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月亮****转 文档编号:363582667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江苏省南通市海门市2023-2024学年化学九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学校_ 年级_ 姓名_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青格达湖工人将赤霉酸(C19H22O6)注入柳树,以减少柳絮。下列关于赤霉酸的说法错误的是A赤霉酸分子中碳、氢原子个数比为1922B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C相对分子质量为346gD一个赤霉酸分子中含47

2、个原子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B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红色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3下列关于空气和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通常情况下,空气中氧气的质量分数约为21%B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液氧是分解反应C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D鱼类能够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易溶于水4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矿石粉碎B冰雪消融C葡萄酿酒D干冰升华5下列物质中,目前计入“空气污染指数” 项目的是A氮气B氧气C稀有气体D可吸入颗粒物6下列有关微观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

3、的最小粒子B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C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D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的7下列灭火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用水扑灭B家中燃气泄漏着火,关闭燃气阀门C贵重图书资料着火,用二氧化碳灭火器扑灭D不慎将酒精灯打翻失火,立即用湿抹布盖灭8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空气中物质含量:B地壳中元素的含量:C使用合金的年代:D金属单质的活动性:9吸烟有害健康,烟气中的一种有毒气体是( )AN2BCO2CO2DCO10以下是一个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从示意图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不发生改变B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化合反应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发生改变D反应前

4、两种分子的个数比是1:211今年我市恢复了初中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以下是一些同学在这次化学实验操作考试中的做法,你认为正确的是A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中滴加液体B在托盘天平上直接称量固体物质C用药匙或纸槽把粉末状药品送入试管底部D握住试管夹的短柄给试管内的药品加热12为形象展示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某同学制作了一些模型,表示相应的微观粒子其中表示水分解过程中不能再分的粒子是()ABC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实验室制取气体不仅是很重要的学习内容,还能帮助我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1)将下图所示各装置进行合理组装后可用于实验室制取所需要的某种气体。把C装置中的明显错误加以改正

5、_,改正后的C装置可以在后续实验中继续使用。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原理为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代码是_,从D、E、F中可选用的收集装置代码是_。在B装置中可发生的置换反应为_。欲制取二氧化碳气体,选择B装置相对选择C装置的优点是_。若采用G装置收集气体,检验集气瓶中已经充满二氧化碳气体的最简单方法是_。检验产生气体为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2)化学兴趣小组参观附近石灰厂时带回一些石灰石样品。为测定其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他们设计利用下图所示的简便方法进行了实验:取10g石灰石样品加入到装有100g稀盐酸的小烧杯中,充分反应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质量为106.7g。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样品中

6、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14请你根据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下列仪器的名称:b_;(2)图1中甲和乙是已脱落标签的两瓶试剂,丙和丁是其脱落的标签,标签丁应贴在_瓶上(填“甲”或“乙”);(3)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如何判断气体已收集满_;(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可以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要验证制得的气体是二氧化碳所选用的试剂是_,发生反应的方程式为 _;(5)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的气体,其水溶液称为氨水。可用加热氯化铵和消石灰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氨气,则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收集氨气的装置应选择_。15如图是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

7、的装置图。请你运用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仪器的名称是_。(2)小红根据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反应原理,设计了如图装置,装置与装置相比较,你认为装置_(填“”或“”)更好一些,理由是_。(3)在实验室里,常用_法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检验集气瓶中是否为二氧化碳的方法是_。小红又设计了如图三种装置,用三种不同方法验证二氧化碳气体是否收集满。你认为,选择_装置更为合理。16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装置。请据图回答:(1)写出仪器的名称_。(2)在实验室中用过氧化氢(H2O2)制取氧气,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在实验室中,可以用加热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装置组合是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

8、程式为_;B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某同学用D装置集满一瓶氧气后,实验时发现氧气不纯,原因可能是_。实验结束后,陈超问:“我怎么知道这气体就是氧气?”请你设计实验消除他的疑问:_。(4)实验室制得的CO2气体中常含有HCl和水蒸气。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CO2气体,除杂装置的导管气流方向连接顺序是_(填选项)。Aabcd Bbacd Ccdab Ddcba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小兰在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测得的反应中固体总质量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请回答:(1)完全反应时生成的氧气质量是_。(2)计算原固体中的氯酸钾的质量是多少_?(写出计算

9、过程)(3)请分析图中P点时剩余固体的成分_。18下面是小婷同学测定黄铜(铜锌合金)中铜的质量分数的过程。小婷同学取10 g黄铜于烧杯中,将120 g稀硫酸分六次加入烧杯中,测得加入的稀硫酸质量和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如下表:次数一二三四五六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202020202020烧杯中剩余物的质量/g29.9649.92m89.84109.8129.810g黄铜完全反应产生H2的质量多少g;表中m值是什么;求黄铜中铜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请在如图画出10g黄铜加入稀硫酸与生成氢气的质量的图象。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19(10分)设计实验方案,从约3g的粗盐中提纯食盐(

10、完成实验过程即可,但是,主要过程要叙述清楚,不能仅仅写简单步骤)。实验仪器:天平、量筒,其它仪器任意使用,_。20(12分)下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1)写出图中单质的化学式_。(2)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2、C3、C4、C5、D6、C7、A8、B9、D10、B11、C12、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将长颈漏斗的下/尖端插入液面下 (合理即可) C D或E 可以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将燃着的小木条(火柴)放在集气瓶口m处,若木条熄灭,说明集气瓶内气体已充满

11、3.3g 75% 14、酒精灯 乙 有大气泡从集气瓶口往外冒时 A(或B) E 石灰水 CO2+Ca(OH)2=CaCO3+H2O C F 15、锥形瓶 能随时控制滴加液体的量(或速度) 向上排空气 向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进行检验; B 16、长颈漏斗 BC或BD 防止冷凝水倒流入热的试管,导致试管底部炸裂 导管没伸入到试管底部或氧气没有收集满 用一根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内,如果木条复燃,则为O2 C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1)9.6g(2)24.5g(3)氯酸钾、二氧化锰、氯化钾18、0.2;69.88;35%;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19、粗盐提纯主要步骤为溶解、过滤、蒸发、转移。(1)将3g粗盐放入干净的小烧杯;用10毫升量筒量取10毫升水,倒入放粗盐的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加速溶解;(2)制作好过滤器,将粗盐悬浊液沿玻璃棒缓慢倒入漏斗,铁架台上另一只干净小烧杯用来放滤液;(注意一贴二低三靠)(3)将滤液倒入蒸发皿,加热蒸发,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避免局部温度过高造成液体飞溅;出现大量固体时停止加热,用余热将溶液蒸干;(4)将得到的精盐用玻璃棒转移到指定容器中。20、O2 4NH3+5O24NO+6H2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