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题库附答案(基础题)

上传人:h****0 文档编号:364418488 上传时间:2023-10-12 格式:DOCX 页数:45 大小:47.4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题库附答案(基础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2023-2024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题库附答案(基础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2023-2024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题库附答案(基础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2023-2024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题库附答案(基础题)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2023-2024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题库附答案(基础题)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题库附答案(基础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题库附答案(基础题)(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年度宁夏回族自治区高校教师资格证之高校教师职业道德题库附答案(基础题)一单选题(共60题)1、在教育活动中,教师是具有()的主体。A.能动性B.决定性C.承受性D.主导性【答案】 D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出自()。A.柳宗元B.韩愈C.欧阳修D.苏轼【答案】 B3、2004年中国教育部发布的( )被评价为中国学术界第一部“学术宪章”。A.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B.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C.高等学校教师职业道德规范D.关于加强我国科研道德建设的意见【答案】 A4、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观

2、点,这体现了高校教师的劳动具有()。A.专业性B.多重性C.探索性D.实践性【答案】 D5、大学的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旨在()A.求真崇善B.开拓创新C.独立自治D.理性批判【答案】 A6、论语中反映孔子教育公平思想的名言是()。A.诲人不倦B.仁者爱人C.为政以德D.有教无类【答案】 D7、师德教育首先应从公民道德谈起,其原因的表述错误的是( )。A.公民道德符合当前师德的实际情况B.公民道德契合一般教师的道德心理C.公民道德是学校对学生实施公民道德教育的基础和前提D.公民道德是教师道德的决定性因素【答案】 D8、韩愈认为“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反映了他把()作为教师的基本职责。A.

3、教书育人B.尽职尽责C.关心学生D.提高业务【答案】 A9、特别强调发展教育必须发展师范教育的是( )。A.康有为B.梁启超C.蔡元培D.杨昌济【答案】 B10、教师为社会做出贡献而受到社会的肯定和鼓励,从而意识到自己的社会价值并感到由衷喜悦和自我安慰的道德情感是()。A.荣誉感B.成就感C.幸福感D.自豪感【答案】 A11、职业的要素包括特定社会责任、专门业务以及()。A.主要生活来源B.职责权利C.职业劳动D.生活方式【答案】 A12、道德评价和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准是()。A.成败B.善恶C.动机一效果D.社会影响【答案】 B13、“科学知识要经受检测与批判,绝不轻信盲从。”以上描述属于下列

4、哪一种科学规范( )。A.普遍主义B.公有主义C.无偏见性D.有条理的怀疑精神【答案】 D14、“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出自()。A.论语B.礼记C.中庸D.孟子【答案】 B15、大学精神主要指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开拓创新、理性批判以及()。A.教授治校B.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C.追求卓越D.简政放权【答案】 B16、孔子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孟子对梁惠王说:“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孔孟的主张属于( )。A.重利轻义观B.重义轻利观C.义利并重观D.以上都不是【答案】 B17、下列不属于我国教育部关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主要内容的有( )。A.增强献身

5、科技、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B.促进国际科学合作,为维护世界和平、为世界公民精神作出贡献C.树立法制观念,保护知识产权,尊重他人劳动和权益D.以德修身,率先垂范【答案】 B18、()是教师职业道德评价的最高标准。A.培育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B.培养四有新人C.养成心理健康、人格健全的大学生D.人的全面自由发展【答案】 D19、()是影响教师成长的深层心理活动,是其教学行为的基本理性支点,它在教师选择教学目标和认知策略以完成工作任务中起导向作用。A.教学目的B.教学要求C.教学理念D.教学方针【答案】 C20、统率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全过程的是()、主体性原则和质的分析原则。A.实事求是原

6、则B.量的分析原则C.知行合一原则D.目的性原则【答案】 D21、关于虚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虚荣是荣誉向耻辱转化的中介B.虚荣是以个人主义为基础的C.虚荣是个人荣誉感在内心的正常反映之一D.虚荣往往伴随着嫉妒【答案】 C22、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真实的集体”理论的是()。A.康德B.黑格尔C.马克思D.恩格斯【答案】 C23、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提出“真实的集体”理论的是()。A.康德B.黑格尔C.马克思D.恩格斯【答案】 C24、下列不属于学术不端行为的是()。A.剽窃他人的研究成果B.捏造数据C.篡改数据D.抄袭文【答案】 D25、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A

7、.政治制度B.阶级利益C.生产劳动D.经济关系【答案】 D26、高校教师要坚持育人为本,立德树人。“立德”就是立社会主义之德,就是把()融入高校的教育教学中。A.世界观教育B.人生观教育C.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D.共产主义教育【答案】 C2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精神的内涵表现在( )。A.从价值角度说,要有人文社会价值取向B.从功能角度讲,要以广义的科技文化作为动力C.从社会角度讲,要落实到塑造文明主体上D.以上都是【答案】 D28、调整教师与物欲诱惑之间关系的道德规范是()。A.廉洁从教B.依法执教C.爱岗敬业D.热爱学生【答案】 A29、在英国,人们普遍认为最有力的教育手段是( )。A

8、.教育理论B.教育方法C.教育技术D.教师品行【答案】 D30、有关传统美德的认识错误的是( )。A.是传统道德规范体系的中心B.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精华C.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D.是师德教育的核心【答案】 D31、道德是由一定社会的()所决定的特殊意识形态。A.政治制度B.阶级利益C.生产劳动D.经济关系【答案】 D32、师德修养的核心问题是()A.提高师德认识B.陶冶师德情感C.磨炼师德意志D.坚定师德信念【答案】 D33、道德的目的是按照()的规则去创造性地完善社会和人自身的存在。A.善恶B.法律C.善D.阶级【答案】 C34、人们常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比喻教师()的意义。A.埋头苦

9、干B.为人师表C.公平公正D.开拓创新【答案】 B35、教师职业产生的前提是( )。A.人类教育活动的出现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C.脑力劳动与体力劳动的分工D.教育理论的发展【答案】 C36、在中国倡导并实行学术自由的第一人是()。A.梁启超B.蔡元培C.梅贻琦D.陶行知【答案】 B37、体现在教师道德规范体系他律上的教师个体道德核心范畴是( )。A.道德义务B.道德权利C.道德价值目标D.道德良心【答案】 A38、“人类创造了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超出了人们的控制能力,技术成了一种无政府状态,成了一种破坏力量。”以上观点属于( )。A.技术决定论者B.技术价值中性论者C.技术乐观主义D.

10、技术悲观主义【答案】 D39、有关道德行为的论述错误的是( ).A.是知、情、意的归宿B.是道德品质的外在表现C.是一种内在心理因素D.是心理的外显【答案】 C40、大学精神主要指学术自由、独立自治、开拓创新、理性批判以及()。A.教授治校B.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C.追求卓越D.简政放权【答案】 B41、曾指出“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是()。A.蔡元培B.胡适C.严复D.梅贻琦【答案】 D42、教师入职的前提条件和基本职业标准是()。A.爱国守法B.教书育人C.为人师表D.敬业爱生【答案】 D43、统率教师职业道德评价全过程的原则有主体性原则、质的分析原则和()。A.实事求是

11、原则B.量的分析原则C.目的性原则D.主客体结合原则【答案】 C44、“人类创造了科学技术,而科学技术的发展又超出了人们的控制能力,技术成了一种无政府状态,成了一种破坏力量。”以上观点属于( )。A.技术决定论者B.技术价值中性论者C.技术乐观主义D.技术悲观主义【答案】 D45、师德修养的最终目的和归宿是()。A.提高师德认识B.磨炼师德意志C.坚定师德信念D.培养师德行为习惯【答案】 D46、道德是以()为评价标准来评价和规范人们的行为。A.罪与非罪B.理性C.慎独D.善恶【答案】 D47、我国古代第一次用学规的形式对教师提出规范要求的是()。A.岳麓书院揭示B.岳麓书院条例C.白鹿洞书院揭示D.白鹿洞书院教条【答案】 D48、尽管不同历史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要求有所不同。但不同历史时期,也存在着共同的教育伦理关系,表现出教师职业道德的()。A.可变性B.差异性C.历史继承性D.多元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