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将相和 第二课时 课件

上传人:水*** 文档编号:364255712 上传时间:2023-10-11 格式:PPTX 页数:47 大小:1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将相和 第二课时 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6将相和 第二课时 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6将相和 第二课时 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6将相和 第二课时 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6将相和 第二课时 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将相和 第二课时 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将相和 第二课时 课件(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统编版五年级上册6.将相和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文化自信: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语言应用: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思维能力:提高默读速度,在默读中思考。通过课文的学习,体验、感受文章描绘的场景、形象、意境、故事,并在阅读、感受中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审美创造:从三个小故事中感受蔺相如为了国家利益,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和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廉颇勇于改过的好品质,并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新知讲解环节一:环节一:复习巩固复习巩固。和氏璧 大臣 强迫 允诺 划归 典礼 得罪 渑池 廉颇 抵御 推辞

2、侮辱擅长 击缶 上卿 削弱 战袍 chnzulinbpodinnuycrshnqngd huxuqingfumin复习导入生 字 读 写精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本文主要通过对“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三个小故事的记述,写出了将相之间由不和到和好的经过。复习导入内 容 概 括新知讲解环节二:深度赏析,品读课文环节二:深度赏析,品读课文 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出现了七个实力雄厚的诸侯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而秦国在“七雄”中最强大,怀有吞并其他国家的野心。其他国家在与秦国打交道的过程中都很谨慎,因为他们在军事和外交方面采取的措施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新知讲解训 练 速 读不要一个

3、字一个字地看,要连词成句地看;不要在一个词上、一句话上停留太长时间,这样看到的内容就会更多,就能提高阅读的速度。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出现了七个实力雄厚的诸侯国,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而秦国在“七雄”中最强大,怀有吞并其他国家的野心。其他国家在与秦国打交道的过程中都很谨慎,因为他们在军事和外交方面采取的措施关系到国家的存亡。新知讲解交 流 方 法新知讲解方 法 提 示速读文章的要求:(1)集中注意力,遇到不懂的词语不要停下来,不要回读。(2)尽量连词成句地读。(3)缩短眼停时间,减少注视点。(4)读后,说说你了解了哪些内容。新知讲解运 用 方 法 学习完璧归赵(1)仔细、快速地读第一个小故事,

4、想想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各是什么?(2)从第一个故事中,你觉得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新知讲解 “完壁归赵”这个故事的前因是 _ 结果是_。秦王依仗强势,要骗取和氏璧。和氏璧完好无损地被送回到赵国新知讲解起因秦国自以为强大,想骗取赵国的宝物和氏璧,赵王很着急。经过蔺相如不辱使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不畏强暴的精神与秦王斗智斗勇。结果蔺相如“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新知讲解 语言:“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就和璧一起撞碎在这柱子上!”理直气壮 行动: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机智勇敢新知讲解品读语言1 语言:“我愿意带

5、着和氏璧到秦国去。如果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就把璧交给他;如果一定把璧完好无缺地送回来。”行动:当满朝文武为难时,蔺相如挺身而出。聪明机智果断勇敢新知讲解品读语言2 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说:“秦国的国君历来不守信用,我怕有负赵王所托,已经让人把和氏璧送回赵国了。如果您有诚意,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我们怎么敢为了一块璧而得罪强大的秦国呢?我知道欺骗了您是死罪,您可以杀了我,但请好好考虑我的话。”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了赵国。不畏强暴新知讲解品读语言3 您要强逼我,我就和玉同归于尽。一切都好商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新知讲解尝试复

6、述这个故事。渑池之会新知讲解故事要素 故事渑池之会地点人物事件渑池秦王、赵王、蔺相如、廉颇秦王想占赵国便宜时间过了几年后蔺相如勇斗秦王 秦王吃亏,蔺被封为上卿 起因:经过:结果:新知讲解 “渑池之会”这个故事的前因是_,后果是_。秦王约赵王在渑池相会,想占秦王吃亏赵国便宜新知讲解赵王鼓瑟思考:“渑池之会”上秦赵两国是打了平手,还是分出了胜负?秦王击缶新知讲解 赵国占了上风。因为:1.秦国是强国,赵国是弱国2.赵王是秦王叫他鼓瑟的,而秦王是蔺相如逼着击缶的。秦王和蔺相如身份不一样。思考:“渑池之会”上秦赵两国是打了平手,还是分出了胜负?新知讲解 从渑池之会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一个 的人。勇敢、随机应

7、变新知讲解语言:“希望您能击缶助兴。”“您现在离我只有五步远。如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同归于尽!”行动:蔺相如怒目圆睁,厉声呵斥逼秦王为赵王击缶,叫人记录下来。大义凛然不顾个人安危新知讲解品读语言4负荆请罪新知讲解 “负荆请罪”这个故事的前因是_ _,结果是 将相和一。廉颇看到蔺相如职位比自己高,廉颇负荆请罪很不服气新知讲解蔺相如说的对吗?从这段话里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秦王之所以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是因为有我们两个人在。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攻打我们。我之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新知讲解品读语言5语言:“我廉颇

8、立下了那么多战功。他蔺相如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要是我碰见他,一定要让他下不来台!”行动:脱下战袍,背上绑着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居功自傲、个性耿直、心直口快、直截了当。以国家利益为重、勇于认错、知错就改 新知讲解说一说:观察图片,想象人物当时的言行,说说廉颇负荆请罪的情景。提示:可以展开合理想象、各抒己见,只要合文章情理即可。新知讲解环节三:总结回顾环节三:总结回顾新知讲解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 秦王贪图和氏璧,假意以十五座城换和氏璧。蔺相如与秦王斗智斗勇,终于完璧归赵,被封为上大夫。廉颇不服气,扬言要让蔺相如下不来台,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退避三舍,廉颇知道实情后负荆请罪,将

9、相和好。在渑池会上,蔺相如不畏强暴,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被封为上卿,职位比廉颇要高。请你用自己的话,同桌之间相互讲一讲这三个小故事新知讲解廉颇认错,负荆请罪。蔺相如胸襟广阔、宽厚以待。最主要的,源于他们共同的爱国情感,共同的认知:将相不和,赵国危矣!学完文章后,请你想一下将相和好的原因是什么?新知讲解本文以秦赵两国的矛盾为背景,通过“完璧归赵”“渑池会面”“负荆请罪”三个故事,赞扬了蔺相如勇敢机智、不畏强暴、顾大局、识大体的可贵品质,也赞扬了廉颇勇于改过的精神。主 旨 归 纳新知讲解将相和完璧归赵负荆请罪秦王欺骗和氏璧 机智勇敢斗秦王完璧归赵封大夫智勇双全侮辱赵王要鼓瑟针锋相对要击缶再立大功封上

10、卿维护尊严廉颇不服欲羞辱相如回避忍退让负荆请罪将相和顾全大局以国为重 品德高尚知错就改 精神可嘉渑池之会板书设计 太史公曰: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退而让颇,名重泰山,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拓展延伸 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廉颇卒死于寿春。廉颇老矣,尚能饭否拓

11、展延伸请你设计一段“负荆请罪”情节中廉颇和蔺相如的对话。提示:语言要符合人物的身份、性格特征和当时的场合等。拓展延伸请用典型事例的方法写一写你的老师。示例:老师就像我们的大姐姐一样。有一次,我们在楼下踢足球,我一个不小心,把老师家的窗户踢破了.我们吓得七魂不见了六魂,以为老师一定会把我们修理得很惨。没想到老师竟然没有批评我们,而是耐心地教育我们,我们心里比被老师批评一顿更难受。小练笔拓展延伸随堂练习环节四:练习巩固,课堂答疑环节四:练习巩固,课堂答疑一、按要求改写句子。1战国时候,秦国最强。秦国在和氏璧事件中没占到便宜。(用上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_虽然战国时,秦国很强大,但是秦国在和氏

12、璧事件中没占到便宜。2秦王我都不怕,还会怕廉将军吗?(给句子换一种说法,保持意思不变)_3蔺相如躲着廉颇。蔺相如要维护赵国的利益。(用关联词将两句话合并成一句话)_秦王我都不怕,更不会怕廉将军。蔺相如之所以躲着廉颇,是因为他要维护赵国的利益。课堂练习二、主题积累1.将相和通过_、_、_三个故事,写出了_的原因及_的过程。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将相和好将相不和渑池会见课堂练习2选择合适的词把句子补充完整。负荆请罪横刀立马唇枪舌剑退避三舍a渑池会相如_斗秦王;国境线廉颇_御强敌。b宰相肚里能撑船,相如_;将军回头金不换,廉颇_。唇枪舌剑负荆请罪退避三舍横刀立马课堂练习三、延伸阅读阻用赵括公元前266年,

13、赵惠文王去世,赵孝成王即位。公元前260年,秦军与赵军在长平对阵,那时赵奢已死,蔺相如也已病危,赵孝成王派廉颇率兵攻打秦军,秦军几次打败赵军,赵军坚守营垒不出战。秦军屡(ll)次挑战。廉颇置之不理。课堂练习秦军间(jinjin)谍说:“秦军所厌恶(w)忌讳的,就是怕赵奢的儿子赵括来做将军。”赵王听信秦军间谍散布的谣言,因此就让赵括当将军,取代了廉颇。蔺相如说:“大王只凭名声来任用赵括,就好像用胶把调弦的柱粘死再去弹瑟那样不知变通。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不懂得灵活应(yngyng)变。”赵王不听,还是命赵括为将。后来,赵括果然惨败,赵军四十多万人被坑杀。课堂练习1用“”选出文中加点字的正确

14、读音。2先解释加点的字,再说说词语的意思。置之不理:_3用“_”画出赵括惨败的原因。理睬。放在一边,不理不睬。ljinwyng赵括只会读他父亲留下的兵书,不懂得灵活应变。课堂练习4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蔺相如是一个怎样的人?_5关于赵括用兵的故事历史上有一个成语,你知道是什么吗?_纸上谈兵。蔺相如是一个忠心爱国、目光长远、敢于进谏的人。课堂练习 四、百字练笔发挥想象,写对话。廉颇负荆请罪来到蔺相如家,蔺相如热情迎接。他们之间会有怎样的对话呢?写一写。思路点拨:抓住两个人的表达要点来写对话:廉颇要坦言自己的错误,请求蔺相如原谅,表示要以国家利益为重,正确看待个人的地位。蔺相如要表达不计较个人的得失,全心全意为国效力。二人重归于好。例文略。课堂练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