A B C D答案C解析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价值观的形成离不开历史条件,一定的社会存在决定一定的社会意识,决定价值观念的形成,故错误。材料说明价值观对社会和人生有重要的驱动和制约作用,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故正确。社会的基本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

14、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故错误。故本题选C。易错提醒:价值观源于对个人生活遭遇和处境的反思。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是对一定社会存在的反映。考向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例2(2022全国乙卷)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高炉卫士”孟泰、“两弹元勋”邓稼先,到改革开放新时期的“知识工人”邓建军、“白衣圣人”吴登云,再到新时代的“走钢丝的高空医生”陈国信、“金牌焊工”高凤林一大批建设者发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续写着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篇章。劳模精神是()衡量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尺度不同劳模独特个性的集中体现推动创新创造的强大精神力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A B C D答案D解析夸大了劳模精神的作用,错误。说法错误,应该是不同劳模共性的体现,故排除。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及新时代,一大批建设者发扬“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续写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篇章。劳模精神是推动创新创造的强大精神力量,故正确。材料强调的是在革命、建设、改革开放新时期以及新时代,一大批建设者发扬劳模精神,都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诠释,也是弘扬劳模精神时代价值的体现,故正确。故本题选D。变式2舒城县干汊河中心学校以校园文化为载体,将社会主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