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月亮****转 文档编号:363582460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物理八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模拟试题学校_ 年级_ 姓名_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题,30分)1一支温度计刻度均匀,但读数不准,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将它放入沸水中,示数为95;放在冰水混

2、合物中,示数为5现把该温度计悬挂在教室墙上,其示数为32, 教室内的实际气温是A27B30C32D372有一支用过后未甩的体温计,其示数为39。用这支体温计先后去测两个体温分别是38和40的病人的体温,体温计显示的示数分别是()A38,39B39,40C38,40D39,383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B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C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4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摔碎后的玻璃质量不变,但密度变小B同种物质的状态发生变化

3、,质量和密度均不变C固体的密度肯定大于液体的密度D氧气罐中的氧气用去一半,密度减小一半5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时,做了如下实验:用平行光正对凸透镜照射,移动光屏得到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如图甲所示;保持该透镜位置不变,将点燃的蜡烛放在图乙所示的位置,移动光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图中未画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实验中,烛焰在光屏上成放大的像B实验中,像到透镜的距离一定大于15cmC若增大蜡烛与透镜的距离,所成的像会变大D若使该透镜成虚像,蜡烛与透镜的距离应小于10cm6某物体从地面上某一点出发沿直线运动,其路程随时间变化的图像(st图像)如图所示对物体的运动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结论正确的是(

4、 )A物体在这6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B无论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物体在中间2s内都是静止C物体在02s内和46s内的速度相等D物体在06s内的平均速度为5m/s7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歌声时,小红大声说:“是刘欢在演唱!”她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的声音的()A音色不同B音调不同C音速不同D响度不同8使用刻度尺测物体的长度时,如图所示的几种方法中正确的是()ABCD9下列估测与实际情况相符的是( )A一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0 gB一节物理课的时间约为45 sC一张课桌的高度约为75 cmD人感觉舒适的环境温度约为3710目前家庭汽车保有量越来越高,以下跟汽车有关的热现象中

5、说法错误的是( )A汽车玻璃起“雾”影响行车安全,是车内水蒸气液化形成的B冬天排气管冒出的“白气”,是水蒸气凝华成的小冰晶C汽车水箱中加入适量酒精降低了水的凝固点,防止水结冰胀破水箱D空调制冷时,制冷剂汽化吸热、液化放热,将车内的“热”“搬”到车外11在以下四个情景中,属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A通过放大镜看书B河水看起来没有实际的那么深C桥在水中的倒影D灯光照射下形成的影子12关于温度计的使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酒精灯给体温计消毒B测量液体温度时,温度计应紧贴容器的壁或底C用寒暑表测量开水的温度D使用体温计前,一般应先用力向下甩几下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4题,20分)13甲、乙两

6、同学在同一直路上,从同一出发点沿相同方向跑步锻炼,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象如图所示,跑步时_同学的速度较快,相遇时距离出发点_m,乙同学的速度是_m/s。 14在各大十字路口都安装天网监控摄像头,监控摄像头相当于一个_透镜,物体在该透镜中成倒立、_(选填“放大”或“缩小”)的实像。15如图所示为神舟十号宇航员王亚平在太空授课时通过悬浮水球成像的情景,该水球成像的原理可以应用于矫正_(选填“远视眼”或“近视眼”),若该水球的焦距为12cm,此时王亚平的脸离水球中心的距离应_。16如图所示,是一种能测量室温的温度计的局部放大图,此时显示的温度是_。三、实验题(共12分)17(4分)八年级三班的同学们通

7、过实验“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1)老师提出:如何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呢?同学们经过讨论,并在老师的协助下完成了图甲所示的实验,并成功地显示了光的传播路径。分析图中信息可知:凸透镜对光有_作用;此凸透镜的焦距是_cm。(2)如图乙所示,是小明组同学实验时画出的简图。要使烛焰的像成在光屏的中央,应使烛焰的中心、凸透镜的中心、光屏的中心大致在_;此时,他们应做的调整是_。(3)调整后,同学们首先进行了第1至6次实验:依次改变蜡烛的位置,移动光屏,直到在光屏上找到清晰的像,记录下相关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成像情况如表:探究实验记录表(凸透镜焦距f10cm)序号物距u/cm像的放大或缩小像的正立或倒立像的虚

8、实像距v/cm140缩小倒立实像12.3235缩小倒立实像14330缩小倒立实像15.1425缩小倒立实像18.7520等大倒立实像20.5615放大倒立实像30710不成像88放大正立能看到像,不能呈现在光屏上96放大正立实验中判断所成像是实像的依据是_。分析第_(填写序号)次实验中的数据和现象可知:当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满足_时,成倒立、缩小的实像。(4)在进行第7至9次实验的过程中,移动光屏,光屏上始终找不到烛焰的像,同学们同样将相关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成像情况记录在表格中。进一步对比、分析表格中的实验现象和数据后,同学们得出结论:当物体位于凸透镜1.5倍焦距以外时,成倒立的实像。请你对他们

9、的探究过程和实验结论发表你的见解和建议_。18(4分)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步骤现象实验中,小雨调整烛焰、_、光屏的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将点燃的蜡烛先后放在a、b、c、d、e各点,移动光屏,在光屏上寻找清晰的像;他发现:蜡烛在_点时,光屏上成像最大,若把蜡烛放在a点,在光屏上无法找到像,这时人眼应该在_侧观察像(填“光屏”、“蜡烛”);问题讨论实验中将蜡烛从b点逐渐向e点移动的过程中,发现像逐渐变_(填“大”、“小”),像距离透镜越来越_(填“远”、“近”)。19(4分)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1)实验室有三种玻璃板:厚度为2mm的号透明玻璃板,厚度为5mm的号透明玻璃板,厚度为2

10、mm的号深色玻璃板;实验时最好选择_号玻璃板进行实验,其目的是便于确定_;(2)选取A、B两支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_; 除了图中所给器材,实验还需要用到的测量工具是_;(3)实验时需将玻璃板_于桌面放置,若将玻璃板上端向蜡烛略微倾斜,则蜡烛A 的像将_(选填“升高”、“不变”或“下降”);(4)实验中,当蜡烛B与蜡烛所成的像重合以后,移去蜡烛在其原来的位置上放一光屏,下列操作能验证平面镜成虚像的是_(本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A在蜡烛同侧透过玻璃板观察B在光屏同侧直接观察光屏C在光屏同侧透过玻璃板观察四、作图题(共16分)20(8分)如图为射向凸透镜的两条入射光线,请在图中画出对应的折射光线。

11、(_)21(8分)根据图中给出的光线,在框中画出相应的透镜。五、计算题(共22分)22(10分)现有一空瓶质量为100g,装满水后总质量为600g,若用该空瓶装满另一种液体后总质量为700g,求:(1)该瓶装满水后水的体积;(2)另一种液体的密度。23(12分)某工厂有一种金属原料是颗粒状的,为了知道这种金属的密度,技术员找了一个质量是0.1kg的空瓶,装满水后称得总质量是0.4kg,用此瓶装金属粒若干,瓶和金属粒的总质量是0.8kg,若在装金属粒的瓶中再装满水总质量为0.9kg,求:(1)金属粒的质量是多少?(2)瓶的容积是多少?(3)这种金属的密度是多少?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

12、0题,30分)1、B2、B3、C4、D5、C6、D7、A8、D9、C10、B11、D12、D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4题,20分)13、乙 200 4 14、凸 缩小 15、近视眼 大于24cm 16、三、实验题(共12分)17、会聚; 10; 同一高度; 光屏下移; 像在光屏上能呈现; 1、2、3、4; 大于2倍焦距; 所得结论不全面;结论中提到物距大于1.5倍焦距成倒立的实像,所以1.5倍焦距是关键点,为得到准确结论,就应在此点位置附近多测几次试验。 18、凸透镜中心 b 光屏 小 近 19、 像的位置 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刻度尺 垂直 升高 B 四、作图题(共16分)20、21、五、计算题(共22分)22、 (1)500cm3;(2)1.2g/cm323、 (1)0.7kg;(2)310-4m3;(3)3.5103kg/m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