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物理人教版教案【6篇】

上传人:Sup****ng 文档编号:363903196 上传时间:2023-10-10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27.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二物理人教版教案【6篇】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初二物理人教版教案【6篇】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初二物理人教版教案【6篇】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初二物理人教版教案【6篇】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初二物理人教版教案【6篇】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二物理人教版教案【6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二物理人教版教案【6篇】(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初二物理人教版教案【6篇】 初二物理人教版教案 【篇1】 一、教学目标: 1、了解电压的作用,知道电压的单位及其换算。了解一些常见电压及我国家庭电路电压。 2、知道电压表的用途、符号,会正确将电压表接入电路中,并能正确选择量程和读数。 二、重难点: 本节教材主要学习了电压的初步概念、电压的符号、单位名称及换算关系、几个常见的电压值、电压表的构造、电压表的使用方法、用电压表探究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中的电压的关系。 三、自学内容与指导: (一)、电压 1、电荷在电路中定向移动时,形成 ,此时电路两端必须有 。 所以电压的作用是:使电路中形成( )的原因 2、电压是加在导体两端的, 在电路中所起的作用

2、就是提供电压。 3、电压的字母符号 、单位名称 、单位符号 、 4、各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1kV= V 1V= mV 5、一节干电池的电压为 ,一节蓄电池的电压为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为 ,安全电压为 。 (二)、怎样使用电压表 1、记住电压表的电路符号: 2、说出电压表的构造:标有 、 、 的三个接线柱。 3、电压表的两个量程:03V量程中一大格为 V,一小格为 V,015V量程中一大格为 V,一小格为 V。 4、请画出电压表的表头,练习读数训练。 5、对照电流表的使用说出电压表的使用有哪些异同? 相同点: 不同点: 四、自学检测: 1、用学校实验室常用的电压表测量1.52.0V的电压时,选

3、用其中 量程,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些,要用它测量三个蓄电池串联成的电源电压,应选用 量程。 2、使用电压表时,必须把电压表 联在待测电路两端,并且使电流从 接线柱流入电压表,从 接线柱流出电压表;和电流表一样,使用时要注意选择 。 3、两盏相同的电灯,每盏电灯在2.5V电压下才能正常发光,把它们串联起来,接在2.5V的电源上,两灯的发光情况将 ,这是因 为 。 4、家庭照明电路的用电器都要 联,因为各用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都是 V。 五、训练提升: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对人体的安全电压是36V B、无论在任何情况下,蓄电池的电压每个都是2V C、电压只能使自由电子 发生定向移动 D

4、、电压是使自由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2、用电压表测得L2两端的电压,如图1所示的电路中,连接正确的是( ) 3、如图2所示,电源电压是由两节干电池组成,当 开关闭合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L1灯不亮,V示数为零 B、L1L2两灯都不亮,V示数为3V C、L1不亮L2亮,V示数为3V D、L1亮L2不亮,V示数为3V 4、如图3所示的电路中,当开关S断开时,下列 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开关两端的电压为零 B、电灯两端的电压为零 C、电源两端的电压为零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5、关于电流表和电压表的使用方法,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测量电压时,电压表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 B、

5、测量电流时,电流表必须与被测电路串联 C、不管是电流表还是电压表,连接时电流必须从正接线柱流入 D、电压表的量程改变后,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仍保持不变 6、某同学用电压表测一节干电池的电压,它测出的值为10V,原因是 ,正确电压值为 V。 7、如图4所示,电源电压为3V,闭合开关后,L1L2都不亮, 电压表的示数为3V,则电路中出现的故障是 。 七、学生反思: 反思本节的收获和不足 八、作业内容: 资源与评价对应的习题 初二物理人教版教案 【篇2】 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知道凸透镜能成放大的像; 2、通过观察和初步实验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知

6、道透镜焦点和焦距; 3、会利用平行光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以丰富、生动的感性认识为基础,带着问题,体验科学 探究的过程; 2、经历用多种方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并尝试对各种方法的优劣做初步评价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逐步提高物理学习的兴趣 重点: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难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学法指导:通过观察和实验,总结归纳规律。 预习导学:本节课注重引导学生通过“做”,通过“解决问题”,通过“交流与合作”,感知有关方法,

7、构建关于透镜的科学内容。在问题给出时注重创设生活情景,让学生感觉到物理就在身边,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导入:同学们知道,用放大镜可以把小字放大我们会看得更清楚;旅游时有看到美好的风景我们会用照相机拍摄下来;眼睛近视的同学配一副眼镜就又可以看清楚东西了,这是什么原因呢?今天让我们共同来揭开上述现象中的秘密,引出课题,阅读教材并完成以下题目: 预习习题: 1透镜是利用光的()规律制成的。透镜有两类:一类是中间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如镜片;另一类是中间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如镜片。 2、光心大致在透镜的中心处,通过光心和球面球心的直线叫做透镜的。 3、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作用。 4、平行

8、光通过凸透镜,将会聚在主光轴上的一点,这个点称为凸透镜的,到光心的距离叫做,一个透镜有两个。 初二物理人教版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了解光沿直线传播及其应用。 了解光在真空和空气中的传播速度c=3108m/s。 了解色散现象。知道色光的三原色是不同的。 2、过程和方法 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光的内容,了解宇宙的信息。 探索色光的混合和颜色的混合,获得有关的知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亲身的体验以及探究的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亲身的体验与感悟,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提高探索的积极性。 重、

9、难点: 1、 光的直线传播的内容。 2、 分析解释有关现象。 3、 知道颜色、颜料之迷。 教学器材: 激光源、玻璃杯、水、烟雾、三棱镜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前提测评: 无前面无相关内容 二、导学达标: 引入课题: 我们为什么可以看见物体?物体有光线射入我们的眼睛。例如:阳光、日光灯、电视等。 学生探讨:光线是如何传播的? 进行新课: 1、能够发光的物体叫光源。 例如:学生举例 上面的光源能分成几种类型? (1)、自然光源 (2)、人造光源 2、探究:光的传播 演示试验:图片阳光穿过树林 演示试验:激光在水中穿过 演示试验:激光在烟雾中穿过 结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应用:影、排

10、队、射击、日食、月食 (可以让学生先讨论,部分现象要解释) 3、光的速度: 讨论:光有没有速度? (有,非常大) 在真空中,光的传播速度为 c=3108m/s,是宇宙中最快的速度。 利用对比说明:34页图示在其他介质中的速度都比在真空中小 4、阅读:我们看到了古老的世界 问答: (1)我们为什么看到了古老的世界? (2)什么是光年?它是什么物理量? 5、颜色: (1)、试验:光的色散说明什么问题? 结论:白光是由各种颜色的光组成的,不同颜色的光混合后会变成其他颜色。不同颜色的光分散的过程叫光的色散。 (2)、颜色之迷: 不透明物体: 透明物体: (3)、光的三原色:红、绿、蓝 (4)、颜料的三

11、原色:品红、黄、青 3、达标练习:完成物理套餐中的本节内容。 小 结:根据板书,总结本节内容,明确重、难点。 课后活动: 1、 完成物理套餐内容。 2、 课本后练习。 教学后记: 本节课在怎样显示光路、光的传播上采用了探究式的学习方法,课堂反应比较好,以后应加强这方面的探究。在需要较多时间的课时上,不要只顾进度,要避免出现学生的滞后情况。 初二物理人教版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平抛运动的特点是:初速度方向为水平,只在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运动轨迹是抛物线。 2、理解平抛运动是匀变速运动,其加速度为g。 3、理解平抛运动可以看作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动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体运动的合运动,

12、并且这两个运动互不影响。 4、会用平抛运动的规律解答有关问题。 二、重点难点 重点:平抛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难点:对平抛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的理解。 三、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推理归纳 四、教学用具: 平抛运动演示仪、多媒体及课件 五、教学过程 引入:粉笔头从桌面边缘水平飞出,观察粉笔头在空中做什么运动,这种运动具有什么特点,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个问题。 (一)平抛运动 1、定义:将物体用一定的初速度沿水平方向抛出,不考虑空气阻力,物体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运动,叫做平抛运动。 举例:用力打一下桌上的小球,使它以一定的水平初速度离开桌面,小球所做的运动就是平抛运动,并且我们看见它做的是曲线运动。 分

13、析:平抛运动为什么是曲线运动?(因为物体受到与速度方向成角度的重力作用) 2、平抛运动的特点 (1)从受力情况看: 竖直的重力与速度方向有夹角,作曲线运动。 b.水平方向不受外力作用,是匀速运动,速度为V0。 c.竖直方向受重力作用,没有初速度,加速度为重力加速度g,是自由落体运动。 总结:做平抛运动的物体,在水平方向上由于不受力,将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物体的初速度为0,且只受到重力作用,物体做自由落体运动。加速度等于g (二)、实验验证: 【演示实验】用小锤打击弹性金属片时,A球向水平方向飞出,做平抛运动,而同时B球被松开,做自由落体运动。 现象:越用力打击金属片,A球的水平速度也越大;无论A球的初速度多大,它总是与B球同时落地。 (2)、用课件模拟课本图516的实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范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