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月亮****转 文档编号:364421223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8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监测试题学校_ 年级_ 姓名_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1取用粉末状固体化学药品时,应使用的仪器是()A滴管B研钵C药匙D镊子2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

2、化的是A瓷碗破碎B汽油挥发C石蜡熔化D菜刀生锈3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 X、Y、Z、W 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有关数据如下表。则关于此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物 质XYZW反应前的质量(g)211616反应后的质量(g)12m814Am=1B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C参加反应的 Z 与 W 的质量比为 41D物质 Y 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4SO42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为A2B+2C+4D+65某同学为验证铁、铜、银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他设计了以下四种实验方案,其中能达到目的是A将Fe、Cu分别加入AgNO3溶液中B将Fe、Cu、Ag分别加入稀盐酸中C将Fe分别加入CuSO

3、4、AgNO3溶液中D将Fe、Ag分别加入CuSO4溶液中6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A生理盐水B空气C河水D氮气7某纯净物X在空气中与氧气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X+3O22CO2+2H2O,推测X的化学式()ACH4BC2H4CC3H6DC2H68下列物质的分子模型可用“”表示的是AHeBCl2CCODH2O9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是()A氧气B氮气C水蒸气D二氧化碳10下列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微粒与微粒化学性质相同B微粒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属于同种元素C微粒最外层的电子,一定比最里层的任何一个电子能量高D微粒所表示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的第二周期11今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

4、珍爱美丽地球守护自然资源”。下列做法与此不相符的是A将煤、石油综合利用减少大气污染B增施化肥、农药提高农作物产量C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绿色出行D生活污水集中处理达标后排放12对下列事实的解释中错误的是()选项事实解释A用温度计测量温度分子的大小随温度的升降而增减B用普通显微镜观察不到苯分子分子很小C通过气味辨别氧气和氨气分子不断地运动,且不同分子性质不同D湿衣服在夏天比在冬天干得快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AABBCCDD13除去二氧化碳气体中混有少量一氧化碳的方法是A通入水中B通入石蕊C点燃D通过灼热的氧化铜14生活中一些常见物质的pH如下:物质柠檬汁西红柿纯水鸡蛋清漂白液pH234577813

5、14上述物质中,酸性最强的是()A柠檬汁B西红柿C鸡蛋清D漂白液15水是人类必不可缺少的宝贵资源。下列是节水标识的是ABCD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6根据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图(提示:浓硫酸有吸水性),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室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收集一瓶较纯净的氧气,可选用的装置为_(填字母序号,下同)。(2)若要制取和收集一瓶干燥的CO2,所选装置正确的连接顺序是_。(3)若将B和G连接,可探究物质燃烧所需的条件,则B中产生的气体是_。17 “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根据以下实验回答问题.(1)图A中_(填“左”或“右”)边试管发烫。(2)从图B

6、中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3)图C中打开可乐的瓶塞,可观察到大量气泡冒出,说明气体的溶解度与_。18下图是实验室,制取气体常用的装置。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_、_;(2)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_(填装置字母序号);(3)实验室利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可选用B发生装置,装置中使用分液漏斗的优点是_;(4)实验室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一瓶干燥的氧气,仪器接口的连接顺序是_(填导管接口的字母序号);(5)实验室制取CO2一般有六个步骤:检在装置的气密性;按要求装配好仪器;向漏斗中注入酸液;向仪器中放入小块的大理石;用燃

7、着的木条靠近集气瓶口验满;收集气体。则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填数字序号)。19如图是微型实验常用的“W”型玻璃管,在a处体现了CO的_性,b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你认为该微型装置的优点是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20(8分)水钢采用烟气脱硫工艺,不仅能消除二氧化硫,防止形成酸雨,还能将其转化为硫酸钙等产品,实现“变废为宝”。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 O2+ 2SO2 2CaSO4+2CO2,现用2.5t含碳酸钙80的石灰石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求:(l)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_;(2)可吸收二氧化硫的质量_。21(8分)将NaCl和Na2CO3的固体混合物33.8g放入1

8、25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得NaCl溶液150g。(1)生成气体的质量为_ 克。(2)原混合物中碳酸钠质量为多少克? (3)若将所得溶液稀释成质量分数为8%的溶液,需加水多少克? 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9分)22(9分)酸、碱、盐是初中化学中的重要内容,下面是三位同学根据所学知识做的有关实验。(1)小明同学为探究氢氧化钙溶液和盐酸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成分,他通过仪器测定溶液的pH并绘制了如图所示的pH变化曲线,请据图回答问题:根据图像分析可知,图中横坐标的“加入的溶液”是指(填溶质化学式,下同)_,a点时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_。取反应过程中的少量液体M于试管中,逐渐滴加Na2CO

9、3溶液,首先观察到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由此推测,M溶液中含有的阳离子有( 写离子符号)_。(2)小华同学为探究石蕊的有关化学性质,进行如下实验,请据图回答问题:实验中小华发现D烧杯中的溶液变为红色,则说明硫酸锌溶液显_ (填“酸性” “碱性” “中性”或“不确定”)。小华同学发现溶液变为蓝色的有_(填字母序号)。小华同学将适量的C中的液体加入到B中,会发现溶液变为紫色,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其原因_。(3)彬彬同学按下图实验过程来测定部分变质的NaOH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请你根据图中的有关信息计算出原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23(10分)(1)水是一种常用的

10、溶剂。为获得纯净的水,小明用瓶装了一些河水,带回实验室,在老师的指导下,按下列流程进行水的净化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进行过滤操作时,下列做法正确的是_。A 玻璃棒要靠在三层滤纸的一边 B 漏斗尖嘴端要紧靠烧杯的内壁C 滤纸的边缘要高于漏斗口 D 液面高于滤纸边缘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目的是_。在制取蒸馏水的过程中,在水中要放碎瓷片,其作用是_。(2)该同学用新制取的蒸馏水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操作过程如图所示。配制50 g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_g。配制溶液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填序号)。A B C D 用托盘天平称量所需的氯化钠时,发现托盘天平的指针偏左,

11、应_(填序号)。A 适当增加氯化钠固体 B 适当减少氯化钠固体 C 调节平衡螺母在配制氯化钠溶液的过程中,用玻璃棒搅拌,其目的是_。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不可能的原因是_(填序号)。A 溶解时烧杯内壁有水珠 B 称量时砝码和药品的位置放反了C 配好的溶液在转移装瓶时有少量溅出 D 量取水时仰视读数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共45分)1、C2、D3、D4、D5、D6、D7、B8、C9、B10、C11、B12、A13、D14、A15、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6、2KMnO4K2MnO4+MnO2+O2 F BCD 氧气 17、左 温度必须达到可燃物着火点 压强有关 18、锥形瓶 水槽 A 节约药品(合理即可) bgfe 19、还原 CO2 + Ca(OH)2 =CaCO3+ H2O 节约药品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20、(1)2t(2)1.28t21、(1)8.8g;(2)21.2g;(3)300g四、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9分)22、HCl;. Ca(OH)2和CaCl2 H+、Ca2+ 酸性 C、E 21.2% 23、AB 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 防加热时产生暴沸现象 2.5 D B 加速溶解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