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均衡和加速发展》课题研究报告

上传人:业*** 文档编号:364421743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6.7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区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均衡和加速发展》课题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山区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均衡和加速发展》课题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山区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均衡和加速发展》课题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山区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均衡和加速发展》课题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山区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均衡和加速发展》课题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山区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均衡和加速发展》课题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区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均衡和加速发展》课题研究报告(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区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均衡和加速发展课题研究报告山区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均衡和加速发展课题研究报告宁南县机关幼儿园课题组该课题于2003年被批准为县级课题, 2004年被批准为宁南县科技局重点科技项目。课题历经四年的研究,达到了预期目的,探索了一套培养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的途径和方法,并形成了具有本地特色的视觉艺术活动模式。一、课题的研究背景: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与科学一样,没有想象力的艺术创作,是不可能有永恒的艺术生命力和艺术感染力的。儿童就是天生的艺术家,因为幼儿期是想象最活跃的时期,正处于形象思维

2、阶段。视觉艺术活动具有形象性、可操作性、开放性、自主性和宽容性特点,为幼儿想象力的发展提供了“自由”的空间。然而,我国的幼儿艺术教育由于受传统的教育思想和儿童观的影响,大多数还停留在重技能技巧的训练,轻自由创造想象的培养上,在边远山区更为严重。虽然,国内幼教界已进行了许多卓有成效的视觉艺术教育改革,但由于地区经济文化的差异,城市和山区幼儿在想象力方面的发展,还存在着天镶之别。就我园来说,地处山区,虽然教师们的教育观念在逐渐发生变化,但教师还是难以摆脱传统僵化的教学模式,新的教育理念难以转化为教育行为。教师们沿用的还是示范模仿、以课堂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致使幼儿的艺术作品,都是千人一面,缺乏想象和

3、幼儿的个性表现。同时,心理学研究表明:儿童的想象力,四至十岁最发达,十岁以后就开始向着具体现象的方向认识世界了。因此,如何利用本地优势,发展山区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为幼儿的想象力发展赢得时间和速度,并促进幼儿智力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值得探索和研究的课题。二、理论思考:1、理论依据根据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研究中,我们尊重幼儿的发展水平和速度,但又不断向幼儿提出新的问题和要求,鼓励幼儿向自己的能力挑战,使不同水平的幼儿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提高。皮亚杰在认知论中认为:美术创作事实上是一种认知活动,儿童认知发展的感知运动、象征性思维和直觉的思维特征在对应时期的儿童绘画中表现出来。可见,通过丰富的视觉

4、艺术活动,不仅可以发展幼儿的想象力,而且能够促进幼儿智慧均衡加速发展。陈鹤琴先生认为“大自然、大社会是我们的活教材。”他主张让孩子“多到大自然中去直接学习,获取直接的体验。”让大自然启发孩子的想象力。新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因时、因地、因内容、因材料灵活充分的利用自然和社区的教育资源。因此,山区的自然资源为我们的课题研究提供了丰富的教育资源。2、概念界定视觉艺术想象力:把已有的表象、知识、经验,通过绘画、手工、舞蹈、语言故事等形式,并运用丰富的材料工具,进行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形象表达出自己情感、愿望的能力。均衡和加速:幼儿在视觉艺术想象活动中,实现着内部认知构思活动和外部表现活动的统一

5、。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的均衡就包括了各种认知指标:感知、观察、记忆、想象和技能技巧的均衡,当各项指标达到均衡,就可以提高想象力的发展的速度。三、研究目标1、通过本课题的的研究,贯彻和实施好新纲要,探索出与山区幼儿视觉想象力均衡和加速发展的途径和方法。2、形成具有山区特色、操作性强的幼儿视觉艺术教育内容。3、挖掘具有本地特色并适合幼儿视觉艺术创作的操作工具、材料,改变幼儿视觉艺术创作的条件,使每位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得到均衡和加速发展,挖掘每位幼儿的想象潜力,从而促进幼儿智慧均衡和加速发展,全面提高幼儿认知结构的基础上,保护和发展幼儿的智力个性特长。四、研究内容1、个体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认知结构指标

6、的改变。(即感知、观察、记忆、想象、思维、技能技巧)2、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对幼儿智慧均衡与加速发展的影响。3、幼儿视觉想象力发展的训练方法、游戏及教学活动设计。4、山区自然资源的选择及在活动中的运用。5、工具和材料的选择对幼儿视觉艺术想象力发展的影响。五、研究对象、时间:1、实验对象:2002年9月,新入园幼儿。小一班为实验班,小二班为对比班。2、实验时间:前研究阶段:2002年7月2003年9月,课题准备阶段,成立课题组,拟定方案,收集资料,学习培训,在实验班和对比班进行第一次前测,确定个案研究对象,制定研究措施。实施阶段:进行课题开题会,进行课题的第二次测查,创设主题活动教育模式,投放研究

7、措施和非专门工具。总结阶段:2005年9月2006年6月,进行实验后测,并进行分析、总结实验成果,进行课题结题的各项准备工作。六、研究原则:1、发展性原则维果茨基认为:教学与发展是互相依赖的过程,在教学与发展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关系。教学的重要的特征即是教学创造着最近发展区这一事实,教学激起与推动一系列内部的发展过程。只有走在发展前面的教学才是最好的教学。因此,所设计的想象力训练活动必须具有一定的的难度,投放时逐步加大难度,让幼儿通过努力完成,促进幼儿不断发展。2、因材施教原则纲要中指出:要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发展。采用多种教育模式:集体与小组、区角活动相结合,室内与室外活动相结合、

8、家与园的结合,从而达到因材施教。3、整合性原则幼儿艺术与其它各领域有着密切的联系,具有综合性的特征。所设计的主题活动应注重内容、形式的整合。4、尊重性原则对于想象力发展来说,“自由”是最重要的因素。根据纲要的精神,在研究中我们注意尊重幼儿不同的寻常的提问、大胆的想象,肯定他们不同的想法,接纳幼儿的错误想法,尊重幼儿不同的表现形式,鼓励他们自发的学习,并为其提供机会。七、研究措施与方法:(一)把课题研究工作融入到幼儿日常生活中,在幼儿一日生活中进行相关训练。1、每日一观:每天午睡起床后,用15分钟时间,让幼儿对生活中植物、动物、图形等,进行自由的观察想象,在观察的过程中,教师注意引导孩子对从视觉

9、、触觉、听觉等方面进行多种体验,并进行记录分析。2、每周两训:每周进行两次想象力训练活动。训练方法有:图形添画法:就是给幼儿一个图形或符号,让幼儿添画几笔,变成一个新的形象。拼图想象法:给幼儿两个以上的图形或多种自然材料拼图,让幼儿拼成一幅漂亮的画,并进行想象讲述。逐步扩展想象法:把一个图案,从简单到复杂分几步逐步展开,让幼儿对每一次的展开进行猜测想象。(如:)图形组合法:给幼儿几个图形、符号(如:、),让幼儿用它们组合结构成不同的图案或图画,并通过想象创编成故事。情景想象法:设置有趣的情景,让幼儿想象出同一事情的不同解决办法。如:救皮球、飞呀飞、喝水等。续编想象法:听故事开头或儿歌、散文的前

10、面部分(如:诗歌小雨沙沙沙、摇篮,故事小树叶、两只小羊等),再通过想象进行续编。变形想象法:对同一事物进行变形、夸张想象,在一定时间内,创造出多种不同的的形象。如:太阳公公穿花衣、我给大树梳辫子、方形魔术盒等。组合想象法:把若干个不相干的图案组合在一起或画成有意义的画,进行想象,并用语言表达出来。如:西瓜、蘑菇、小鸡和螃蟹。接龙绘画想象法:给每组幼儿一个图形,大家共同想象、商量,每人添画一笔,变成一幅画,并请每组幼儿把自己的画讲一讲。感觉联想法:a、听觉联想:放一段音乐或不同的声音,让孩子们仔细倾听,刺激他们的听觉系统,让孩子们用语言、动作或绘画的形式表达听到音乐或声音后的感受。b、嗅觉联想:

11、让孩子闭上眼睛闻各种各样的气味,边闻边想象,刺激孩子的嗅觉系统,然后通过交流,用各种色彩表达自己的感受。c、味觉联想:让孩子尝不同味道的食物,边尝边想象,刺激孩子的味觉系统,用不同的色彩、线条表现自己的感受。d、触觉联想:在盒子里放上不同质地的、不同规则的物体,让孩子摸一摸,刺激他们的触觉系统,再通过教师的引导进行大胆的描绘。欣赏想象法:通过欣赏诗歌、故事、音乐故事,让幼儿把自己的感受和想象融为一体,并用绘画的形式表达出来。“如果”想象法:给幼儿设置一定假定的情景,让幼儿从“如果”出发,进行大胆的设想。如:如果我是风筝,我会看见什么呢?肢体语言想象法:通过观察表情、动作,请幼儿想象表演者在做什

12、么。换位想象法:将故事中或生活中富于变化的人物或事物换成自己,想出自己将会怎么做。设疑想象法:教师对幼儿已经形成的想法和结果进行质疑,然后又让幼儿想出设疑后的结果。3、每天有本:主研人员做到“每天有本”,随时记录幼儿一日生活中言语、行为的点滴,为个案分析提供详细的资料。4、偶发行为的观察记录:教师对幼儿一日生活中的偶发事件、现象进行随机的观察记录。(二)充分挖掘、利用本地自然乡土资源,创设了丰富的主题教育活动。1、开发了10个具有本地特色的主题活动:多彩的菊花、美丽的春天、奇妙的攀枝花、可爱的蚕宝宝、秋天来了、奇特的石头、夏天的水果、稻谷飘香、彝族风情、大自然真奇妙。2、主题活动以视觉艺术活动

13、为主线,开展绘画、印染、手工、歌曲舞蹈创编、文学欣赏创编等活动,内容涉及五大领域,并注重活动的整合性与可操作性,实现美术、舞蹈、音乐、文学几种艺术形式的相互转化,把音乐、文学转化为可视的画面。如:主题活动可爱的蚕宝宝。主题活动示意图3、主题活动打破单一的集体教学模式,采用集体、小组活动和同伴自由组合相融合的途径,为幼儿提供自主选择的机会,提高幼儿合作协调的能力。4、活动过程运用观察欣赏想象思考讨论创作作品展示这一流程来进行。观察欣赏这一环节让幼儿积累表象;想象环节使幼儿思维活跃;思考讨论环节让幼儿对已有的表象和想象进行提炼;创作是让幼儿把自己的体验进行大胆地表达;作品展示让幼儿树立自信获得成功

14、感,作品展示采取同伴自由讲述、小组自由欣赏讲述、作品欣赏栏展示的方式。5、采用“丰富感知”的策略,积累丰富幼儿的表象和感知体验。提供多种形式的感知:户外观察、作品欣赏、观看课件、照片欣赏等,引导幼儿敏于观察和想象,提高幼儿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如:在农户家参观养蚕时,孩子欣喜地来告诉我们:“老师,我发现蚕的嘴巴像剪刀一样,把桑叶啃得沙沙地响。”有的孩子还编出有趣的故事:蚕宝宝睡在桑叶上,就像在游泳。蚕吃桑叶时我听见沙沙的声音,像雨掉下来一样。蚕宝宝还没吃过的桑树卷转过来,蚕宝宝睡在上面,就像睡在摇篮里一样。6、实施“开放性措施”:开放活动区,为孩子们提供自由表现的舞台,孩子只要有空就可以到各区角参加活动。在活动区中投放丰富的自然材料和非专门工具,如:美工区的蚕茧、树叶、攀枝花、芦苇草、石头、玉米粒、辣椒、稻草;音乐区的彝族音乐、彝族服饰、竹类乐器、稻草帽、树叶服饰等;结构区的竹制品拼图、南洋杉拼图、桑枝串珠。非专门工具包括:小拖把、玉米芯碾子、竹签笔、竹刀、攀枝花印章、青霉素印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开题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