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分层练习)(统编版)解析版

上传人:f*** 文档编号:363904041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54.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分层练习)(统编版)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分层练习)(统编版)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分层练习)(统编版)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分层练习)(统编版)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分层练习)(统编版)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分层练习)(统编版)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 《诫子书》(分层练习)(统编版)解析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5课 诫子书 分层练习 一、基础选择题:1下列划线的字注音和词语书写,有错的一项是()A淡(dn)泊宁静致远B淫(yn)慢无以成学C枯(k)落年与时驰D险躁(zo)悲守穹庐【答案】D【详解】本题注音题要结合平时课文中所学词语来辨析字音,要结合汉字的拼写规则来掌握字的读音,对一些多音字、形近字、形声字要能准确辨析;写汉字题要注意形近字、同音字辨析。此类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要注意字词的音形义。2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B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C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D年/与时驰,意/与日去【答案】C【详解】C句意

2、: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夫”为发语词,其后应断开。“学”与“才”是两个分句的主语,其后应断开。故断句为: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故选C。3下列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诫子书)不学习就无法增长才干,不立志就无法成就学业。B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一会儿,一只狼径直离开了,其中的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屠户的前面。C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穿井得一人)国都中的人谈论这件事,并使宋国国君听到这件事。D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屠户于是跑过去靠在柴草堆的下面,放松地拿起屠刀。【答案】D【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

3、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D.有误,“弛担持刀”的正确翻译是“卸下担子拿起屠刀”,不是“放松地拿起屠刀”,这里的“弛”是“放下”的意思;故选D。4下列词语中的“穷”与“悲守穷庐”中的“穷”意思相近的一项是()A理屈词穷B穷追猛打C穷乡僻壤D山穷水尽【答案】C【详解】“悲守穷庐”的“穷”是贫穷的意思;A:穷,穷尽;B:穷,连续、彻底C:穷,贫穷;D:穷,尽。5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非得一人于井中也(穿井得一人)B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狼)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死无以致远(诫子书C屠乃奔倚其下,驰担持刀(狼

4、)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狼)D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狼)久之,目似暝,意暇甚(狼)【答案】A【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A. 在;在。B. 用;用来。C. 于是;才。D. 结构助词,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音节助词,无实意。故选A。6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说明了“淡泊”“宁静”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基本要求,强调他们是与人的志向相关的。B“学须静也”的“学”已经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而含有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静”也不只是单纯的宁静,而有淡泊名利的意味。C“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从反面说明了“淡泊”“宁静”的重要性。D“悲守穷庐,

5、将复何及”表达了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良好愿望。【答案】D【详解】D项对这篇短文的分析错误。“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的含义是要有一番作为,不要老守穷年,老了就来不及了。 二、课内阅读与比较阅读:7阅读诸葛亮的诫子书,完成小题。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非学无以广才(增长)B非淡泊无以明志(明确)C年与时驰(疾行,指迅速逝去)D淫慢则不能励精(鼓励)(2)下列句

6、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淫慢则不能励精则是无信B夫君子之行而两狼之并驱如故C静以修身可以为师矣D将复何及白雪纷纷何所似(3)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关于“志”与“学”的关系,作者认为“明志”是“成学”的前提。B作者围绕学习告诫儿子要成才必须做到“淡泊”“立志”“惜时”。C“夫学须静也”中的“学”不只是一般的学习,还包含着修养自己的人格和品德的意思。D“悲守穷庐,将复何及”表达了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美好愿望。(4)翻译上面文言文中划横线的句子。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答案】(1)D(2)A(3)D(4)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用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

7、尚的品德。【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D加点的词语有误。“淫慢则不能励精”句意: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励:振奋。故选D。(2)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都是连词,就;B.助词,的/助词,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连词,来/介词,凭借;D.副词,怎么/疑问代词,什么。故选A。(3)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D“表达了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美好愿望”理解分析不正确。“悲守穷庐,将复何及”的意思是: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没有表达“君子不与外界同流合污、独善其身的美好愿望”内容。故选D。(4)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翻译文言文句

8、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本题中注意重点字词“以(来),修(修养),养(培养)”要理解正确。【点睛】参考译文: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用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8.阅读下面两

9、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甲】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选自诫子书)【乙】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洁。既昏便息,关锁门户,必亲自检点。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宜未雨而绸缪,毋临渴而掘井。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器具质而洁,瓦缶胜金玉;饮食约而精,园蔬愈珍馐。勿营华屋,勿谋良田。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凡事当留余地,得意不宜再往。人有喜庆,不可生妒忌心;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善欲人见,不是

10、真善:恶恐人知,便是大恶。(节选自朱子家训)(1)下面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静以修身”强调内心宁静对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作用。B“才须学”指出学习的重要性,才干来自于学习。C“险躁”是指诸葛亮告诫儿子要珍惜时光,有所作为。D“不宜再往”告诉人们得意之后,就要适可而止。(2)把甲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年与时驰,意与日去。 (3)你对“志”与“学”的关系是如何理解的?结合甲文内容说说你的看法。 (4)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我们可以从这两篇文章中受到很多教益。甲文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就不能 ;乙文“ ”启示我们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老是记在心里;当别人有了

11、灾难祸患,应该施以援手,不能 ,此外,甲乙两文都提到了 的美德。【答案】(1)C (2)年纪随同时光而疾速逝去,意志随同岁月而消失(丧失)。 (3)“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文章很重视“志”的作用,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一方面强调无“志”则不足以“成学”,意谓没有志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意思对即可) (4)淫慢险躁 施惠无念 幸灾乐祸 节俭【解析】(1)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C.“指诸葛亮告诫儿子要珍惜时光,有所作为。”表述错误。“险躁”是指诸葛亮从反面告诫儿子要学会用“静”来修身,不要

12、冒险草率、急躁不安。故选C。(2)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注意下列重点词语的意思:时:时光;驰:飞驰、飞奔;日:岁月;去:离开、消逝。(3)本题考查理解分析能力。从“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可知,诸葛亮认为,“志”是“学”的前提和动力,人一定要有志向,同时志向要专一,这样才能潜心学习,不会轻易被改变。“学”是“志”的具体表现,一个勤学的人一定是一个有志向的人。 由此可见,作者认为“志”的作用很大,“非淡泊无以明志”表明一方面要靠淡泊、宁静以“明志”,也就是时时将“志”放在眼前,不断磨砺;“非志无以成学”则又告诉我们无“志”则不足以“成学”,也就是说,没有志

13、向,则学无目标,必然学习庞杂,不能专一。综上分析,概括作答即可。(4)本题考查信息梳理与概括提炼能力。从“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可知,甲文告诉我们要想成功,就不能淫慢险躁;从“施惠无念,受恩莫忘”可知,乙文启示我们对人施了恩惠,不要老是记在心里;从“人有祸患,不可生喜幸心”可知,乙文告诉我们当别人有了灾难祸患,应该施以援手,不能幸灾乐祸;从甲文“俭以养德”,乙文“自奉必须俭约,宴客切勿流连”可知,两文都提到了节俭的美德。【点睛】参考例文:【甲】有道德修养的人,依靠内心安静来修养身心,以俭朴节约财物来培养自己高尚的品德。不恬静寡欲无法明确志向,不排除外来干扰无法达到远大目标。学习必须静心专一,而才干来自勤奋学习。如果不学习就无法增长自己的才干,不明确志向就不能在学习上获得成就。纵欲放荡、消极怠慢就不能勉励心志使精神振作,冒险草率、急躁不安就不能修养性情。年华随时光而飞驰,意志随岁月逐渐消逝。最终枯败零落,大多不接触世事、不为社会所用,只能悲哀地困守在自己穷困的破舍里,到时悔恨又怎么来得及?【乙】天刚亮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