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历史模拟检测卷08(原卷版+解析版)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64488178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历史模拟检测卷08(原卷版+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新高考历史模拟检测卷08(原卷版+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新高考历史模拟检测卷08(原卷版+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新高考历史模拟检测卷08(原卷版+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新高考历史模拟检测卷08(原卷版+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高考历史模拟检测卷08(原卷版+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历史模拟检测卷08(原卷版+解析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高考历史模拟检测卷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卷本卷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商朝建立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西周时期,天子控制镐京和洛邑附近

2、的王畿地区,其他地方则分封给了贵族,在各地建立诸侯国。商与西周地方制度的主要区别是( )A王畿所在方位 B诸侯权力范围 C王位产生方式 D封国面积大小2管子治国里说:“末作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民事农则国富。”“今为末作奇巧者,舍本事而事末作,则田荒而国贫矣。”这反映出( )A当时农业主导地位开始动摇 B封建人身依附关系不断削弱C重农抑商政策具有历史渊源 D农民与市场的联系日益密切3大唐新语记载,李承嘉当上御史大夫后,要求其他御史向皇帝奏事前先向自己汇报。有御史回应说:“御史,人君耳目,俱握雄权,岂有奏事先咨大夫?台无此例。”这表明唐代( )A中央集权进一步加强 B科举制冲击世

3、族势力C监察官员有一定独立性 D三省六部制制约了皇权4宋代以前,儒家“以情欲论性”,而宋代理学家们创造性地提出了“以理气论性”的新思路,将人性定义为“仁义礼智信”,创立“循性”修养方法论。宋代理学这一思想( )A颠覆了传统儒学理论 B完善了儒学的哲学体系C否定了性善论的学说 D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5马克思认为:“(太平天国)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抱定什么任务。他们没有提出什么口号。他们所给予民众的惊惶比给予旧有当权者的惊惶还更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似乎就在于用奇形怪状的破坏,用全无建设工作萌芽的破坏来和保守派的腐化相对立。”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太平天国运动不能提出完整正确的社会改

4、革方案B中国社会没有产生新的社会生产力和新社会力量C中国落后于世界发展潮流错失战略发展机遇期D太平天国集团的内部争斗削弱了向心力和战斗力6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强调“夷夏之辨”。1849年,徐继畲在瀛寰志略中,介绍西方国家时已不用“夷”称。1861年,冯桂芬在刊刻校邠庐抗议时,将书中的“夷”字全部删除,认为今日洋人与昔日夷人不同。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的知识分子( )A外交理念逐渐向近代转型 B传统价值观念丧失C践行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D抵御侵略意识消退7洋务运动时期,出现了留美幼童剪掉辫子、穿上西服的现象。清政府认为其言行举止受美国同化“而渐改其故态,不合礼仪、满身恶习”,而促使其“凄然回国”。

5、据此判断,这一时期( )A服饰成为反清斗争的符号 B清政府停止派遣留美幼童C西化与传统之间矛盾重重 D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动摇8 表2福建省临时参议会晋察冀边区参议会参议员基本由国民党推选。要求候选人曾受中等学校教育,或曾在公私机关、重要团体服务两年以上。当选者绝大多数为国民党员,且“多属社会名流”。参议会是咨询机构,政府不对参议会负责。参议员大部分由选民直接选举产生;人员构成基本遵循“三三制”原则,且没有职业、文化程度等限制。边区政府由参议会选举产生,对参议会负责,受参议会监督。表2为抗战时期不同地区参议会的情况。材料表明( )A参议会成为最高权力机关 B国统区选举更符合国情C国共合作出现了严

6、重分歧 D边区选举更为真实广泛9据电视片国家记忆:1977年,上海科技出版社20世纪60年代前期出版的一套涵盖了初高中阶段数学、物理、化学的绝大多数知识点的数理化自学丛书创下了销售7395万册的天量记录,其主要原因是( )A印刷技术突飞猛进 B高中招生急剧增加C政策调整拉动需求 D改革开放解放思想11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写道:“正义,在普遍以上而言,意味着一个事物的所有的部分都实现了他们各自特殊的功能。对于人而言,正义的人是其灵魂的每一部分都做好自己的工作。进而,一个城邦的正义在于每一部分都做且只做自己的工作。”根据材料,柏拉图可能反对( )A统治者们应该为被统治者们的利益而统治B正义的城邦应当由

7、哲学家进行统治C统治者的合法性要追溯到对于知识的把握D轮番而治使公民都能获得政治权力12有学者研究指出,中世纪的城市是商业中心,是市民从事制造业或者做买卖的地方,所以市民就成了不同于领主、农民的第三类人。市民在从事新的经济活动方式的时候产生了新的生活态度和价值观念。由此可知( )A启蒙思想在欧洲逐渐流行开来 B市民摆脱了宗教观念的长期束缚C市民受到宗教改革理论的冲击 D新经济活动有利于人文主义产生13美国费城制宪会议的部分代表提出了一系列立宪设计的规范性原则:不能做自己利益的裁判者;以野心对抗野心;控制和利用党争;减少制度挑战良心的机会;限制政治决策的范围等。这些原则旨在( )A支持赋予联邦政

8、府广泛的权力 B运用理性追求理想政治C赞同实行分权制衡的政治体制 D调和大小州之间的矛盾14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里说:“新经济政策”若继续实施下去,不论修正与否,最多也只能达到差强人意的中度工业建设。作者的话可以用来说明新经济政策( )A被取代的必然性 B缺乏实施的可能性C内容具有落后性 D没有推行的必要性15 表3文献解释苏联外交词典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和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对以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所采取的政策。其目的在于断送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胜利成果,剥夺苏联人民和世界和平与民主力量的胜利果实辞海(1999年版)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的除战争

9、以外的一切敌对活动的总称不列颠百科全书冷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与苏联及各自的盟国之间所显示的公开却有限制的对立状态表3是不同文献中关于冷战的解释。这可以说明冷战( )A源于美苏的对抗 B并不排斥大规模直接武装冲突C冲击了两极格局 D直接威胁人类安全与世界和平16.下图为西班牙画家达利在1931年创作的油画记忆的永恒。达利描绘了一个死寂般宁静的旷野,以及一个不可能在这个环境中出现的方形台座、一块板、一棵树。画面突出表现了像软饼似的三块钟表和一块没有变形的钟表,上面爬满了黑色蚂蚁,方台上一块软表上还歇着一只苍蝇。这一作品( )A.通过夸张手法表达对理性王国失望 B.用扭曲变形表达痛苦和无奈C.以

10、夸张手法讴歌光明、诅咒黑暗 D.把理性和荒诞有机结合在一起第II卷本卷共4大题,共52分,考生根据要求作答。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材料一 瓷器是中华民族伟大发明之一,是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聚佣万余人”,德化地区“骈肩集市让,堆积群峰起,一朝海泊来,顺流价倍斐,不怕生计穷,但愿通潮水”,瓷器远销亚欧非,外销空前发展。1618世纪,英、法、荷、丹、瑞典等国先后在广州设立贸易机构,将中国瓷器运往欧洲。外销瓷器为满足各国不同需求,开拓了 “纹章瓷” “广彩瓷”等新品种。华瓷广泛进入欧洲社会各阶层,并掀起了华瓷收藏风潮。在中东,华瓷则被广泛用于伊斯兰建筑中。

11、摘编自黄纪阳明清华瓷外销研究 材料二 18世纪以来,西班牙、日本、德国、英国等国家瓷厂大都采取工业化生产方式,运用抛光、平面切割技术提供新型陶瓷装饰材料并进行大批量生产,在国际和中国市场排挤中国瓷的生产与销路。而中国陶瓷仍然采用焚香计时、试片测温这种几千年的传统方法。由于自身存在的各种因素,中国陶瓷生产日渐凋零,不仅退出了国际竞争,甚至国内市场也逐渐被日本和西方占领。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变成了一个陶瓷进口国,高档细瓷需要大量进口。1927年以前,景德镇每年产值为1000万元,“据最近江西陶务局调查去年(民国十八年)景德镇瓷器出产总值实减少三四百万元。”到1932年,全年产值仅60万元。

12、这种巨大反差,引起爱国人士反思。摘编自练崇潮近代中国陶瓷业发展轨迹(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瓷器外销的影响。(6分)(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近代瓷器贸易地位变化的原因。(8分)(3)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国瓷器贸易地位变化的认识。(2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武昌起义后,革命军规定“伤害外人者斩”“保护租界者赏”“守卫教堂者赏”。嗣后美国驻汉口领事虽然拒绝承认武昌革命军政府,但同时也拒绝清政府提出的由外国军舰帮助巡护长江,阻止革命军渡江的请求。武昌起义后短短半个多月,中国南方多省宣布独立,美国国务院认为此时向清政府借贷

13、款是“不合时机和不明智的”。虽有个别美国外交官和商人担心革命威胁美国利益,主张干涉中国内政,但美国国务院却收到民众和舆论界潮水般的信件和电报,他们大多要求美国尽快承认中华民国。摘编自崔志海美国政府对辛亥革命态度的原因分析材料二 抗战爆发以后,中国政府向美国寻求援助,但因美国顾虑美日并系而遇冷。1939年2月起,美国才陆续以民间贸易的形式向中国提供几笔数量有限的贷款。太平洋战争美日正式开战前夕,美国政府通过租借法,以总统名义扩大对华援助。租借法规定反法西斯战争结束,“租借”援助即告停止,但中国在1945年9月以后又继续获得与整个战时中国所获“租借”相当约“援助”。周恩来对此指出,“今日美械师几乎

14、全数用之于进攻中共解放区”。摘编自任东来抗战期间美缓与中美外交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美国政府对中国辛亥革命采取中立态度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中国全面抗战爆发到抗战胜利后初期的美国对华“援助”的变化趋势并进行评析。(8 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庆历三年(1043年),范仲淹向宋仁宗上答手诏条陈十事疏,提出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改革加强农桑立法,奖农桑,把农业的好坏作为考察官吏和官吏黜陟的重要内容;合并户口稀少的县邑,减轻其地人民的徭役;节用、节俭,裁减统治者的奢侈耗费;均赋税,宽徭役,减轻人民负担;规定除长子外,其余子孙须年满15岁、弟侄年满20岁才得恩荫,而恩荫出身必须经过一定的考试,才得补官。由于新政触犯了贵族官僚的利益,因而遭到他们的阻挠。次年,范仲淹等人相继被排斥出朝廷,各项改革也被废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