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物理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专题02相互作用含解析62

上传人:ya****8 文档编号:363454387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PDF 页数:31 大小:1.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物理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专题02相互作用含解析62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高考物理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专题02相互作用含解析62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亲,该文档总共3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考物理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专题02相互作用含解析6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物理备考中等生百日捷进提升系列专题02相互作用含解析62(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专题专题 0202 相互作用相互作用 第一部分名师综述第一部分名师综述 相互作用是整个高中物理力学的解题基础,很多类型题都需要受力分析,然后根据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平衡来解题,其中对重力、弹力、摩擦力的考查方式大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每个小题中一般包含几个概念。对受力分析考查的命题方式一般是涉及多力平衡问题,可以用力的合成与分解求解,也可以根据平衡条件求解,考查方式一般以选择题形式出现,特别是平衡类连接体问题题设情景可能更加新颖。第二部分知识背一背第二部分知识背一背 一、力的概念及三种常见的力一、力的概念及三种常见的力(一)力力 力的基本特征:物质性相互性矢量性独立性同时性:物体间的相互

2、作用总是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力可以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箭头的方向表示力的方向,箭头(或者箭尾)画在力的作用点上,线段所在的直线叫做力的作用线 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是有区别的,力的图示要求严格画出力的大小和方向,在相同标度下线段的长度表示力的大小,而力的示意图着重力的方向的画法,不要求作出力的大小(二)、重力(二)、重力(1)重力是非接触力(2)重力的施力物体是地球(3)物体所受到的重力与物体所处的运动状态以及是否受到其他力无关(4)重力不一定等于地球的吸引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一部分充当自转的向心力,一部分为重力(5)重力随维度的升高而增大(6)重力随离地

3、面的高度的增加而增大 4.重心:重心是一个等效作用点,它可以在物体上,也可以不在物体上,比如质量分布均与的球壳,其重心在球心,并不在壳体上(三)、弹力(三)、弹力 1.弹力产生的条件:一物体间必须接触,二接触处发生形变(一般指弹性形变)2.常见理想模型中弹力比较:类别 轻绳 轻杆 轻弹簧 特征 轻、软、不可伸长,即绳中各处的张力大小相等 轻,不可伸长,亦不可压缩 轻,既可被拉伸,也可被压缩,弹簧中各处弹力均相等 2 产生力的 方 向 及 特点 只能产生拉力,不能产生压力,拉力的方向沿绳子收缩的方向 既能产生压力,又能产生拉力,弹力方向不一定沿杆的方向 既能产生压力,又能产生拉力,力的方向沿弹簧

4、轴线 大小计算 运用平衡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运用平衡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除运用平衡方程或牛顿第二定律外,还可应用胡克定律Fkx求解 变化情况 弹力可以发生突变 弹力只能渐变(四)摩擦力(四)摩擦力 1.两种摩擦力的比较 摩擦力 定义 产生条件 大小、方向 静摩擦力 两个有相对运动趋势(仍保持静止)的物体间的摩擦力 接触面粗糙 接触处有弹力 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趋势 大小:m0FF摩摩 方向: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滑动摩擦力 两个有相对运动的物体间的摩擦力 接触面粗糙 接触处有弹力 两物体间有相对运动 大小:NFF 方向:与受力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2.静摩擦力 其大小、方向

5、都跟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密切相关,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无直接关系.因而静摩擦力具有大小、方向的可变性,变化性强是它的特点,其大小只能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计算,若为平衡状态,静摩擦力将由平衡条件建立方程求解;若为非平衡状态,可由动力学规律建立方程求解.最大静摩擦力是物体将要发生相对滑动这一临界状态时的摩擦力,它的数值与成正比,在不变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略小于,而静摩擦力可在间变化.二、力的合成与分解二、力的合成与分解 1.合力的大小范围(1)两个力合力大小的范围.(2)三个力或三个以上的力的合力范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是 2.正交分解法 把一个力分解为互相垂直的两个分力,特别是物体受多个力作用时

6、,把物体受到的各力都分解到互相垂直NFmFNFNFmFm0F1212|FFFFF120|nFFFF 3 的两个方向上去,然后分别求每个方向上力的代数和,把复杂的矢量运算转化为互相垂直方向上的简单的代数运算.其方法如下.(1)正确选择直角坐标系,通过选择各力的作用线交点为坐标原点,直角坐标系的选择应使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2)正交分解各力,即分别将各力投影在坐标轴上,然后求各力在x轴和y轴上的分力的合力和:(3)合力大小.合力的方向与x夹轴角为 三、共点力平衡三、共点力平衡 1.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 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即.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则平衡条件应为.2.求解平衡问题的

7、一般步骤(1)选对象:根据题目要求,选取某平衡体(整体或局部)作为研究对象.(2)画受力图:对研究对象作受力分析,并按各个力的方向画出隔离体受力图.(3)建坐标:选取合适的方向建立直角坐标系.(4)列方程求解:根据平衡条件,列出合力为零的相应方程,然后求解,对结果进行必要的讨论.3.平衡物体的动态问题(1)动态平衡:指通过控制某些物理量使物体的状态发生缓慢变化,在这个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一系列平衡状态中.(2)动态平衡特征:一般为三力作用,其中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化,一个力的大小变化而方向不变,另一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变化.4 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1)平衡物体的临界状态:物体的平衡状态将要变化

8、的状态.(2)临界条件:涉及物体临界状态的问题,解决时一定要注意“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等临界条件.5.极值问题 平衡物体的极值,一般指在力的变化过程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问题 第三部分技能第三部分技能+方法方法 一、一、受力分析要注意的问题一、受力分析要注意的问题 受力分析就是指把指定物体(研究对象)在特定的物理情景中所受到的所有外力找出来,并画出受力图.受力分析时要注意以下五个问题:(1)研究对象的受力图,通常只画出根据性质命名的力,不要把按效果分解的力或合成的力分析进去.受力.xFyF123123xxxxyyyyFFFFFFFF,22xyFFFyxFarctanF0F 00 xyFF,4

9、 图完成后再进行力的合成和分解,以免造成混乱.(2)区分内力和外力:对几个物体组成的系统进行受力分析时,这几个物体间的作用力为内力,不能在受力图中出现;当把其中的某一物体单独隔离分析时,原来的内力变成外力,要画在受力图上.(3)防止“添力”:找出各力的施力物体,若没有施力物体,则该力一定不存在.(4)防止“漏力”:严格按照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的步骤进行分析是防止“漏力”的有效办法.(5)受力分析还要密切注意物体的运动状态,运用平衡条件或牛顿运动定律判定未知力的有无及方向.二、正交分解法二、正交分解法 正交分解法:将一个力(矢量)分解成互相垂直的两个分力(分矢量),即在直角坐标系中将一个力

10、(矢量)沿着两轴方向分解,如图F分解成Fx和Fy,它们之间的关系为:FxFcos FyFsin F tan 正交分解法是研究矢量常见而有用的方法,应用时要明确两点:(1)x轴、y轴的方位可以任意选择,不会影响研究的结果,但若方位选择得合理,则解题较为方便;(2)正交分解后,Fx在y轴上无作用效果,Fy在x轴上无作用效果,因此Fx和Fy不能再分解.三、力的图解法三、力的图解法 用矢量三角形定则分析最小力的规律:(1)当已知合力F的大小、方向及一个分力F1的方向时,另一个分力F2的最小条件是:两个分力垂直,如图甲.最小的F2Fsin.(2)当已知合力F的方向及一个分力F1的大小、方向时,另一个分力

11、F2最小的条件是:所求分力F2与合力F垂直,如图乙.最小的F2F1sin.(3)当已知合力F的大小及一个分力F1的大小时,另一个分力F2最小的条件是:已知大小的分力F1与合力F同方向.最小的F2|FF1|.四、弹力问题的解决方法四、弹力问题的解决方法 1.弹力是否存在的判断方法:假设法假设法、替换法替换法:、状态法状态法 2.弹力方向的判断方法:弹力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作用在迫使物体发生形变的那个物体上,一下举几个典型粒子的弹力方22yxFFxyFF5 向 3.弹力大小的求法(1)根据胡克定律求解(2)根据力的平衡和牛顿第二定律求解 五、如何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和有关摩擦力大小的计算五、如

12、何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和有关摩擦力大小的计算 1.假设法:2.状态法:3.利用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来判断.此法的关键是抓住“力是成对出现的”,先确定受力较少的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的方向,再根据“反向”确定另一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注意注意:滑动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的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因此,判断摩擦力方向时一定明确“相对”的含义,“相对”既不是“对地”,也不是“对观察者”.“相对”的是跟它接触的物体,所以滑动摩擦力的方向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也可能相同,也可能与物体运动方向成一定的夹角 4.摩擦力大小的计算(1).滑动摩擦力由公式计算.最关键的是对相互挤压力的分析,它跟研究物体

13、在垂直于接触面方向的受力密切相关.(3).静摩擦力 其大小、方向都跟产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密切相关,但跟接触面相互挤压力无直接关系.因而静摩擦力具有大小、方向的可变性,变化性强是它的特点,其大小只能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进行计算,若为平衡状态,静摩擦力将由平衡条件建立方程求解;若为非平衡状态,可由动力学规律建立方程求解.最大静摩擦力是物体将要发生相对滑动这一临界状态时的摩擦力,它的数值与成正比,在不变的情况下,滑动摩擦力略小于,而静摩擦力可在间变化.六、共点力平衡规律六、共点力平衡规律(一)共点力平衡问题的几种解法 1.力的合成、分解法:对于三力平衡,一般根据“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14、的关系,借助NFFNFNFmFNFNFmFm0F6 三角函数、相似三角形等手段求解;或将某一个力分解到另外两个力的反方向上,得到的这两个分力必与另外两个力等大、反向;对于多个力的平衡,利用先分解再合成的正交分解法.2.相似三角形法:相似三角形法,通常寻找的是一个矢量三角形与一个结构(几何)三角形相似,这一方法仅能处理三力平衡问题.3.正弦定理法:三力平衡时,三个力可以构成一封闭三角形,若由题设条件寻找到角度关系,则可用正弦定理列式求解.4.正交分解法:将各力分别分解到x轴上和y轴上,运用两坐标轴上的合力等于零的条件,多用于三个以上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值得注意的是,对x、y轴选择时,尽可能

15、使落在x、y轴上的力多.被分解的力尽可能是已知力,不宜分解待求力.(三)、平衡物体动态问题分析方法 解动态问题的关键是抓住不变量,依据不变的量来确定其他量的变化规律,常用的分析方法有解析法和图解法.解析法的基本程序是:对研究对象的任一状态进行受力分析,建立平衡方程,求出应变物理量与自变物理量的一般函数关系式,然后根据自变量的变化情况及变化区间确定应变物理量的变化情况.图解法的基本程序是:对研究对象的状态变化过程中的若干状态进行受力分析,依据某一参量的变化(一般为某一角),在同一图中作出物体在若干状态下的平衡力图(力的平形四边形或三角形),再由动态的力的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的边的长度变化及角度变化

16、确定某些力的大小及方向的变化情况.(四)、物体平衡中的临界和极值问题 1.临界问题 物理系统由于某些原因而发生突变(从一种物理现象转变为另一种物理现象,或从一种物理过程转入到另一物理过程的状态)时所处的状态,叫临界状态.临界状态也可理解为“恰好出现”和“恰好不出现”某种现象的状态.平衡物体的临界问题的求解方法一般是采用假设推理法,即先假设怎样,然后再根据平衡条件及有关知识列方程求解.解决这类问题关键是要注意“恰好出现”或“恰好不出现”.2.极值问题 极值是指平衡问题中某些物理量变化时出现最大值或最小值.第四部分基础练第四部分基础练+测测 一、单选题 1一端装有定滑轮的粗糙斜面体放在地面上,A、B两物体通过细绳连接,并处于静止状态,不计绳的质量和绳与滑轮间的摩擦,如图所示现用水平力F作用于物体B上,缓慢拉开一小角度,此过程中斜面体与物体A仍然静止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00yxFF7 A在缓慢拉开B的过程中,水平力F不变 B物体A所受细绳的拉力一定变大 C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摩擦力一定变大 D物体A所受斜面体的作用力的合力一定变大【答案】B【解析】【分析】先对物体 B 分析,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