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四章 第四节 第2课时 浓硫酸的特性

上传人:ya****8 文档编号:363454493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789.3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四章 第四节 第2课时 浓硫酸的特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四章 第四节 第2课时 浓硫酸的特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四章 第四节 第2课时 浓硫酸的特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化学人教版必修1练习:第四章 第四节 第2课时 浓硫酸的特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第 2 课时课时浓硫酸的特性浓硫酸的特性 课后篇课后篇巩固提升 基础巩固 1.浓硫酸放置在空气中质量增加,是因为浓硫酸具有()A.强氧化性 B.吸水性 C.脱水性 D.酸性 解析因为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所以放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加。答案 B 2.下列事实与浓硫酸表现出的性质(括号中)的对应关系正确的是()A.在空气中敞口久置的浓硫酸,溶液质量增大(难挥发性)B.在加热条件下铜与浓硫酸反应(强氧化性、酸性)C.蔗糖与浓硫酸反应中有海绵状的炭生成(吸水性)D.浓硫酸可用来干燥某些气体(脱水性)答案 B 3.硫酸厂有一辆已存放过浓硫酸的铁槽车。某工人边吸烟边用水冲洗,结果发生了爆炸事故,下列引起爆炸的

2、原因中正确的是()A.浓硫酸遇明火爆炸 B.浓硫酸遇水发热爆炸 C.铁与水反应产生的氢气接触空气遇明火爆炸 D.稀释后的硫酸与铁反应产生的氢气接触空气遇明火爆炸 解析浓硫酸加水后变成稀硫酸,与金属铁反应产生氢气,吸烟时点燃氢气造成爆炸。答案 D 4.下列关于浓硫酸的叙述正确的是()A.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因而能使蔗糖炭化 B.浓硫酸在常温下可迅速与铜片反应放出二氧化硫气体 C.浓硫酸是一种干燥剂,能够干燥氨、氢气等气体 D.浓硫酸在常温下能够使铁、铝等金属钝化 解析选项 A,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B 中,应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C 中,氨是碱性气体,不能用浓硫酸干燥。答案 D 5.用如图所示实验装置

3、(夹持仪器已略去)探究铜丝与过量浓硫酸的反应。下列实验不合理的是()A.上下移动中铜丝可控制 SO2的生成量 B.中选用品红溶液验证 SO2的生成 C.中选用 NaOH 溶液吸收多余的 SO2 D.为确认有 CuSO4生成,向中加水,观察颜色 解析移动铜丝,可控制铜丝与浓硫酸的接触,即控制 SO2的生成量,故 A 项合理;SO2能使品红溶液褪色,故 B 项合理;SO2有毒,且属于酸性氧化物,故 C 项合理;浓硫酸过量,试管中剩余浓硫酸,应将反应后的混合液慢慢加入到大量水中,否则易出现液体喷出试管而发生危险,故 D 项不合理。答案 D 6.在检验 SO2-4的过程中,下列操作中正确的是()A.先

4、加入稀硝酸,没有产生沉淀,然后再加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 SO2-4存在 B.先加入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有 SO2-4存在 C.先加入稀盐酸,没有产生沉淀,然后再加氯化钡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证明有 SO2-4存在 D.先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证明有 SO2-4存在 解析 A 项,先加入稀硝酸,没有产生沉淀,然后再加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溶液中也可能含有 SO2-3或HSO-3;B 项,先加入硝酸钡,产生白色沉淀,然后再加稀硝酸,沉淀不溶解,溶液中也可能含有 SO2-3或 HSO-3;D 项,先加入氯化钡,产生白色沉淀,然后

5、再加稀盐酸,沉淀不溶解,溶液中也可能含有 Ag+。答案 C 7.向 50 mL 18 molL-1 H2SO4溶液中加入足量的铜片并加热,充分反应后,被还原的 H2SO4的物质的量()A.小于 0.45 mol B.等于 0.45 mol C.在 0.45 mol 和 0.9 mol之间 D.大于 0.45 mol 解析 Cu 与浓硫酸反应时,参加反应的 H2SO4只有部分被还原,再者浓硫酸浓度降低到一定程度即停止反应,因而在计算被还原的硫酸时不能把 0.05 L18 molL-1=0.9 mol全部当作反应物,而只能是其中一部分。又根据化学方程式可知,在参加反应的浓硫酸中只有一半参与氧化还原

6、反应(被还原)。所以被还原的 H2SO4的物质的量小于 0.45 mol。答案 A 8.浓硫酸在下列物质的转化过程中,只表现强氧化性的是()A.CuCuSO4 B.CCO2 C.FeOFe2(SO4)3 D.Fe2O3Fe2(SO4)3 解析浓硫酸在反应中表现出酸性时硫元素的化合价不变,硫元素仍以 SO2-4形式存在;浓硫酸表现出氧化性时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C+2H2SO4(浓)CO2+2SO2+2H2O 中硫元素的化合价降低,浓硫酸只表现强氧化性;Fe2O3+3H2SO4Fe2(SO4)3+3H2O 中硫元素的化合价不变,浓硫酸只表现酸性;而Cu+2H2SO4(浓)CuSO4+SO2+2H2

7、O,2FeO+4H2SO4Fe2(SO4)3+SO2+4H2O 中都是有一部分硫元素化合价降低,一部分硫元素化合价不变。所以浓硫酸在 A、C 反应中既表现了酸性,又表现了氧化性。答案 B 9.某研究小组成员在讨论鉴别浓硫酸和稀硫酸时,设计了如下方案:操作 结论 甲 分别投入火柴梗 变黑者为浓硫酸 乙 分别加入金属铝片 产生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者为浓硫酸 丙 分别加入到盛水的试管中 放出大量热者为浓硫酸 丁 用玻璃棒蘸浓氨水靠近酸的瓶口 冒白烟者为浓硫酸 戊 加到 CuSO45H2O 晶体中 变白者为浓硫酸 (1)其中可行的是(填序号)。(2)其中一个稍作改进就能成为可行方案的是,改进方法是。(3)

8、完全错误的是,因为。解析(1)甲、丙、戊分别利用浓硫酸的脱水性、溶解时放出大量的热、吸水性设计,方案可行。(2)乙中浓硫酸使铝钝化,加热即可反应。而常温下铝片可与稀硫酸反应产生 H2。(3)丁错,挥发性酸遇浓氨水才能产生白烟,浓硫酸不属于挥发性酸。答案(1)甲、丙、戊(2)乙增加加热条件(或将结论改为常温下反应产生气体的为稀硫酸)(3)丁硫酸不是挥发性酸 10.将适量的蔗糖(C12H22O11)放入烧杯,滴入几滴水,搅拌均匀,然后加入适量的浓硫酸。可观察到固体变黑,片刻后,黑色物质急剧膨胀,同时产生大量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放出大量的热。(如下图所示)(1)固体变黑体现了浓硫酸的性(填“吸水”“脱

9、水”或“强氧化”)。(2)确定刺激性气味气体的成分。将气体通入品红溶液后,溶液褪色,加热时颜色又恢复。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将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溶液变浑浊,(填“能”或“不能”)证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其理由是。刺激性气味气体产生的原因可用如下化学方程式表示,完成化学方程式:C+2H2SO4(浓)。解析(1)烧杯中的蔗糖变黑,体现的是浓硫酸的脱水性。(2)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通入品红溶液中,可以看到品红溶液褪色,加热时颜色又恢复,说明该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硫。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都会生成沉淀使溶液变浑浊,因此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不能证明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脱水过程中反应放热,所产生的碳

10、和浓硫酸共热反应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2H2SO4(浓)CO2+2SO2+2H2O。答案(1)脱水(2)SO2不能SO2也可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O2+2SO2+2H2O 能力提升 1.用 20 mL 18.4 molL-1的浓硫酸与铜共热一段时间后,冷却,过滤除去多余的铜,将滤液加水稀释到100 mL,所得溶液中 SO2-4的浓度为 3.18 molL-1,则此时溶液中 CuSO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A.0.50 molL-1 B.0.75 molL-1 C.1.00 molL-1 D.3.18 molL-1 解析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变成稀硫酸,稀硫酸与铜不反应

11、,所得溶液为 CuSO4与稀硫酸的混合溶液。反应前 n(H2SO4)=18.4 molL-10.020 L=0.368 mol,反应后 n(SO2-4)=3.18 molL-10.100 L=0.318 mol;因此减少的 SO2-4的物质的量 n(SO2-4)=n(SO2)=0.368 mol-0.318 mol=0.050 mol。由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 可知,n(CuSO4)=n(SO2)=0.050 mol,则 c(CuSO4)=0.050mol0.100 L=0.50 molL-1。答案 A 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向某溶液中滴加 BaCl2溶

12、液,产生白色沉淀,再加入稀盐酸沉淀不溶解,则原溶液中一定含有 SO2-4 B.浓硫酸与 S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2H2SO4(浓)3SO2+2H2O,在此反应中,浓硫酸既表现了其强氧化性又表现了酸性 C.把足量铜粉投入含 2 mol H2SO4的浓硫酸中,加热反应得到气体的体积为 22.4 L(标准状况)D.常温下能够用铁、铝等容器盛放浓硫酸,是因为浓硫酸使其钝化 解析 A 项无法排除 Ag+的干扰,A 不正确;B 项只体现了浓硫酸的强氧化性;C 项产生的 SO2将小于22.4 L(标准状况下),因为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而 Cu 与稀硫酸不反应。答案 D 3.木炭与浓硫酸

13、共热产生的气体 X 和铜与浓硝酸反应产生的气体 Y 同时通入盛有足量氯化钡溶液的洗气瓶中(如图所示装置),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碳酸钡 B.Z 导管出来的气体中有二氧化碳 C.洗气瓶中产生的沉淀是硫酸钡 D.在 Z 导管口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解析 X 为 SO2、CO2的混合物;Y 为 NO2,3NO2+H2O2HNO3+NO,在 Z 导管口处发生反应:2NO+O22NO2。答案 A 4.一定量 Cu 粉与浓硫酸共热产生 SO2气体的体积为 2.24 L(标准状况),则下列情况不可能的是()A.加入铜的质量为 6.4 g B.加入浓硫酸中含溶质 0.2 mol C.加

14、入铜的质量大于 6.4 g D.加入的浓硫酸中含溶质多于 0.2 mol 解析 Cu 与浓硫酸共热时发生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当生成标准状况下 2.24 L SO2(0.1 mol)时,反应消耗 0.1 mol Cu(6.4 g),消耗 0.2 mol H2SO4,由于反应中有 H2O 生成,浓硫酸浓度不断降低,待变为稀硫酸时不再与 Cu 反应,故实验中 m(Cu)6.4 g,n(H2SO4)0.2 mol。答案 B 5.某化学课外兴趣小组为探究铜与浓硫酸的反应情况,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请回答:(1)装置 A 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装置

15、D 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一种液体,这种液体是,其作用是。(3)装置 B 的作用是贮存多余的气体。当 D 处有明显的现象后,关闭止水夹 K 并移去酒精灯,但由于余热的作用,A 处仍有气体产生,此时 B 中现象是。B 中应放置的液体是(填字母)。A.水 B.酸性 KMnO4溶液 C.浓溴水 D.饱和 NaHSO3溶液(4)实验中,取一定质量的铜片和一定体积 18 molL-1的硫酸放在圆底烧瓶中共热,直到反应完毕,发现烧瓶中还有铜片剩余,该小组学生根据所学的化学知识认为还有一定量的硫酸剩余。有一定量的余酸但未能使铜片完全溶解,你认为原因是 。下列药品中能用来证明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确有余酸的是(

16、填字母)。A.铁粉B.BaCl2溶液C.银粉D.NaHCO3溶液 解析(1)Cu 可与浓硫酸发生反应:Cu+2H2SO4(浓)CuSO4+SO2+2H2O。(2)因为 SO2是污染性气体,不能排入大气中,故 D 中试管口放置的棉花中应浸有碱液,吸收多余的 SO2,防止污染空气。(3)余热使反应继续进行时,生成的多余气体可贮存于 B 中,排出的液体进入长颈漏斗,为减少 SO2的溶解,B 内应盛放饱和 NaHSO3溶液。(4)随着反应的进行,H2SO4被不断消耗,且反应生成水,使硫酸的浓度逐渐减小,当变为稀硫酸时,反应将会停止,因为铜与稀硫酸不反应,可向反应结束后的烧瓶中加入铁粉或NaHCO3溶液,若有气泡产生则可证明确有余酸。答案(1)Cu+2H2SO4(浓)CuSO4+SO2+2H2O(2)碱液(其他合理答案均可)吸收多余的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气(3)试剂瓶中液面下降,而长颈漏斗中液面上升D(4)反应过程中浓硫酸被消耗,逐渐变稀,而铜不和稀硫酸反应AD 6.某同学在研究 Fe 与 H2SO4的反应时,进行了如下实验。(1)实验中,铁与稀硫酸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实验中,铁丝表面迅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