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月亮****转 文档编号:363553736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江苏省南京市六校联考九年级化学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学校_ 年级_ 姓名_注意事项1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3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4作答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5如需作图,须用2B铅笔绘、写清楚,线条、符号等须加黑、加粗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

2、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在每个CO2、SO2、O2分子中含有相同的( )A氧分子数B相对分子质量C氧原子数D元素种类2下列属于国家节水标志的是ABCD3某外控型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酒精缓慢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B该保鲜剂不宜与明火接触C中Si的化合价为+4DSi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4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A核电荷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D中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同5下列有关金刚石、石墨的说法正确的是()A充分燃烧后都生成二氧化碳B都是黑色固体C都能导电D

3、硬度都很大6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是混合物,后者是纯净物的是( )A盐水食醋 B海水二氧化碳 C液氧人呼出气体 D氮气水蒸气7空气中的成分相对稳定,但处于不断循环状态。空气中的下列气体,循环较慢的是A氮气 B氧气 C二氧化碳 D水蒸气8下列方法能区分氧气和二氧化碳两瓶气体的是A闻气味B观察颜色C倒入适量水D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9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先”与“后”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制取气体时,先装药品,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加热试管时,先使试管底部均匀受热,后用酒精灯的外焰固定加热C可燃性气体在使用时,应该先点燃后验纯D加热高锰酸钾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后移出导管10净化水

4、的以下操作,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ABCD11宏观与微观相互联系是化学重要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A氧化汞分解成汞和氧气分子可以再分B物体的热胀冷缩分子的大小发生变化C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性质不同分子构成不同D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原子排列方式不同12常熟虞山南麓的宝岩生态园栽种杨梅历史可以追溯到900多年前,园内现保存百年古杨梅树170多株。杨梅中含有丰富的叶酸,对防癌抗癌有积极作用,其化学式为C19H19N7O6。下列有关叶酸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叶酸不属于氧化物B叶酸由4种元素组成C叶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41D叶酸中C、H、N、O元素质量比为19:19:7:6二、填空

5、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图所示的实验方案:在一个隔热效果良好的容器上方安装一个可自由上下移动的活塞(活塞质量忽略不计,起始位置在5刻度处)。加热容器,使容器温度达到80(已知白磷燃烧所需的最低温度为40)。请回答:(1)实验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白磷燃烧,产生大量_,活塞先向_移动,再向_移动,最后停在刻度_处(2)由此实验得出的结论_。(3)若实验中白磷质量太少,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_。(4)用化学式表示该化学反应_。14化学买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手段,请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装置中标有序号的仪器名称:_;_;(2)用装

6、置B和C相连可以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3)实验室可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该实验中二氧化锰的作用是_;该实验可选择装置E作收集装置,E装置收集气体的合适时机是_;(4)鸡蛋变质后会散发出种恶臭味的硫化氢气体(H2S),这种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实验室用硫化亚铁(FeS)固体和稀盐酸可制取H2S气体。该过程中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填字母序号);若选用F作收集装置,H2S气体应从_(填“a”或“b”)端通入。15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三套实验装置,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B、C装置中大试管的容积为50mL,注射器的活塞实验前停在25ml处。容器内红磷足量)

7、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A、B、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2)图A实验待集气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水进入集气瓶的量不足集气瓶容积的五分之一,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可能是_(写一点即可)(3)B与A相比,优点是_(至少写一点),红磷熄灭,移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打开B的弹簧夹,注射器的活塞应停在_mL处。(4)用C装置实验前,将注射器活塞前沿从25mL刻度处推至20mL刻度处,然后松开手,活塞仍返回至25ml刻度处,说明_;用酒精灯加热红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活塞最终停在_mL处。16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按照课本上的实验装置做“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实验(

8、如图1所示),但测出的氧气的体积分数明显小于,请你参与探究:(提出问题)造成误差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改进课本上的实验装置?(查阅资料)1.红磷、白磷的一些性质如表:颜色、状态熔点/着火点/密度/(g/cm3)红磷暗红色固体5902402.34白磷白色或黄色固体44.1401.822.铜能与氧气反应生成黑色的氧化铜。(猜想与假没)甲同学:可能是导管内原含有空气,后来留有吸入的水,影响实验的准确性。乙同学:可能是瓶内残留气体中还有氧气。你还能作出的猜想是_。(交流与讨论)(1)丙同学认为用木炭代替红磷,就可以消除误差,你认为他的猜想_(填“合理”或“不合理”)理由是_。(2)他们利用金属的导热性,对

9、课本上的实验装置进行了图2所示的改进(其他仪器忽略)。甲同学提出应把红磷换为白磷,理由是_。与课本上的实验装置相比较,该装置的一个优点是_。(探究与反思)(1)为了验证乙同学的猜想,将铜粉放在残余气体中加热,观察到铜粉变黑色,证明乙同学的猜想_(填“合理”或“不合理”)。(2)大家用改进的实验装置(如图2所示)进行实验,待玻璃管冷却、管内白色的烟幕消失时,左玻璃管内的液面上升了1格,得到了较准确的结果。左玻璃管上端生成白色固体的有关化学方程式是:_。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食物淀粉在人体内经过酶的催化作用,发生一系列反应,最终变成葡萄糖,葡萄糖经过肠壁吸收进入血

10、液变成血糖为人体组织提供营养,葡萄糖的化学式为C6H12O6,请根据化学式进行计算:(1)葡萄糖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_。(结果填最简整数比)(2)45g葡萄糖中含有多少克碳元素?_(列式计算)18如图所示为某化肥的说明书,请通过计算说明该袋化肥是属于纯净物还是混合物,如果该化肥是混合物,且氮元素全部来自于碳酸氢铵,请计算出该袋化肥碳酸氢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19(10分)现在有三瓶气体分别装有空气、氧气、二氧化碳中的一种,请你设计一个实验方案来对这三瓶气体进行鉴别,包括具体的步骤、现象和结论。_20(12分)请用分子的知识解释下列事实。(1)水变成

11、水蒸气是因为_。(2)水在通电情况下变成氢气和氧气_。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题包括12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C2、B3、D4、A5、A6、B7、A8、D9、B10、C11、B12、D二、填空题(本题包括4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28分)13、白烟 上 下 4 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偏小 14、酒精灯 长颈漏斗 2H2O22H2O+O2 催化作用 气泡连续均匀冒出时 B a 15、4P+5O22P2O5 装置漏气或红磷不足或没有冷却至室温就打开弹簧夹 结果更准确或操作更简单 15 装置不漏气 10 16、集气瓶未冷却至室温就打开了弹簧夹(或装置气密性不好) 不合理 木炭可以和氧气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不能产生压强差 白磷的着火点低,可以较容易的发生燃烧 实验误差小,不会污染空气 合理 三、实验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每小题7分,共14分)17、6:1:8 18 18、 混合物 90.4%四、计算题(本题包括2个小题,共22分)19、用燃烧的小木条分别伸入三个集气瓶中,若小木条燃烧更旺的是氧气,燃烧现象不变的是空气,火焰熄灭的是二氧化碳20、分子间的距离变大 水通电时,水分子分解成氢原子和氧原子,每两个氢原子结合成氢分子,每两个氧原子结合成氧分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