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咸宁市重点中学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月亮****转 文档编号:363554809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6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咸宁市重点中学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23-2024学年咸宁市重点中学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23-2024学年咸宁市重点中学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23-2024学年咸宁市重点中学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23-2024学年咸宁市重点中学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咸宁市重点中学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咸宁市重点中学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含答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咸宁市重点中学化学九上期末综合测试试题学校_ 年级_ 姓名_考生须知:1全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全部在答题纸上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写在“答题纸”相应位置上。2请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答字笔在“答题纸”上先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3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碳的耗用量称为“碳足迹”一般悄况下,排放的二氧化碳越多,碳足迹就越大碳足迹的计算包括一切用于电力、建设、运输等方面的能源以及我们所使用的消耗品以下

2、做法可以减小“碳足迹”的是A减少一次性筷子的使用B大量使用煤、石油等燃料C将生活垃圾进行焚烧处理D以私家车出行代替公共交通工具2现代社会对能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下列图示中,对环境有污染的发电方式是 A太阳能发电B风力发电C火力发电D潮汐发电3丝绸之路将我国古代的技术传送到了国外。下列我国古代生产工艺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A纺纱织布B矿石炼铁C高粱酿酒D烧制瓷器4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玻璃破裂B轮胎变瘪C汽油燃烧D水变成冰5下列关于CO2的实验室制法及性质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制CO2的药品B、发生装置C、收集装置D、比较CO2与空气的密度AABBCCDD6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

3、误的是A澄清的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会变浑浊B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C电解水时正极和负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比为12D向石蕊溶液中滴加稀硫酸后,溶液由紫色变成蓝色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二氧化碳是一种空气污染物B加油站内要严禁烟火C煤、石油、天然气是不可再生能源D寻找金属替代品可保护金属资源8很长时间里,人类对物质变化的认识还是比较零散的、不系统的,更多依赖于猜想和偶然的经验,到了近代原子论和分子学说的提出奠定了近代化学的基础,其中提出原子论的科学家是 ( )A阿伏加德罗B道尔顿C门捷列夫D拉瓦锡9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B倾倒液体C闻气体气味D加热液体10 “文明汤池,从我做

4、起”。为了更好的把汤池建设为生态优良,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城镇,你认为下列措施不可行的是( )A使用清洁能源代替煤和石油产品B实施绿化工程,防治扬尘污染C使用燃煤脱硫技术,防治SO2污染D分类回收垃圾,并露天焚烧1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O3可表示一个分子B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C化学变化中,原子和分子的种类都不发生改变D在原子中,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12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废旧金属回收再利用 B提倡用布袋代替塑料袋儿购物C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 D推广新能源汽车代替传统能源汽车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结合

5、下列化学实验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a_,b_。(2)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填代号),可用法收集氧气。制得的氧气用来做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发现H中铁丝不燃烧,其原因是_。写出G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药品是_(填名称),若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则气体应从_(填“”或“”)端进入;(4)实验室常用装置C代替装置B制取气体,装置C的优点是_。14根据下图回答问题。(1)仪器a名称是_。(2)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时,化学方程式为 _ ;所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填字母)。检验一瓶二氧化碳收集满的方法是 _ 。(3)实

6、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 (填字母),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 。15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_,_。(2)A装置常用作_制氧气的发生装置,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用D装置收集气体,开始收集前,集气瓶应采取的操作是_。(3)常温下,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若要随时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实验过程中若要使反应停止,你采取的操作是_。(4)实验室常用锌和_反应制取氢气,氢气点燃前一定要验纯,为确保安全,最好选用装置_法收集氢气。16实验员王老师要配制80克质

7、量分数为10%的NaCl溶液供同学们使用,如图表示了他的实验操作过程。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标号-各仪器的名称。_(2)B操作中应称NaCl的质量是_g,称量时若指针偏右,应进行的操作是_;(3)D操作中仪器的规格应是_(选填“50ml”或“100ml”),读数时应使视线与_;(4)E操作中的作用是_;(5)下列错误操作可能导致溶质的质量分数偏小的是_(填序号);B操作中砝码与NaCl放颠倒了 D操作中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D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F操作中溶液洒落。(6)配制该溶液的正确步骤应是_(填序号)。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某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定某黄铜(

8、铜、锌合金)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取10克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取60克稀硫酸分六次加入烧杯中,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如下: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第四次第五次第六次加入稀硫酸的质量(g)101010101010剩余固体的质量(g)9.358.78.057.46.756.75(1)黄铜样品中锌的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步骤,下同)(2)所用稀硫酸的质量分数为多少?18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凌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嫦娥三号目标飞行器内镍氢电池的总反应式为,请回答下列问题:(1)NiO(OH)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2)参加反应的H2、NiO(OH)的质量比为_;(3)某氧化镍样品组

9、成中镍氧微粒个数比Ni:O=97:100,通过科学实验检测出在该化合物中的镍元素以+2价和+3价存在。那么,该化合物中Ni2+、Ni3+的个数比为_。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19(10分)有人提出工业生产回收利用空气中CO2的构想:把空气吹入浓碳酸钠溶液中,溶液可吸收CO2生成碳酸氢钠(NaHCO3);加热碳酸氢钠固体又分解放出CO2;在合成塔内CO2与氢气反应生成甲醇(CH3OH)和水。简要的生产流程如图所示:(图中:“”表示流程顺序或步骤,“”表示加入原料,“”表示生产出得产物,“ ”表示有可循环利用的物质)(资料卡片)碳酸氢钠分解温度是270,碳酸钠在856熔化,但还未达

10、到分解温度。请回答下列问题:(1)大气中CO2浓度不断增大的人为原因是_;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是_(填序号)A、酸雨 B、温室效应 C、臭氧空洞(2)吸收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合成塔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4)该流程中能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写出一种即可)。20(12分)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式。请根据下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1)用实验一所示装置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否发生改变,反应前托盘天平的指针指向刻度盘的中间,则容器内的两种物质反应后,托盘天平的指针_(选填“向左”、“向右”、“不”)偏转,原因是_。(2)实验二中,将完全相同的两只纸船分别放在薄铜片的两侧,向

11、其中一只加入一半水,加热铜片的中部,观察到不装水的纸船很快燃烧,装水的纸船不燃烧,通过此实验,可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3)对比实验三中木炭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说明可燃物燃烧的剧烈程度与_有关。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A2、C3、A4、C5、A6、D7、A8、B9、D10、D11、C12、C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试管 锥形瓶 A 温度没有达到铁的着火点 大理石或石灰石和稀盐酸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 14、集气瓶 D 用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则满,否则不满 A 1

12、5、长颈漏斗 水槽 高锰酸钾 将集气瓶装满水,盖上玻璃片,倒放在水槽中 C 关闭出气管处的活塞 稀硫酸 D 16、药匙 烧杯 量筒 玻璃棒 8 增加左盘中的NaCl 100ml 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 用于搅拌、加快NaCl溶解速率 ABCDEF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1)32.5%; (2)9.8%18、(1)1:32(2)1:92(3)91:6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19、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森林被砍伐 B Na2CO3+H2O+CO2=2NaHCO3 CO2+3H2CH3OH+H2O 碳酸钠(二氧化碳或水) 20、向右 碳酸钠和盐酸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逸出装置 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氧气的浓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