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中语文必修4第1单元第1课同步课时训练

上传人:丹**** 文档编号:363646679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高中语文必修4第1单元第1课同步课时训练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1高中语文必修4第1单元第1课同步课时训练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1高中语文必修4第1单元第1课同步课时训练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1高中语文必修4第1单元第1课同步课时训练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1高中语文必修4第1单元第1课同步课时训练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中语文必修4第1单元第1课同步课时训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高中语文必修4第1单元第1课同步课时训练(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必修四同步训练一、语段阅读阅读文本选段,完成14题。【耍孩儿】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刽子云)你还有甚的说话,此时不对监斩大人说,几时说哪?(正旦再跪科,云)大人,如今是三伏天道,若窦娥委实冤枉,身死之后,天降三尺瑞雪,遮掩了窦娥尸首。(监斩官云)这等三伏天道,你便有冲天的怨气,也召不得一片雪来,可不胡说!(正旦唱)【二煞】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

2、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正旦再跪科,云)大人,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监斩官云)打嘴!那有这等说话!(正旦唱)【一煞】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山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刽子做磨旗科,云)怎么这一会儿天色阴了也?(内做风科,刽子云)好冷风也!(正旦唱)【煞尾】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三桩儿誓愿明提遍。(做哭科,云)婆婆也,直等待雪飞六月,亢旱三年呵,(唱)那其间才把你个屈死的冤魂这窦娥显。窦娥临刑前为什么发下三桩誓愿?这三桩誓愿有什么艺术价值?答:_答案:她的三桩誓愿

3、与对天地的指责有什么关系?是否矛盾?答:_解析:第三折一开头,窦娥指天斥地,体现出对天地的否定,但后文又将自己冤屈得昭的希望寄托于上天,可以理解为这是矛盾的,是作者在当时无法救民于水火的一种无奈表现;也可以从另外的角度理解,只要能自圆其说即可。如题目全名为“感天动地窦娥冤”,窦娥的冤屈连一向顺水推船,怕硬欺软的老天都感动了,可见其冤屈之深。答案:窦娥对天地鬼神的严厉指斥和要感动天地的愿望,显然是矛盾的。可见,窦娥诉冤过程中对天地的怀疑和依赖是始终交织在一起的。这正反映了作者的历史和阶级的局限性。一方面,他通过窦娥指天斥地的反抗,从根本上批判了封建统治阶级,表达了自己变革现实的愿望。另一方面,又

4、不能从根本上提出救民于水火的办法,只能靠天地动容来昭雪窦娥的冤案。结合课文有关内容,简要分析课文选段在塑造窦娥形象方面的作用。答:_解析:课文选段是窦娥反抗精神的集中体现,也是戏剧的高潮部分。通过课文选段,我们可以看出窦娥形象的社会意义。答案:窦娥是封建社会里一个饱受冤屈而又充满着强烈反抗精神的妇女形象。课文选段集中体现了窦娥的反抗精神。从课文选段中我们可以看出社会的黑暗,也可以看出人们对正义的渴盼。“煞”就是结尾的曲牌,元杂剧中多为一曲。为什么关汉卿要把“煞”分成【二煞】【一煞】【煞尾】三支曲子呢?答:_解析:这是一个十分有趣的话题,也是其他元杂剧中不多见的一种现象。在窦娥冤中出现这种现象,

5、应和这篇杂剧的具体内容有一定的关联,和作者要表达的思想相关,也就是我们在鉴赏文学作品时常说的一句话:内容决定形式。围绕这些方面分析即可。答案:说明蓄积在窦娥胸中的怒火再也无法控制,犹如地下岩浆,冲向决口。也说明剧作家意犹未尽,他要把窦娥的无辜受害,要把人们对窦娥的同情,要把人们对统治者的愤恨表现得痛痛快快,淋漓尽致。于是在结尾处一波三折,把高潮推向顶峰。二、语言运用窦娥冤中有两句唱词,两个版本文字不同,试分析其优劣。古名家杂剧本:“地也,你不分好歹难为地;天也,我今日负屈衔冤哀告天!”元曲选本:“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答:_解析:古本第一句唱词用的是陈述语气,远不如

6、元本用“何为地”这种质问的语气强烈;古本第二句是对天的哀告祈求,而元本第二句则是对天的面对面的指责和否定。总之,相比而言,元本突出了窦娥不屈服于邪恶势力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显得更加高大,也使作品的主题得到了丰富和深化。这些正是古本的不足之处。答案:古本不如元本好。元本在语气上比较强烈,能够体现出窦娥对天地的指责和否定,突出了人物的反抗精神,使人物形象更加高大。 根据下面的材料,给“杂剧”下个定义。(不超过50字) 杂剧综合了“唱”“念”“做”等表现手法。它的剧本描写人物故事则主要通过歌唱和念白。一些优秀剧本的唱词都在不同程度上呈现出诗剧的色彩。念白部分由于受唐宋以来的戏剧传统的影响,常有插科

7、打诨,颇富幽默趣味。 杂剧每本四折,演唱四套宫调不同的曲子。这四套由一个演员主唱。扮演男主角叫正末,扮演女主角叫正旦。一些次要的角色被称为外末、外旦等,偶尔也唱一两支小令,从来不唱整套曲子。 杂剧作为传统戏剧样式盛行于元朝,明清渐趋衰微。杂剧是一种_解析:先确定宾语中心语“传统戏剧样式”,然后提炼两则材料中反映杂剧本质特点的有关内容,如“唱”“念”“做”等表现手法,“四折本”、“盛行于元朝”等,把这些内容变为宾语中心语前的修饰语,并合理安排好它们的位置就可以了。答案:(杂剧是一种)盛行于元朝、综合“唱”“念”“做”等表现手法、以主角的歌唱和念白为主的四折本传统戏剧样式。课时作业一、基础考查下列

8、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临邛(qin)变徵(zh)当垆(l) 孛老(b)B绣闼(t) 提防(d fn)盗跖(zh) 撚断脊筋(nin)C祗候(zh) 桃杌(w)恓惶(x) 喝撺厢(cun)D刬的(chn) 罪愆(yn)尸骸(hi) 前合后偃(yn)解析:选D。D.“罪愆”中的“愆”应读qin。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动地惊天顺水推船错勘贤愚两泪涟涟B左侧右偏前合后偃孤身只影吞声忍气C怕硬欺软啼啼哭哭怨气冲天负曲衔冤D苌弘化碧望帝啼鹃古陌荒阡委实冤枉解析:选C。“负曲衔冤”应为“负屈衔冤”。下列各句修辞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

9、”(这句采用了兴的手法,引出窦娥对天地的指斥。)B“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这句运用典故,是窦娥借古人的故事表明自己冤情之深。)C“浮云为我阴,悲风为我旋。”(这句采用了拟人手法,是窦娥感天动地冤情的直接诉说。)D“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这句采用比喻手法,抒发了窦娥的一腔怨气。)解析:选D。D.没有采用比喻修辞手法。下列关于元杂剧的分析判断有误的一项是()A元杂剧一般是四折,“折”是戏剧故事发展的一个大段落,也是音乐组织的单元。B元杂剧中的说白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用以展开剧情和揭示人物性格冲突。科是戏剧动作的总称,包括一般的舞台程式和武打、舞蹈。C元杂剧每本戏只有一个主

10、角,男主角称正末,女主角称正旦。D元代杂剧和散曲合称“元曲”。杂剧规定,每一折戏,唱一套曲子,每支曲子用一个宫调。解析:选D。D项中“每支曲子用一个宫调”说法错误,应为“每套曲子用一个宫调”。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有人将窦娥与小白菜两人相提并论,这是不甚准确的。B我本是要把这本言情小说当废品扔掉的,听小明说他正在找这本书,我便顺水推船地把它送给了他,让他高兴了好一阵。C困难从来是欺软怕硬的,只要我们表现出坚忍不拔的精神,任何困难都将为之望而却步。D有个贪官造成了许多“窦娥冤”,现在沦为阶下囚了,就流露出一丝后悔:“受贿之初,心有余悸,时间一长,就习以为常了,真不该有这第一次

11、啊!”解析:选D。D项,“心有余悸”指过去的事情,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与这里的受贿之初不符合。二、阅读理解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窦娥冤第四折(节选)(窦天章云)带那蔡婆婆上来。我看你也六十外人了,家中又是有钱钞的,如何又嫁了老张,做出这等事来?(蔡婆婆云)老妇人因为他爷儿两个救了我的性命,收留他在家养膳过世;那张驴儿常说要将他老子接脚进来,老妇人并不曾许他。(窦天章云)这等说,你那媳妇就不该认做药死公公了。(魂旦云)当日问官要打俺婆婆,我怕他年老受刑不起,因此才认做药死公公,委实是屈招个!(唱)【梅花酒】你道是咱不该,这招状供写的明白。本一点孝顺的心怀,倒做了惹祸的胚胎。我只道官吏每还覆

12、勘,怎将咱屈斩首在长街!第一要素旗枪鲜血洒,第二要三尺雪将死尸埋,第三要三年旱示天灾:咱誓愿委实大。【收江南】呀,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痛杀我妖姿弱体闭泉台。早三年以外,则落的悠悠流恨似长淮。(窦天章云)端云儿也,你这冤枉我已尽知,你且回去。待我将这一起人犯并原问官吏另行定罪,改日做个水陆道场超度你生天便了。(魂旦拜科,唱)【鸳鸯煞尾】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云)我可忘了一件,爹爹,俺婆婆年纪高大,无人侍养,你可收恤家中,替你孩儿尽养生送死之礼,我便九泉之下,可也瞑目。(窦天章云)好孝顺的儿也!(魂旦唱)嘱付你爹爹,收养我奶奶。可怜他无

13、妇无儿,谁管顾年衰迈!再将那文卷舒开,(带云)爹爹也,把我窦娥名下,(唱)屈死的招伏罪名儿改。(下)在本折中,除窦娥申诉冤情外,她的哪些品性也得到了比较明显的体现?答:_解析:从节选的部分看,窦娥除了申诉自己的冤情,还希望父亲“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要求父亲收养蔡婆婆,这都体现了窦娥的善良。答案:在戏剧的结尾部分,窦娥请求父亲收养蔡婆婆,同时告诫父亲为民除害,替天子分忧,表现了窦娥孝顺、善良的品性。作者借窦娥之魂的口唱出:“这的是衙门从古向南开,就中无个不冤哉!”这在剧中起什么作用?答:_解析:这句台词与课文节选部分窦娥指天斥地的台词一样,是对封建社会官场的深刻认识,表现了冤狱的普遍性,也深化了戏剧的主题。符合这个意思即可。答案:起到深化和拓展主题的作用,说明那时社会冤狱的普遍性。作者让窦娥发下三桩誓愿并应验,此处又让窦娥的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