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义专题1.1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64488389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28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义专题1.1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义专题1.1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义专题1.1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义专题1.1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义专题1.1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义专题1.1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物理一轮复习精品讲义专题1.1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含解析)(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1.1 运动的描述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讲】目录一 讲核心素养1二 讲必备知识1【知识点一】对质点、参考系、位移的理解1【知识点二】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2【知识点三】加速度3【知识点四】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基本规律及应用5【知识点五】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推论及应用6【知识点六】 自由落体运动和竖直上抛运动8三讲关键能力9【能力点一】.刹车类问题的处理技巧逆向思维法的应用9【能力点二】双向可逆类问题类竖直上抛运动的分析10【能力点三】多过程问题的分析与求解11四讲模型思想131.用平均速度法求解瞬时速度极限思想的应用132.一个典型的物理模型-“0-v-0”模型14一 讲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参考

2、系、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1)要知道参考系、质点、位移、速度、加速度是用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基本物理量,能阐述它们的物理意义以及概念的建立过程。(2)能结合真实情景建构匀变速直线运动、自由落体运动等基本运动模型树立运动观。2.科学思维:在特定情境中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公式、推论解决问题。(1).能将问题情景抽象为匀变速直线运动模型进而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进行求解-建模思维(2).能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解决“刹车”及“折返”问题-逆向思维、拆分思维(3)能结合具体情景合理选择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寻求最优解-分析问题解决问题3.科学态度与责任:以生产、生

3、活实际为背景的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能将以生产、生活,交通运输实际为背景的情景试题运用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去情境化建立物理模型并用相关规律求解,以此体会物理学科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同时感悟物理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二 讲必备知识【知识点一】对质点、参考系、位移的理解1对质点的三点说明(1)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物理模型,实际并不存在(2)物体能否被看做质点是由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决定的,并非依据物体自身大小和形状来判断(3)质点不同于几何“点”,是忽略了物体的大小和形状的有质量的点,而几何中的“点”仅仅表示空间中的某一位置2对参考系“两性”的认识(1)任意性:参考系的选取原则上是任意的,通常选地面

4、为参考系(2)同一性:比较不同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同一参考系3位移和路程的“两点”区别(1)决定因素不同:位移由始、末位置决定,路程由实际的运动路径决定(2)运算法则不同:位移应用矢量的平行四边形定则运算,路程应用标量的代数运算【例1】(2021河南郑州模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学校举行班级跑操比赛时,可将每个班级视为质点B在校运会上,同学们欣赏运动员的“背跃式”跳高比赛时,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C在学校军训活动中,教官们示范队形时,可将几位教官视为质点D在学校军训活动中,某教官示范跑步动作时,不可将教官视为质点【答案】:D【解析】:在学校举行班级跑操比赛时,要看全体同学的步调是否一致,不可将每个

5、班级视为质点,选项A错误;在校运会上,同学们欣赏运动员的“背跃式”跳高比赛时,要看运动员的肢体动作,不可将运动员视为质点,选项B错误;在学校军训活动中,教官们示范队形时,不可将几位教官视为质点,选项C错误;在学校军训活动中,某教官示范跑步动作时,要看教官的肢体动作,不可将教官视为质点,选项D正确【素养升华】本题考察的学科素养主要是物理观念及建立物理模型的科学思维。要求考生对物理概念的建立过程要有清晰的认识。【必备知识】(1)不能以物体的大小和形状为标准来判断物体是否可以看做质点,关键要看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当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可以忽略不计时,物体可视为质点(2)质点并不是质量很

6、小的点,要区别于几何学中的“点” (3)物理学中理想化的模型还有很多,如“点电荷”、“自由落体运动”、“纯电阻电路”等,都是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而建立的模型【例2】(2021江西上饶市重点中学六校第一次联考)攀岩运动是一种考验人的意志与心理素质的运动形式,户外攀岩运动更加刺激与惊险。如图所示为一户外攀岩运动线路图,该攀岩爱好者从起点A到B,最终到达C,据此图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图中的线路ABC表示的是攀岩爱好者所走的位移B线路总长度与攀岩爱好者所走时间的比等于攀岩爱好者的平均速度C由起点到终点,攀岩爱好者所走线路的总长度等于位移D攀岩爱好者所走路程要比自起点到终点的位移的大小大

7、【答案】D【解析】根据路程和位移的定义可知,AC两点的直线距离才为位移大小,线路ABC的长度表示攀岩爱好者走的路程,线路长度比位移大,故选项A、C错误,选项D正确;线路总长度与攀岩爱好者所走时间的比值等于平均速率,而不是平均速度,故选项B错误。【素养升华】本题考察的学科素养主要是物理观念。要求考生对基本概念的内涵要理解到位,准确把握相近概念的区别是关键. 【知识点二】瞬时速度和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和联系(1)区别:平均速度是过程量,表示物体在某段位移或某段时间内的平均运动快慢程度;瞬时速度是状态量,表示物体在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运动快慢程度(2)联系:瞬时速度是运动时间t0时的平

8、均速度2平均速度与平均速率的区别平均速度的大小不能称为平均速率,因为平均速率是路程与时间的比值,只有当路程与位移的大小相等时,平均速率才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3计算平均速度时应注意的两个问题(1)平均速度的大小与物体不同的运动阶段有关,求解平均速度必须明确是哪一段位移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2) 是平均速度的定义式,适用于所有的运动【例1】(2021江西宜春市模拟)关于速度的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图甲中,电动车限速20 km/h,指的是平均速度大小B图乙中,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大小为500 m/s,指的是平均速度大小C图丙中,某运动员百米跑的成绩是10 s,则他冲刺时的速度大小一定为10

9、m/sD图丁中,京沪高速铁路测试时的列车最高时速可达484 km/h,指的是瞬时速度大小【答案】:D【解析】:电动车限速20 km/h,限制的是瞬时速度大小,不是平均速度大小,故选项A错误;子弹射出枪口时的速度大小与枪口这一位置对应,因此为瞬时速度大小,选项B错误;根据运动员的百米跑成绩是10 s可知,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0 m/s,但其冲刺速度不一定为10 m/s,故选项C错误;列车的最高时速指的是在安全情况下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为瞬时速度大小,故选项D正确【素养升华】本题考察的学科素养主要是物理观念以及极限思想的科学思维。要求考生理解物理概念的确切含义及外延能正确区分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

10、两个基本概念。【必备知识】平均速度是位移与一段时间的比值,反应的是物体在一段时间内的运动情况;而瞬时速度是平均速度在时间段趋于零时的极值,反应的是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时的速度【例2】(多选)(2020西安联考)某长跑运动员在一次野外训练中,出发地和目的地的直线距离为8 km,从出发地到目的地用了30 min,运动轨迹的长度为10 km,下列说法正确的()A在整个过程中运动员的位移大小是8 kmB在整个过程中运动员的路程是8 kmC在整个过程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是20 km/hD在整个过程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是16 km/h【答案】:AD【解析】:出发地和目的地之间的直线距离为整个运动过

11、程的位移大小,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平均速度v16 km/h,选项A、D正确,B、C错误【素养升华】本题考察的学科素养主要是物理观念。要求考生在准确把握平均速度概念的基础上能应用数学知识进行科学推理要注意不要把平均速度与速度的平均值弄混淆,注意按平均速度的定义求解【知识点三】加速度1加速度的定义式和决定式a是加速度的定义式,a是加速度的决定式,即加速度的大小由物体受到的合力F和物体的质量m共同决定,加速度的方向由合力的方向决定2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1)加速度的大小和速度的大小无直接关系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加速度大,速度也不一定大;加速度为零,速度可以不为零;速度为零,加速度也可以不为零(

12、2)加速度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无直接关系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可能相同,也可能相反,两者的方向还可能不在一条直线上3.判断直线运动中“加速”或“减速”的方法【例1】(2020吉林省实验中学模拟)(多选)一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某时刻速度大小为4 m/s,1 s后速度的大小变为10 m/s,在这1 s内该物体的可能运动情况为()A加速度的大小为6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B加速度的大小为6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C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D加速度的大小为14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答案】AD【解析】以初速度的方向为正方向,若初、末速度方向相同,

13、加速度a m/s26 m/s2,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同,A正确,B错误;若初、末速度方向相反,加速度a m/s214 m/s2,负号表示方向与初速度的方向相反,C错误,D正确。【素养升华】本题考察的学科素养主要是物理观念。要求考生能准备理解加速度的定义并明确加速度的定义式是一个矢量式,参与计算时应该带着相应的符号。【例2】(2020苏州模拟)两个物体A、B的加速度aAaB,则)AA的速度一定比B的速度大 BA的速度变化量一定比B的速度变化量大CA的速度变化一定比B的速度变化快 DA受的合外力一定比B受的合外力大【答案】C【解析】加速度a,表示速度变化的快慢,因此加速度a大,速度v、速度变化量v

14、均不一定大,但速度变化一定快,故选项A、B错误,选项C正确根据牛顿第二定律Fma可知,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与质量和加速度两个物理量有关,而题意中未涉及物体A、B质量的大小关系,因此它们所受合外力的大小关系也无法确定,故选项D错误【素养升华】本题考察的学科素养主要是物理观念。要求考生能准确理解加速度、速度、速度变化量的物理意义。【必备知识】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但是速度的大小并不会影响加速度的大小,反之,加速度的大小也不会决定速度的大小。如速度为零并不代表速度不变化,所以加速度不一定为零。【例3】(2021云南保山校级月考)一个质点做方向不变的直线运动,加速度的方向始终与速度的方向相同

15、,但加速度大小先保持不变,再逐渐减小直至零,则在此过程中()A速度先逐渐增大,然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小值B速度先均匀增大,然后增大得越来越慢,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C位移逐渐增大,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将不再增大D位移先逐渐增大,后逐渐减小,当加速度减小到零时,位移达到最小值【答案】:B【解析】:加速度与速度同向,速度应增大当加速度不变时,速度均匀增大;当加速度减小时,速度仍增大,但增大得越来越慢;当加速度为零时,速度达到最大值,保持不变,A错误,B正确因质点速度方向不变化,始终向前运动,最终做匀速运动,所以位移一直在增大,C、D均错误【素养升华】本题考察的学科素养主要是物理观念。要求考生在理解加速度的物理意义的基础上有清晰的运动观即建立加速度减小的加速直线运动这一模型。【必备知识】加速度是表示速度变化快慢的物理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