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月亮****转 文档编号:363581833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学校_ 年级_ 姓名_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用2B铅笔将试卷类型(B)填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上。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右上角条形码粘贴处。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题卷上。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2、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硝酸银受热分解会产生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是( )ASO2BNH3CNO2DN22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悠久的历史。下列工艺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A炼铁B刺绣C织布D木雕3下列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 )A洁净的空气B氧化镁C液态氧D氯酸钾4物质用途只利用了其物理性质的是( )A硫酸铜检验水B用冰袋来降温C生石灰作干燥剂D液氢用作燃料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固体氢氧化钠可用作二氧化碳气体的干燥剂B酸性溶液一定是酸溶液C硫酸用

3、于化肥、火药、染料以及冶炼金属等。D氢氧化钠能去除油污,可做厨房中洗涤餐具6正确的基本实验操作是ABCD7去西藏旅游,为避免发生严重的高原反应,可适当自备氧气瓶,通过吸氧缓解缺氧症状。吸氧可以帮助人克服高原反应的原因是( )A氧气可以助燃B氧气可以支持燃烧C氧气是无色无味的气体D吸氧为人体提供适量的氧气8诗词是民族灿烂文化的瑰宝。下列著名诗句所反映的物质变化主要与化学变化相关的是( )A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B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C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一江水9如图,这四位同学描述的是同一化学符号,此化学符号是()AKClO3B3OCCO2DNH310

4、在化学反应2A+B2=2AB中,A 与B2反应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现将6g A和8g B2充分反应,则生成AB的质量是A12gB11gC9gD14g11下列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汽油挥发B蜡烛燃烧C食物变质D铁打生锈12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热,生成黑色固体B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放出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硫气体C木炭在空气中不燃烧,只发生红热现象D镁条在空气中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出热量,生成白色固体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如图是某同学设计的某些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

5、仪器a和b的名称:a_;b_.(2)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收集装置可选用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3)C装置检查气密性的方法是(可借助图中其他仪器)_.(4)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可采用的装置组合是_,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的主要操作有:从水槽中撤出导管;收集气体;固定装置;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加热;撤酒精灯;装药品,正确的操作顺序是_A BC D在完成“收集气体”步骤时,应当_时收集气体。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并收集氧气,需要在试管口派一团疏松的棉花,其作用是_.(5)对比上述两种制取氧气的方法,从安全、节能、环保、简便等方面

6、考虑,实验室制取氧气的反应物最好用_(填“高锰酸钾”或“过氧化氢”)14实验室制取气体的装置如图所示,根据所学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有、的仪器名称:_,_。(2)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反应的方程式(文字或化学式)_。(3)若要收集一瓶比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_装置(填字母)。(4)验证该气体是氧气的方法是:_。(5)若用过氧化氢制氧气,应选择_(填字母)装置,反应的方程式(文字或化学式)_。(6)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如何证明氧气已集满瓶?_。(7)加热氯酸钾或分解过氧化氢都要共同用到药品二氧化锰,那么二氧化锰起_作用,它在反应中作_。(8)实验

7、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熟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请根据信息回答实验室制取氨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收集装置可以是_(填序号)。15现有图7所示仪器。(1)写出仪器名称:_,_;(2)小李同学用高锰酸钾来制取氧气,他选择了仪器,你认为他还需要使用图7仪器中的_(填序号);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实验过程中小李发现仪器中的水变成了红色,其原因可能是_。(3)若将收集的氧气进行铁丝燃烧实验,瓶内应留少量水,其作用是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该反应属于_(填:“分解”或“化合”)反应。(4)小张在实验室准备制取CO2,他选择的

8、药品是_(填名称),收集CO2,可用_法,其验满方法是_。(5)小张将制取到的潮湿的CO2,气体通过图8所示装置来证明CO2能与水反应。其中,甲瓶盛放的是浓硫酸(具有吸水性),乙瓶中放的是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小花。请完成下列实验报告: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_紫色小花不变色CO2能与水反应关闭阀门,打开阀门I_16如图所示是几种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A B C D E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图中标有数字的仪器名称:_;(2)实验室用_和_制取二氧化碳,发生装置可选用图中的_装置(填字母序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实验室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要使收集到的

9、氧气较为纯净,最好选用图中的_装置进行收集(填字母序号),如果用A装置制备氧气,药品选用高锰酸钾,对装置的改进为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尿素是一种常用氮肥,其化学式为CO(NH2)2。(1)尿素由_种元素组成。 (2)尿素中C、H两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3)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 (4)尿素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5)肖林家中有一块稻田,需施15Kg尿素,他到农资公司购买,由于尿素售完,他需购硝酸铵(NH4NO3)代替尿素,他应购的硝酸铵的质量为_Kg。(要计算过程)18 “502胶”是一种快干胶,易溶于酒精,其主要成分为氰基丙烯酸乙酯,在空气中微量水催

10、化下发生化学反应,迅速固化而将物粘牢。已知氰基丙烯酸乙酯的化学式为C6H7NO2,请计算:(1)C6H7NO2由_种元素组成;(2)C6H7NO2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3)C6H7NO2中C、H、N、O元素质量比为_;(4)12.5 g氰基丙烯酸乙酯中氧元素的质量为_ g(写出计算过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19(10分)用文字表示下面的反应,并在括号里指出基本反应类型(1)磷在空气中燃烧:_;(2)硫在氧气中燃烧:_;(3)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_20(12分)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探究分子的性质。观察到的现象是_。由此得出的结论是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

11、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2、A3、B4、B5、C6、C7、D8、B9、C10、A11、A12、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铁架台 集气瓶 A或C D或E 过氧化氢水+氧气 连接CD向C中注水,看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合理即给分) BD或BE 14、长颈漏斗 集气瓶 A 氯酸钾氯化钾+氧气(或KClO3KCl+O2) D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至集气瓶中,木条复燃则该气体是氧气 B 过氧化氢水+氧气(H2O2H2O+O2) 用带火星的木条伸至集气瓶口,复燃则满 催化 催化剂 A E 15、长颈漏斗 水槽 略 试管口没有塞一团棉花 防止溅落的熔化物炸裂瓶底 略 化合 石灰石(或大理石)和稀盐酸 向上排空气 将一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熄灭则已集满 关闭阀门I,打开阀门 紫色小花变红 16、长颈漏斗 石灰石(或大理石) 稀盐酸 B E 试管口处塞一团棉花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四 3:1 2 20% 20 18、四 125 72:7:14:32 3.2 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19、 略 化合反应 略 化合反应 略 分解反应20、试管B中酚酞溶液变红 分子在不断运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