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吉安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附参考答案

上传人:送你****花 文档编号:363455062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PDF 页数:9 大小:32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西省吉安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附参考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江西省吉安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附参考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江西省吉安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附参考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江西省吉安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附参考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江西省吉安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附参考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江西省吉安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附参考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江西省吉安市九年级上学期语文第一次月考试卷 附参考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九年级上学期语文月考试卷一、语言文字运用(一、语言文字运用(1010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上世纪 70 年代初,我还是崇明岛上的一个插队知青,在艰困孤独的环境中,读书和写作成为我生活的动力。我把自己的习作寄给了文汇报,但没有信心。文汇报的副刊,是明星荟萃之地,会容纳我这样默默无闻的投稿吗?出乎意料的是,我的一篇短文,竟然很快就发表了。发表之前我并没有收到通知,以为稿件已,或许被扔进哪个废纸(lu)。1文中加点字“崇”的读音正确的是()AcnBchnCsuDshu2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汉字,正确的是()A娄B蒌C篓D镂3在文中横线处填入词语,恰当的是()A石沉大

2、海B杳无音讯C无影无踪D不翼而飞4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正确的一项是()A 文汇报的副刊,是明星荟萃之地,会接受我这样默默无闻的投稿吗?B 文汇报的副刊,是明星荟萃之地,会容纳我这样默默无闻的投稿者吗?C 文汇报是明星荟萃之地的副刊,会容纳我这样默默无闻的投稿吗?D 文汇报的投稿,是明星荟萃之地的副刊,会容纳我这样默默无闻的吗?5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眼见颜色,耳闻声音,是感受;见颜色而知其美,闻声音而知其和,也是感受。所谓“感受”是被动的,是容许自然界事物感动我的感官和心灵。反应不同,都由于感受力有强有弱。人生乐趣一半得之于活动,也还有一半得之于感受。比方路边有一棵

3、苍松,你只觉得可以砍来造船;我觉得可以让人纳凉;旁人也许说它很宜于入画,或者说它是高风亮节的象征。同一美颜,同一和声,而各个人所见到的美与和的程度又随天资境遇而不同。ABCD6甲同学是某明星的粉丝,但在此明星被曝出违法行为后,甲同学很是伤心,认为此明星不可能做这样的事。你作为甲同学的朋友,下列用于安慰甲同学的话语中,最得体的是()A以前叫你不要追星你不听,就知道有些明星很作、很假。B明星又不是你亲人,为明星伤心不值得。C不要伤心了,我们要承认这个事实,并且从中吸取教训,好吗?D我们要着眼当下,不要沉迷追星,努力学习,好吗?二、古代诗文阅读(二、古代诗文阅读(2020 分)分)阅读下面这首诗歌,

4、完成各 题。恩门致书远及山居因献之杜荀鹤注时难转觉保身难,难向师门欲继颜。若把白衣轻易脱,却成青桂偶然攀。身居剑戟争雄地,道在乾坤未丧间。必许酬恩酬未晚,且须容到九华山。【注】杜荀鹤:晚唐诗人,46 岁中进士第,但未被授官而离京,回到九华山。7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恩门”即“师门”,这首诗是诗人收到师门致书后写的回献诗。B首联交代诗人难以继续跟从恩师学习的原因,表达对恩师的愧疚。C“白衣”和“青桂”形成对比,突出表现诗人科举成功后的喜悦。D诗人在尾联中表达知恩图报之意,并向恩师发出到九华山的邀请。8请从“难”字入手,结合全诗,分析颈联表达的情感态度。阅读下面这篇文言语

5、段,完成各 题。凡人不能教子女者,亦非欲陷其罪恶;但重于呵怒,伤其颜色,不忍楚挞惨其肌肤耳。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又宜思勤督训者,可愿苛虐于骨肉乎?诚不得已也!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掩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狎则怠慢生焉。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此不狎之道也;抑搔痒痛,悬衾箧枕,此不简之教也。或问曰:“陈亢喜闻君子之远其

6、子,何谓也?”对曰:“有是也。盖君子之不亲教其子也。诗有讽刺之辞,礼有嫌疑之诫,书有悖乱之事,春秋有邪僻之讥,易有备物之象。皆非父子之可通言,故不亲授耳。”(选自颜之推颜氏家训)【注】衅:用血涂抹。狎:亲昵而不庄重。君子:这里指孔子。9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冀()箧()是()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当以疾病为谕,安得不用汤药针艾救之哉?由命士以上,父子异宫,此不狎之道也。11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试结合文章内容进行说明。12默写。(1)春望中表达杜甫在战火中牵挂亲人的句子是:,。(2)习近平总书记在演讲中引用毛泽东的两句诗“雄关漫道真如铁”“人间正道是沧桑”来形容中华民族的

7、昨天和今天,用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来形容祖国的明天。(3)李贺在雁门太守行中,借用典故,抒发九死不悔的报国之志的诗句是:,。三、现代文阅读(三、现代文阅读(3030 分)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各 题。阳关雪余秋雨我曾有缘,在黄昏的江船上仰望过白帝城,顶着浓冽的秋霜登临过黄鹤楼,还在一个冬夜摸到了寒山寺。我的周围,人头济济,差不多绝大多数人的心头,都回荡着那几首不必引述的诗。人们来寻景,更来寻诗。有时候,这种焦渴,简直就像对失落的故乡的寻找,对离散的亲人的查访。文人的魔力,竟能把偌大一个世界的生僻角落,变成人人心中的故乡。他们褪色的青衫里,究竟藏着什么法术呢?今天,我冲着王维的那首渭城曲

8、,去寻阳关了。出发前曾在下榻的县城向老者打听,回答是:“路又远,也没什么好看的,倒是有一些文人辛辛苦苦找去。”老者抬头看天,又说:“这雪一时下不停,别去受这个苦了。”我向他鞠了一躬,转身钻进雪里。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皱褶也找不到。在别地赶路,总要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儿也没有被吞食,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

9、,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天竟晴了,风也停了,阳光很好。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地。上的凹凸已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那全是远年的坟堆,那么多,排列得又那么密,只可能有一种理解:这里是古战场。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艾略特的荒原。这里正是中华历史的荒原: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闺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我相信,死者临亡时都是面向朔北敌阵的;我相信,他们又很想在最后一刻回过头来,给熟悉的土地投注一个目光。于是,他们扭曲

10、地倒下了,化作沙堆一座。这繁星般的沙堆,不知有没有换来史官们的半行墨迹?史官们把卷帙一片片翻过,于是,这块土地也有了一层层的沉埋。堆积如山的二十五史,写在这个荒原上的篇页还算是比较光彩的,因为这儿毕竟是历代王国的边远地带,长久担负着保卫华夏疆域的使命。所以,这些沙堆还站立得较为自在,这些篇页也还能哗哗作响。就像干寒单调的土地一样,出现在西北边陲的历史命题也比较单纯。在中原内地就不同了,山重水复、花草掩荫,岁月的迷宫会让最清醒的头脑胀得发昏,晨钟暮鼓的音响总是那样的诡秘和乖戾。那儿,没有这么大大咧咧铺张开的沙堆,一切都在重重美景中发闷,无数不知为何而死的怨魂,只能悲愤懊丧地深潜地底。不像这儿,能

11、够袒露出一帙风干的青史,让我用 20 世纪的脚步去匆匆抚摩。远处已有树影。急步赶去,树下有水流,沙地也有了高低坡斜。登上一个坡,猛一抬头,看见不远的山峰上有荒落的土墩一座,我凭直觉确信,这便是阳关了。转几个弯,再直上一道沙坡,爬到土墩底下,四处寻找,近旁正有一碑,上刻“阳关古址”四字。这是一个俯瞰四野的制高点。西北风浩荡万里,直扑面来,踉跄几步,方才站住。脚是站住了,却分明听到自己牙齿打战的声音。这儿的雪没有化,当然不会化。所谓古址,已经没有什么故迹,只有近处的烽火台还在,就是刚才看到的土墩。土墩已坍了大半,可以看见一层层泥沙,一层层苇草,苇草飘扬出来,在千年之后的寒风中抖动。眼下是西北的群山

12、,都积着雪,层层叠叠,直伸天际。王维实在是温厚到了极点。对于这么一个阳关,他的笔底仍然不露凌厉惊骇之色,而只是缠绵淡雅地写道:“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杯酒,友人一定是毫不推却,一饮而尽的。这便是唐人风范。他们多半不会洒泪悲叹,执袂劝阻。他们的目光放得很远,他们的人生道路铺展得很广。告别是经常的,步履是放达的。这种风范,在李白、高适、岑参那里,焕发得越加豪迈。在南北各地的古代造像中,唐人造像一看便可识认,形体那么健美,目光那么平静,神采那么自信。而唐代,却没有把它的属于艺术家的自信延续久远。王维诗画皆称一绝。但是,长安的宫殿,只为艺术家们开了一个狭小的边门,允许他们以卑怯侍从的身份

13、躬身而入,去制造一点娱乐。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这儿应该有几声胡笳和羌笛的,音色极美,与自然浑和,夺人心魄。可惜它们后来都成了兵士们心头的哀音。既然一个民族都不忍听闻,它们也就消失在朔风之中。回去罢,时间已经不早。怕还要下雪。(选自文化苦旅,有删改)13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开头的三段内容,为后面的论述埋下伏笔,留给读者思考和耐人寻味的话题,让全文显得厚重大气,不同凡响。B本文题名“阳关雪”,实际上没有写到雪,雪只是作为一种时令的象征,画面的点缀,情调的暗示,主体是阳关,王维的阳关。C第二段提到“文人的魔力”,其具体表现之一就是让人有一种像寻找失落故乡的焦渴。D作

14、者驻足阳关,用少量的笔墨写了阳关的坟堆,给阳关涂抹上一层厚重的苍凉悲壮色彩。14本文是散文“形散神聚”的典型代表,那么本文的“神”是什么?并简要分析其作用。15你是如何理解文章中划线句“阳关的风雪,竟越见凄迷”这句话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16文章运用“写景”与“写史”的手法,语言平实而富有文采,请分析其作用。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 题。美的文字孙 茂宗白华老先生的美学散步和张守仁先生编选的世界美文观止,两本书都与“美”息息相关。美学散步是宗白华先生最重要的美学论集,它出版之时恰恰是上世纪 80 年代“美学热”渐渐兴起的时候,与当时其他美学家体系严密的专著相比,这本集子真的如作者所说,只是散步

15、的路上随意捡拾起的一枚燕石。但 20 多年过去,这枚小小燕石的兴味却没有消弭,再观这本小书,可以让我们对今天的文艺研究获得另一种视角。在这本薄薄的小书中,宗白华凭着深厚的中国古典文化和西方文化的良好素养,以比较的眼光,对中国古典美学思想的几个重要范畴加以阐释,渗透着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审美取向,因此在他的思考中,很多被认为只能进故纸堆的美学范畴,显现出了新的阐释可能和适应度。虽然与同时代的很多美学大家相比,宗白华的美学思想不够“新”,不够“完整”,但他却告诉我们“怎样”才美,美对于生命是多么重要,并把我们引入一种能感受到美的阅读当中,感受到作者的人格与情操。而很多关于“美”的著作在谆谆教导我们“什

16、么是美”时,反而让我们失去了对美的感受。“美”在他们笔下支离破碎,面孔冰冷坚硬。宗白华的美学论文往往“带着情感感受的直观把握”,“带着那种对宇宙、人生、生命的自我觉醒似的探索追求”,“对生命活力的倾慕赞美”。说起“美文观止”,不免让人联想到“古文观止”。古文观止是清人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1694 年)选定的古代散文选本。该书所选的古文,均以散文为主,兼收韵文、骈文。先秦选得最多的是左传,汉代选得最多的是史记,唐宋时代选得最多的是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的文章。照文体来看,该书选韵文十三篇,如楚辞卜居,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杜牧阿房宫赋等,这些作品都是“极声貌而穷文”,工于描绘,描绘中虽用韵语,但与诗不同,往往韵散结合,来加强声情之美。散文则记人或记事,有议论有寓言等等。古文观止收自东周至明代的文章 222 篇,全书 12 卷,以收散文为主,兼取骈文。题名“观止”是指该书所选的都是名篇佳作,是人们所能读到的尽善尽美的至文了。我想,张守仁先生编选世界美文观止时,之所以取书名为“美文观止”,大概也就是这个意思了。编入世界美文观止的精品,主要是中外文学家的名作,但也有艺术家的华章,如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