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归园田居(其一)》

上传人:s****6 文档编号:363438418 上传时间:2023-10-08 格式:PPTX 页数:21 大小:2.5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归园田居(其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归园田居(其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归园田居(其一)》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归园田居(其一)》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归园田居(其一)》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归园田居(其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归园田居(其一)》(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归园田居归园田居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陶渊明,体味诗人情感。2、诵读诗歌,赏析诗歌意境。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陶渊明:(陶渊明:(365427365427)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一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五柳先生”,晋浔阳,晋浔阳(今九江)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今九江)人。曾祖曾官至大司马,到他时已家境没落。少年时代有“大济苍生大济苍生”的壮志。但是,陶到的壮志。但是,陶到2929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岁时才出仕,不久又归隐。后又时隐时仕。在时仕。在4141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属吏岁时,为彭泽县令,在官八十余日,逢郡里督邮来县

2、,属吏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告诉他应束带接见,他叹道:“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我不能为五斗米折腰向乡里小儿。”即即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回归田日,他便解职而归,从此,他结束了仕隐不定的生活,坚决走了回归田园的道路。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作归园田居组园的道路。此后,他一面读书为文,一面躬耕陇亩。作归园田居组诗,共五首,本课所选为第一首。死后,友人私谥诗,共五首,本课所选为第一首。死后,友人私谥“靖节靖节”,世称,世称“靖靖节先生节先生”。陶渊明陶渊明陶渊明今存诗歌共陶渊明今存诗歌共125125首,田园生活是首,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

3、因此后来人们将他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称作“田园诗人田园诗人”。他最著名的作品。他最著名的作品为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他所憧为桃花源记,描述了一个他所憧憬的桃花源社会:和谐美好,没有战憬的桃花源社会:和谐美好,没有战乱,自食其力。这使得桃花源与乌托乱,自食其力。这使得桃花源与乌托邦齐名,都代表了一个美好的幻想。邦齐名,都代表了一个美好的幻想。从内容上可分为从内容上可分为饮酒诗、咏怀诗和田饮酒诗、咏怀诗和田园诗园诗三大类。陶诗的风格:三大类。陶诗的风格:质朴、平质朴、平实、清新、自然实、清新、自然陶渊明的影响陶渊明的影响李白:李白:“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何时到彭泽,狂歌五柳前。”

4、杜甫:杜甫:“焉得思如陶谢手。焉得思如陶谢手。”白居易:白居易:“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陆游:陆游:“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我诗慕渊明,恨不造其微。一读古诗,掌握节拍,体会情感一读古诗,掌握节拍,体会情感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榆柳荫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狗吠深巷

5、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久在樊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笼里,复得返自然。ynifn厌恶官场,热爱田园思考:哪些词句表现作者情感的爱憎?思考:哪些词句表现作者情感的爱憎?“尘网尘网”“樊笼樊笼”误落误落“羁鸟羁鸟”、“池鱼池鱼”官场官场比喻官比喻官场黑暗场黑暗官场中的诗人官场中的诗人厌恶官场厌恶官场再读古诗,理解内容再读古诗,理解内容思考思考1 1、“归园田居”的意思明确告诉我们要回到园田生活,那么这首诗的题眼是什么?这个题眼还潜藏着哪些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归(1 1)从何而归?)从何而归?为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归向何处?何处?归去如何归去如何?用课文的

6、原句回答这四个问题用课文的原句回答这四个问题(1 1)从何而归?)从何而归?(2 2)为何而归?)为何而归?(3 3)归向何处?)归向何处?(4 4)归去如何?)归去如何?(1 1)从何而归?)从何而归?尘网、樊笼比喻什么?尘网、樊笼比喻什么?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官场生活2 2、为何而归、为何而归?明确:性本爱丘山。既然“性本爱丘山”,为何还要出仕?(原文诗句回答)明确:“误落尘网中”,入仕做官,非本性使然,而是一次失误。3 3、归向何处、归向何处明确: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诗人笔下的田园风光有哪些?找出诗歌中的意象?明确: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

7、鸡鸣4 4、归去如何、归去如何?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无丝竹之乱耳,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无案牍之劳形宁静、闲适、喜悦、怡然宁静、闲适、喜悦、怡然自得的心情自得的心情久在樊笼里,复得返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怡然自得的心情怡然自得的心情田园生活田园生活三读诗歌,赏析手法三读诗歌,赏析手法1、比喻对比拟人手法把官场比喻成尘网、樊笼,把官场里的自己比作羁鸟、池鱼不自由不自由回归田园回归田园得到自由得到自由羁鸟羁鸟恋恋旧林,池鱼旧林,池鱼思思故渊故渊拟人2、白描手法 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白描法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统技法之一,它要求画家只用线条勾描

8、,不着颜色,不加渲线条勾描,不着颜色,不加渲染地勾画出物体的特征。染地勾画出物体的特征。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描写景物采用白描法,是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不加指以简洁、质朴的语言,不加雕饰,不加烘托,粗线条地勾雕饰,不加烘托,粗线条地勾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画景物轮廓的方法。采用这种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方法绘景,往往能取得以少胜多的艺术效果。多的艺术效果。文中白描手法体现在何处?简要分析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近景恬淡自然恬淡自然远景幽静平和动景 以动衬景安居乐业,对田园生活的热爱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

9、事物,用这八句话,捕捉住农村中司空见惯的事物,用白描白描手法手法简笔勾勒出优美的田园风光,由近到远,声色相调,淡简笔勾勒出优美的田园风光,由近到远,声色相调,淡浓相宜,描摹了诗人心中的桃园浓相宜,描摹了诗人心中的桃园朴拙自然、宁静中朴拙自然、宁静中不失生机的乡村图景。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不失生机的乡村图景。而这一切又与诗人在官场上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活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这里诗人用歌颂田园,无言地批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判了官场的倾轧、争斗、混乱、险恶,表明了诗人追求恬淡生活和宁静和谐的心境。恬淡生活和宁静和谐的心境。白描与工笔的

10、对比白描工笔“白描”作为一种表现方法,是指用最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描画出鲜明生动的形象。1 1、从何而归?、从何而归?2 2、为何而归?、为何而归?3 3、归向何处?、归向何处?4 4、归去如何?、归去如何?有人说陶渊明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有什么看法?有人说陶渊明归隐是一种消极避世的态度,你有什么看法?(可从社会责任感、个人追求、当时的社会环境等角度思考)答:(1 1)我赞成这种说法。因为:)我赞成这种说法。因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2 2)我反对这种说法。)我反对这种说法。a.a.陶渊明归隐是对污浊的现实陶渊明归隐是对污浊的现实社会绝望后作出的一个超脱的选择

11、。他不愿同流合污,坚持高社会绝望后作出的一个超脱的选择。他不愿同流合污,坚持高尚的志趣是对黑暗官场的反叛;尚的志趣是对黑暗官场的反叛;b.b.“性本爱丘山性本爱丘山”,这是陶渊,这是陶渊明的个人追求;明的个人追求;c.c.陶渊明处在乱世之中,纵是文武双全,有济陶渊明处在乱世之中,纵是文武双全,有济世之才,一介书生,除却不甘之外,也只有悲愤和无奈,既然世之才,一介书生,除却不甘之外,也只有悲愤和无奈,既然改变不了现实,还不如独善其身。改变不了现实,还不如独善其身。(3 3)辩证地看,)辩证地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若从个人所若从个人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感来看担负的社会责任感来看,陶渊明似乎是消极避世的。但陶渊明的陶渊明似乎是消极避世的。但陶渊明的归隐是坚守节操,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具有积极的意义。归隐是坚守节操,是对黑暗官场的一种反叛,具有积极的意义。深度思考 陶渊明的归田,是在对污浊的现实完全陶渊明的归田,是在对污浊的现实完全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从绝望之后,采取的一条洁身守志的道路。从他放弃了实现他放弃了实现“济苍生济苍生”的理想来说,具有的理想来说,具有一定的消极性,但从他坚持高尚的志趣,决一定的消极性,但从他坚持高尚的志趣,决不和统治阶级同流合污来说,仍有一定的积不和统治阶级同流合污来说,仍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极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