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平塘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月亮****转 文档编号:364421182 上传时间:2023-10-1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平塘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贵州省平塘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贵州省平塘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贵州省平塘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贵州省平塘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平塘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贵州省平塘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贵州省平塘县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末学业质量监测模拟试题学校_ 年级_ 姓名_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强化安全意识,提升安全素养。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天然气泄漏,立即关

2、闭阀门并开窗通风B实验室酒精灯中酒精洒出着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C发生火灾时,用湿毛巾梧住口鼻,蹲下靠近地面,迅速离开火灾现场D高楼住宅发生火灾时,如果楼内有电梯,则迅速使用电梯逃生2下列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说法错误的是A金刚石是天然存在的最硬的物质B金刚石、石墨、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C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DCO2、CO的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3溶液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5gNaCl完全溶解于100g水中,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B固体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一定增大C饱和硝酸钾溶液析出晶体后变为不饱和溶液D在

3、其它条件不变时,氮气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4如图所示装置是使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燃烧的红磷一熄灭,就要立即打开弹簧夹,并记录水进入集气瓶的刻度B使用红磷的量多或少,都不会影响实验结果C燃烧足量的红磷,可使进入集气瓶的水占集气瓶体积的4/5D燃烧的红磷熄灭后,过一会儿,集气瓶内压强下降5 “改善环境质量,建设富美江油”是我们共同的责任,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A为提高农作物产量可过量使用农药化肥B城市推行公共自行车制度C推广秸秆综合利用杜绝露天焚烧D实行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6下列关于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说法正确的是( )A、的化学性质相似B的粒子符号为N

4、aC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D中x可能为87通过下列图示实验得出的结论中不正确的是选项ABCD实验过程实验结论既说明甲烷具有可燃性,又说明甲烷中含有碳、氢两种元素既说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又说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说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AABBCCDD8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液氮可用作制冷剂B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C氦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必需的物质9固体水,也叫干水,它内含97%的水,另外3%是从植物中提取的一种高分子聚合物,其作用是将水分子固化,广泛应用于缺水地区的园林绿化。一种名叫“森露”的固体

5、水已经被辽宁西部等干旱地区采用,并取得了显著效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固体水中的水与普通的水化学性质相同B固体水属于化合物C固体水和冰属于同一种物质D固体水中分子静止不动10下列物质的转化在给定条件下能实现的是ABCD11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倾倒液体B取用固体粉末C加热液体D点燃酒精灯12下列变化中,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酿酒B钢铁生锈C木炭燃烧D食物腐败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为了研究质量守恒定律,设计了如图“白磷燃烧前后质量测定”的实验,请分析有关问题:(1)装置:锥形瓶的底部铺有一层细沙,其作用是_。(2)燃烧前称量,锥形瓶的总质量为27.6g

6、,则如图托盘天平中游码的读数为_g。(3)燃烧后称量:发现托盘天平指针偏向右边,造成的原因可能是_。_。(4)反思:白磷燃烧_(填“遵守”或“不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理由是_。14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1) 甲中棉花的作用是_。(2) 乙的目的是研究品红分子在水中的运动速率与_的关系。(3) 丙是电解水实验,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与电源正极相连的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4) 丁是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充分反应并冷却后,天平仍保持平衡,从微观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15用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1)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该实验成功的关键是保证碳粉

7、与氧化铜粉末干燥并充分混合,充分混合的目的是_,实验中通常氧化铜和碳粉的质量比为10:1时实验效果更好,使碳过量的目的是_(3)标志着反应发生的实验现象是_(4)小红按氧化铜和碳粉的质量比10:1的比例混合后,给混合物加热,始终没有得到铜,可能的原因是(写一种)_16白磷、红磷都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燃烧。以下是利用它们的可燃性进行的三个实验,请分别回答下列问题。(1)通过实验1可以探究燃烧的条件。烧杯中放有热水,a、b、c处分别放有药品。实验中只有a处的白磷燃烧,a与c对比;a与b对比,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_,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2)通过实验2可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待集

8、气瓶中的红磷熄灭,冷却至室温后打开弹簧夹,当观察到的现象是_,可得出的结论是_。(3)通过实验3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前将白磷放入锥形瓶中,称量装置的总质量,引燃白磷,待反应完全后再称量装置总质量,发现托盘天平保持平衡。整个实验过程中气球会出现的现象是_。(4)综合分析上述三个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填序号)。实验1中的热水只起隔绝空气的作用实验2中红磷可以换成木炭实验2若未达到实验目的,可能是由于装置气密性不好实验2中两容器中水所起的作用相同实验3锥形瓶内事先放少量细沙的作用是防止瓶底炸裂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铁红的主要成分是Fe2O3,含少量固体杂质

9、,常用作红色涂料,也可用于生产某种工业催化剂,其反应原理为:2Fe2O3+3C4Fe +3CO2。现将炭(C)和铁红的固体混合物53.2kg高温加热,炭与铁红中的Fe2O3恰好完全反应,冷却,称量,剩余固体混合物的质量为40kg(铁红中的杂质不参加反应且全部留在剩余固体混合物中,Fe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6)。请计算:(1)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直接填结果)。(2)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直接填结果)。(3)反应后固体混合物中Fe的质量分数是多少?18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某次实验中固体的质量变化如下: 生成氧气的质量是_ g 求参加反应的氯酸钾的物质的质量_。四、

10、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19(10分)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你根据图示回答问题: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时,温度为_ ; 40 时,将相同质量的甲、乙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20,析出晶体较多的是 _ ; 40时,要完全溶解60 g乙得到饱和溶液,需要水 _ g; A、B两点是甲物质的两种不同状态的溶液,要实现A到B的转化方法是_。20(12分)自然界中存在一种非常漂亮的孔雀石,其主要成分是碱式碳酸铜,俗称铜绿,化学式为Cu2(OH)2CO3,受热可分解生成氧化铜、水和二氧化碳。(1)孔雀石多在原始森林中,人类很早就发现,孔雀石在熊熊燃烧的树木中灼烧后,余烬里有一种红色光

11、亮的金属显露出来,请用两个主要的反应方程式说明这种变化_;_。(2)铜绿分解生成44g二氧化碳的同时,生成CuO的质量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2、D3、D4、D5、A6、D7、A8、B9、A10、D11、B12、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防止锥形瓶受热不均而炸裂 2.6 装置漏气,瓶内气体逸出,使总质量减小 锥形瓶未冷却或气球膨胀,使受到的浮力增大 遵守 参加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或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原子总个数不变,原子质量不变) 14、防止固体粉末进入

12、导管 温度 2H2O2H2+O2 氧气(或O2) 4P+5O22P2O5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数目和质量都不变 15、 使碳和氧化铜充分接触,有利于促进反应的进行 防止生成的铜重新被氧化 黑色粉末变红,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没达到反应的温度 16、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且进入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中空气体积分数的1/5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分数的1/5 先胀大后缩小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 (1)70%;(2)13.2kg;(3)56%18、(1)4.8(2)12.25g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19、20 甲 150 升温并加溶剂(或加溶剂并升温) 20、 160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