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35

上传人:gege****666 文档编号:363547391 上传时间:2023-10-0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45.9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35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35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35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35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35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35》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3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语文主题阅读创新学案(第35期)晨读素材篇文言虚词助记1.虚词【于】【速记口诀】自从由于和对于,在给向到被和比【谐音】自从鱿鱼和对鱼,再给向导杯和笔。【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我们去海南旅游,自从向导带我们买了便宜鱿鱼和对鱼,我们非常开心,回来后我们再给向导送了一个杯子和一支笔。【释义举例】“于”主要用作介词,跟名词代词或短语结合,构成介宾短语,修饰动词形容词,表示多种组合关系。译为“自”“从”“由于”“对于”“在”“给”“向”“到”“被”“比”等。例如: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左忠毅公逸事(自、从)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毁于随。(进学解)(由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

2、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师说)(对、对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在)余将告于莅事者。(捕蛇者说)(给)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向)指通豫南,达于汉阴。(愚公移山)(到)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廉颇蔺相如列传)(被)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劝学)(比)2.虚词【与】【速记口诀】动与给参与结交亲,同跟和连介叹测疑【谐音】冻鱼给单于结交亲,同根荷莲借探测仪【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西汉初年,汉王朝和匈奴打仗,总是打败仗。为了搞好两国关系,减少军事对抗,汉王朝采用了和亲政策,也就是把公主嫁给单于。当时的嫁妆很有意思,两样东西:冰冻带鱼和同根莲藕。吃冰冻带鱼前,要先解冻

3、,这就寓意两国关系的解冻。莲藕同根,表示永结连理的意思。据科学家借助探测仪测得,最古老的莲距今已有5000多年了,估计那时人们结婚不送戒指,送莲子。【释义举例】“与”字动词、连词、介词、语气助词四种词性。1、用作动词,译为译为“给与”“参与”“结交”“亲附”例如:则与一生彘肩(鸿门宴)(给与)骞叔之子与师。(骞叔哭师)(参与)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烛之武退秦师)(结交,亲附)2、用作连词,“同”“和”“跟”。勾践载稻与脂于舟以行。(勾践灭吴)(和,跟,同)3、用作介词,“同”“和”“跟”;“给”“替”;“和比较”;例如: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鸿门宴(和、同、跟)陈涉少时,尝

4、与人佣耕。(陈涉世家)(给,替)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和比较)4、通“欤”,句末语气词,表示感叹、测度、疑问语气。例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感叹语气)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季氏将伐颛臾)(疑问语气)然则废衅钟与?(齐桓晋文之事)(测度语气)3.虚词【焉】【速记口诀】句尾词尾常不译,反诘语气常译呢,代词什么之哪里,兼词相当于是之,疑副怎么和哪里【谐音】锯尾吃尾常不易,反截鱼鳍长翼呢,带刺什么知那里,见刺相当于是之,姨夫怎么和哪里。【奇思妙想】记忆时同学们要这样联想:今天我去姨夫家,姨夫说烧鱼给我吃。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这么大的鱼,吃起来很费

5、劲,吃个尾巴都要用锯子锯,还很难锯下来。鲲的鱼鳍,也就将来鹏鸟的长翼,被称作鱼翅。不吃鱼尾了,反过来截鱼鳍。什么?不知道那里居然带刺,刺有多粗?茶馆看过吗?相当于是之扮演的王掌柜家的茶碗那么粗。我说:“姨夫,怎么吃啊?这哪里是吃鱼翅,简直是啃大树。”【释义举例】“焉”有助词、代词、兼词、副词四种用法。1、用作助词,在句中或句尾,或作形容词、副词词尾,一般不译;用于反诘语气,译为“呢”;例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师说)(句中不译)于是余有叹焉。(游褒禅山记)(句末不译)硿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石钟山记)(词尾不译)万钟于我何加焉!(鱼我所欲也)(呢)2、用作代词,相当于“之

6、”可译为“他”、“它” ;疑问代词,译为“什么”“哪里”等。例如: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它,指蛇。)君何患焉!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郑伯克段于鄢)(什么)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哪里)3、兼词,相当于“于是”“于之”,译为“在其中”“从这里”等;例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论语)(在其中)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桃花源记)(从这里)4、用作疑问副词,译为“怎么”“哪里”;例如:焉用亡郑以陪邻。(烛之武退秦师)(哪里)写作指导篇作文素材 | 材料作文导写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华罗庚:少年时考入上海中华职业学校,中途退学帮父母料理杂货铺,

7、后来经过努力成为著名的数学家。 李想:高三退学选择创业,先后创立泡泡网和汽车之家。 2013年,汽车之家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 比尔盖茨:18岁考入哈佛大学,一年后退学,与好友创办微软公司,成为世界首富。正在读高三的李步明同学搜集到上面三则材料,由此得出“学习无用”的结论,并产生了退学的想法。假如你是李步明的同学,请针对他的观点写一篇文章,有理有据地反驳他的观点,并使他打消退学的念头。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佳作范文】01学以自强,鲜花自来亲爱的李步明同学:你好!和你一样,我也沉迷茫然不知所措,怀疑学习无用,

8、认为条条大路通罗马,而学习不是适合我的那条路。然而不论我们选择哪条路,都必须不断学习,虽然过程痛苦,但请你坚信,学以自强,鲜花自来。冰心曾写道:“人们只看到鲜花绽放时的美丽,却不见他浸满血泪的浇灌。”或许我们只看见华罗根辍学成为数学家,却忽视了他考入上海中职职业学院的不俗的学习能力;或许你只看见了李想退学创业成功,而忽略了他创业泡泡网和汽车之家所必需的领导力和创设力;或许你只见比尔 盖茨退学创办微软,赢得鲜花与财富,却忽视了他能够被哈佛大学录取及其创业途中所经历的血与泪。学习并非无用,正是学习给你,我绽放了机遇。苏格拉底说:“不被审视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你如今萌生了想要退学的念头大概是在审视

9、自我中步入歧途。还记得师说中的教诲吗?“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你并非不适合学习,只是还没找到你的舞台。学习的过程就是审视自我,寻找自我的过程 。霍金在大学时也曾经迷惘过,最终他听从内心的声音与自己钟爱的物理学长久相伴。李健在考入清华大学后仍然坚持他钟情的音乐,如今在音乐界风生水起。从今来看,他们前期的经历似乎无足轻重,然而正是前期的广泛学习,使他们找到了自己的舞台,因此请你也打消消极的念头,重整行装,奔赴战场。身为学生,我深知你所经历的痛苦与煎熬,但是我们也须谨记罗素那句话:“不能忍受无聊的一代人,注定是碌碌无为的一代人。”学海遨游固然辛苦,但每一次屏息,都是积淀的过程,每一次深潜都是知识

10、的淬炼。愿你足够相信,风雨过后现彩虹,吃过的苦总会在生命中其他时刻回赠你。我很喜欢小王子中的一句话,请以此共勉。“若你钟爱着一朵独一无二的,如星星般闪耀的玫瑰花,那么当你抬头仰望繁星时,便会感到心满意足。”愿你我借学习之灯,找到自己的玫瑰花,无愧于今日的苦难。此致敬礼! 某同学 某年某月某日02莫移繁华接空木,且留芳华熠枝头亲爱的李步明同学:展信佳!青崖白鹿间,你我已共三载朝夕。近日惊闻你已生退学之念,同窗之情,同袍之谊,实难相忘。只愿多言一句:“莫移繁华接空木,且留芳华熠枝头。”然此言绝非刻意阻拦之诳语。与之相反,我想与你一同畅想退学后的时光。目光短浅,权作笑言。诚如你所说,华罗庚退学始成数

11、学恒星,李想创业方得上市美国,盖茨弃学终为世界首富。倘我是你,我或许会追随华罗庚,可高中数学我尚且云里雾里,何谈成为专家呢?再轮其他学科,我好像也并无专长,看来此路只可作罢。那么或许我能成为李想和盖茨?可学业洪流都使我难言喘息,又何谈经济的浮沉大海呢?如此说,退学一法并不适合我。你虽与我境况相似,若有其他看法,我自当支持,可千万留心,莫移青春繁花接了无实空木,徒使空木葬花。言及此,想来你心中定是三分疑惑,七分不服。疑惑其三人成功之坦途,不服光明未来渺然浮空木。我与你同样疑惑,起初也同样不服。心意难平下,我便了解了更多信息,方才开悟,如今分享与你,望能为你稍释烦忧。华罗庚自小便露数学天赋,李想正

12、逢发展时机,盖茨更是世代富贵。原来并非学习无用,而是他们选择了更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他们的成功也并非因为退学,而是因为恰到好处地学。真正意义上的退学,更是带给人的是无尽的毁灭。仲永五岁识书具,退而不学,终泯然众人,苏洵半百烧纸稿,进而好学,终名列青史。“思而不学则殆”的教诲未尽,“不如须臾之所学也”的长叹又起。这些书本上的教训与珠玉,你一定与我一般熟悉。而这些箴言,更是来自被你痛斥无用的学习。故不妨放慢步子,是否无用,尚当商榷。眼下最重要的,还是找出适合你的方式,移花接佳木,留青春芳华在枝头熠熠生辉。莫移繁华接空木,且留芳华熠枝头。最后,我仍想对你说,身为时代的新青年,我们自当担起时代大任。绝

13、非徒追空木可以逃避。芳华之灿,更应留于佳木枝头。美芹之献,与君共勉,同窗之谊。莫失莫忘!此致敬礼! 某位同学 某年某月某日开卷有益篇微时评:硕士论文研究“换导师”,意义不止于公众热议她为什么换了导师这并非小说标题,而是一篇硕士学位论文的题目。最近,这篇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2017届毕业生的论文在网络社交平台引发热议。论文中,作者以访谈方式对话、还原、分析了一起某高校研究生“换导师”事件。主要访谈对象为更换导师的同学,这名同学提到,自己被调剂分配至一名导师门下,数次与导师发生矛盾。细读该论文,作者以大量访谈文本,原原本本地呈现了受访同学与导师发生矛盾,以及受访同学更换导师的历程。作为一篇严肃的学术

14、论文,文章并没有停留于戏剧化故事演绎,而在后半部分深刻反思了当前导师制度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评价和建议。作者还提炼梳理了五种导师与学生的关系,分别为师徒关系、雇佣关系、导学关系、指导与被指导、合作伙伴。因此,这篇论文不仅形式和选题令人耳目一新,也符合学术论文的写作规范,具有一定学术创新价值。当然,不具备教育学专业背景的普通读者,很难准确评价这篇论文的学术质量,还是会把它当小说来看。不过,仅仅就选题和访谈内容而言,作者强烈的现实关怀,很难不让人“感同身受”。近年来,无论是见诸媒体报道,还是在不少学生的现实体验中,研究生与导师之间的矛盾确实有扩大化之势,甚至出现个别极端恶性事件。这一现象,无疑值

15、得教育学研究者认真调查,并加以研究分析。观照现实本来就是学术研究的基本职能之一,尤其是教育学作为一门研究教育实践的学科,更应该研究、关注现实中的教育。作者在写作这篇论文时还是一名在校研究生,并没有太多的学术资源和实践经验,选择身边发生的事作为研究对象,相对而言更加得心应手,能够实现论文研究“见微知著”的效果。其实,即便访谈对象都是身边人,而且数量不多,也不意味着作者不需要下功夫、费精力。扎实的学术研究,不在于引用时尚新潮的学术概念,也不在于卖弄有“高级感”的方法。运用经典理论、经典方法,在具体而微的研究范围内竭尽全力,一样可以做出有价值的研究,一样能够指导实践。当年,费孝通以“江村”来“认识中国”,求索“适合中国特点的现代化”,至今具有强烈的指导意义。值得肯定的还有作者的导师以及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成员,他们没有因为这篇论文直接牵涉到学术圈的利益和“面子”、话题有些“敏感”而拒绝通过选题和论文。学术研究就应该秉持这种开放的态度,坚持以专业视角评价研究价值和学术水平,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中教育 > 物理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