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第三寄宿中学化学九上期中监测试题含答案

上传人:月亮****转 文档编号:363550182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第三寄宿中学化学九上期中监测试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第三寄宿中学化学九上期中监测试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第三寄宿中学化学九上期中监测试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第三寄宿中学化学九上期中监测试题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第三寄宿中学化学九上期中监测试题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第三寄宿中学化学九上期中监测试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第三寄宿中学化学九上期中监测试题含答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2024学年湖北省武汉第三寄宿中学化学九上期中监测试题学校_ 年级_ 姓名_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暴、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下列关于H2O、H2O2、H2三种分子的构成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都含有氢元素B都含有氢分子C都含有2个氢原子D都含有氢气2

2、下列有关海水晒盐的说法,错误的是A海水成为食盐的饱和溶液后才能析出晶体B盐场必须建在阳光充足、雨量少的地区C结晶池中析出盐后的母液没有用途,为防止污染须排入大海D盐场得到的粗盐是混合物3关于催化剂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不会发生改变B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不会改变C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二氧化锰能生成更多的氧气D过氧化氢不加入二氧化锰也能分解出氧气4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二氧化碳有毒,不能供给呼吸B二氧化碳可用于制汽水C固态二氧化碳可用于人工降雨D二氧化碳可用于灭火5下列元素及其符号对应正确的是A钡beB铁FeC氦HiD银AG6物质X与氧气反应可表示为:

3、X+2O2CO2+2H2O,关于X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X具有可燃性BX中不含有氧元素CX的一个分子中有5个原子DX是氧化物7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可以检查下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慢推动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则能观察到()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B瓶中液面明显上升C长颈漏斗内液面上升形成一段液柱D注射器内有液体8现有一根质量为33.6g表面被氧化的的铜丝,完全浸没在烧杯中的l00g稀硫酸里,恰好完全反应后将铜丝取出(不考虑实验中的损失),称量,烧杯中物质的质量为108g,则原铜丝中未被氧化的铜占原铜丝质量的( )A20%B50%C80%D90%9在元素周期表中,硫元素的信息如图所示,下列

4、从图中获得的信息不正确的是()A在硫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中a2和b8B硫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获得2个电子生成S2C硫原子里,质子数中子数电子数16D一个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2.06克10亚氯酸钠(NaClO2)是一种高效漂白剂和氧化剂,主要用作造纸业和各种纤维,如棉、麻、苇类、粘胶纤维等的漂白,下列关于亚氯酸钠的说法正确的是()A亚氯酸钠是有4个原子构成的B亚氯酸钠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C亚氯酸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74.5D亚氯酸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是最大的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1请写出对应的名称或化学式。名称硫酸_二氧化碳_化学式_FeS_Zn(OH)212常见的酸和碱,在

5、现实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根据所学知识回答:(1)将氢氧化钠和氢氧化钙暴露在空气中都会变质生成某一类盐,该类盐的阴离子符号是_。(2)工业上常用熟石灰和碳酸钠溶液制烧碱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3)长期不合理使用化肥(例如使用硫酸铵)会使土壤酸化(含有硫酸),熟石灰常用来改良酸性土壤,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熟石灰可由生石灰与水制得,化学反应方程式是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4)浓硫酸常用来干燥某些气体,如:干燥_等气体,其干燥原理是_。13化学与生活息息相关,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水体污染包括工业污染、农业污染和_污染。自来水厂净化水时常加入的絮凝剂是_,其作用是_,自来水属于_(填“纯净

6、物”或“混合物”)。(2)生活中可以用_(填一种试剂)来检验矿泉水是硬水还是软水;生活中可通过_的方法来降低水的硬度。14如表是元素周期表中第2、3周期的元素,请回答有关问题。(1)下列各组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元素是_(填字母序)A 钠、氯 B 氧、硫 C 氟、氯 D 氯、氩(2)写出一条第三周期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规律_。(3)第7号元素与第12号元素的原子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4)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当x-y=8时,该粒子的符号为_。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15(6分)利用下图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实验。实验装置实验操作I向玻璃管和水槽内加适量的水,在燃烧匙

7、里放足量红磷,塞紧塞子,上下移动水槽至两边水面相平于玻璃管的零刻度位置。II接通电源,待红磷燃烧,断开电源。III当温度恢复至室温,水不再进入玻璃管时,上下移动水槽至两边水面相平。(1)实验中加入足量红磷的目的是_。(2)实验结束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3)实验操作I、III中,上下移动水槽至两边水面相平的目的是_。16(6分)已知碳酸亚铁在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受热易分解生成氧化亚铁和二氧化碳:在空气中加热,则生成氧化铁和二氧化碳某化学兴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模拟炼铁过程,并测定某样品中碳酸亚铁的含量(该装置气密性良好,B中氢氧化钠溶液足量)实验过程中,先打开K通入一氧化碳再加热;装置A中固体质

8、量不再减少后,停止加热,待装置A冷却到室温后关闭K,实验测得装置A中固体质量减少了ag,装置B中液体质量增加了bg回答下列问题:(1)仪器的名称是_;(2)写出装置A中发生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3)实验前先通CO后加热的原因是_;实验结束时待装置冷却后再关闭K的原因是_(4)能判断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的依据是:装置B的质量增加且_;(5)若生成的二氧化碳全部被装置B吸收,不考虑水的蒸发且该样品中所含杂质不参加反应,则a_b(填“”“=”或“”);(6)D处为收集尾气的装置,应选择_装置(填“甲”“乙”或“丙”)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17(8分)实验室用68g过氧化氢

9、溶液和2g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图。请回答:(1)二氧化锰作为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本身的_都没有发生变化;(2)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g。(3)参加反应过氧化氢溶液的质量分数是_?18(8分)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碳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其原子的_关系密切如图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填标号)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甲、乙、丙都是常见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它们之间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其中甲和丙都可以作燃料,乙和丙中所含的元素种类相同,乙能引起“

10、温室效应”,则乙的化学式为_,甲转化为丙的途径有多种,写出通过化合反应的方式,甲转化为丙的化学方程式为_,从微观的角度解释乙、丙性质有差异的原因是_实验室用图装置来制取二氧化碳,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的方法是:将该装置中导气管中的橡胶管用弹簧夹夹住,往长颈漏斗中注入水至液面高出漏斗颈的下端管口,若能观察到_现象,即可证明装置不漏气,实验室确定气体发生装置时应考虑的因素是_称取石灰石(主要成分,杂质不参加反应)放入烧杯中,向其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完全反应结束后放出气体,试计算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_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19(10分)13g锌与148.4g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求:(1

11、)产生氢气的质量。(2)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20(12分)适量补充钙元素可以预防幼儿及青少年出现佝偻病或发育不良,某补钙剂的说明书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1)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2)按照说明书用量服用,每天补充的钙元素的质量是_。(3)每片补钙剂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_?(写出计算过程)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30分)1、A2、C3、C4、A5、B6、D7、C8、C9、D10、B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20分)11、H2SO4 硫化亚铁 CO2 氢氧化锌 12、CO32- 化合反应 氢气、氧气 浓硫酸有很强的吸水性 13、生活 明矾 吸附杂质,使

12、杂质加速沉降 混合物 肥皂水 煮沸 14、BC 由左至右最外层电子数依次递增 三、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2分)15、使玻璃管中的氧气充分反应 水进入玻璃管到刻度1处 调节内外气压平衡 16、酒精灯 FeCO3FeO+CO2,FeO+COFe+CO2 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净,以防加热时爆炸 以防空气进入,在高温下将生成的铁氧化 C中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 乙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16分)17、质量和化学性质 1.6 5% 18、最外层电子数AB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分子不同长颈漏斗和试管中出现液面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五、探究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19、(1)0.4g(2)20%20、40% 0.56g 7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