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过关练习4

上传人:ya****8 文档编号:363454755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953.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过关练习4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过关练习4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过关练习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课时过关练习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课时过关练习课时过关练习 4水体运动规律水体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2016全国卷)下图所示山地为甲、乙两条河流的分水岭,由透水和不透水岩层相间构成。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该山地被破坏的森林植被得以恢复,随之河流径流量发生了变化,河流径流的年内波动也减缓了。据此完成 13 题。1森林植被遭破坏后,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是由于()A降水更多转化为地下水 B降水更多转化为坡面径流 C降水变率增大 D河道淤积 解析:森林植被具有涵养水源的作用,森林植被遭破坏后,一方面降水较多的季节下渗减少,从而使更多降水转化为坡面径流,使河流汛期径流量增加;另一方面汛期地下水减少使其在枯水期补给河流的水量也减少

2、,进而导致枯水期水位下降,所以河流径流量的年内波动强烈,A 项错误,B 项正确;降水变率主要取决于该地的气候,小范围森林植被遭破坏,对降水影响较小,C 项错误;河道淤积是森林植被遭破坏后,降水冲刷地面,河水含沙量增加的结果,而不是河流径流量年内波动强烈的原因,D 项错误。答案:B 2森林植被恢复后,该山地的()降水量增加坡面径流增加蒸发(腾)量增加地下径流增加 A B C D 解析:森林植被恢复后,植被覆盖率增加,植物蒸腾作用会明显加强,但是山地绿化只是小范围的植被变化,对降水影响较小,说法错误,说法正确;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地表径流减少,地下径流增加,说法错误,说法正确。故选 C 项。答案:

3、C 3如果降水最终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那么森林植被恢复后,甲、乙两条河流径流量发生的变化是()A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增加 B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增加 C甲增加,乙减少,总量减少 D甲减少,乙增加,总量减少 解析:森林植被恢复后,下渗增加,透水岩层中含水量增加,则甲、乙两河径流总量会减少,A、B 项错误;从图中岩层倾斜状况可知,同一岩层的海拔在甲河流一侧高于乙河流一侧,因此降水时甲河流一侧山体的降水转化形成的地下水就会成为乙河流的补给水源,导致甲河流径流量减少,乙河流径流量增加,C 项错误,D 项正确。答案:D 国家地理频道“探寻欧洲河流”摄制组到欧洲采访,历时一年,绘制出欧洲四条河流年相对流量

4、变化示意图。读图回答 45 题。2 4图中河流流量变化受气温影响明显的是()ABCD 解析:由图可知,河流夏季径流量大,河流春季径流量大,说明河流可能受冰川融水补给,河流可能受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故河流的流量变化受气温影响明显。答案:B 5四条河流依次位于()A欧洲北部、欧洲东部、欧洲南部、欧洲西部 B欧洲西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北部、欧洲南部、欧洲东部 C欧洲东部、欧洲北部、欧洲西部、阿尔卑斯山区 D欧洲南部、阿尔卑斯山区、欧洲东部、欧洲西部 解析:读图可知,河流夏季径流量较小,最可能位于欧洲南部的地中海气候区;河流冰川融水补给量大,最可能位于阿尔卑斯山区;河流有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最可能位于

5、冬季气温低的欧洲东部;河流径流季节变化小,最可能位于欧洲西部。答案:D 2015 年某日,我国一考察船在南印度洋考察时发现有众多漂浮物(位于下左图中甲地),航行中于北京时间 9:00 在船的左侧拍摄到海平面上太阳景观(下右图)。读图回答 68 题。6漂浮物可能的漂移方向及其原因是()A东北方向受西风及地转偏向力影响 B东南方向受西风及地转偏向力影响 C西北方向受东南信风影响 D西南方向受台风及洋流影响 解析:甲地地处南半球西风漂流北部,南半球中低纬度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甲地洋流将使漂浮物向东北方向漂移,主要原因是受西风及地转偏向力影响。答案:A 7该考察船航行方向为()A由东北向西南 B由东

6、南向西北 C由西南向东北 D由西北向东南 解析:北京时间 9:00 时,位于 90E 附近的甲地地方时为 7:00,说明海平面上日出较晚,为当地的冬半年,即北半球的夏半年,该时期太阳升起方向为东北,太阳在船的左侧,说明考察船航行方向为由西北向东南。答案:D 8下列关于地理事物变化趋势的判断,错误的是()3 解析:由赤道到南纬 40经过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南纬 30附近气压要比赤道地区高,故 A 项错误;赤道多雨带年降水量比副热带少雨带多;30S 一线印度洋西侧受暖流影响、东侧受寒流影响,海水表层温度西侧比东侧高;海水表层盐度因近海受径流影响而较低,大洋中部则偏高。答案:A 读印度洋某

7、海域及马六甲海峡示意图,完成 911 题。9图示时段最可能是()A35 月 B68 月 C911 月 D11 月次年 2 月 解析:北印度洋海域盛行季风洋流,59 月,盛行西南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10 月次年 4 月,盛行东北季风,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选 D。答案:D 10 马六甲海峡海水的流速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大致是冬季快于夏季,其原因是()A冬季北赤道暖流与季风洋流流向叠加 B冬季赤道逆流与季风洋流流向叠加 C冬季北赤道暖流与南赤道暖流流向叠加 D冬季赤道逆流与南赤道暖流流向叠加 解析:马六甲海峡内,冬季北赤道暖流与冬季风吹拂下形成的季风洋流流向叠加,海水流速较快;夏季两者流向

8、相反,流速较慢。而赤道逆流自西向东流,与冬季季风洋流的流向相反;南赤道暖流对赤道以北地区影响很小。选 A。答案:A 117 月,图中 R 处的天然橡胶运往我国上海,货轮在马六甲海峡中()A逆风逆水 B顺风顺水 C无风顺水 D无风逆水 解析:7 月,北印度洋海区的季风洋流呈顺时针方向流动,海水整体上由西向东流,使马六甲海峡海水整体上由西北向东南流动。但马六甲海峡地处赤道附近,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风力微弱。选 C。答案:C 4 二、综合题 1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湄公河干流全长 4 908 千米,是亚洲最重要的跨国水系,发源于中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流经中国云南省、老挝、缅甸

9、、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于越南胡志明市以南省份流入南海,在入海口处形成美丽的湄公河三角洲。下图中的右图示意湄公河某河段,该河段岛屿星布,景色迷人。(1)图中河段岛屿数量季节变化大,数量最少的月份是几月?试分析原因。(2)近年来,孔恩瀑布水量不断减少,最可能的原因是什么?(3)试从水循环的角度说明湄公河三角洲的形成原因。解析:第(1)问,该河段岛屿是河流水位较低时,沙洲露出水面形成的,所以岛屿数量最少的时候即为河流水位最高的时候。根据当地气候特征分析降水量最大的月份即可。第(2)问,孔恩瀑布水量“近年来”不断减少,证明水量减少的原因主要是人为原因。沿河平原是中南半岛重要的农业区,农业生产规模扩大,

10、大量引水灌溉导致河流(瀑布)水量不断减少。第(3)问,主要从地表径流搬运、侵蚀和沉积方面分析。答案:(1)7 月。中南半岛为热带季风气候,7 月降水最多,河流流量最大,水位最高,岛屿最少。(2)沿河平原是中南半岛重要的农业区,农业生产规模扩大,大量引水灌溉导致河流水量减少,故瀑布的水量也不断减少。(3)水循环可以通过径流等环节完成物质的转移和能量的交换,并塑造地表形态。湄公河属于地表径流,它流经北部高原和山区时,将侵蚀下来的大量泥沙搬运至河口地区堆积,形成湄公河三角洲。13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探究课题:探究非洲西海岸洋流形成及对环境的影响。材料准备:非洲西海岸沿 19S 的表层海水温度观测

11、值表 距海岸距离(km)0 52 104 208 312 416 520 626 728 水温()14.7 16.4 17.4 18.4 19.1 19.7 20.3 20.8 21.2 探究过程:(1)结合上表,描述非洲西海岸沿 19S 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2)该地区位于_气压带与_气压带之间,盛行风为_。受此风的影响,海水会发生运动,在图甲中画出该海域海水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方向。探究结论:(3)根据前面的探究,判断该洋流的性质为_,试在图乙中 M 处画出该洋流的水平流动方向。拓展运用:(4)分析该洋流对沿岸气候及海洋生物资源的分布有何影响。解析:本题考查洋流的形成、分布和影响,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5 知识、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第(1)问,结合表格中数据即可回答。第(2)问,根据图中纬度即可判断该地区位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的信风带。受信风吹拂,表层海水离开海岸,引起近岸的下层海水上升,形成上升流。第(3)问,由深层海水温度低,可以判断图中洋流为寒流。第(4)问,注意“气候及海洋生物资源”两大限制条件即可。答案:(1)距海岸越远,表层海水的温度越高。(2)赤道低副热带高东南风海水运动方向如图甲。(3)寒流洋流方向如图乙。(4)寒流降温减湿,使热带沙漠气候向低纬延伸;上升流使鱼类饵料丰富,吸引鱼类聚集,形成大渔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