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小说阅读主观题反套路分析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63547430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40.0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小说阅读主观题反套路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高考小说阅读主观题反套路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高考小说阅读主观题反套路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高考小说阅读主观题反套路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高考小说阅读主观题反套路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小说阅读主观题反套路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小说阅读主观题反套路分析(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小说阅读主观题反套路解析2022全国甲卷支队政委反套路题型多样,形式新颖。反套路是建立在套路基础之上,没有套路,何来反套路?反套路是给考生答题设置难度,但反套路并不是说让题目超越考生答题能力范围。题目形式不管怎么变,答案内容都不会超出学生的理解范围。简单解释:题目没见过,但是背后的知识点“我”学过。这就是“以生考熟”。答题的基本思路:一是审题,问什么,答什么,找到答题方向;二是找知识点,题目考察哪一个知识点,这些知识点体系要牢固掌握(必备知识);三是认真分析文本,对照知识点来做分析解读(学科素养和关键能力)。反套路题有本质也就是高考由“考知识”向“考能力”转变。【原题再现】【2022全国甲

2、卷支队政委】9.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分析)(6分)考察内容:小说和纪实文学的文体知识【2022新高考卷江上】9.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子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分)考察内容:传统文化历史名人故事小说新编之改写效果【2022全国甲卷支队政委】9.这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因而艺术表现也有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分析)(6分)【具体解析】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白小说和纪实文学这两种文体的特点。第一步:审

3、题。反套路题最重要的是要认识题目,问什么,答什么。题目内容形式也许没有见过,但是背后的知识点绝对是我们所学的,或者答案内容是在我们理解范围内的。由题干可知,首先要明确两个文本的文体是什么。文本一是小说,文本二是纪实文学。然后结合两种文体的特点分析二者艺术表现的差异。第二步:找得分点。也就是见招拆招,找到答题的方向,踩准得分点,规范答题步骤。本题分值为6分,可推断至少有三个得分点,每点2分。三个得分点规范答题模式:艺术表现不同点(1分)+文本简要分析(1分)艺术表现不同点(1分)+文本简要分析(1分)艺术表现不同点(1分)+文本简要分析(1分)由小说的最大特点上虚构,小说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

4、。纪实文学,是指借助个人体验方式(亲历、采访等)或使用历史文献(日记、书信、档案、新闻报道期),以非虚构方式反映现实生活或历史中的真实人物与真实事件的文学作品,其中包括报告文学、历史纪实、回忆录、传记等多种文体。纪实文学也称“报告小说”(报告文学化)或“小说化”的报告文学。基于以上两种文体的基本知识体系,考生可以从以下方面突破,踩准得分点:(1)虚构性与真实性的不同;(2)环境描写的不同;(3)人物描写的不同(4)情节叙事上的不同。第三步:由这一类到这一篇,结合文本具体分析,找不同。这一步最为关键,是考生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的存在。【答案关键词:故事的虚构与真实】从艺术手法来看,文本一是小说,艺

5、术性强。在对老胡的塑造之中运用了动作、语言、神态等描写方式,(如为了让“我”和林大富把他绑起来,他说“老黄,我求你个事成不成?”“我让你干什么你干什么?”“不,有任务!”,这些是语言描写,如”老胡说着抓起一个挎包”,这是动作描写)同时文中借助环境描写进行烘托,借助“我”和“林大富”进行衬托,作者借助这些方式塑造了一位铮铮铁骨的英雄形象;文本二是纪实文学,真实性强。疗伤的过程是真实的记录,没有环境的烘托渲染,真实展现当时的画面。【答案关键词:情节的完整与简约】从叙事内容来看,文本一作为小说,有完事的故事情节内容,有起因、经过、高潮和结果。小说的起因是老胡身体状况变差,发展是老胡让“我”和林大富把

6、他绑到树上,高潮是挤出脓血的过程,结尾是挤出脓血之后老胡说痛,故事情节完整;而文本二作为纪实文学,主要讲述了陈毅必须采用土法疗伤的原因以及疗伤的过程,叙事相对简约。【答案关键词:环境描写的虚构细致与真实】:文本一小说有较为细致的环境描写,这是小说本身所决定的,故事情节总是在一定的环境中展开;文本二是节选部分,内容相对较短,缺少环境的烘托渲染。注意,这并不是说所有的纪实文学没有环境描写,具体到试题内容,文本二为节选,环境描写相对缺少。【答案关键词:人物描写的细节与简略】小说对于人物形象的塑造都是很讲究的,如文本一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来塑造老胡的形象,主要以语言描写为主,同时有动作神态描写;文本二也

7、有人物的语言、动作和神态描写,但是相对简略,没有文本一写得那么生动形象。这里要注意文本二下面的注释,见陈丕显回忆录赣南三年游击战争;材料来自1984年3月23日对胡华的采访。回忆和采访,是真实性的记录,容不得过多的形象和描述,所以对人物的言行还是以真实为主,如果过多地进行想象发挥,那就不是纪实文学了。【答案关键词:语言风格的生动形象与平实简洁】文本一重描写,语言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文本二叙事平实,语言简洁。【组织答案】文体特点:文本一是小说,具有虚构性/艺术性;文本二是纪实文学,具有真实性。情节方面:文本一有完整的故事情书,叙事过程较具体;文本二叙事情节简约。人物塑造方面/手法方面:文本一运用

8、大量的细节描写来塑造老胡的形象;文本二通过回忆录结合采访的形式真实记录陈毅的经历。环境方面:文本一有较为细致的环境描写;文本二缺少环境的烘托渲染。语言方面:文本一重描写,语言生动形象,感染力强;文本二叙事平实,语言简洁。【官方答案】文本一是小说,可以虚构;文本二是纪实作品,强调真实。文本一运用场景描写、细节描写、言行描写等多种表现手法,塑造了老胡这一艺术形象;文本二以采访、回忆录等为基础,记录了陈毅的真实经历。文本一以描写为主,语言生动形象;文本二以叙事为主,语言平实简洁。题目要求分析两个文本艺术表现的不同之处。艺术表现就是表现手法,小说和纪实文学都是“文学”,文学都是讲究艺术表达的。不同的文

9、学样式,决定其不同的艺术表达方式。由小说的最大特点上虚构,小说三要素:环境,人物,情节。考生可以立足于小说的文本特点,以之为参照,与纪实文学进行比较分析,寻找突破口,条分缕析,找不同之处。题目说得很清楚:“两个内容相近的文本文体不同”,文本内容都是写长征路上革命者治腿伤的故事,文本一小说是写支队委员老胡,文本二纪实文学是写陈毅,人物不同,但是内容是相同的。两个文本的虚构与真实从人物上便得以体现。注意命题人对文本二“用情颇深”的两个注释,“回忆”和“采访”的提示,就已经表明了文本二纪实文学的艺术特点。纪实文学对于考生而言是陌生的,但是小说题目背后的知识点(虚构、环境、人物、主题、语言)等则是考生

10、所熟悉的。题目以熟考生,比较分析,迁移推断,最终落实对考生“知识的理解(B)、分析综合(C)、评价(D)与探究(F)的”综合能力考察。大而言之,从高考试题来看,各类文本阅读都得要抓文本的文体特点。这也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素养与关键能力。2022年新高考卷江上8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审题】舟行江上,这是限制条件,不是对全文,而是截取“舟行江上”这一段;子胥的思绪,也就是人物的心理,但是与心理又有不同;思绪是一种内心活动,强调心里想什么,而不只是心情怎么样;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这一点也是提示考生,是在江上的所见所感,下船了不

11、在答题范围之内;逐步生发展开,说明心理活动有一个延伸发展的过程,所以是变化着的,动态的,意味着答案可分条概述。【答题】找到“舟行江上”对应区域,细读原文,依据原文,贴着人物内心走,揣摩人物所思所想;其中,结合注释,理解子胥的身份和使命这一点很重要;分条叙述。原则上来说,这还是一道套路题,与平时常出现的概述人物心理变化一类的题目是一致的。【参考答案】刚上舟,船入江心,江上清新的空气,柔柔的江水,和谐的橹声,霞光辉映,月影江心,让伍子胥的思绪沉浸在美好的江景世界中,内心得以放松,寻得片刻宁静。上舟后,伍子胥对着这滔滔不断的流水,回想故都死难的亲人和王公贵族们的无耻享乐,复仇的心理又“膨胀”起来。舟

12、行中,看着渔夫平坦的举动,想到渔夫对自己有引渡恩惠,如同亲密的朋友,心怀感恩。舟行中,伍子胥又浸在血的仇恨里,但被眼前渔夫摇橹的姿态所感染,体验到了不曾体验的柔情,也就暂时淡了复仇的急迫,与渔夫共受美好时刻。【官方答案】8(6分)子胥登上渔船,清新的空气,和谐的橹声等都使他感到安宁;船到江中央,月涌江流,子胥的思绪随江水奔涌,复仇的情绪渐趋激昂;渔船缓缓前行,子胥观察摇橹渔夫,体会渔夫的世界,感念渔夫的恩惠,享受到不曾体验过的柔情。9.渔夫拒剑是一段广为流传的历史故事,渔夫是一位义士,明知伍子胥身份而冒死救他渡江,拒剑之后,更为了消除伍于胥的疑虑而自尽。本文将渔夫改写为一个普通渔人,这一改写带

13、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谈谈你的理解。(6分)【审题】题目分两层,一是简要介绍渔夫拒剑故事内容,一是指出本文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重点在“改写”“文学效果”。题目形式新颖,反套路。反套路是建立在套路基础之上,没有套路,何来反套路?反套路是给考生答题设置难度,但反套路并不是说让题目超越考生答题能力范围。题目要改写与原故事进行文学效果比较分析,作为小说,还是离不开人物、情节、主题、艺术效果这些内容。这种形式的题目还有,小说的标题更换,效果对比分析;某一情节内容的删去,效果对比分析;小说结尾内容的更改,效果对比分析。推而广之,语言文字运用中的“原句VS改句”表达效果对比分析,都属于这种形式。【答题】

14、首先要对比一下渔夫形象在原故事内容中与在本文内容的不同。最大的不同:一个是义士,一个是普通人。然后想一下,从文学效果来说,是说原故事好,还是说本故事好。从命题人的语言“这一改写带来了怎样的文学效果”,可以推知,当然是说本故事改写,带来了更好的效果。最后想一下如何踩准得分点,也就是从人物、情节、主题、艺术效果这些方面思考。【参考答案】情节方面:改写的故事情节更为简练,渔夫没有刻意救助,没有为了消除伍于胥的疑虑而自尽,自然而来,自然而去,这样全文情节显得更紧凑、内容衔接更自然。人物方面:相对原故事的义士形象,本文将渔夫写为一个普通人,表现出其平坦疏散的心境、乐于助人的品质、淡泊名利的精神,没有刻意

15、拔高,人物形象更为真实可信;同时这一人物形象对伍子胥的思想成长起到了影响作用,有且于塑造主要人物形象。主题方面:渔夫作为普通人,其热情、平坦、真挚、无私让伍子胥体验到柔情,不仅摆渡伍子胥渡江,也摆渡了他的仇恨,让他对自己的复仇使命的了更深的理解,渔夫作为一名普通的“摆渡人”,却有着更深的意蕴,从而深化了小说主题。 语言方面:小说围绕渔夫,写到歌声、水声、橹声,霞光,月色,清淡的云水,摇橹的姿态,抬头远望和低头看江水的平坦,构思和谐、宁静而美好的江上泛舟图景,语言表达富有诗意的柔情之美,这一点是原故事中刚烈的义士形象所不能具备的。【官方答案】把渔夫改为无意施恩的普通人,更显出平凡人“恩惠”的博大

16、;借渔夫来书写一个散淡处世的境界,与伍子胥的世界构成对比;放弃描述惊险的外部冲突,转向探究人物的内心冲突;使故事的传奇色彩有所减弱,而现实寓意则有所增强。评分参考:每答出一点给2分,给满6分为止。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官方答案难度较高,分析这一答案的内容实质,还是从人物、情节、主题这些角度来来思考。官方答案是整体上的思考,具体到阅卷评分,可以再细化为苦干具体答案,放宽要求,意思对即可。【答案关键词:情节集中紧凑】改写的故事情节更为简练,渔夫没有刻意救助,没有为了消除伍于胥的疑虑而自尽,自然而来,自然而去,这样全文情节显得更紧凑、内容衔接更自然。(官方答案中“借渔夫来书写一个散淡处世的境界,与伍子胥的世界构成对比”“放弃描述惊险的外部冲突,转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