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大学之道》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

上传人:s****6 文档编号:363441678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PPTX 页数:80 大小:57.9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大学之道》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1页
第1页 / 共80页
【语文】《大学之道》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2页
第2页 / 共80页
【语文】《大学之道》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3页
第3页 / 共80页
【语文】《大学之道》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4页
第4页 / 共80页
【语文】《大学之道》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_第5页
第5页 / 共8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大学之道》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大学之道》课件 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8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东南大学东南大学止于至善止于至善厦门大学厦门大学止于至善止于至善你你知知道道下下列列校校训训是是哪哪所所学学校校吗吗?你你知知道道这这些些校校训训出出自自哪哪里里吗吗?香港大学香港大学明德格物明德格物河南大学河南大学止于至善止于至善高中语文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二单元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大学主要内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词语和特殊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2、理解“三纲”“八目”的内涵,梳理“三纲”“八目”的逻辑关联。3、结合人生经验和社会现实,思考大学之道在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中的指导意义。目目录录CONTENTS壹文学常识文学常识贰研习文本研习文本叁深入探究深入探究肆总结总结一、文学常识一、文

2、学常识礼记据传为孔子的礼记据传为孔子的七十二弟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子及其学生们所作,所作,西汉西汉礼学家礼学家戴圣戴圣所编,所编,又名又名。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礼记是中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共制度选集,共二十卷四十九篇二十卷四十九篇 ,书中,书中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内容主要写先秦的礼制,体现了先秦儒家的儒家的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哲学思想、教育思想、政治思想、美学思想想、美学思想,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是研究先秦社会的重要资料,是一部要资料,是一部儒家思想儒家思想的资料汇编。的资料汇编。作品简介作品简介直直到到南南宋宋,朱朱熹熹把把大大学学中中庸庸两两篇篇从从礼礼

3、记记中中抽抽离离出出来来并并作作章章句句,为为论论语语孟孟子子作作集集注注,合合成成四四书书章章句句集集注注。宋宋元元以以后后,大大学学中中庸庸论论语语孟孟子子成成为为封封建建科科举举考考试试的的钦定书,而大学则是钦定书,而大学则是四书之首四书之首。大学大学礼记的特点及地位礼记的特点及地位特点特点“三礼三礼”之一之一“五经五经”之一之一“十三经十三经”之之一一礼记周礼仪礼礼记周礼仪礼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汉代汉代立立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诗经、尚书、周易、礼记、春秋于学官于学官,为,为五经五经;唐代唐代加加周礼、仪礼,并将春秋周礼、仪礼,并将春秋分为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

4、传、春秋谷梁传分为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谷梁传,为为九经;九经;至开成年间刻石国子学,至开成年间刻石国子学,又加又加孝经、论语、孝经、论语、尔雅尔雅为十二经为十二经;南宋南宋复增复增孟子孟子,因有,因有十三经十三经之称。之称。章法谨严,文辞婉转,前后呼应章法谨严,文辞婉转,前后呼应儒家五圣“至圣至圣”孔子孔子“复圣复圣”颜渊(颜回)颜渊(颜回)“宗圣宗圣”曾子(曾参)曾子(曾参)“述圣述圣”子思(孔子嫡孙)子思(孔子嫡孙)“亚圣亚圣”孟子(孟轲)孟子(孟轲)“孔庙四配孔庙四配”孔庙里除孔子外,还孔庙里除孔子外,还供了四位圣供了四位圣人,称为四配人,称为四配,他们是颜子、曾子、子思、孟子。

5、,他们是颜子、曾子、子思、孟子。视频索引如何理解“大学之道”的“大学”?“大学”与“小学”有什么不同?二、文 题 解 读大学之道“大学之道”大学:大人之学,即“伦理、政治、哲学等方面的学问”。道:本指“道路”,引申为宗旨、规律、原则等。题目是编者加的。大学之道: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大学只有两千一百多字,课文节选的两段是开篇部大学只有两千一百多字,课文节选的两段是开篇部分,只占全文篇幅的十分之一左右,但作为分,只占全文篇幅的十分之一左右,但作为总纲总纲,意义重大,意义重大,后世学者常用后世学者常用“三纲八目三纲八目”来概括。来概括。大学:相对于小学而言的“大人之学”。古人八岁入小学

6、,学习“洒扫、应对、进退、礼乐、射御、书数”等文化基础知识和礼节;十五岁入大学,学习伦理、政治、哲学等“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大学问“大学”与“小学”“大学”与“小学”“大学大学”二字在古代指二字在古代指“大人之学大人之学”,即,即伦理、政治、伦理、政治、哲学哲学等方面的学问。(等方面的学问。(大人: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大人:德行高尚、志趣高远的人人)“小学小学”主要教授学生主要教授学生“洒扫、应对、进退洒扫、应对、进退”,“礼、礼、乐、射、御、书、数乐、射、御、书、数”等等基本礼节和文化基础知识基本礼节和文化基础知识(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研究文字训诂、音韵方面的学问)。大学只有

7、两千一百多字,课文节选的两段是开篇大学只有两千一百多字,课文节选的两段是开篇部分,只占全文篇幅十分之一左右,是大学的部分,只占全文篇幅十分之一左右,是大学的总总纲纲,后世学者常用,后世学者常用“三纲八目三纲八目”来概括来概括。疏通文意二、研习文本二、研习文本第一段第一段1.1.大学之大学之道道,在,在明明明明德,在德,在亲亲民,在民,在止止于于至善至善。道:宗旨、根本原则。道:宗旨、根本原则。明明1 1:动词,彰明。:动词,彰明。明明2 2:形容词,美好的。:形容词,美好的。亲:亲近。一说亲:亲近。一说“亲亲”当作当作“新新”,即,即去去旧旧立立新、去恶新、去恶向向善。善。止:达到。止:达到。

8、至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至善: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译文译文】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大学的宗旨在于彰明美好的德行,在于亲近爱抚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民众,在于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2.2.知止知止而后有而后有定定,定而后能,定而后能静静,静而后能,静而后能安安,安而后能,安而后能虑虑,虑而后能,虑而后能得得。【译文译文】知道要达到的知道要达到的“至善至善”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境界,则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才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能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才能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才能思虑精详,思虑精详才能处事合宜。精详

9、才能处事合宜。知:知:知道。知道。止:止:达到的达到的“至善至善”境界。境界。定:定: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不移。静:静:心不妄动。心不妄动。安:安:性情安和。性情安和。虑:虑:思虑精祥。思虑精祥。得:得:处事合宜。处事合宜。3.3.物有物有本末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近道矣。道矣。本本末末:“本本”原原指指木木之之根根;“末末”指指木木之之梢梢。后后分分别别引申为引申为本根、本始本根、本始和和末终、末节末终、末节,指事物的指事物的根源和结局根源和结局。近:动词,接近。近:动词,接近。【译文译文】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知道万物都有本有末,凡事都有始有终,

10、知道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事物的先后次序,那就接近大学的宗旨了。问题导学一问题导学一1、大学之道(宗旨)是什么?2、“三纲”具体指什么?3、如何看待“三纲”之间的关系?4、如何才能实现“三纲”?大大学学之之道道明明德明明德亲民亲民止于至善止于至善三三纲纲问题导学一:1、大学之道(宗旨)是什么?此三者,大学之纲领也。(朱熹)2 2、“三纲三纲”具体指什么?具体指什么?【明明德】【明明德】彰明美德彰明美德所谓“明德”就是人天生拥有的善性,但这种善性会被外在的东西所污染,“明明德”,就是把人天生的固有的善性发挥出来,是激发求学者完善自己的自觉性。2 2、“三纲三纲”具体指什么?具体指

11、什么?【亲民】【亲民】亲近爱抚民众。亲近爱抚民众。儒家主张儒家主张“仁者爱人仁者爱人”,君子固然要修身养性,彰明,君子固然要修身养性,彰明自己的美德。但更重要的是要自己的美德。但更重要的是要把自己的把自己的“仁德仁德”施之于广施之于广大民众大民众,在亲民爱民中提升自己,在亲民爱民中提升自己“明德明德”的层次,从而达的层次,从而达到到“至善至善”的境界。的境界。2 2、“三纲领三纲领”具体指什么?具体指什么?【止于至善】【止于至善】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达到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至善”就是不论明明德,还是亲民,都要达到至善至美的境地,从而使全社会的成员的道德趋于完善。实际上是一个无限的完善过程。

12、对对己己立德立德对对人人爱人爱人明明德明明德完善自我,改进自我完善自我,改进自我亲民亲民爱民顺民,引导百姓自我完善爱民顺民,引导百姓自我完善止于至善止于至善最终追求最终追求3 3、如何看待、如何看待“三纲三纲”之间的关系?之间的关系?“三纲三纲”之间是之间是层层递进层层递进的关系。的关系。“这三者之间是一个循序渐进、有始有终的过这三者之间是一个循序渐进、有始有终的过程。它们构成一个程。它们构成一个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的完整社会体系由低级到高级、由个体到群体的完整社会体系,表达了儒家一,表达了儒家一贯倡导的贯倡导的以教化为手段、以德政为目的以教化为手段、以德政为目的的施政主张。的施政主张。

13、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4 4、怎样才能实现、怎样才能实现“三纲三纲”?止止定定静静安安虑虑得得六个步骤六个步骤心不妄动心不妄动性情安和性情安和思虑精详思虑精详处事合宜处事合宜达到达到“至善至善”境界境界志向坚定不移志向坚定不移大大学学之之道道明明德明明德亲民亲民止于至善止于至善三三纲纲目标目标止止定定静静安安虑虑得得步骤步骤近道近道先后先后本末本末终始终始1.第一段的三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首句开宗明义,首句开宗明义,提出大学之道的提出大学之道的“三纲三纲”。第第二、三句承接上文二、三句承接上文

14、讲述讲述如何达到大学之道如何达到大学之道,阐明其,阐明其中的逻辑关系,为下文引出中的逻辑关系,为下文引出“八目八目”做准备。做准备。合作探究合作探究2.第一段阐述了什么道理?人要有目标。明确了“知止”的目标后,才会“定、静、安、虑、得”。人若不知其所止,就会随波逐流、碌碌无为、虚度此生。要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从“知止”到“能得”,“知止”是开端,“能得”是结果,每件事情都有本末始终,要知道事物发展的规律。下列选项中,对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道,在明明明德道:道理明:美好的B在亲亲民,在止止于至善亲:亲近爱抚止:停止C定而后能静静,静而后能安安 静:心不妄动安:平安D虑虑而

15、后能得得虑:思虑精详得:处事合宜同步同步练习D背背诵第一段第一段第二段第二段明明德于天下:状后,于天下明明德明明德于天下:状后,于天下明明德治:治理、管理治:治理、管理齐:使动用法,使齐:使动用法,使齐齐译: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译: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彰明美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治理好自己的国家,先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疏通文意古之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明明德于天下者,先者,先治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齐其家其家。译:要想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译:要

16、想使家族中的各种关系整齐有序,先要修养自身的品性。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要想修养自身的品性,先要端正自己的心思。欲齐其家者,先欲齐其家者,先修修其其身身。欲修其身者,先。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正其心。修:本指学习、遵循,引申为修:本指学习、遵循,引申为修养、修行修养、修行其:代指自己其:代指自己修其身:修养自己的品性修其身:修养自己的品性正:端正正:端正正其心:端正自己的心思正其心:端正自己的心思疏通文意欲正其心者,先欲正其心者,先诚诚其其意意。欲诚其意者,先。欲诚其意者,先致致其其知知。致知在。致知在格格物。物。诚:使诚:使动用法,使动用法,使真诚真诚意:意念意:意念致:取得、获得致:取得、获得格:推究、研究格:推究、研究疏通文意译:要想端正自己的心思,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想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先要获得知识。获得知识(的办法)在于探究事物的原理。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译:事物的原理得到推究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