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必修2 第8课 课时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含解析)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64486099 上传时间:2023-10-1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必修2 第8课 课时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部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必修2 第8课 课时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部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必修2 第8课 课时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部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必修2 第8课 课时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含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部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必修2 第8课 课时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含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必修2 第8课 课时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高考政治一轮复习学案必修2 第8课 课时1 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含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八课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课标要求1.了解我国个人收入的方式与合法途径,解释个人收入分配政策的完善;评析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收入分配与社会保障政策,列举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措施。2.阐明劳动对社会发展和进步的意义,弘扬劳动精神,树立崇尚劳动、热爱劳动的观念。 课时1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核心考点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我国的分配制度及其客观必然性2我国分配制度的内容(1)按劳分配性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地位按劳分配在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内容要求有劳动能力的社会成员必须参加劳动在作了必要的扣除后,以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

2、对个人进行分配,多劳多得、少劳少得客观必然性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的生产力发展水平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意义体现效率:有助于充分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 促进公平:实行按劳分配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2)按要素分配原因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与多种所有制经济相适应,还存在多种分配方式适用范围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均存在要素分类劳动、资本、土地、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意义有利于让一切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

3、富的源泉充分涌流,推动资源优化配置,促进经济发展提醒劳动、资本、土地是数量型的生产要素,适应了我国经济高速增长阶段的需要;知识、技术、管理是质量型生产要素,反映了高质量发展对生产要素的投入要求;数据是经济活动数字化进程的需要,体现了数字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分配制度的与时俱进。3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1)原因:我国现阶段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使我国居民收入来源多样化。(2)分类分类主要内容备注劳动性收入通过劳动所获得的收入,包括工资、奖金、津贴等按劳分配或按劳动要素分配财产性收入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包括银行存款所得的利息、房屋出租所得的租金等一般属于按要素分配经营性收入通过生产经营

4、活动所获得的收入属于初次分配的范畴转移性收入国家、单位、社会团体对住户的各种经常性转移支付和住户之间的经常性收入转移,包括养老金、社会救济和补助、政策性生产补贴、政策性生活补贴、救灾款等属于再分配的范畴4.勤劳合法致富原因劳动是财富的源泉,我们获取的任何收入归根结底都来自劳动创造要求态度上要弘扬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社会风尚,树立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的劳动观行动上要鼓励全体劳动者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致富归纳提升马克思对劳动的两种解释(1)哲学的解释: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也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根本力量。劳动创造了人,创造了社会历史。(2)经济学的解

5、释:劳动是人类改造自然的物质活动,是满足人的需要、创造物质财富的劳动。1决定我国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的生产资料所有制。纠正:决定我国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的生产力状况。2按要素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居主体地位。纠正: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分配原则,居主体地位。3按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纠正:按要素参与分配有利于让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但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收入差距。4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收入、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和红利收入都属于合法的劳动性收入。纠正:购买债券获得的利息收入、购买股票获得的股息和红利收入都属于合法的财产性收入。考向一我国的个人收入分配方式典例1(2018海

6、南高考)现阶段我国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企业里工人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工程师提供新技术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农民转让土地承包经营权获得的收入属于按生产要素分配所得A B C D答案D解析按劳分配是在公有制经济的前提下,中的“企业”不明确是公有制企业还是私有制企业,故排除。公有制经济中职工的工资和奖金收入属于按劳分配,福利性分配、社会保障收入等不属于按劳分配,故排除。变式1(2021辽宁高考)某村实行“党支部土地流转”模式,与多家企业签订承包合同,大力发展蔬菜种植产业。村民们从土地上解放出来,向二

7、三产业转移。如今,“土地租金工资收入村集体分红”让村民们的“钱袋子”鼓了起来。该村()实行多元要素参与分配,增加村民收入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承包权主体转移推动农村工业化,实现向非农经济转移创新农业经营模式,为村民创造就业机会A B C D答案B解析错误,应该是通过土地流转实现土地经营权主体转移;不符合题意,材料不体现推动农村工业化。正确认识“三权分置”下的农民收入(1)农民自己经营所承包土地获得的收入属于按劳分配所得,属于合法的劳动收入。(2)农民流转土地所得收入,属于按土地要素分配收入,也属于财产性收入,同时属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3)农民把土地流转出去后,到流转方土地经营组织去打工的收入,

8、属于劳动收入,可能是按劳分配(土地经营组织为公有制),也可能是按劳动要素分配(土地经营组织为非公有制)。(4)农民的种粮补贴收入,属于转移性收入。考向二个人收入的来源、途径典例2(2022山东高考)2022年山东省新设40万个城乡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予以托底安置。政府在社区设置日间照料中心服务等公共服务类公益岗、网格员等公共管理类公益岗,按照不低于当地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岗位补贴。政府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挖掘更多就业潜力,落实好保就业目标丰富社会救助形式,满足群众保障诉求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增加群众收入来源推动慈善事业发展,牢牢兜住民生底线A B C D答案A解析政府通过大量设置的不同类

9、型的公益性岗位,对就业困难人员予以托底安置,挖掘了更多就业潜力,有助于落实保就业目标,故符合题意。社会救助,是指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经济社会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公民给予无偿帮助,以保障其最低生活水平。材料不涉及社会救助和救助形式问题,故排除。通过设置公益性岗位,按照不低于当地小时最低工资标准发放岗位补贴,这表明政府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增加了群众收入来源,故符合题意。材料并未涉及推动慈善事业发展,故排除。故本题选A。变式2财产性收入是指通过自己所拥有的各类财产获得的收入。下列收入中属于财产性收入的是()甲有一套房屋出租,月租金收入5 000 元乙承包集体土地种植农作物

10、,年收入10 000元丙将承包的集体土地流转给他人经营,年收入6 000元丁经营一家小型企业,年收入50 000元A B C D答案B解析甲、丙的收入属于财产性收入,乙的收入属于劳动性收入,丁的收入是经营性收入,故符合题意。易错提醒:混淆劳动性收入、财产性收入、经营性收入、转移性收入。劳动性收入通过劳动获得,财产性收入各类财产,经营性收入生产经营活动,转移性收入一般是再分配。核心考点二完善个人收入分配1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角度阐释主要矛盾当前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要求完善收入分配改善民生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改善民生、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最重要、最直接的方式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实现收入分配公

11、平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标分配与消费的关系有利于扩大居民的消费需求,发挥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发展思想和理念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协调发展和共享发展的新发展理念的要求,有利于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体系,有利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2.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措施根本措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制度保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收入分配制度两个同步坚持居民

12、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分配过程初次分配要坚持多劳多得,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增加劳动者特别是一线劳动者劳动报酬,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要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再分配要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强化税收调节第三次分配要重视发挥第三次分配作用,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分配秩序要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增加低收入者收入,稳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推动形成橄榄型分配格局消除贫困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基础更加稳固、成效更可持续时政术语分配制度是促进共同富

13、裕的基础性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构建初次分配、再分配、第三次分配协调配套的制度体系。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引导、支持有意愿有能力的企业、社会组织和个人积极参与公益慈善事业。1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建设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分配体系。纠正:完善个人收入分配,要建设体现效率、促进公平的分配体系。2坚持经济增长和居民收入增长基本同步、劳动生产率提高和劳动报酬提高基本同步。纠正: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3要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再分配中的比重。纠正:

14、要着重保护劳动所得,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4增值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纠正:个人所得税是调节个人收入分配、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考向一完善个人收入分配的原因和意义典例1近期,某省民政部门及时发现并解决受新冠疫情影响的群众面临的生活困难。2022年3月1日以来,累计开展因疫情临时救助6.57万人次,发放临时救助金707.65万元,发放救助物资折款1 098万元;发放困难群众一次性临时补贴31万人次、5 383.51 万元。该省以上做法旨在()增加社会福利,提高生活质量发挥转移支付作用,兜住民生底线坚持共享理念,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利用第三次分配,调节贫富差距A B C D答案B解析解决受疫情影响的群众面临的生活困难,解决的是基本生活问题,而不是为了提高生活质量;民政部门及时发现并解决受疫情影响的群众面临的生活困难,属于再分配,而不是第三次分配,故不选。易错提醒:混淆初次分配、再分配和第三次分配。三次分配方式的区别主要从主体区分:初次企业,再次政府,第三次社会。变式1目前,我国已有22个省份于2021年或2022年初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从调整幅度看,各地情况各不相同,但大部分涨幅在每月80300元区间,上海、北京、天津等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在2 000元以上。上调最低工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