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中统考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月亮****转 文档编号:363552794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中统考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中统考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中统考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中统考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中统考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中统考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中统考试题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吉林省松原市宁江区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化学九上期中统考试题学校_ 年级_ 姓名_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炒菜时油锅起火,可用锅盖盖灭,其灭火原理是A清除可燃物B隔绝空气C降低油的着火点D防止油溅出2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

2、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A离子是带电荷的粒子,则带电荷的粒子一定是离子B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则使木条熄灭的一定是二氧化碳C化合物都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则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D催化剂的质量在反应前后不变,则在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3点燃在化学反应“C+O2CO2”中,肯定发生了变化的是A元素的种类 B元素的化合价 C物质的总质量 D原子的数目4将SO2和O2两种物质放入密闭容器中(黑色小球表示硫原子,白色小球表示氧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该反应为化合反应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数量不变C反应中所涉及的物质均为化合物D反应结

3、束时,氧气还有剩余5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A水B金刚石C氯化钠D氧气6下列有关推理正确的是A原子是不带电的粒子,所以不带电的粒子一定是原子B单质只含一种元素,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是单质C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所以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D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物质一定是氧化物7不会造成空气污染的是( )A二氧化硫B一氧化碳C二氧化氮D二氧化碳8以下4个图像,能正确反映对应关系的是 ( )AA BB CC DD9天然气燃烧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由图可得到的结论是()A反应前后共有6种物质B反应物中没有单质C反应前后分子数目没有增减D反应过程中共涉及三种氧化物10在一定

4、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根据表中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物 质甲乙丙丁反应前的质量2302010反应后的质量m39516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B甲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C反应过程中乙、丙变化的质量比为3:5D丙可能是单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1配制溶液时,经计算需要水的体积是47.5mL,则应该选择量筒的规格是_A 10mL B 20mL C 50mL D 100mL12为纪念人类成功攀登珠穆朗玛峰65周年,中国登山协会业余登山队2018年5月21日 再次登顶成功。登山队必备的物品之一是氧气瓶,此时氧气的作用是_;工业

5、上用_的方法制氧气,这一变化属于_变化。13用化学式按要求填空:(1)空气中体积分数约含21%的是_;(2)引起酸雨的物质是_;(3)引起温室效应的物质是_;(4)式量最小的氧化物是_。14下图是自然界中“碳 - 氧循环”的示意图,请回答:(1)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容易导致的气候问题是_。(2)导致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之一是_。(3)图甲中,转化1的产物X的化学式(化学符号)为_。(4)图乙中,转化3主要指植物_(填“光合”或“呼吸”)作用的过程。(5)上述两个转化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主要原因是 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15(6分)如图是实验

6、室制取气体的有关装置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m_。(2)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收集装置为_(填装置序号,下同),验满的方法是_。(3)若用氯酸钾制取氧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若用E装置收集氧气,氧气应从_(填“a”或“b”)端通入。(4)若要F中的两个气球悬浮在空气中,则甲可能是_(填序号)。a 空气 b 氧气 c 氢气(5)兴趣小组探究了影响大理石与稀盐酸反应剧烈程度的因素。(查阅资料)反应物的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快。(实验过程)(注:盐酸足量) (实验分析)若要探究盐酸浓度大小对反应的影响,可选择实验甲与_对照(选填实验编号)

7、。除盐酸浓度大小外,上述实验研究的另两个影响反应的因素是_和_。(交流讨论)与甲相比较,下列对丙的分析,错误的是_ (选填编号)。A 反应更为剧烈 B 产生的二氧化碳速度更快 C 产生的二氧化碳的质量更大16(6分)如图所示,在小烧杯A中装入30mL蒸馏水,再滴入3滴酚酞,在小烧杯B中装入30mL浓氨水,用一大烧杯把A、B两个烧杯罩在一起,过一段时间看到的现象是_,该实验从微观上说明_。一些同学对上述结论有不同看法,主要有以下两种猜测:第一种: B烧杯中的蒸馏水使酚酞试液变红第二种: B烧杯中的浓氨水挥发出氨气,扩散到A烧杯中的溶液中生成氨水使酚酞变红。你认为_猜测正确。为证明这两种猜测,现设

8、计如下实验:(请完成下空)实验内容、方法现象结论用洁净的烧杯取30ml水,滴入2-3滴酚酞试液,观察现象不变色水_使酚酞变色(填“能”或“不能”,不同)取一张滤纸,滴上酚酞试液,待晾干后,放在装有浓氨水的试剂瓶上方酚酞不变色氨气_使酚酞变色将少量氨气通入含有酚酞试液的蒸馏水中溶液变_色氨气溶解水中形成的氨水能使酚酞变色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17(8分)实验兴趣小组对制取二氧化碳实验中剩余的滤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已知在实验过程中加入的稀盐酸过量,溶质只含有氯化钙和氯化氢两种物质,为了探究各成分的质量进行了如下的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生成沉淀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_(2)写出

9、求解溶液中氯化氢质量的比例式_(3)滤渣的质量为_(4)第一次加入碳酸钠溶液的质量至80 g时溶液中溶质的成分_(填化学式);(5)最终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_18(8分)我们生活的世界丰富多彩、变化多端是因为组成世界的物质丰富多样,不断变化所致。(1)请解释下列物质多样性的原因: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属于不同的物质:_;水和冰属于同种物质,但状态不同:_;金和钢属于不同的金属_;如图中的物质属于_(填“同种”或“不同种”)物质,主要是因为_。(2)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变化:通电分解水:_;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金刚石属于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该变化的微观解释是_。五、探究题(

10、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19(10分)作为国际标准的一个碳原子的质量是 1.99310-26 kg,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 24,则一个镁原子的实际质量为多少?_(列出计算式即可)20(12分)丙醛(化学式为C3HxO),通常情况下是无色易燃液体,有刺激性。溶于水,与乙醇和乙醚混溶。用于制合成树脂、橡胶促进剂和防老剂等。也可用作抗冻剂、润滑剂、脱水剂等。(1)丙醛的化学式量为58,则化学式中氢原子的个数x=_;(2)丙醛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保留0.1%)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B2、C3、B4、C5、C6、C7、D8、B9、C10、C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

11、共20分)11、C12、供给呼吸 分离液态空气 物理 13、O1 SO1 CO1 H1O 14、温室效应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消耗量急剧增加 H2CO3 光合作用 转化(反应)的条件不同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15、锥形瓶 C 将一根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证明满了 B a c 丙 温度 大理石的状态 C 16、A烧杯中液体变红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第二种 不能 不能 红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17、Na2CO3 +CaCl2 CaCO3+2NaCl10gNaCl、HCl、CaCl211.7%18、分子构成不同 分子构成相同,但分子间隔不同 两者由不同微粒构成 不同种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水分子分裂成了氢原子和氧原子,然后氢原子、氧原子分别重新组合形成氢分子、氧分子,大量的氢分子、氧分子分别聚集成氢气、氧气 化学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发生了改变 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19、20、6 6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