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改扩建方案设计说明-结构改

上传人:liy****000 文档编号:363434734 上传时间:2023-10-07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30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学改扩建方案设计说明-结构改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学改扩建方案设计说明-结构改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学改扩建方案设计说明-结构改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学改扩建方案设计说明-结构改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学改扩建方案设计说明-结构改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学改扩建方案设计说明-结构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学改扩建方案设计说明-结构改(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则1.1 项目背景本项目位于重庆市江北川区,毗邻铁山坪森林公园,属全日制公立普通高完中。建筑用地位于铁山坪山麓西侧和北侧被森林所环绕,南侧和东侧有市政道路相连,呈不规则多边形。总用地面积35500.97 。该项目的规划建设对望江中学的特色办学和周边片区住户子女就近上学发挥积极的作用。1.2 项目概况该项目为改扩建工程,改扩建后,望江中学为48班完全中学。其中初中12班,高中36班。 学校整体分为两期,用地面积约39300平方米。一期为现状学校用地范围,面积约35500平方米。二期位于现在学校用地东南侧,为中小学规划用地,一期范围内按36班完全中学进行设计。新建建筑包括综合教学楼、主席

2、台、风雨操场和学生宿舍等组成,总建筑面积38805.56,建筑类别属多层民用建筑,防火等级一级,建筑合理使用年限50年。1.3 设计依据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重庆市都市区城市建设项目配套绿地管理技术规定(试行)民用建筑设计统一标准(GB50352-201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房屋建筑部分(2013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车库建筑设计规范(JGJ 100-201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 50067-2014)无障碍设计规范(GB 50763-2012)中小学校设计规范GB 500992011;重庆市公共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设计标准(DBJ50-

3、052-2016)宿舍建筑设计规范(JGJ36-2016)1.4 设计范围及内容望江中学改扩建工程设计包括总平面设计,建筑设计,环境与绿化设计,结构设计,给排水设计,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电气设计,消防设计,环境保护,建筑节能,防灾减灾,人防设计等内容.1.5 设计指导思想和主要原则 对功能的最求学校是培养人才的基地,信息交流的场所,具有独特的功能性和社会性。在新型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当地区域环境特征,借鉴中、西方学校的先进模式,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对学生学习生活的考虑; 对教师工作生活的考虑; 与外部的交流的考虑; 对后勤运作的考虑; 先进的设计指导思想在以上新型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我们

4、结合地形环境特征,形成设计指导思想,即“从地段和环境特点出发,根据九年制义务教育的需求,借鉴中、西方学校的合理模式,综合地、有机地、整体地进行校园规划设计,设计合理的内部使之具有以下几点特征: 满足各种学习活动开展的学习空间; 创造具有生活情趣的学习环境; 面向社区开放; 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增强学校建筑的功能,建构丰富的室内外环境,创造具有浓郁学术气氛的校园环境。 合理的利用地形该项目基地最大高差约30米,植被良好,设计中充分结合地形高差,进行建筑布局和功能分区,通过校园内部高差,与外部不同标高点相连接,做到人车分流,教学区与后勤区分流。 创造更多的公共空间遵循行为心理学的原则,创造利于师生之

5、间、同学之间多方位交流和相互学习的公共交往空间,并注重校园开放空间和公共空间的相互渗透,屋顶活动园地与广场联系起来,增大学生活动空间。 坚持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经济效益统一的原则,合理配置自然资源,优化用地结构,配套建设各项目设施。 坚持实用、经济、美观的原则,积极采用新材料、新设备、推广新技术。 贯彻环保、安全卫生、绿化、消防、节能、节约用地的设计原则。第二章 总平面设计2.1 场地概述本工程位于重庆市江北区,场地东西长约330米,南北宽约168米,总用地面积35500.97 ,场地内总体地势西高东低,高差约30米,建筑用地位于铁山坪山麓西侧和北侧被森林所环绕,南侧和东侧与市政道路相连。场地

6、南侧为规划中的居住区。整个校区将在原有教学楼、办公楼和操场的位置新建一栋综合教学楼、一座300米环形跑道操场及主席台和一栋风雨操场,在东侧主入口处新建一栋食堂及教师休息室,在场地西侧新建一栋学生宿舍。2.2 总平面布置根据重庆市规划管理条例,选择合理的道路布置学校人行车行出入口; 将教学建筑尽量集中布置,避免在大高差环境下的结构成本,同时最大化室外活动用地,弱化大高差环境带来的弊端; 教学建筑群集中布置于场地西北侧,300m操场布置于东侧,风雨操场位于300m操场底部,食堂及教师休息室布置于东侧主入口南侧,学生宿舍布置于用地西南侧。校区的人行主入口设置在284.00标高的南区广场上,车行主入口

7、设置在298.00标高的东侧校门。 将建筑和环境融为一体,整体考虑,通过架空、室外台阶等处理手法,结合学生的生理尺度和心理因素,丰富建筑空间,营造亲切宜人的校园氛围。 校园内实现动静分区,人车分流。 总体布局符合规划、消防、环保、防灾、减灾等要求。实现可持续性发展。2.3 竖向设计场地原始地形东西高差大约30米,整个地势为西高东低,故在道路竖向设计时依据地形,尽量减少土石方开挖和对建筑地基的扰动。校区主体建筑教学楼和综合楼布置在297.30标高,操场布置在294.50平台,结合地形设置主席台和看台。在操场下方利用地形布置风雨操场,风雨操场地标高位于284.00标高,。食堂及教师休息室布置在29

8、8.30标高,新建学生宿舍布置在293.30标高。2.4 交通组织校区分为两个主入口,人行主入口位于校区南侧,车行出入口位于校区东侧,做到人车分流。场地内的车行道布置,满足消防扑救的要求。2.5 配套设施按规范要求及学校规范配置配套设施。2.6 技术经济指标表2.6.1 综合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建设工程(方案)技术经济指标一览表(民用项目)项 目规划条件设计数值备注建设用地面积35500.98 35500.98 居住户数0居住人口(注1)0总建筑面积38805.56 此数值不含已建宿舍楼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3323.01此数值不含已建宿舍楼地下建筑面积5482.551、居住(注2)8230.92此

9、数值不含已建宿舍楼其中8人间宿舍7341.98192间教师休息室888.9424间2、配套用房(注3)03、公建(注4)25092.09其中(1)综合教学楼17225.18按36班完全中学设计(2)主席台54.21(3)风雨操场3923.64(4)礼堂2939.29(5)食堂949.774、车库及设备用房5482.555、其他0.00 总计容建筑面积33323.01容积率0.94此数值不含已建宿舍楼建筑密度25.12%此数值不含已建宿舍楼,风雨操场按16米进深部分计入建筑密度绿地率25.01%停车位144其中室外0室内144建筑高度(层数)23.4(6F)学生人数1800按36班完全中学设计,

10、50人/每班生均用地面积19.72生均建筑面积18.51不含已建宿舍楼体育设施面积18003.64其中,室内活动场地5090.64,室外活动场地12913生均体育设施面积10.00注:1、居住人口一般每户按3.2人计算,小套型居住人口参照重庆市小套型住宅设计规范执行。2、项目中住宅、公寓、倒班楼、宿舍列入居住类别。3、规划要求配建的各种服务设施,如: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社区服务、市政公用等,表中各项可根据本项目规划实际要求自行增减。4、办公、商业、酒店、科研等列入公建类别;5、不属于居住、公建、配套设施、停车库等功能的如架空层、转换层等其他功能列入“其他”功能类栏。第三章 建筑设计3.1

11、 根据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及规划文件,按照中小学设计规范进行功能设置,学校分为36个班另设有30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及地下停车库。建筑设计主题思想是:为学生和教师提供理想的求学和育人环境,创造良好的信息,社会交流平台。建筑总图布置手法是:集中建筑布置,最大化建筑外活动空间,弱化大高差场地带来的弊端。节约建筑基础投入成本。集中建筑布置,形成景观中轴线。3.2 建筑单体设计依据甲方提供的设计任务书,结合场地特点,充分利用地形地貌,在满足各单体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确定每幢建筑的平面形式。3.3 平面设计教学楼与综合楼相互独立,且又有联系。整个建筑群呈一字型,西侧为6层综合楼,正对南侧人行出入口的中轴

12、线,东侧为5层教学楼;在沿操场中轴线末端布置主席台;风雨操场结合地形布置在操场下方,在东侧主入口处新建一栋食堂及教师休息室,在场地西侧新建一栋学生宿舍。3.4 立面造型设计为突出教育建筑的庄重,同时营造活泼开放的教学环境,主体建筑采用米白色和黄色为主,局部穿插仿木纹和浅灰色的立面色调,造型简洁大方,突出特有的学院文化氛围。整个建筑群为现代风格,展现活泼与灵动。整体设计理念取自随意摆设的书籍,外形干净而内涵丰富,象征 知识的海洋 ,再加入一些 活泼的色彩和线条,创造活泼灵动的空间特征。3.5 无障碍设计在整个学校中无障碍设计与学校道路一起设计,能使残疾人和残疾车自由出入,体现了对残疾人的关怀。第

13、四章 结构设计4.1工程概况本次设计总建筑面积38805.56,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3323.01,地下建筑面积5482.55;容积率0.94,停车位144个。由1栋六层的综合教学楼(1#楼)、1栋一层的主席台(2#楼)、1栋六层的宿舍楼(3#楼)、1栋三层的食堂及教师休息室(4#楼),1栋二层的风雨操场(5#楼)及六层学生宿舍(6#楼)和地下车库组成。4.2 设计依据(1)本工程结构设计所采用的主要法规和标准:工程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1-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抗震通用规范GB55002-2021建筑与市政地基基础通用规范GB55003-2021钢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6-2021砌体

14、结构通用规范GB55007-2021混凝土结构通用规范GB 55008-2021建筑与市政工程防水通用规范 GB 55030-2022 建筑结构可靠性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18;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2008;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年版);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2015年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8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 3-2010)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建筑桩基技术规程(JGJ94-2008)钢结构设计标准(GB50017-201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建筑桩基础设计与施工验收规范DBJ50-200-2014装配式混凝土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