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 教案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64256103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7.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 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 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 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 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 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 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 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课外古诗词诵读 庭中有奇树 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读准字音和节奏,能借助注释翻译诗歌。2.合作探究,品“奇树”之“奇”。3.通过品读诗歌的重要字词,体味诗歌“言近旨远,含蓄委婉,余韵无穷”的特点。【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 陆机在文赋中有云:“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悲落叶于劲秋,喜柔条于芳春。”是啊,人,生于天地,长于自然,没有什么比四时变化,缤纷万物更能引起我们的兴发与感动了,正所谓“少女怀春,壮士悲秋”。而我们今天就要走进一个千年前的庭院,看到一棵枝繁叶茂花香馥郁的奇树,以及一个默默无言素手摘花的庭中人。他是谁?他为何而摘花?他又为何而久久地伫立,默

2、默无言?【常识补充】文学评价:对古诗十九首,历来都推崇备至。钟嵘给过“惊心动魄,可谓几乎一字千金”的高度评价;文心雕龙作者刘勰说:“实五言之冠冕也”;明代谭元春说:“在诸古诗之上,千古无异议。”文学常识:“古诗”的原意是古代人所作的诗。约在魏末晋初,流传着一批魏、晋以前文人所作的五言诗,既无题目,也不知作者,其中大多是抒情诗,具有独特的表现手法和艺术风格,被统称为“古诗”。“古诗”已形成一个具有特定涵义的专类名称。它与两汉乐府歌辞并称,专指汉代无名氏所作的五言诗,并且发展为泛指具有“古诗”艺术特点的一种诗体。而古诗十九首便在文学史上占有“古诗”代表作的地位,这一标题也就成为一个专题名称。庭中有

3、奇树是古诗十九首中的第九首。古诗十九首为古体诗,是相对于唐代近体诗(绝句、律诗)而言的。最早见于南朝梁萧统主持编选的文选,是一组五言古诗,这组古诗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读古诗】初读古诗,读准字音。(播放音频)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hu)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wi)所思。馨(xn)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再读古诗,读准节奏,读出感情。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hu)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wi)所思。馨(xn)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这首五言诗的节奏

4、是二一二,大家诵读的时候要读出诗歌的节奏美。【翻译】庭中有奇树古诗十九首庭中有奇树,绿叶发华滋。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词语解释【华】花。下文的“荣” 也是“花”的意思。 【滋】繁盛。【攀条】攀引枝条。【遗】给予,馈赠。【致】送达。【经时】历时很久。译文在春天的庭院里,有一株嘉美的树,在满树绿叶的衬托下,开满了茂密的花朵。妇人攀着枝条,折下了最好看的一枝花,要把它赠送给日夜思念的丈夫。花的香气染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天遥地远,这花无论如何也不可能送到丈夫的手中。这花有什么稀罕的呢?只是因为别离太久,想借着花表达怀念之情罢了。【赏析诗句】庭中有奇树

5、,绿叶发华滋。赏析:第一、二句描绘了一幅绿叶葱茏、花朵繁盛、生机勃勃的春景图。“庭中”暗示这里的景色不是大自然中的,而是深闺中的,点出这是一首表现思妇情感的闺怨诗。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赏析:第三、四句写女主人公攀枝折花、欲寄远人的情景,刻画了一个闺中思人、惆怅万分的怨妇形象。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赏析:第五、六句描绘了一幅女子执花在手,无语凝伫,任花香盈袖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对青春年华在寂寞孤苦中流逝的无比惋惜之情。一个“盈”字暗示了女主人公执花伫立良久,陷入沉思。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赏析:第七、八句是女主人公无可奈何而说出的自我宽慰的话,点明了全诗的主题:一个妇女对远行丈夫的深切思念

6、之情。【解悟诗情】理解诗意,分析结构,探索本诗的行文“妙”。(1)先让学生结合注释来散文化诗句。(2)引导学生根据意象追溯本文的行文脉络(让学生关书后根据老师的提示填空,梳理行文脉络): 在一方庭院中,主人由惊奇树到观( ),由观( )到赏( ),由赏( )到(折其荣),由( )到( ),由( )到(悟路远),由( )到( ),由生恼怒到感( )。 感受本文起承转合,浑然天成之妙。参考答案:在一方庭院中,主人由惊奇树到观绿叶,由观绿叶到赏华滋,由赏华滋到折其荣,由折其荣到遗所思,由遗所思到悟路远,由悟路远到生恼怒,由生恼怒到感别时。(3)梳理填空,庭中人的情绪变化线索。 观树愉悦/ 折花香盈静

7、思心生 伤时。参考答案:惊奇观树愉悦/急切折花香盈静思心生恼怒无奈伤时。“忽说物可贵,忽说物不足贵,何等变化!”朱筠“层层写来,以见美盛,而以一语反振出感别便住,不更赘一语,正如山之蜿嬗迤逦而来,至江以峭壁截住。格局笔力,千古无两。”张庚【炼字磨词】炼字磨词,展开想象,分析本诗之用字“奇”。(1)先自主探究觉得写得好,感兴趣或者有疑义的词。(2)让学生根据老师的引导,深入探索“奇”、“华”、“滋”、“条”、“荣”、“盈”这几个字。根据学生的自主探究进行答疑与汇总,重点讲解如下字:奇:为什么不用“佳”、“美”、“贵”这些字?“奇”:惊奇,奇异。这个字本身就包含着一种赞叹与惊喜之意;同时还传达着一

8、种新鲜感,让平日里熟悉的草木变得不平常起来。更能凸显庭中人见到这棵树时的惊叹与喜悦,背后传达出物候更新给人带来的时间流逝之感,更能与结尾的“但感别经时”相映。华和荣:此处都是指花,但不用“花”,而用这两个字确实更能显出花的华美娇艳与荣盛繁茂。滋:能表现出新开花朵的滋润娇柔,仿佛带着水汽盛开一般。条:比“枝”更显出繁盛华重之感,足以想见花叶的繁茂。盈:形容花香满溢而出,缭绕身畔,可闻不可见,如同那悄然而生的相思之情般。让人印象深刻,更是影响后代的诗作,如李清照的“暗香盈袖”。【活动探究】 陆时雍在古诗镜里评古诗十九首“深衷浅貌,语短情长”,而朱自清认为本诗最能担当此评论。结合这八字,思考如下问题

9、。(1)庭中人是谁?所思者为谁?可让学生放飞想象,而不拘泥于旧时思妇和游子。同时点出本诗作者佚失后给读者带来更多解读空间的可能。(2)为何要折芳寄远?这背后传达出怎样的情意旨趣?参考答案:花象征着他们过往愉悦的相处时光,花前月下。这是奇树的花,只有这庭中有,十分珍贵。花是浪漫的象征,是赠人的佳品,是生机的体现。花可能就象征着女主人公自己,提醒游子,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也可能就是庭中人目前所感到愉悦的东西,让对方体验到和他一样的快乐。反映出庭中人的高雅幽洁,对自然的敏锐感受,虽身处富贵,但不以俗物为重。让学生回忆学过的其他有关折芳寄远的诗句。让其师生互动,赏析老师给出的诗句,探索千

10、古以来国人折花怀情寄远的生命轨迹。(1)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药。郑风溱洧(2)自牧归荑,洵美且异。邶风静女(3)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4) 忆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西洲曲(5)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古诗十九首最后这首涉江采芙蓉可以和庭进行比较阅读,让学生思考采花地点的更替,采花人是谁?情感又是如何波动,如何传达等。一个看似明快干脆,一个深曲思绵,各中曲折,冷暖自知。但其中所传达出的人因自然花草而感发,热爱生活,心怀真诚,细腻绵柔,生就一个有情人等美感美德都是共存亦可共享共感,足以化人。【结语】一方庭院,一

11、树繁华,一人孤寂。一个深闺女子的寂寞小宇宙,时空被压缩又被无限放大,别情被割裂,思念也在花开花落间疯长。表面上确是静水流深,克制而内敛。可终究是以花怀人无处寄,万里相思终悲情。【课后练习】1.理解性默写。(1)庭中有奇树中以花寄情,表现对远行人的思念的句子是:_,_。 (2)庭中有奇树中写女子执花在手无法相赠,心中愁苦的两句诗是:_,_。(3)庭中有奇树中表达主人公无可奈何、自我宽慰的两句诗是:_,_。参考答案:攀条折其荣,将以遗所思馨香盈怀袖,路远莫致之此物何足贵,但感别经时2.“馨香盈怀袖”是为人称道的佳句,其中哪个字用得好?为什么?“盈”字用得好。“馨香盈怀袖”是说花的香气沾满了妇人的衣襟和衣袖。一个“盈”字,暗示了主人公手执花枝,站立了很久。这是因为思绪久积,情不自禁,表现出主人公深深的思念之情。3.分析庭中有奇树在写景抒情上的艺术特色。在写景上层层递进,由树及叶,由叶及花,主人公的感情也在写景过程中不断酝酿升华。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女主人公将对丈夫的思念蕴含于眼前所见之景。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奇树”“绿叶”“华滋”“馨香”等繁荣旺盛的意象,来突出女主人公的孤单寂寞和心中的哀怨伤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