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一级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机电实务》案例分析必背 112 问

上传人:黄*** 文档编号:363456343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107.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国一级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机电实务》案例分析必背 112 问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全国一级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机电实务》案例分析必背 112 问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全国一级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机电实务》案例分析必背 112 问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全国一级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机电实务》案例分析必背 112 问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全国一级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机电实务》案例分析必背 112 问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国一级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机电实务》案例分析必背 112 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一级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机电实务》案例分析必背 112 问(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国一级建造师职业资格考试机电实务案例分析必背 112 问起重技术1. 起重机械的基本参数起重机选用的基本参数主要有吊装载荷、额定起重量、最大幅度、最大起升高度等,这些参数是制定吊装技术方案的重要依据。2. 流动式起重机的选用步骤(1) 确定站车位置(幅度);(2) 根据被吊装设备或构件的就位高度、设备尺寸、吊索高度、站车位置(幅度),由起重机的起重特性曲线,确定其臂长;(3) 确定额定起重量;(4) 如果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大于计算载荷,则起重机选择合格,否则重新选择;(5) 计算安全距离。3. 流动式起重机的基础处理(1) 流动式起重机必须在水平坚硬地面上进行吊装作业。吊车的工作位置(包括吊

2、装站位置和行走路线)的地基应进行处理。(2) 根据其地质情况或测定的地面耐压力为依据,采用合适的方法(一般施工场地的土质地面可采用开挖回填夯实的方法)进行处理。(3) 处理后的地面应做耐压力测试,地面耐压力应满足吊车对地基的要求,在复杂地基上吊装重型设备,应请专业人员对基础进行专门设计。(4) 吊装前必须进行基础验收,并作好记录。4. 平衡梁的作用保持被吊设备的平衡,避免吊索损坏设备;缩短吊索高度,减小动滑轮的起吊高度;减少设备起吊时所承受的水平压力,避免损坏设备;多机抬吊时,合理分配或平衡各吊点的荷载。简记:保平 减压 短吊索 分配载荷5. 利用构筑物吊装利用构筑物吊装法作业时应做到: 1)

3、编制专门吊装方案,应对承载的结构在受力条件下的强度和稳定性进行校核。2) 选择的受力点和方案应征得设计人员的同意。3) 对于通过锚固点或直接捆绑的承载部位,还应对局部采取补强措施;如采用大块钢板、枕木等进行局部补强,采用角钢或木方对梁或柱角进行保护。4) 施工时,应设专人对受力点的结构进行监视。6. 吊装方案的主要内容1. 吊装参数表主要包括设备规格尺寸、金属总重量、吊装总重量、重心标高、吊点方位及标高等。2. 工艺图(1) 吊装平、立面布置图。(2) 地锚施工图。(3) 吊装作业区域地基处理措施。7. 起重吊装作业失稳的原因及预防措施(一)起重机械失稳1. 主要原因超载、支腿不稳定、机械故障

4、、起重臂杆仰角超限等。2. 预防措施严禁超载;打好支腿并用道木和钢板垫实和加固,确保支腿稳定;严格机械检查;起重臂杆仰角最大不超过 78,最小不低于 45。(二)吊装系统的失稳1主要原因:多机吊装的不同步;不同起重能力的多机吊装荷载分配不均;多动作、多岗位指挥协调失误,桅杆系统缆风绳、地锚失稳。(三)吊装设备或构件的失稳1. 主要原因:由于设计与吊装时受力不一致、设备或构件的刚度偏小。2. 预防措施:对于细长、大面积设备或构件采用多吊点吊装;薄壁设备进行加固加强;对型钢结构、网架结构的薄弱部位或杆件进行加固或加大截面,提高刚度。焊接技术8. 焊接工艺评定要求(1) 施工单位自行组织完成焊接工艺

5、评定工作,任何施焊单位不允许将焊接工艺评定的关键工作委托另一个单位来完成。试件和试样的加工、无损检测和理化性能试验等可委托分包。(2) 焊评试件应由本单位技能熟练的焊工,使用本单位的焊接设备施焊。 第 9 页 共 23 页 (3) 焊评试件检验项目至少应包括:外观检查、无损检测、力学性能试验和弯曲性能试验。(4) 焊接工艺评定过程中应做好记录,焊评完成后应提出焊接工艺评定报告,并经企业焊接技术负责人审核批准。9. 防止产生延迟裂纹的措施1)采取焊条烘干,正确选择焊接工艺参数;采取焊前预热、焊后热处理措施,减少应力、改善接头组织性能;尽量严格执行焊后后热(消氢处理)的工艺;必要时打磨焊缝余高,减

6、少应力集中。10. 降低焊接应力的设计措施(1) 减少焊接量(2) 改变焊缝分布(避免焊缝过于集中)(3) 优化接头形式11. 降低焊接应力的工艺措施(1) 采用较小的焊接线能量(2) 合理安排装配焊接顺序(3) 层间进行锤击(4) 预热拉伸补偿焊缝收缩(5) 焊接高强钢时,选用塑性较好的焊条(6) 预热(7) 消氢处理(8) 焊后热处理(9) 利用振动法来消除焊接残余应力12. 焊接变形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哪几个方面?焊接变形的危害主要表现在:降低装配质量、影响外观质量、降低承载力、增加矫正工序、提高制造成本五个方面。机械设备安装技术13. 机械设备安装的一般程序施工准备设备开箱检查基础测量放线

7、基础检查验收垫铁设置设备吊装就位设备安装调整设备固定与灌浆设备零部件清洗与装配润滑与设备加油设备试运转工程验收。14. 设备基础混凝土强度的验收要求(1) 基础施工单位应提供设备基础质量合格证明文件,主要检查验收其混凝土配合比、混凝土养护及混凝土强度是否符合设计要求。(2) 重要的设备基础应做预压强度试验,预压合格并有预压沉降详细记录。如大型锻压设备、汽轮发电机组、大型油罐。15. 预埋地脚螺栓的验收(1) 直埋地脚螺栓中心距、标高及露出基础长度符合设计或规范要求,中心距应在其根部和顶部沿纵、横两个方向测量,标高应在其顶部测量。(2) 直埋地脚螺栓的螺母和垫圈配套,螺纹和螺母保护完好。16.

8、设备基础常见质量通病(1)基础上平面标高超差。 (2)预埋地脚螺栓的位置、标高超差。(3)预留地脚螺栓孔深度超差。17. 垫铁的设置要求(二建教材知识点)(1) 每个地脚螺栓旁边至少应有一组垫铁,并设置在靠近地脚螺栓和底座主要受力部位下方。(2) 相邻两组垫铁间的距离,宜为 5001000mm。(3) 设备底座有接缝处的两侧,各设置一组垫铁。(4) 每组垫铁的块数不宜超过 5 块,放置平垫铁时,厚的放在下面,薄的宜放在中间,垫铁的厚度不宜小于 2mm。(5) 设备调平后,垫铁端面应露出设备底面外缘,平垫铁宜露出 1030mm,斜垫铁宜露出 1050mm 。垫铁组伸入设备底座底面的长度应超过设备

9、地脚螺栓的中心。(6) 除铸铁垫铁外,设备调整完毕后各垫铁相互间用定位焊焊牢。18. 胀锚地脚螺栓安装的要求:(1) 胀锚地脚螺栓中心到基础边缘的距离不小于 7 倍的胀锚地脚螺栓直径。(2) 安装胀锚地脚螺栓的基础强度不得小于 10MPa。(3) 钻孔处不得有裂缝,钻孔时应防止钻头与基础中的钢筋、埋管等相碰。(4) 钻孔直径和深度应与胀锚地脚螺栓相匹配19. 影响设备安装精度的因素(分析动设备振动、噪声、发热的原因)影响因素影响内容设备基础强度、沉降、抗振性能(强度不够、沉降不均匀、抗振性能不足)垫铁埋设承载面积、接触情况(有效面积不够、接触不好)设备灌浆强度、密实度(强度不够、不密实)地脚螺

10、栓紧固力、垂直度(紧固力不够、不垂直)测量误差仪器精度、基准精度、测量人员操作误差设备制造加工精度、装配精度环境因素基础温度变形、设备温度变形和恶劣环境场所电气工程安装技术20. 配电装置送电运行验收(1) 由供电部门检查合格后将电源送进室内,经过验电、校相无误。(2) 先合高压进线开关,检查高压电压是否正常;再合变压器柜开关,检查变压器是否有电;再合低压柜进线开关,查看低压电压是否正常;再分别合其他柜的开关。(3) 空载运行 24h,无异常现象,办理验收手续,交建设单位使用。同时提交施工图纸、施工记录、产品合格证说明书、试验报告单等技术资料。21. 变压器二次搬运需注意哪些事项?(1) 变压

11、器二次搬运可采用滚杠滚动及卷扬机拖运的运输方式。(2) 变压器吊装时,钢丝绳必须挂在油箱的吊钩上,变压器顶盖上部的吊环仅作吊芯检查用,严禁用此吊环吊装整台变压器。(3) 变压器搬运时,将高低压绝缘瓷瓶罩住进行保护,使其不受损伤。(4) 利用机械牵引时,牵引的着力点应在变压器重心以下,运输倾斜角不得超过 15。22. 变压器的交接试验的内容(1) 绝缘油试验或𝑆6气体试验(2)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直流电阻(3) 测量绕组连同套管的绝缘电阻、吸收比(4) 测量铁心及夹件的绝缘电阻(5) 绕组连同套管的交流耐压试验(6) 额定电压下的冲击合闸试验(7) 检查所有分接的电压比(8) 检

12、查变压器的三相接线组别(9) 检查相位23. 变压器送电试运行(1) 变压器第一次投入时,可全压冲击合闸,冲击合闸宜由高压侧投入。(2) 变压器应进行 5 次空载全压冲击合闸,应无异常情况;第一次受电后,持续时间不应少于 10min。(3) 变压器试运行要注意冲击电流、空载电流、一、二次电压、温度,并做好试运行记录。(4) 变压器空载运行 24h,无异常情况,方可投入负荷运行。24. 导线连接要求(1) 每根导线在每一个档距内只准有一个接头,但在跨越公路、河流、铁路、重要建筑物、电力线和通信线等处,导线和避雷线均不得有接头。(2) 不同材料、不同截面或不同捻回方向的导线连接,只能在杆上跳线内连

13、接。(3) 接头处的机械强度不低于导线自身强度的 90%。电阻不超过同长度导线电阻的 1.2 倍。(4) 架空线的压接方法,可分为钳压连接、液压连接和爆压连接。25. 线路试验的内容(1) 测量绝缘子和线路的绝缘电阻(2) 测量 35kV 以上线路的工频参数(3) 检查线路各相两侧的相位应一致(4) 冲击合闸试验在额定电压下对空载线路的冲击合闸试验,应进行 3 次。(5) 测量杆塔的接地电阻值(6) 导线接头测试(电压降法、温度法)26. 电缆敷设前的检查(1) 敷设前应按设计和实际路径计算每根电缆的长度,合理安排每盘电缆,减少电缆接头。(2) 电缆封端应严密,并根据要求做绝缘试验。6kV 以

14、上的电缆,应做交流耐压和直流泄漏试验;1kV以下的电缆用兆欧表测试绝缘电阻,并做好记录。管道工程施工技术27. 工业管道安装的施工程序28. 项目部应如何对进场的阀门进行检验?(1) 阀门外观检查。阀门应完好,开启机构应灵活,阀门应无歪斜、变形、卡涩现象,标牌应齐全。(2) 阀门应进行壳体压力试验和密封试验。1) 试验应以洁净水为介质,不锈钢阀门试验时,水中的氯离子含量不得超过 25ppm。2) 阀门的壳体试验压力为阀门在 20时最大允许工作压力的 1.5 倍,密封试验为阀门在 20时最大允许工作压力的 1.1 倍,试验持续时间不得少于 5min,无特殊规定时,试验温度为 540,低于 5时,

15、 应采取升温措施。(3) 安全阀的校验应进行整定压力调整和密封试验,委托有资质的检验机构完成。29. 管道保护套管安装的要求(1) 管道焊缝不应设置在套管内;(2) 穿越墙体的套管长度不得小于墙体厚度;(3) 穿越楼板的套管应高出楼面 30-50mm;(4) 穿越屋面的套管应设置防水肩和防水帽;(5) 管道与套管之间应填塞对管道无害的不燃材料;(6) 一般刚性套管管壁厚度不得小于 1.6mm。30. 阀门安装(1) 阀门安装前,应按设计文件核对其型号,并应按介质流向确定其安装方向;检查阀门填料,其压盖螺栓应留有调节裕量。(2) 当阀门与金属管道以法兰或螺纹方式连接时,阀门应在关闭状态下安装;以焊接方式连接时, 阀门应在开启状态下安装。(3) 安全阀应垂直安装。31. 管道系统试验前应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建造师考试 > 机电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