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专题 09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64487906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50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专题 09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专题 09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专题 09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专题 09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专题 09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专题 09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考点过关练习专题 09化学反应的热效应(含解析)(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09 化学反应的热效应1下列有关能量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化学能可转变为电能B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基本特征之一C化学反应能量转换遵守能量守恒定律D化学变化时断裂化学键需放出能量【答案】D【解析】A项,原电池反应中是化学能转化为电能,故A正确;B项,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就是因为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生成引起的,则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是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之一,故B正确;C项,化学变化既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也遵守能量守恒定律,故C正确;D项,化学键断裂需要吸收能量,故D错误; 故选D。2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点状态有关,而与反应的

2、途径无关B已知C(s)+O2(g)CO(g)的反应热为110.5kJ/mol,说明碳的燃烧热为110.5kJC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D当H为“”时,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答案】A【解析】A项,盖斯定律认为: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点状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A正确;B项,燃烧热: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碳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B错误;C项,反应热的大小即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的差异,C错误;D项,H0,为放热反应,D错误;故选A。3下列关于反应热的说法正确的是( )A当H为小于0时,表示该反应为吸热反应

3、B已知C(s)O2(g)=CO(g) H=-110.5 kJmol-1,说明碳的燃烧热为110.5 kJmol-1C反应热的大小与反应物所具有的能量和生成物所具有的能量无关D化学反应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答案】D【解析】A项,H0的反应为放热反应,故A错误;B项,燃烧热的含义:完全燃烧1mol物质生成最稳定的氧化物所放出的能量,碳的燃烧热应该是生成二氧化碳时所放出的能量,故B错误;C项,反应热取决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能量大小关系,当反应物能量大于生成物能量,反应为放热反应,反之则为吸热反应,故C错误;D项,根据盖斯定律可知化学反应的反应热只与反应体系的始态和终点

4、状态有关,而与反应的途径无关,故D正确。故选D。4在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使用玻璃搅拌器是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减小实验误差B为了准确测定反应混合溶液的温度,实验中温度计水银球应与小烧杯底部接触C用0.5 molL-1 NaOH溶液分别与0.5 molL-1的盐酸、醋酸溶液反应,若所取的溶液体积都相等,则测得的中和反应反应热数值相同D在测定中和反应反应热的实验中,需要使用的仪器有天平、量筒、烧杯、滴定管、温度计、玻璃搅拌器【答案】A【解析】B项,温度计水银球应浸入溶液中但不能与烧杯底部接触;C项,盐酸是强酸,醋酸是弱酸,醋酸电离吸热,测得数值不同;D项,在测定中和反应反

5、应热的实验中,不需要滴定管、天平。5关于热化学方程式S(s)+O2(g)=SO2(g)H=-296 kJmol-1,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1 mol S(s)与1 mol O2(g)的总能量比1 mol SO2(g)的能量低296 kJB1 mol S(g)与1 mol O2(g)生成1 mol SO2(g)放出296 kJ的热量C反应S(g)+O2(g)=SO2(g)的H小于-296 kJmol-1D反应物的总键能大于生成物的总键能【答案】C【解析】S(s)+O2(g)=SO2(g)H=-296 kJmol-1,1 mol SO2(g)的能量比1 mol S(s)和1 mol O2(g)的

6、总能量低296 kJ;由于S(g)=S(s)H0,所以1 mol S(g)与1 mol O2(g)反应生成1 mol SO2(g)放出的热量大于296 kJ;由于S(g)=S(s)Hb,故C正确;D项,石墨转化为金刚石吸热,说明石墨的能量低于金刚石,而物质能量越低越稳定,故石墨比金刚石更稳定,故D错误。故选C。9热化学方程式C(s)+H2O(g)=CO(g)+H2(g)H=+131.3kJmol1 表示( )A碳和水反应吸收131.3 kJ能量B1 mol碳和1 mol水反应生成1 mol一氧化碳和1 mol氢气并吸收131.3 kJ热量C1 mol固态碳和1 mol水蒸气反应生成1 mol一

7、氧化碳气体和1 mol氢气并吸收131.3 kJ热量D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131.3 kJ【答案】C【解析】A项,物质的量的多少未描述,状态也未描述,无法确定反应的热效应,故A错误;B项,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状态未标出,故B错误;C项,阐明意义时既说明物质的状态又描述了物质的量的多少,故C正确;D项,化学式前的计量数表该物质的量,所以1个固态碳原子和1分子水蒸气反应吸热 kJ,故D错误。故选C。10已知25、101kPa时,以下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为:Fe2O3(s)+3C(s)=2Fe(s)+3CO(g) H1=+489kJmol-12CO(g)+O2(g)=2CO2(g) H2=

8、-564kJmol-1C(s)+O2(g)=CO2(g) H3=-393kJmol-1则的H为( )A-822kJmol-1B-468kJmol-1C-186kJmol-1D+468kJmol-1【答案】A【解析】已知:Fe2O3(s)+3C(s)=2Fe(s)+3CO(g)H1=+489kJmol-12CO(g)+O2(g)=2CO2(g)H2=-564kJmol-1C(s)+O2(g)=CO2(g)H3=-393kJmol-1根据盖斯定律-H1-H2+3H3可得反应2Fe(s)+O2(g)=Fe2O3(s)的H=-489kJmol-1-(-564kJmol-1)+3(-393kJmol-1)=-822kJmol-1,故选A。11如图表示甲、乙、丙三个过程的能量变化(其中H2、Br2、HBr均为气态)。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H原子形成1 mol H2吸收436kJ的能量B反应H2(g)Br2(g)2HBr(l) H103 kJmol1C已知条件不充分,无法计算乙过程的能量变化DBr2分子的化学性质比Br原子的活泼【答案】C【解析】A项, 2molH原子形成1 mol H2放出436kJ的能量,A不正确;B项,反应H2(g)Br2(g)2HBr(g) H103 kJmo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