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元主题阅读】部编版第一单元:自然之美(试题)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蓝****0 文档编号:363651158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7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单元主题阅读】部编版第一单元:自然之美(试题)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单元主题阅读】部编版第一单元:自然之美(试题)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单元主题阅读】部编版第一单元:自然之美(试题)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单元主题阅读】部编版第一单元:自然之美(试题)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单元主题阅读】部编版第一单元:自然之美(试题)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主题阅读】部编版第一单元:自然之美(试题)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单元主题阅读】部编版第一单元:自然之美(试题)四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含答案、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单元 自然之美【阅读考点及技巧】阅读考点:边读边想象画面,感受自然之美,理解、思考作者通过文章内容表达的情感。答题技巧:1、联系生活,进行联想。2、从文章内容进行联想,想象画面时,尽能用上修辞手法。3、借助关键词、标题、修辞手法体会情感。【例题精讲】观潮(节选)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顿时人声鼎沸,有人告诉我们,潮来了!我们踮着脚往东望去,江面还是风平浪静,看不出有什么变化。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人群又沸腾起来。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

2、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1作者是按_的顺序来写潮来时的景象的。【思路引导】分析:结合文章内容“午后一点左右,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那条白线很快地向我们移来,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进行分析。注意事项:本题考查短文内容的理解。方法总结:景象描写顺叙: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由外到内、由表及里、具体的时间/地点变化2根据选段内容,写出江面的变化:风平浪静 白线移来,拉长变粗,横贯江面 【思路引导】分析:结合文章内容“过了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

3、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可知答案。3第2段从 和 两方面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使人如闻其声,如见其景。体现了大潮的 、 的特点。唐代诗人刘禹锡在浪淘沙(其七)中写道:“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大触山回。”选段中哪些语句描写的是这两句诗的情景?请画上波浪线。【思路引导】分析:仔细阅读文章第二自然段,结合内容“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可知是从形态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结合内容“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是

4、从声音描写大潮到来时的景象。写出了大潮的奇特和雄伟。唐代刘禹锡的浪淘沙其七八月涛声吼地来,头高数丈触山回。须臾却入海门去,卷起沙堆似雪堆。一、二两句,以“吼地来”和“触山回”相对照,描写出潮涨潮退的全过程,语气上的急转,更衬托出潮势的奔腾急遽。结合文章内容“从远处传来隆隆的响声,好像闷雷滚动。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堵两丈多高的水墙。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山崩地裂,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可知答案。注意事项: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和寻找关键句子。4由“人声鼎沸”和“人群又沸腾起来”可以体会到潮来时人们怎样的心情? 【思路引导】分析:从“人声鼎沸”

5、和“人群又沸腾起来”可以体会到人数众多,声音嘈杂,从侧面可以体现出观潮时的盛大状况,突出了钱塘江潮水的壮阔吸引了众多游人观赏。可以体会到人们激情澎湃的心情。【课堂训练】当西湖遇上雪(节选)那天,是奔着雪消息去的杭州,可阳光好得让雪消息成了又一则谎言。以为这一年,又要与雪擦肩,收拾行囊时,发现窗外飘起了大朵大朵的雪花,密密麻麻,仿佛谁抖开了装棉絮的袋子,漫天都是轻盈的飞絮。向西湖。伞收背囊里,不想撑开,走在雪中,任雪花在青衣上印白花,濡湿一片,又印上一片,花一层层消失,又一层层印上,倒是帽檐上,薄薄地压一层,长发上也有,像黑色绸缎上跳跃了几丝浪花白,眉上沾了几枚,化了,溜到颊边,像泪,鼻尖也哈了

6、几朵,然后就变红,像雪人脸上的红萝卜。白堤上行人不多,却都兴高采烈的,都是我的同路人,踮着脚尖走,跳着舞步走,踩的都是雪花节奏,仿佛矜持地走着,就对不住漫天的飞雪。雪一落路面便化了,只留亮亮的一道痕,两旁的草地上,雪轻轻悄悄地稳下身形,草用枯黄的小手臂护着她们,慢慢地,雪便把草掩在身下了,枯草正需一床雪被暖暖地盖着,好孕育一个青青的梦。柳树的枝条太瘦,接不住雪花,只不断地滴下水珠子。荷也用褐色的指掌捧一朵朵雪花,她们是在听雪吧,还是雪要借枯荷听雨声?一群麻鸭还在湖中欢快地游着,不时吆喝上几声,像是山歌,又像与同伴耳语,鱼早沉到水深处去了,他们忙忙地啄来啄去,是想尝尝雪的滋味吗?1用横线“”画出

7、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画出文中一个拟人句。2找出下面句中的动词写下来,并任选一句说一说好在哪里。 (1)任雪花在青衣上印白花。( )(2)倒是帽檐上,薄薄地压一层,长发上也有。( )(3)草用枯黄的小手臂护着她们。( ) 3这篇文章描写的顺序是()A向西湖白堤上去杭州B去杭州向西湖白堤上C白堤上去杭州向西湖4下雪了,去西湖的途中,“我”为什么把伞收在背囊中,不想撑开呢? 5“踮着脚尖走,跳着舞步走”这种独特的行走方式表现了行人怎样的心情? 【小试牛刀】暴风雨闷热的夜,令人窒息,我辗转不能入眠。窗外,一道道闪电划破漆黑的夜幕,沉闷的雷声如同大地轰鸣,使人惊恐。一道闪光,一声清脆的霹雳,接着便下

8、起了瓢泼大雨,宛如天神听到信号,撕开天幕,把天河之水倾注到人间。狂风咆哮着,猛地把门打开,摔在墙上,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大雨猛烈地敲打着屋顶,冲击着玻璃,奏出激动人心的乐章。一小股雨水从天窗悄悄地爬进来,缓缓地蠕动着,在天花板上留下弯弯曲曲的足迹。不一会儿,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那优柔、甜蜜的催眠曲,抚慰着沉睡人儿的疲惫躯体。从窗外射进来的第一束光线,报道了人间黎明的来临。碧空中飘浮着朵朵白云,在和煦的微风中翩然起舞,把蔚蓝色的天空 得更加明亮。鸟儿唱着欢乐的歌,迎接喷薄欲出的朝阳。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艳丽的玫瑰散发出阵阵的芳香。偎依在

9、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常年积雪的阿尔卑斯山迎着朝霞,披上玫瑰色的丽装;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昨晚,狂暴的大自然似乎要把整个人间毁灭,而它带来的却是更加绚丽的早晨。有时,人们受到种种局限,只看到事物的一个方面,而忽略了大自然那无与伦比的和谐的美。1本文所写的时间是从 到 。2第六段中,“铿锵的乐曲变成节奏单一的旋律”是指 。3第七段_处应填的动词是( )。A点缀B擦洗C洗涤D擦拭4这篇文章题为“暴风雨”,却又花了将近一半的篇幅写“更加绚丽的早晨”,这样构思的意图是什么? 5请用“”给文章划分层次。 15品读全文,作者从视觉、听觉、嗅觉等方

10、面描写了早晨的美景,其中 ;写嗅觉的句子有 。【能力提升】海滨仲夏夜夕阳落山不久,西方的天空,还燃烧着一片橘红色的晚霞。大海,也被这霞光染成了红色,而且比天空的景色更要壮观。因为它是活动的,每当一排排波浪涌起的时候,那映照在浪峰上的霞光,又红又亮,简直就像一片片霍霍燃烧着的火焰,闪烁着,消失了。而后面的一排,又闪烁着,滚动着,涌了过来。天空的霞光渐渐地淡下去了,深红的颜色变成了绯红,绯红又变为浅红。最后,当这一切红光都消失了的时候,那突然显得高而远了的天空,呈现出一片肃穆。最早出现的启明星,在这深蓝色的天幕上闪烁起来了。它是那么大,那么亮,整个广漠的天幕上只有它在那里放射着令人注目的光辉,活像

11、一盏悬挂在高空的明灯。夜色加浓,苍空中的“明灯”越来越多了。而城市各处的真的灯火也次第亮了起来,尤其是围绕在海港周围山坡上的那一片灯光,从半空倒映在乌蓝的海面上,随着波浪,晃动着,闪烁着,像一串流动着的珍珠,和那一片片密布在苍穹里的星斗互相辉映,煞是好看。在这幽美的夜色中,我踏着软绵绵的沙滩,沿着海边,慢慢地向前走去。海水,轻轻地抚摸着细软的沙滩,发出温柔的唰唰声。晚来的海风,清新而又凉爽。我的心里,有着说不出的兴奋和愉快。1短文按 顺序,描绘了从 到 这段时间里海滨仲夏夜的美丽景色,表达了作者 的心情。2理解画“ ”的句子并填空。(1)这句话运用了_的修辞手法,把_比作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_。(2)能把“流动的”删去吗?为什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