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4章 第16讲 铁盐、亚铁盐及相互转化(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64487946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4章 第16讲 铁盐、亚铁盐及相互转化(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4章 第16讲 铁盐、亚铁盐及相互转化(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4章 第16讲 铁盐、亚铁盐及相互转化(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4章 第16讲 铁盐、亚铁盐及相互转化(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4章 第16讲 铁盐、亚铁盐及相互转化(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4章 第16讲 铁盐、亚铁盐及相互转化(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4章 第16讲 铁盐、亚铁盐及相互转化(含解析)(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6讲铁盐、亚铁盐及相互转化复习目标1.掌握Fe2和Fe3的检验方法。2.掌握铁盐、亚铁盐的性质,能实现Fe2和Fe3的转化。考点一铁盐、亚铁盐的性质与检验1铁盐与亚铁盐亚铁盐(Fe2)铁盐(Fe3)颜色浅绿色(溶液)黄色(溶液)氧化性与还原性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以还原性为主,如在酸性条件下能被H2O2、NO氧化,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分别为2Fe2H2O22H=2Fe32H2O、3Fe24HNO=3Fe3NO2H2O一般表现为氧化性,如能溶解铜,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Fe3Cu=Cu22Fe2水解性水解呈酸性极易水解,只存在于酸性较强的溶液中2.其他常见铁盐(1)绿矾(FeSO47H2O):一

2、种重要的还原剂,可用作补血剂及植物的补铁剂。(2)铁铵矾NH4Fe(SO4)212H2O:无色晶体,易溶于水,常用作化学分析试剂、药物和织物媒染剂。(3)赤血盐K3Fe(CN)6:红色晶体,能溶于水,常用于检验Fe2,生成蓝色沉淀。(4)高铁酸钾(K2FeO4):暗紫色晶体,具有强氧化性,可用作水体的杀菌、消毒剂或高容量电池材料。3Fe2和Fe3的检验(1)(2)(3)含Fe2、Fe3的混合溶液中Fe2、Fe3的检验溶液变红色,说明含有Fe3。酸性KMnO4溶液紫红色褪去,说明含有Fe2。1氢氧化铁与HI溶液仅能发生中和反应()2中性溶液中可能大量存在Fe3、Cl、K、SO()3酸性条件下H2

3、O2氧化Fe2的离子方程式为2Fe2H2O22H=2Fe32H2O()4将Fe(NO3)2样品溶于稀H2SO4后,滴加KSCN溶液,溶液变红,则Fe(NO3)2晶体已氧化变质()5用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检验FeCl3溶液中是否含有FeCl2()答案1.2.3.4.5.一、铁盐、亚铁盐的性质1铁及其化合物是中学化学中一类重要的物质。下列关于铁元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采用将FeCl3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制备FeCl3固体B保存FeCl2溶液常常加一些铁粉,其目的是抑制Fe2水解C25 时,pH0的溶液中,Al3、NH、NO、Fe2可以大量共存DFeSO4溶液中加入H2O2溶液时,Fe2表现还原性答案D解

4、析加热促进Fe3的水解,且生成盐酸易挥发,采用将FeCl3溶液直接蒸干的方法不能制备FeCl3固体,故A错误;亚铁离子易被氧化为铁离子,保存FeCl2溶液常常加一些铁粉,其目的是防止Fe2被氧化,故B错误;pH0的溶液显酸性,H、NO、Fe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共存,故C错误;亚铁离子可被过氧化氢氧化,发生反应:2Fe2H2O22H=2Fe32H2O,Fe2表现还原性,故D正确。2在FeCl3、CuCl2混合溶液中,加入铁粉与铜粉的混合物。(1)若金属无剩余,则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有_,可能存在的有_。答案Fe2、Cu2Fe3(2)若剩余固体中有铁和铜,则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有_,

5、一定不存在_。答案Fe2Cu2、Fe3(3)若剩余固体中只有铜,则溶液中一定存在的金属阳离子有_,可能存在的有_,一定不存在_。答案Fe2Cu2Fe3二、Fe2和Fe3的检验3下列离子的检验方法合理的是()A向某溶液中滴入KSCN溶液呈红色,说明不含Fe2B向某溶液中通入Cl2,然后再加入KSCN溶液变红色,说明原溶液中含有Fe2C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红褐色沉淀,说明溶液中含有Fe3D向某溶液中加入NaOH溶液得白色沉淀,又观察到颜色逐渐变为红褐色,说明该溶液中只含有Fe2,不含有Mg2答案C解析A项中只能说明含有Fe3,不能说明不含Fe2;B项原溶液中也可能只有Fe3而没有Fe2;

6、D项中氧化后生成的红褐色沉淀Fe(OH)3也可能掩盖了生成的白色沉淀Mg(OH)2。4以下实验能证明某溶液中不含Fe3而含有Fe2的是()A滴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B滴加足量氯水,再加KSCN溶液,显红色C滴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加氯水,溶液变红D滴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再加足量高锰酸钾溶液,溶液变红答案C解析A项,只滴加KSCN溶液,根据溶液是否显红色,能检验出溶液中是否含有Fe3,无法证明Fe2是否存在,错误;B项,若原溶液中含Fe3,滴加足量氯水后再滴加KSCN溶液后也显红色,无法证明原溶液中含有的是Fe3还是Fe2,错误;C项,先滴加KSCN溶液,不显红色,说明原溶液中不含

7、Fe3,再滴加氯水后显红色,说明滴加氯水后溶液中有Fe3,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2,正确;D项,滴入KSCN溶液,不显红色,证明不含Fe3,再加足量高锰酸钾溶液(高锰酸钾溶液是紫红色),溶液变红无法证明原溶液中含有Fe2,错误。检验Fe2和Fe3时的注意事项(1)检验Fe2时不能先加氯水后加KSCN溶液,也不能将加KSCN后的混合溶液加入足量的新制氯水中(新制氯水能氧化SCN)。(2)Fe3、Fe2、Cl同时存在时不能用酸性KMnO4溶液检验Fe2(Cl能还原酸性KMnO4,有干扰)。考点二Fe2、Fe3的相互转化Fe2与Fe3的相互转化用离子方程式实现下列转化:Fe2Fe3_;_;_;_;_;

8、_;_。答案2Fe2Cl2=2Fe32Cl3Fe24HNO=3Fe32H2ONO2Fe2H2O22H=2Fe32H2O5Fe2MnO8H=5Fe3Mn24H2O2Fe3Fe=3Fe2Cu2Fe3=Cu22Fe22Fe3H2S=2Fe2S2H某班同学用如下实验探究Fe2与Fe3的转化,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Fe3转化为Fe2实验步骤及现象:甲组同学将少量铜粉加入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中,观察到铜粉消失,溶液黄色变浅,加入蒸馏水后无明显现象;乙组同学将过量铜粉加入1 mL 0.1 molL1 FeCl3溶液中,观察到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加入蒸馏水后出现白色沉淀;丙组

9、同学将过量铜粉加入1 mL 0.05 molL1 Fe2(SO4)3溶液中,观察到铜粉有剩余,溶液黄色褪去,变成蓝色,加入蒸馏水后无白色沉淀。分别取三组实验反应后的溶液于三支试管中,_(填操作步骤及现象),证明生成了Fe2;分析三组实验结果,实验中均发生的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对比三组实验,说明加入蒸馏水后沉淀的产生与_有关。向丙组实验后的溶液中加入饱和NaCl溶液可能出现的现象为_。丙组在检验反应后的溶液中是否存在Fe3时,取反应后的上层清液于试管中,滴加3滴KSCN溶液,结果出现白色沉淀,查阅资料:.SCN的化学性质与I相似,CuSCN为白色固体;.2Cu24I=2CuI(白色)I2,写出

10、该实验中出现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_。(2)实验:Fe2转化为Fe3实验步骤及现象:向3 mL 0.1 molL1 FeSO4溶液中加入稍过量稀硝酸,溶液变为棕色,放置一段时间后,棕色消失,溶液变为黄色,已知Fe2NOFe(NO)2(棕色)。使用的FeSO4溶液中存在少量铁屑,其目的是_。实验中产生NO的原因为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3)实验:Fe2与Fe3相互转化实验步骤及现象:将SO2通入足量Fe(NO3)3溶液中,溶液由棕黄色变为浅绿色,但立即又变为棕黄色,此时若滴入BaCl2溶液,则会产生白色沉淀。将产生的白色沉淀经过滤、洗涤、干燥后称量其质量为6.99 g,则整个实验中产生的气体(

11、假设只生成一种气体,该气体遇空气变为红棕色)在标准状况下的体积为_。答案(1)加入几滴K3Fe(CN)6溶液,均出现蓝色沉淀2Fe3Cu=Cu22Fe2铜粉的量、阴离子的种类有白色沉淀生成2Cu24SCN=2CuSCN(白色)(SCN)2(2)防止Fe2被氧化3Fe2NO4H=3Fe3NO2H2O(3)0.448 L解析(1)检验Fe2的方法为取少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几滴K3Fe(CN)6溶液,若出现蓝色沉淀,则证明存在Fe2;三组实验中铜粉均溶解,溶液黄色变浅或褪去,均发生反应:2Fe3Cu=Cu22Fe2。对比三组实验发现乙组相比甲组铜粉过量,乙组相比丙组阴离子不同,乙组加入蒸馏水后出现白色沉淀,说明加入蒸馏水后沉淀的产生与铜粉的量和阴离子的种类有关。加入饱和NaCl溶液引入Cl,产生与乙组相同的阴离子,可能出现白色沉淀。由已知信息,SCN与Cu2的反应类比I与Cu2的反应,可得离子方程式为2Cu24SCN=2CuSCN(白色)(SCN)2。(2)Fe2被加入的稀硝酸氧化为Fe3,稀硝酸被还原为NO,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3Fe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