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巩固卷52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64488401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巩固卷52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巩固卷52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巩固卷52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巩固卷52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巩固卷52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巩固卷52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政治一轮复习课时巩固卷52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含解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巩固卷52学会归纳与类比推理一、选择题1“某甲会英语、某乙会英语、某丙会日语、某丁会法语,而他们都是W厂的厂级领导干部。”根据上述情况,若运用归纳推理,可以推出的结论是()AW厂有的厂级领导干部会英语BW厂的厂级领导干部都会英语CW厂的厂级领导干部都会外语DW厂的厂级领导干部都会英语、日语和法语2如果从某只口袋中第一次摸出的是一个红色玻璃球;第二次摸出的是一个蓝色玻璃球;第三次摸出的是一个绿色玻璃球;第四次、第五次摸出的都是白色玻璃球,那么,我们即使不再继续摸下去,通过归纳推理也可以得出结论()A这只口袋中的东西都是红色玻璃球B这只口袋中的东西都是白色玻璃球C这只口袋中的东西都是绿色玻璃球

2、D这只口袋中的东西都是玻璃球3人们很早就知道,种植豌豆、蚕豆、大豆等豆类植物,不仅不需要给土壤施氮肥,还可以使土壤增加氮,而种植其他植物就没有这种现象。研究发现,豆类植物的根部有称作根瘤的突起物,其他植物没有。由此,人们得出结论:豆类植物的根瘤能使土壤增加氮。这里人们运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是()A求同法B求异法C求同求异并用法D剩余法4Y现象一直据信是引起Z现象的原因。某研究者注意到,X现象总是先于Y现象和Z现象出现。因此,他假设,引起Z现象的原因是X现象而非Y现象。下列选项中进一步的观察结果能最有力的支持该研究者的上述假设的是()A在X出现但Y不出现的情况下,X出现后Z通常也出现B在X出现

3、后Y也出现的情况下,Z通常随着Y出现C在Y出现但X不出现的情况下,Z通常随着Y而出现D在Y出现但Z不出现的情况下,X通常先于Y而出现5一国丧失过量表土,需进口更多的粮食,这就增加了其他国家土壤的压力;一国大气污染,导致邻国受到酸雨的危害;二氧化碳排放过多,造成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几乎可以危及所有的国家和地区。下列哪项表述最能概括上文的主要观点()A环境危机已影响到国与国之间的关系,可能引起国际争端B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导致环境污染的加剧,先污染、后治理是一条规律C在治理环境污染问题上,发达国家愿意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D环境问题已成为区域性、国际性问题,解决环境问题是人类面临的共同任务6因船舶遇

4、难而落水的人在水中最多能坚持多久?有人研究发现,会水的人在水温0时可以坚持15分钟;在2.5时,是30分钟;在5时,是1小时;10时是3小时;25时是一昼夜。可见,人在水中坚持的时间长短与水温高低有因果联系。获得这一结论运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是()A求同法B求异法C共变法D剩余法7小光和小明是一对孪生兄弟,都刚上小学一年级。一次,他们的爸爸带他们去水库游玩,看到了野鸭子。小光说:“野鸭子吃小鱼。”小明说:“野鸭子吃小虾。”兄弟俩说着说着就争论起来,非要爸爸给评评理。爸爸知道他们俩说得都没错,但没有直接回答他们的问题,而是用例子来进行比喻。说完后,哥俩都服气了。下列各项最可能是爸爸讲给儿子们听

5、的话是()A一个人的爱好是会变化的。爸爸小时候很爱吃糖,你奶奶管也管不住,但现在,你让我吃,我都不吃B什么事儿都有两面性。咱们家养了猫,耗子就没了。但是,如果猫身上长了跳蚤也是很讨厌的C动物有时也通人性。有时主人喂它某种饲料,它吃得很好,若是陌生人喂,怎么也不吃D你们兄弟俩的爱好几乎一样,只是对饮料的爱好不同。一个喜欢喝可乐,一个喜欢喝雪碧。你妈妈就不在乎,可乐、雪碧都喜欢喝8声和光有不少属性相同直线传播,有反射、折射和干扰等现象,由此推出:既然声有波动性质,那么光也有波动性质。这是一个正确的类比推理。要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就必须()要找相同的对象进行比较在前提中多找两个对象的相同或相似

6、属性在前提中要抓住两个对象的本质属性在两个对象间多运用比喻ABCD9在一项实验中,实验对象的一半作为实验组,食用了大量的味精。而作为对照组的另一半没有食用这种味精。结果,实验组的认知能力比对照组差很多。这一不利的结果是由于这种味精的一种重要成分谷氨酸造成的。以下哪项如果为真,则最有助于证明味精中某些成分造成认知能力低下这一结论()A大多数味精消费者不像实验中的人那样食用大量的味精B上述结论中提到的谷氨酸在所有蛋白质中都有,为了保证营养必须摄入一定量C第二次实验时,只给一组食用大量味精作为实验组,而不设不食用味精的对照组D两组实验对象是在实验前按其认知能力均等划分的10我国科学家发现,当太阳上的

7、黑子大量出现时,长江流域的雨量就多;当太阳上黑子出现不那么多时,长江流域的雨量就不那么多;当太阳上黑子出现很少时,长江流域的雨量也就少。这里运用的是探求因果联系方法中的()A求同法B求异法C共变法D剩余法11由直线与圆相切时,圆心到切点的连线与直线垂直,想到平面与球相切时,球心与切点的连线与平面垂直。用的是()A归纳推理B演绎推理C类比推理D特殊推理12狗的嗅觉十分灵敏。科学家从狗的嗅觉器官的结构和信息传递的功能中得到启示,设计、制造出一种气味电子接收机。它能够测量水、空气和土壤中的气味浓度,捕捉各种金属的气味,帮助地质工作者比较精确地探寻矿藏。人们从狗的嗅觉器官的结构和信息传递的功能中得到启

8、示,设计出气味电子接收机,实质上是运用了()A类比推理B完全归纳推理C不完全归纳推理D演绎推理13美人西施心口痛,用手按住胸口,皱起眉头,丑人东施见了感到这个神态很美,回到村里,也仿效而为,自以为也很美。哪知,村里富人见了赶快关上门,穷人见了赶快拉着妻子走开。这一类比推理()A错误在于类比时不考虑对象的本质差别,仅仅根据表面的相同而推出其他情况的相同B错误在于类比的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共同属性过少(数量不足)C错误在于没有解决他人思想上的困难D错误在于结论与该对象其他属性相矛盾14事物不同,性质有别,但功能可以相同或相似,这时我们可以采用的类比方法有()A性质类比法B功能类比法C结果类比法D

9、发生、发展条件类比法15蛙泳,顾名思义是从青蛙而得名。人类很早就羡慕青蛙那种有力的泳姿。青蛙的双腿对水的蹬夹力很大,水给青蛙的反作用力也很大,这是一种费力小而做功大的形体动作。人们从中受到启发,于是模仿青蛙的游泳姿势创造了适用于人的蛙泳。从思维方法角度看,蛙泳的创造得益于()A演绎推理的运用B求同法的运用C比较逻辑方法的运用D类比推理的运用二、非选择题16在生物实验中,实验材料是蒸馏水、缓冲液和生物材料(肝匀浆或马铃薯匀浆),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得出的结果是生物材料像缓冲液一样,在一定范围内,能维持pH的稳定。我们已知生物材料和缓冲液具有能维持pH稳定的属性,因而我们可以推测同类的人体内环境可能

10、也具有能够维持pH稳定的属性。在上述过程中,运用了哪些推理形式?课时巩固卷521C归纳推理以一些个别性或特殊性知识为前提,推断出一般性的结论。题目中“英语、日语和法语”相对于外语来说都是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因此C正确。2D口袋中的玻璃球不可能一直摸下去,通过只考察一部分认识对象就推理出结论“这只口袋中的东西都是玻璃球”,这是典型的不完全归纳推理,D正确。3C如果在某一现象出现的几个场合中,只有一种共同的情况,在这一现象不出现的另外几个场合中都没有这种情况,这种情况可能就是这个现象出现的原因,这种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叫作求同求异并用法,C符合题意。A、B、D三项与题意不符,应排除。4A该题中Z在一个

11、场合出现了,在另一个场合却没有出现,而这两个场合不同的是X、Y分别出现。支持研究者的这一假设最好使用求异法,故A符合题意。5D本题考查归纳推理的相关知识。题干强调的是环境问题超出国界的影响,D中的内容概括了题干的观点,是归纳推理的应用。6C根据材料可知,获得这一结论运用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是共变法,C符合题意。7D根据材料可知,兄弟俩说的“野鸭子吃小鱼”和“野鸭子吃小虾”都有可能性,可能一部分野鸭子吃小鱼,另一部分野鸭子吃小虾,也可能是野鸭子既吃小鱼又吃小虾。所以兄弟俩的话并不矛盾,他们只是片面地看到了野鸭子某一种行为,各执一词,争论不休。在D项中,爸爸用兄弟俩各有偏好和妈妈既喝可乐又喝雪碧的

12、例子进行类比,说明同一个群体的不同个体可能有不同偏好,一个主体也可以有不同的行为,由于比喻恰当,兄弟俩也就服气了,故D项正确。B、C两项用的不是比喻,与题干不符。A项虽然用了比喻,但是说的是小孩和大人的区别,而题干中并没讨论小鸭子和大鸭子的区别,排除。8B都是提高类比推理结论的可靠程度的条件,入选。类比不同于比较,排除。类比不同于比喻,排除。9D本题考查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的相关知识。题干中所述实验为逻辑方法中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求异法,其特点就是同中求异。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只有一点不同,结果就不同时,才能说明这种不同的情况可能是被考察对象出现的原因。在实验中,实验组食用了大量的味精,对照组没

13、有食用这种味精,有了D项,题干结论才能得出。10C题目中大量多、不那么多不那么多、很少少,体现了一现象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另一现象也随之发生一定的变化,很显然是共变法。11C题目表明了由“直线与圆相切”的情况推测出“平面与球相切”的情况,是把握了二者的相似性而推出的,这是类比推理。12A材料讲的是类比推理;B、C、D三项都不符合题意。13A题干事例犯了机械类比的错误。14BA不符合题意,“性质有别”说明不能采用性质类比法。B符合题意,“功能可以相同或相似”,说明这时我们可以采用类比方法有功能类比法。C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没有涉及“事物发展的结果”,因此不能采用结果类比法。D不符合题意,材料所述

14、没有涉及“事物发生、发展条件”,因此不能采用发生、发展条件类比法。故选B。15D人们在创造蛙泳的过程中,是根据青蛙和人有许多的相似点:都是动物,都有四肢,蛙腿和人腿的结构相似,都能产生很大的蹬力等,而青蛙游泳时的蹬夹动作费力小而做功大,由此推知人仿效青蛙的蹬夹动作也能费力小而做功大。这是典型的类比推理。A、B、C三项不符合题意,应排除。16答案:经过多次反复试验,得出生物材料像缓冲液一样,在一定范围内,能维持pH的稳定。这体现了人们通过不完全归纳推理这一推理方式,获得一般性的知识。根据实验对象与人的生物属性上的相似性,得出生物材料和缓冲液具有能维持pH稳定的属性,并据此推测同类的人体内环境可能也具有能够维持pH稳定的属性。这是运用了类比推理的思维方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