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讲解 诗歌鉴赏】专题07 鉴赏悼亡诗-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

上传人:smil****by88 文档编号:363451294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PPTX 页数:17 大小:15.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专题讲解 诗歌鉴赏】专题07 鉴赏悼亡诗-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专题讲解 诗歌鉴赏】专题07 鉴赏悼亡诗-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专题讲解 诗歌鉴赏】专题07 鉴赏悼亡诗-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专题讲解 诗歌鉴赏】专题07 鉴赏悼亡诗-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专题讲解 诗歌鉴赏】专题07 鉴赏悼亡诗-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讲解 诗歌鉴赏】专题07 鉴赏悼亡诗-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专题讲解 诗歌鉴赏】专题07 鉴赏悼亡诗-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课件(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对比:叹时过境迁 通过追忆往日一起度过的美好岁月,哀叹如今天人两隔的凄凉境地,在今昔对比中将哀思诉尽极致。追忆往昔是“对比”这一修辞方式实现的主要途径。2.用典 “用典又叫用事,就是在诗词中借用故事来造句表义。”悼亡词中运用典故写出妻子已逝,自己已老,表达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与感伤。悼亡词既悼怀亡妻,通常会写到妻子的姣好容颜,但是词的婉约特点以及悼亡这一主题凄苦悲痛的特点,决定了悼亡词不能细致着笔于妻子的花容月貌,所以需要词人借助典故委婉地描绘故妻的美丽。3.夸张 “夸张是运用想象与变形,夸大事物的某些特征,写出不寻常之语。”悼亡词往往运用夸张之笔抒发悼亡的哀婉凄绝之情,这些不合事理的笔法强

2、烈地表达了词人悼念亡妻的极悲之情。在悼亡词中最常出现的夸张语词是“泪干肠断”。朱敦儒的昭君怨悼亡中写道:“泪断愁肠难断。”即便思念的眼泪已经流干,但是悼亡之愁久久不能消散。4.象征:悲孤身一人 “象征(狭义)是以具体事物(形象)间接表达思想感情。”悼亡词常采用象征手法含蓄地表达妻子逝去之后,词人孤身一人的凄凉之感。如邓肃在江城子酒阑携手过回廊中写道:“不见堂中,携手旧鸳鸯。”“鸳鸯”这一形象在悼亡词中常用来象征昔日夫妻。5.直抒胸臆 悼亡诗较其他类属作品,情感更为挚厚、强烈。古语:“悲莫悲兮生离别。”“抚存感往,物是人非”,以感情的悲剧性冲突和心灵的巨大波荡唤起读者的共鸣、同情与悲悯。6.想象

3、、虚实结合 悼亡诗多在作者身临之境的基础上往回追忆,大抵回忆妻殁之前彼此相濡以沫、同甘共苦或其他具体生活情境。除了多借追怀往事表现伤逝之情以外,还常书以“记梦”的形式。这些作品多写作者与亡妻梦中相会的情景,借以表达对亡妻的悼伤与思念。由于诗中的梦境“尽取材于醒时经验”,故而仍属虚实相生的法门,读来更觉情深意切,令人难忘。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结发妻子王弗去世已十年思念思念与(妻子墓地)远隔千里与(妻子墓地)远隔千里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我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即使你我夫妻相逢怕是也认不出我来了,我四处奔波早已是灰尘满面两鬓如霜。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常怀念的故乡,看见你正在小

4、窗前对镜梳妆。梦中忽然回到了时常怀念的故乡,看见你正在小窗前对镜梳妆。料想你年年都为我柔肠寸断,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料想你年年都为我柔肠寸断,在那凄冷的月明之夜,在那荒寂的短松冈上。寂的短松冈上。曾经经过沧海的人,再看到其他的水,都不是壮阔可观的水;曾经经过沧海的人,再看到其他的水,都不是壮阔可观的水;看过巫山的云之后,便觉得别地方的云都不值得一看看过巫山的云之后,便觉得别地方的云都不值得一看指精神恍惚,神志不清的状态指精神恍惚,神志不清的状态勉勉强与人寒暄周旋强与人寒暄周旋夜晚夜晚取材于生活琐事取材于生活琐事,于平凡质朴中表现丧偶后的悲痛和孤寂。于平凡质朴中表现丧偶后的悲痛和孤寂。本诗

5、从本诗从“出门出门”和和“归来归来”写所见所感,于平常中写出了最难写的真挚情意。写所见所感,于平常中写出了最难写的真挚情意。采用简单意象采用简单意象,于质朴平易中更见诗人孤独凄冷和不尽的思念。于质朴平易中更见诗人孤独凄冷和不尽的思念。五、五、六句借助六句借助“孤萤孤萤”“”“一雁一雁”写出妻子去世后自己的孤独凄冷之感。写出妻子去世后自己的孤独凄冷之感。善用直抒胸臆善用直抒胸臆,于率真平淡中更见其痛苦煎熬于率真平淡中更见其痛苦煎熬。七、八句直接表达。七、八句直接表达内心痛苦的感受,情感真挚和深邃。内心痛苦的感受,情感真挚和深邃。语言平实质朴,语言平实质朴,于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表露真切深厚的情感。于通俗易懂的语言中表露真切深厚的情感。整首诗整首诗语言未加过多修饰,自然流畅。语言未加过多修饰,自然流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