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部编版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36首精讲(二)

上传人:一*** 文档编号:363904139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36首精讲(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36首精讲(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36首精讲(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36首精讲(二)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36首精讲(二)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4年部编版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36首精讲(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年部编版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36首精讲(二)(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年部编版语文中考古诗词鉴赏36首精讲(二)初中语文必背古诗词36首:登幽州台歌望岳登飞来峰游山西村己亥杂诗关雎蒹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卖炭翁观沧海饮酒春望雁门太守行赤壁渔家傲次北固山下黄鹤楼使至塞上钱塘湖春行行路难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水调歌头满江红小住京华山坡羊潼关怀古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渔家傲秋思江城子密州出猎破阵子十五从军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过零丁洋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天净沙秋思)10、卖炭翁(爱国忧民类)唐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句子解析:“伐薪烧炭”概括了复杂的工序和漫长的劳动过程。写卖炭翁的炭来之不易。后两句仅用十四个

2、字就勾画出一个长期遭受烟熏火燎、疲惫憔悴的老人形象。写作手法:运用了衬托的手法,以“两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句子解析:修辞: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前两句一问一答,将老翁的命运与他所烧所卖的炭紧紧联系在一起,通过愿望的卑微表现生活的贫困。句子解析:描写方法:后两句运用心理描写,(写出了卖炭翁的矛盾心理,表达了作者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身上衣单与“愿天寒”形成不合理的鲜明对比,“心忧炭贱”又使之完全可以理解,生动地表现了卖炭老人把解决衣食问题的全部希望都寄托在这车炭上。炼字:诗人先用“可怜”二字倾注

3、了对卖炭翁艰难处境的无限同情,再以“忧”“愿”来写卖炭老人的悲慘境遇和极度反常、扭曲的矛盾心理。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句子解析:写老翁赶车卖炭的情景。句子解析:表现手法:对比。“一尺雪”与上文“衣正单”形成对比,突出卖炭翁生活的艰难。炼字:“辗”字既写出了雪天路难行,突出了卖炭翁的辛苦,又写出了牛车的重量,从侧面表现了卖炭翁早起驾车、踏雪碾冰的艰辛,生活不易。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句子解析:描绘“宫使”横行霸道的丑恶行径:炼字:“翩翩”写出宫使横冲直撞、趾高气扬的动作和神态,与卖炭翁为生活操劳的凄惨形成鲜明的对

4、比“手把”“口称”可见宫使仗势欺人、专横跋跋扈,“回”叱”“牵”这一连串的动作,则刻画出其蛮不讲理、霸道凶残的面目。表达了诗人对统治阶层的控诉。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句子解析:写被掠夺的结果。名句赏析:“半匹红纱一丈绫”数量极少,价值极低,与“一车炭,千余斤”构成强烈的反差,反衬出“宫使”掠夺的残酷。炼字:“惜不得”写出了老人的炭被夺走,可惜又无可奈何的心理。诗词情感:这是一首叙事诗。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描写,揭露宮市”的掠夺本质、反映了中唐以后阶层直接剥削、压迫人民的社会现实,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11、木兰诗(爱国忧民类)唧唧复唧唧,木

5、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女亦无所思,女亦无所忆。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句子解析: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表现手法:运用起兴手法,以“唧唧复唧唧”声开篇,写木兰停机叹息,无心织布,设置悬念修辞:“卷卷有爷名”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出征催促之急。情感:“从此替爷征”表现了木兰对父亲的孝心和对国家的忠心。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句子解析:这几句写木兰准备

6、出征和奔赴战场。修辞:前四句运用了排比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写木兰紧张地购买战马和乘马用具旦辞旦鸣啾啾”八句以重复的句式、夸张的修辞辞手法表现了木兰行进的神速、心情的急切、军情的紧迫,营造出紧张的战争氛围情感:“黄河流水鸣溅溅”和“燕山胡骑鸣啾啾”之声,村托出木兰的思亲之情。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越过,飞过)句子解析:概写木兰的征战生活。句子解析:修辞:前两句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木兰身跨战马,万里迢迢,奔往战场,飞跃一道道关口、一座座高山的矫健身姿。中间两句运用对偶的手法,描写军营的艰苦生活。最后两句运用对偶和互文的修辞手法,概述战争旷日持

7、久,战斗激烈悲壮画面描述(中间两句):运用朔气、金柝、寒光、铁衣等意象,描绘了一幅夜色深沉,凛冽的朔风传送着金标的打更声,寒光映照着身上冰冷的铠甲的艰苦边塞生活图。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句子解析:写木兰还朝辞官。修辞:前两句运用顶针的修辞手法,读起来朗朗情感:表现了木兰不慕富贵及对家园生活的着念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句子解析:写木兰还乡与亲人

8、团聚修辞:运用排比的手法,通过父母姊弟各自符合身份、性别、年龄的举动,描写家中的欢乐氛围。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通过“开”“坐”“脱”著”理”“出”“等动作,写出木兰对故居的亲切感受和对女儿装束的喜爱。表现手法:“火伴皆惊忙”表现出同伍士兵的惊诧和赞叹,侧面衬托了木兰从军时的谨慎和机敏。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句子解析:用比喻作结,对木兰女粉男装、代父从军十二年未被发现的奥秘加以巧妙的解答,趣横生而令人回味。诗词情感:这首南北朝时北方的乐府民歌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征战沙场、凯旋回朝、建功受赏、辞官还家的故事,塑造了木兰这一不朽的中帼英雄形象,歌颂了古代劳动人

9、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及对和平生活的向往12、观沧海东汉 曹操(豪情壮志类)东临碣石,以观沧海。句子解析:开篇点题,交代观海的地点,传达出诗人高瞻远瞩的昂扬气概炼字:“观”字统领全篇,是全诗的线索,交代了观察的方位、地点以及观察的对象。以下由“观”字展开,写登山所见。直陈其事,语言质朴,体现了全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句子解析:这一层写实景,描写海水和山岛。海水荡漾,是动态;山岛耸立,是静态,相互映衬,显示了大海的辽阔和威严;再写草木,仍然是静态,次及“洪波”,又回到动态,动静结合,显示了大海的惊人力量和宏伟气象。炼字:“涌”字写出

10、了大海惊心动魄的声势,表现了诗人对大海的惊叹和赞美。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句子解析:借助奇特的想象来表现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势,两个“若”字,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情感:表达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诗词情感:本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以洗练的笔法,神奇的想象,虚实结合的方法描绘出大海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苍凉中又有慷慨,展现了诗人博大的胸襟和宏伟的政治抱负。风格:深沉饱满、雄健有力13,饮酒(其五)/东晋 陶渊明(山水田园类)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句子解析:修辞: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自问自答,揭开了虽身处“人境”却“无车马喧”

11、的谜底,表明因为自己心闲适,心志高远,所以居所也就自然会偏僻安静。情感:写诗人虽身处闹市,却不受尘俗的烦扰。表达了诗人陶醉于自然,恬淡愉悦的心情。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炼字:“东篱”象征诗人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悠然”写出诗人远离世俗后心灵的自得、闲适、恬淡;“见”字写出了采菊时无意间偶见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了诗人内心的自由与惬意。说明诗人所见所感,非有意寻求,而是不期而遇。这两句浑然天成,达到了物我合一的化境。句子解析:表现手法:以景物衬托诗人悠闲自得、与世无争的情怀。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画面描述:描绘了一幅南山飘绕着一层若有若无的岚气,在夕阳的照耀下,显出不可名状的美,

12、而成群的鸟儿,正结伴飞回山中,令人感到悠闲美好的南山飞鸟图。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句子解析:写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真意”即自然之趣,既表现为山水田园的具体“自然”,也是诗人主观精神的抽象“自然”,指能够悠闲自在地生活,不在世俗中迷失自我的自然志趣和人生真谛。诗词情感:这首诗融情入景,描写了人与自然合而为一的场景,表现了诗人归隐田园后悠然自得的心境以及对自然风光的喜爱。14、春望/唐 杜甫(爱国忧民类)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句子解析:“国破”和“城春”两个截然相反的意象同时存在并形成强烈的反差,虽是写景,却痛切地传达了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炼字:“破”字写尽国破城荒的悲凉景象,触

13、目惊心;“深”字再现荒无人迹的凄凉情状,为全诗营造了一种荒凉凄惨的氛围。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句子解析:“花”“鸟”在春景中是最有代表性的事物,诗人移情于物,写“花”落泪,“鸟”惊心,表达了诗人忧伤国事、思念家人、感时伤世的深沉感情。“感时”“恨别”都凝聚着因时伤怀、苦闷沉痛的愁思情感:以乐景写哀情,表达了诗人感时伤世之情。画面描述:诗人因为感时伤怀思念亲人,面对鸟语花香的春景,诗人无心观赏,站在花前,不禁流下了眼泪;听到悦耳的鸟鸣声,心里阵阵惊悸。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句子解析:运用了对偶、夸张的修辞手法,用“抵万金”来形容家书的珍贵,“家书抵万金”与“恨别”相照应,写出了诗人因战事使消

14、息隔断,久盼家信不至的焦急心情,表达了对妻子儿女的强烈思念。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句子解析:“自头”是写实,稀疏到“不胜簪”的地步,可以想见诗人的苍老之态。“搔”字是诗人想要排解忧愁前得的细节描写,“更短”可见愁的程度,传神地表达了诗人内心难以排遣的忧国、伤时、思家之情诗词情感:这首诗是诗人逃离长安前一个月写的,全诗围绕“望”字展开,融情于景,集中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念家悲己的感情,感人至深。15,雁门太守行/唐 李贺(边塞战争类)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句子解析:运用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借压城的黑云暗喻敌军气焰嚣张,借向日之甲光显示守城将士雄姿英发,两相比照,色彩鲜明,渲染了敌军

15、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炼字:“黑云”一词营造了大战开始之前的紧张氛围,一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衬托出将士们饱满的情绪和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画面描述:敌军滚滚而来,黑压压一片,犹如鸟云翻腾,几乎要摧毁城墙;我军阵以待,阳光照耀铠甲,一片金光闪烁的塞外战争图。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句子解析: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铺写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渲染战场的悲壮气氛和战斗的残酷场面,为下面写友军的援救做铺垫。表现手法:从侧面来表现战争的惨烈,“角声满天”勾画出战争的规模,只对双方收兵后战场上的景象做了粗略的点染、衬托出战地的悲壮。画面描述:肃杀的秋色中,响亮的军中号角声震天动地;寒夜里,边塞将士的血凝成暗紫色。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画面描述:描绘了一幅带着半卷的红旗,援军赶赴易水;天寒霜重,鼓声也像是被寒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