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月亮****转 文档编号:363582202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0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省湛江市第二中学2023-2024学年九上化学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学校_ 年级_ 姓名_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某同学制氧气时所收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A用排水法时,集气瓶先装满水B用

2、排空气法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的底部C用排水法时,导管口刚冒气泡,即收集D用排水法时,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2二氧化碳的下述用途中,没有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ACO2做温室中气体肥料BCO2用于灭火CCO2用来制Na2CO3D干冰用于食品保鲜3提出联合制碱法的中国化工专家是()A徐光宪B侯德榜C张青莲D屠呦呦4钛和钛合金被认为是的重要金属材料,它们具有熔点高、密度小、抗腐蚀性能好等优良性能,因此被广泛用于火箭、航天飞机、船舶和化工等已知钛原子的质子数为22,中子数为26,则钛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A48B26C4D225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不合理的是A镁与稀盐酸反应产生气体,放出热量B铁丝在空气中

3、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C制取氧气时,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装药品D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应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然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6今年5月12日我国的“防灾减灾日”宣传主题是“提高灾害防治能力 构筑生命安全线”,以下有关火灾现场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身上着火不可乱跑,要就地打滚使火熄灭B人员被火势围困在高层建筑时使用楼内电梯撤退C用水浇湿毛巾或衣物,捂住口鼻,低姿行走到安全通道D逃生路线被火封住,应退回室内,关闭门窗,向门窗浇水,发出求救信号7下列意外事故的处理方法正确的是选项意外事故处理方法A稀酸溅到眼睛里用手揉眼睛,再用水清洁B手被烫伤用水冲洗烫伤处,再涂上烫伤膏C浓碱洁到

4、皮肤上涂抹稀盐酸,再用大量水冲洗D浓酸流到实验台上用水冲洗,再加碳酸氢钠溶液,随后用抹布擦干AABBCCDD8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比较空气和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多少B比较白磷和红磷着火点的高低C除去水中可溶性的钙镁化合物D验证石蜡中含有碳元素9A、B、C三种金属,根据下列反应式中的关系:A+B(NO3)2A(NO3)2+BC+B(NO3)2C(NO3)2+B;A+H2SO4(稀)ASO4+H2;C与H2SO4(稀)不反应;试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ABCD10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AHNO3BMnO2CCu(OH)2DCaCO311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和丁,其反应的微观过程如下图所

5、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的化学式为NH3B乙、丁都是氧化物C丙中氮、氢原子个数比为1:2D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1:112五行木代表成长,有向上进取的精神。下列物质不是可燃物的是A木炭B氧气C金刚石D焦炭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回答下列有关实验问题:(1)往试管里装入粉末状固体时,可先使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小心地送至试管_(选填“上部”、“中部”或“底部”),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2)图1是实验室加热高锰酸钾制氧气的发生装置,请指出该装置中的一处错误_。(3)利用图2装置探究分子的运动,实验时观察到烧杯_(选填“A”

6、或“B”)中溶液变红。(4)图3是过滤的装置,其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5)图4是常见的气体收集装置,已知二氧化硫是一种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大的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若收集二氧化硫,则应选用图4中的_(选填“X”、“Y”或“Z”)。14实验室可用如图装置模拟工业炼铁。(1)一氧化碳与氧化铁(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2)实验前先通入CO的目的是_;实验过程中玻璃管中出现的现象是_;(3)此实验酒精灯的作用是_。(4)由上述实验可知,一氧化碳具有_性和_性。15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

7、液和二氧化猛制取氧气,若选用C装置作为发生装置,你认为C装置中使用注射器的优点是_。若要得到较为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用该装置收集氧气时,应_(填字母)便开始收集.A 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底部时B 待导管口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3)图G所示装置用途广泛,若其中装满水,并连接量筒,可用于测定氢气的体积,此时氢气应从_(填“a”或“b”)端进入。(4)下列装置操作图中不能用于检查气密性的是_。16实验室用下列仪器装置制取氧气和氢气。(1)写出仪器甲的名称:_。(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为了防止高锰酸钾粉末进入导管,应采取的措施是_。(3)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也能

8、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4)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气泡_时才能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收集氧气选用装置D的理由是_。(5)装置B或C都可以作为制取氢气的发生装置,装置C相对于装置B的优点是_。制取氢气常用的药品是_。(6)若用装置E收集氢气,气体应从_端通入(选填“a”或“b”)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为了分析生铁中铁的含量,某学习小组进行了如下测定:称取6g生铁粉,然后将100g稀硫酸平均分五次加入,测得加入稀硫酸质虽与放出氢气的质量如下表。(说明:生铁中的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硫酸、硫酸铜溶液反应)第一次第二次第

9、三次第四次第五次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2020202020产生氢气的累计质量/g0.050.10m0.200.20(1)上表中m的值为_。(2)计算生铁中含铁的质量分数是多少(写出计算过程, 结果精确到0.1%)(3)请根据数据和计算结果,在右图坐标中画出对应的曲线图。(4)若另取同种生铁粉6g进行下图所示的实验,由图中数据可求得,100g混合溶液中所含H2SO4的质量为_。18某纯碱样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小丽同学取该样品23g全部溶解于150 g水中,再逐滴加入160g稀盐酸,反应中产生的气体的质量与盐酸的用量关系如图所示。计算当恰好完全反应时:(1)产生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2)此时所得到的

10、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结果保留到0.1%)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19(10分)为测得某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兴趣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实验,过程如图所示:(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 求:反应中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该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20(12分)2019 年是“国际化学元素周期表年”,以庆祝元素周期表“诞生”150 周年。图 1 是元素周 期表中铷(Rb)元素的部分信息,图 2 是铷原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1)下列关于图 1 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填序号);A 铷元素属于金属元素B 铷原子的原子序数是 37C 铷原子的中子数是 37D 铷原子的相

11、对原子质量 85.468(2)图 2 中 n 的数值为_,铷离子的符号为_;(3)图 3 表示的微粒是_(填符号),该微粒与铷原子的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相同。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2、D3、B4、D5、B6、B7、B8、C9、A10、B11、D12、B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底部 未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表述意思正确即可) A 引流 Y 14、Fe2O33CO 2Fe3CO2 排尽玻璃管内的空气,防止发生爆炸 固体由红(棕)色变成黑色 进行尾气处理,防止污染空气 可燃 还原 15、锥形瓶 控制反应的速率 F B b B 16、分液漏斗 A 在试管口塞一团棉花 B 连续均匀冒出 氧气不易溶于水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锌和稀硫酸 b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1)0.15;(2)93.3%;(3);(4)1.225g18、(1)8.8g;(2)8.4%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19、 3.3克 84%20、C 1 Rb+ Na 最外层电子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